中国教育下的孩子少了什么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t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鲁迅的作品《从孩子的照相说起》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思考良久,突然想起了中国的教育问题。
  在上个世纪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文学和教育也在变革中发展前进。在不胜枚举的作家和教育家中,鲁迅可谓是“一览众山小”的人物。也许有人认为,他是一个作家、思想家,并不是一个教育家,可是只要翻开他的作品,从只言片语中就可以发现他在关心着中国教育,关心着中国的孩子,关心着中国的未来。就是他指出了中国人的劣根性和这些劣根性产生的根源,指出了中国孩子与世界孩子相比身上所缺少的东西。
  就像他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一个问题:同样是黑眼睛,黄皮肤的亚洲人群,为什么孩子在中国的照相馆就像一个中国的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表现的是一种盲从;而在日本的照相馆就像一个日本孩子,憨态可掬,自由自在,表现的却是一种本真呢?在国外孩子看起来是那样的健康、活泼、顽皮,而在中国孩子却不大动弹,不大言笑,很拘谨,很驯良。可见不同的民族确实孕育了不同的品行、性格,不同的民族培养了不同的态度和结果!那么造就这种不同根源在哪里呢?
  人生观的灌注
  比如说:世界上两大流浪民族——吉卜赛人和犹太人。吉卜赛人依然正在流浪;而遭受到不可想象的悲惨命运的犹太民族在流浪了数千年后回到故土,重新建立起以色列,是什么让他们的精神和意志不垮?是什么让他们保留着这份热情与梦想?是他们对自己的人生以及智慧有着足够的信仰。
  同样面对书本,犹太人把蜂蜜涂在书本上,问孩子书本是什么味道的?让孩子感悟到书本是甜的,告诉他们以后的幸福都会来自这里,引导孩子在学习中树立自己的人生观,所以犹太人对书本产生敬仰。
  而中国的孩子呢?过于心急的家长,在孩子只有三、四岁的时候就把孩子押进学堂,希望孩子能比别人的孩子更优异,成堆的作业,家长的耳提面命,让孩子把书本当成最大的敌人,于是中国的孩子开始越来越讨厌读书,而父母又硬把孩子打骂到书本前,以致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每每到了学生毕业时,学生把书撕得支离破碎,撒得到处都是,借此来表达对书的痛恨,对教育的不满。
  犹太人借助书的力量重新站在世界舞台上,站在权利的顶端,而很多中国孩子却在痛恨书本的深渊中摸爬滚打,怨天尤人,渐渐背离自己最初的人生理想,甚至迷失了方向。
  世界观的影响
  在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上,犹太民族与中国是截然不同的。犹太人把孩子放在高高的板凳上,让孩子跳下,孩子第一次从上面跳下的时候,父母没有接住他,并告诉他,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人可以相信,哪怕是自己的父母。第二次又让孩子从板凳上跳下,却接住了孩子,并告诉他,无论世界如何改变,父母都是你坚强的后盾。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生活,有所准备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从而终生受益!
  而中国的孩子和父母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呢?在孩子幼年的时候,不小心摔倒,父母第一个反应就是抱起孩子并拍打着地面或障碍物,对孩子说:谁让你摔倒我宝宝。父母无形中就在替自己的孩子找一种犯了错误开脱的方法,而正是这种错误的人生观一直影响着孩子。以至于中国人犯了错误很自然地把错误归结到客观事物上,而不从自身找原因。就如现在学生考不好,他们的总结上会说老师讲的不好,学习氛围不好,别人考试作弊等等原因之上,而从不讲自己是否努力,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就是这种教育方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潜移默化中植入到中国人的本性中,成为中国人的劣根性之一。
  价值观的责任
  在日本孩子即将成年的时候,父母都会在户外或者在家里给孩子准备一个成人仪式,告诉他:你已长大,可以独立的生活。而美国孩子在成人之时,父母就让他们第一时间考取驾驶执照,让他们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来支配自己的生活。而看看中国的孩子呢?我们习惯地跟随着父母,跟着他们打转,因为他们可以提供我们所需要的食物和金钱。当代中国孩子的成年不能从十八岁开始算起,因为独立的意义在于,能自己支配自己的金钱、时间、生命。而中国孩子,在十八岁的时候才投入的大学生活,而全部的生活费用都有家长提供,所以这种的情况下,这些身心已经长大的成年人只是一个附属物。而真正地投入生活后,他们要有更多的时间去适应这个社会,并且随时都有可能被这种社会的现实所打垮和淘汰,使得这些真正走入社会的成年人更像一个刚刚脱离母体的婴儿,嗷嗷待哺。
  其实像这样的教育方式还有很多,即使我们都清楚,但我们能改变少之又少,所以我们学会盲从,学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学会能躲不去惹的思想。就是像鲁迅先生所说的一样,我们都是一群冷漠的看客,只是笑嘻嘻的置身事外,看着别人的喜怒哀乐,而不知道出手相助。把自己要么看得很高,要么看得很低,从而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顶天立地的位置上,以平等、自尊、自信的态度与他人对话,与世界对话,因为我们从没有争取到做人的价值。
  从根本上来消除这种劣根性,需要家长在孩子幼儿时期给予特殊的关注,而不要听之任之,娇惯孩子,使得孩子从小就养成不好的习惯;需要老师在孩子教育阶段给予正确的指导,而不要只关心成绩,使得孩子能够树立起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需要社会在孩子成立时节给予确实的导向,而不要只关心能力,使得他们像独立的成人一样来主宰世界。
其他文献
现代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个体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愉快完成学业。新课程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大众化和平民化。为了推行科教兴国的战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必须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因此,让每一位学生实现各自的发展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前提,在这种历史和社会的要求下,在学生个人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有必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实施分层次
