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扎染纹样在现代旅游产品中的运用研究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dj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遍布中国大地的民间美术,是民俗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哺育滋养华夏民族文化艺术的母体艺术,它的形态绮丽多姿,种类丰盛繁赜,内涵深厚,历史悠久。扎染就是民间美术中一种传统而普遍的传统工艺。扎染历史悠久,花样精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在世界上久负盛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白族的扎染技艺,据史书记载,早在一千多年前,白族先民便掌握了“染采纹秀”的工艺。
  关键词:扎染;现代旅游产品;传承
  我国民间扎染艺术丰富多样,扎花精巧细致,色彩朴素淳厚,运用范围广泛,目前市场上的扎染制品不仅包括服装、围腰、头巾、背心、布鞋、挂包等,还包括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台布、床单、门帘、窗帘、布伞等,另外还有运用于大量旅游纪念品。可是现如今市场上的扎染制品,大多纹样传统,款式传统,花色单一,毫无创新,质量参差不齐,没有品牌形象且缺乏包装,并不被大众所欢迎。当下的重点是尽可能的保留扎染传统技艺,同时结合时代的潮流开发出更多独具特色的扎染图案、花样,让扎染保持与时代同步,扎染制作要找准目标市场,进行相应的产品开发设计,结合时尚趋势才能使扎染商品成为大众所喜爱,进而促进其传承发展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大多数人选择从事其他事业,在白族当地只有少数的留守老人还在扎花以贴补家用,以至于这门古老手艺渐渐没落,会扎染工艺的人越来越少,而且由于这些老人的技艺是深受当地传统技艺的影响,他们的思维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没有过多的创新及与时代结合的想法,盡管扎染在周城甚至整个云南到处可见,但是扎染工艺品都大同小异,纹样和技术没什么实质性变化,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现代审美标准,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白族扎染文化,传统的扎染文化需要进行创新,需要和现代社会的发展相结合来寻求更好的契合点。
  白族扎染艺术的蓝白色晕变总是给人静谧质朴的美的感受,无不让人领略到传统扎染的魅力,白族扎染取材广泛,常以大理的山川风物作为创作素材,其图案或苍山彩云、或洱海浪花、或塔荫蝶影、或神话传说、或民族风情、或花鸟鱼虫,妙趣天成,千姿百态,白族人民将生活中的图案运用到扎染艺术中去,将白族的文化用扎染的方式向世人展示,在扎染中既能看到一个名族的地域文化又能感受到扎染的独具匠心的美。白族扎染采用的是植物染料,做工精美,既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又有较高的实用性,由于技法表现的不同,白族扎染纹样可分为写实风格纹样及写意风格纹样两大类,体现了白族地区地域特征,反映了白族人民多元的审美意向。通过对云南大理白族的传统手工艺扎染从纹样的设计到扎花然后染色的全部过程的研究,以探讨族扎染纹样的写实与写意风格以及在以传统为型的前提下,以形式美法则和设计的一般规律为依据探寻扎染纹样的合理设计方法,创造出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的扎染纹样进行发展和创新,将传统手工艺文化继承和发展下去。
  如今,国家提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因地理优势和文化特征也在大力开发地方旅游业,大理作为我国旅游市场中当仁不让的前线城市,在国家的号召下要更加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扎染工艺品作为白族最具特色的工艺品,得到了大力推崇,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白族扎染没有打破传统的束缚,形式较为单一和传统。白族扎染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同时扎染工艺也是相当具有发展前景的一项工艺,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为传统工艺谋求一条更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现状的道路,将传统的工艺用现代的方式去发展与传承。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发展所形成的,是一个民族最直接的表现,任何一个民族在经过历史大发展中所保留下来的文化都是具有历史价值的,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见证,虽然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根源不变,变的是其表现形式,人类任何艺术创造都是一个寻求美、理解美和表现美的过程,扎染工艺制作恰是如此。旅游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千篇一律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各民族地区怎么做到区别于其他民族地区,形成区域特色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淑生、田自秉编著《中国染织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2]赵翰生编著《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3]张国勤编著《传承与守望》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
  [4]陈劲松、张勇、彭瑶编著《云南特色民间工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5]李昌鄂编著《民间印染纹样集》湖南美术出版社,1984年.
  [6]金少萍编著《白族扎染从传统到现代》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7]李昆声编著《云南艺术史》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
  [8]张旭编著《大理白族史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9]纳麒《云南民族民间工艺技术》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年.
