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心送子女出国,荣光过后却孤寂无依

来源 :女性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ll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不少家长争先恐后送子女到国外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好的前途。然而子女在国外定居后,自己老来却孤寂无依,当初那份被外人羡慕的荣光逐渐暗淡,有的人甚至后悔送孩子出国。

儿女海外定居,留守父母孤寂无依


  家住长沙市蒋家垅社区的68岁的王奶奶,因为手术住了院,那十几天都是老伴在医院陪护她。
  有一天,王奶奶的手机响了。“妈,你在家吗?怎么半天才接电话?”“妈在厨房擦瓷砖呢,没听见。”王奶奶用牙咬住了下嘴唇,就怕千里之外的女儿听见自己的哽咽声……
  女儿出国后,王奶奶的老伴买了个地球仪放在床头柜上,好多次晚上睡不着时就拨弄它,或是用手量一量地球仪上中国与英国的距离。之后,女儿在英国结婚成家,回国的次数越来越少。而王奶奶和老伴的年龄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生活上出现的不便与日渐增,心里有了一份老无倚靠的恐慌,迫切希望女儿回到身边。“电视坏了,我们过了几天没电视看的日子,后来实在没办法,才让亲戚家的孩子帮我们找人弄好。”王奶奶说。



  无独有偶。家住长沙市建湘新村的崔爷爷和老伴范奶奶20多年前送女儿、儿子到美国、加拿大留学,如今孩子们事业有成,在海外结婚定居。崔爷爷和范奶奶每年都会去美国和加拿大住一段时间,左邻右舍都说他们有福气,但他们并不这么认为。“以前身体好时,我们和老同事常常结伴旅游,参加社团活动,生活丰富多彩。现在年纪大了,体力明显下降,不敢远走,怕有个病痛没人照顾。”
  去年崔爷爷意外摔伤,范奶奶只能求助于邻居把崔爷爷送去医院。他们一直没把这件事告诉孩子们。“反正没有生命危险,有什么可说的?再说,他们在国外也帮不上忙。”范奶奶说,这么多年,她已经习惯了凡事自己扛,报喜不报忧,尽量不为儿女添麻烦。可是老伴伤愈后,她向邻居道谢时,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句“没想到老了这么难”。
  范奶奶还发现,以前特别宽容的老伴现在特别爱较真,动不动就和别人吵架。她多次劝崔爷爷控制自己的情绪,崔爷爷就是不听。后来,她发现崔爷爷其实不是爱吵架,而是内心太寂寞,和别人吵架对他来说是一种交流和沟通。
  这两年,因为年纪大了,他们与老同学、老同事的来往越來越少。另外,他们时不时会听到一些老友去世的消息,之前他们都会参加追悼会,送老友最后一程,但这几年他们几乎不去了,去了心理上受不了,会难过好几天。
  范奶奶说,以前自己是个乐观、坚强的人,但是现在也多愁善感了,不要说参加老友的葬礼,就是看电视看到动情处,也会跟着流眼泪。她现在特别爱和别人聊天,经常和陌生人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特别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关爱。尽管自己经常和孙女视频聊天,但这么多年下来,与孙女相处的日子不超过3个月,没什么感情,反而不如对门的小姑娘感觉亲切。对门的小姑娘每次见了范奶奶都会热情地打招呼,逢年过节来家里拜年、问好。范奶奶很喜欢这个“别人家”的孙女,有时候她会想,孙女在跟前该有多好,但只能想想而已。



  “早知道老了会这么艰难,当初就不送孩子们出国了。”范奶奶感叹道。王奶奶也有同感:“当初我们只考虑女儿出国留学前途远大,没考虑到她日后在国外工作,我们在国内过空巢生活。”他们都表示,现在更希望孩子能在国内工作、生活,就算不在同一个城市,回来看望他们也总比他们去国外方便些。