期刊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给我们广大师生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作为中学生,我们不仅需要背诵积累一定数量的古诗文,而且还应有意识地在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也就是要求我们当代中学生要具备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通过分析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的题型结构及内容,便可看出出题者们已逐渐把古诗词鉴赏列入考查内容,
期刊
【摘要】本文从活动设计、活动调控、活动评价三方面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阐述与探究。强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充分考虑学情、专业特点、职业方向,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集语文性、情境性、活动性、多元性为一体。学生与教师共同投入热情,激活探究欲望,享受活动过程的乐趣,使其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并享受的一场盛宴。最终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融合,并让学生的创造潜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掘。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
期刊
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变“辅导课”为“导辅课”,课前让学生结合课本,以生产、生活中的情景进行设计,如对点燃火柴和吹熄蜡烛等司空见惯的问题加以引领,深究原理,提醒学生观察到的现象与燃烧与灭火的条件之间的密切联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点燃学生心中兴趣的之火,可以照亮学生心里的荒漠的草原。  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学生在预习中经过讨论提出了以下问题
期刊
【设计理念】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由于实验现象不明显,使学生在学习这一反应时没有感性认识,较难掌握。本课的教学设计尽量体现《化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活动目标】  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巩固碱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初步形成学科综合思想和科学的探究能力;通过学生亲身
期刊
摘 要: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已经形成的行为习惯对自身和周围的人都会起到一定的影响。作教师,上课时,除了把书上和课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教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也会对他们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每次接手新的班级,开始新课程的教授,心里总会问自己:我做好准备了吗?我了解学生的情况吗?我该怎么给学生一个定位,使老师和学生都有双赢的结果?初次教授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告诉自己,虽然没有
期刊
摘 要:我国地域辽阔,县域文化和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文化认同感和价值观是互通的。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传统文化就像一条纽带一样,连接着生活在广阔中华大地上的人们,传承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  县域特色传统文化指特色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社会环境相结合,打上富有地域烙印的一种传统文化,具有独特性,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的文明表现。浚县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浚县在商代称为
期刊
教师要灌满学生的一碗水,自己至少应该有一桶水,其实很多学者提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桶高质量的水,而且这一桶水要随时的更新,随时保持最佳的质量。还有学者提出教师应该拥有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甚至是一江至清至纯的江水。由此来看,作为我们教师应该随时要提高自己的水的质量!提高水质有什么意义?如何提高?如何才能发挥这一桶水的威力?怎么样去灌满学生的那一碗水才最有效益?只是靠老师去灌还是让学生主动去
期刊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的总目标就设定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口语交际教学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增强  大多数学生天生就喜欢表达,只不过他们的表达很多是不规范的。因此经常见到有学生在课堂上高举双手,但
期刊
我校是一所乡村中学,近来发现有不少学生开始在恋爱的漩涡里挣扎。早恋已成为中学生生活中的一大困惑,是学校管理中亟待认真研究和解决的突出问题。  早恋形成的原因很多:  ①从生理的角度来看,中学生的发育较早,已进入青春朦胧期,伴随着生理的成熟和性意识的增强,自然会对异性产生兴趣。如果学生不能分清自己的生理需要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就会在盲目与冲突中滑向早恋的险境。  ②从心理的角度来看,现在的中学生大多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