  作者简介:
  姜春梅(1993—),女,汉族,四川自贡,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视觉传达。
  基金项目:
  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白族扎染纹样在现代旅游产品中的运用研究CX2018SP107)资助 项目编号:CX2018SP107
其他文献
摘 要:道家中老子、庄子都是崇尚自然山川,老庄之道就是从一切具体的自然物质中抽象出来的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老庄认为道来自自然,而山水正是大自然的精华,山水和老庄的玄理在人们的主观意识中是相通的,而山水画中的形象是表达玄理最合适的媒介,山水画的作用是为了“澄怀观道”。调动山水画这种形式去学习和体现山水之道。  關键词:道家思想;山水画;体现  山水画在中国绘画中占有极特殊的地位,然而在魏晋之前,绘画
期刊
摘 要:新农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紧盯农村发展机会,文明乡村建设活动也是建设新农村的重中之重,文化文明的魅力也深深吸引着农村群众,各部分相关领导也都积极参与其中。开展此类文化活动农村群众及领导的积极互动也推进了农村文明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化推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最早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开始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出现,经过漫长历史的进化繁荣,各种各样的文化的出现及演变逐渐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进校园”这一政策成为了大家所关注的焦点。“文化”一词涵盖的范围十分广,在这里主要是指“舞蹈文化”,运用联系发展的观点,从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挖掘出的舞蹈文化,不仅我们从事舞蹈工作的研究指明了前进的道路,打开了舞蹈界的一扇大门,从而也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吹响了号角!  关键词:物质文化遗产与舞蹈;非物质文
期刊
摘 要:《格萨尔》是唯一一部时至至今,仍在民间以“活态”的形式流传的长篇英雄史诗。其流传,主要是由分布在我国各大藏区的众多说唱艺人的传唱与创作。本文是以田野调查为基础,试图探讨一下玉树地区《格萨尔》说唱艺人的分布、分类、以及说唱特点几个方面。  关键词:玉树地区;《格萨尔》;说唱艺人;调查  被誉为古代藏族社会百科全书的《格萨尔传》与《荷马》、《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等一样,是一部历史悠久、流
期刊
灿若繁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下的精神宝藏导航仪,在面对一个全新文化遗产年代,导航信号越来越弱。我们亟需针对本土文化需求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掘、研究的专业人才以及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的匠师、匠人。  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的命脉。离开教育,就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非遗教育出现问题,非遗传承就会出现问题,非遗教育正常了,非遗的发展才可能恢复
期刊
摘 要:文化自信对于经济社会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服务文化自信与创造文化强国的基础条件。本文从文化自信是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思想政治工作对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两个方面入手,对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必要性展开论述,同时深入分析了提高文化自信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文化自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治理  前言: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十九大报
期刊
一、元祐年间的政治氛围及其趋势  (一)元祐年间的政治走向  朋党之争历代有之,宋代也不例外。宋代的党争萌芽于宋太宗时期,在宋仁宗景祐、庆历年间,由庆历新政而引发庆历党议,将党争推向高潮。至元祐年间,因宋神宗推行的熙丰变法不能挽救日趋严重的社会危机,而再次引发新的党争。哲宗九岁登基,由高太后垂帘听政,大量起用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成员。宋神宗在推行王安石变法之时,遭到慈圣、宣仁两位太后的反对。高太
期刊
摘 要:宋朝的历史中,三冗问题贯穿了始终。其中冗官问题是宋积贫积弱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对宋朝的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研究宋人对冗官的评价,有助于我们把握当时的时代环境,对宋朝的冗官有更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宋代;冗官;看法  一、背景  宋初的行政机构和官制基本沿袭唐和五代的旧制,冗官问题并不严重。政权初建,宋太祖更关心的是时局的稳定,于开宝三年(970年)下诏 ,“与其冗员而重费,
期刊
摘 要:城市门户作为城市的名片,是了解城市地域特色、历史文脉、风俗习惯的窗口,具有重要的城市展示和引导功能。城市门户景观设计对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象。本文从城市门户景观的定义、现状问题和设计策略等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城市门户景观;地域特色  1.城市门户景观的解析  如果说城市的门户是一个城市的名片,那么门户景观则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的形象
期刊
摘 要: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是工作的中心,是对知识或是思想意识进行传播的重要载体。通过举办各种以观众为中心、具有学术性、趣味性的展览,能够激发提高观众的参观情趣。不同类型的博物馆要充分结合自身的特点,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具有特色的陈列展览。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展览艺术和展览技术的有效结合,能更全面的传播博物馆知识。本文针对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学术性以及趣味性展开研究,希望能对博物馆的长期建设起到更大的帮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