随儿女去国外养老?现实没有想象的美好


  按理说,儿女定居国外,父母就该跟着到国外养老,这样方便儿女照料自己。常常有人这样问范奶奶:“你女儿儿子都在国外,你和老伴为什么不跟去?”每每这时,她都以一句“住不习惯”为由搪塞过去,其实何止是住不习惯。
  “那年女儿在美国生了孩子,我们老两口乐呵呵地过去帮忙带孩子,可是没住几个月就回来了。”范奶奶说,因为不懂英文,他们连婴儿食品说明书都看不懂,美国的食物也吃不习惯。一次,她买了腊肉、咸鸭蛋,女儿却说为什么要买这种垃圾食品给孩子吃。而且在国外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问个路都难。
  王奶奶和老伴每年也到英国的女儿家去住一段时间,但他们都不愿在那里养老。“在英国的日子,自己就像聋了、瞎了和哑了一样。”说起在国外的生活,王奶奶表示很不习惯:在女儿家看不懂英文电视,小区里鲜有中国人,即使在小花园散步,跟邻居打招呼也只能点点头。由于不会讲英语也不会开车,出门对他们来说也成了奢望,只能依靠上网和国内的朋友聊QQ寻找慰藉。“如果没有女儿陪伴,我和老伴基本上只能待在家里。”王奶奶说,洋女婿虽然脾气好,但毕竟不会说中文,两人沟通必须依靠女儿担任翻译。如果女儿不在家,她和女婿基本上就只能面面相觑了。女儿长期在英国生活,观念上已经“不中不西”,而外孙是个地地道道的英国人,不会讲中文,跟她和老伴也没话说。所以每次去英国,他们最多住上一个月就回国。
  “我儿子出国留学10年了,他给我们找了一个法国儿媳。”崔爷爷的朋友老李说,他和老伴就一个儿子,当然指望儿子能给他们养老送终。他们甚至想过把国内的房子卖了,跟儿子、儿媳一起去巴黎养老,但这并不现实。“儿子儿媳虽然孝顺,但他们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家庭,不能老指望着他们尽孝。”李爷爷说,他们已经习惯了国内的生活方式,到巴黎不懂法语,与人交流、购物都不方便,整天待在家里,没有朋友的生活也不快乐。再说,在国外办绿卡就一定要住半年,否则绿卡报废。儿子儿媳嘴里不说,但心里也很难接受与他们长期住在一起。   “海漂”生活带给李爷爷的除了落寞还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他说,由于他和老伴没有法国医保,自费看病既贵又麻烦,一旦生病必须有人陪同前往,对此他们经常感到紧张和焦虑。
  近年来,随着西方国家经济走向低迷,签证政策开始紧缩。比如英国规定65岁以上老人来英申请养老永居,须证明本人身体欠佳,需要长期护理,且在原籍国无法得到这样的服务,在英的家人还必须书面承诺五年内不使用公立医院等公共支出或社会福利。又比如新西兰,以前有父母团聚移民,子女在取得永久居留权后,可以担保父母过去,而现在取消这个政策了。还有就是生活环境不适应。中国父母随子女在国外生活主要是为了享受天伦之乐,而现实是,儿女在国外每天忙于工作,无暇和他们交流。老人们身边没有朋友、熟人,生活圈子变得非常狭窄,再加上语言交流能力差,出行交通不便利等诸多因素,造成他们丧失了社会独立能力,很多事情都要儿女帮忙。不仅如此,和在国内的老少同居一样,父母在国外也可能会遇到难以处理的婆媳关系、子女代沟等一系列棘手的家庭问题。

专家建议:提前做好养老规划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史铁尔表示,要让儿女定居国外的父母晚年不至孤寂无助,需要老人、子女以及政府等多方合力,共同谋划,提前帮他们做好养老规划。
  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出国时,都是身体良好、精力充沛、心理成熟的壮年期,他们之前为孩子付出很多,有很多自己的梦想要去实现,因此那时他们是感到新鲜的、兴奋的,对“空巢”这个词,还仅仅是概念上的认识,没有深刻的理解。但如果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周全的规划和预案,真到自己年老的时候,身体变弱,朋友变少,子女又不在身边,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心理上都是很难的。因此,在送儿女出国留学前,就应对自己将来的空巢问题有个心理准备。
  如果儿女已经在国外结婚定居,父母年老后又不想跟着他们在国外生活,那就应用积极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空巢生活,不能一味强调儿女在身边照顾自己才算尽孝,才算是对自己当初苦心送他们出国留学的回报。老人应该换位思考一下,儿女在国外打拼也不容易,他们工作稳定、生活幸福,自己也该放心。就算儿女在国内,也不一定能尽心照顾到家里的父母,因为他们也有工作要忙。只要他们心里有父母,经常打电话或通过视频聊聊天,也是一种尽孝方式。老人留守国内,最重要的是锻炼身体,注意饮食,尽量少生病。比如早晚去公园去晨练、散步、舞剑,锻炼身体,白天到老年大学去上课,学习唱歌、跳舞、写毛笔字、画画,培养自己高雅的乐趣,或者参加一些社团组织的志愿活动,发挥余热总是好事,心里就不会空虚无聊。
  而作为子女,也要尽量多抽出时间回国看望父母,不能以工作太忙、跨洋越海、路途遥远为借口来规避尽孝义务。想想看,如果你每年都能带着洋儿媳洋女婿和洋孙子回国与老人团聚,哪怕只是几天时间,让留守父母享享天伦之乐,他们心里不知会有多高兴。实在抽不出时间回国,也应经常给父母打电话或通过手机视频向他们问安,和他们聊天,说说国外的一些趣事,或倾听他们的唠叨,回忆他们过去经历的一些事情,从而让他们心情愉悦。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为父母做好包括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养老安排。比如,出钱送年老体弱的父母到老年公寓安度晚年,让他们上老年大学学习。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一是要给子女在国外的空巢老人提供必要的养老条件。比如在大力发展机构养老的同時,进一步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智慧养老的发展步伐,同时完善街道、社区、村级老年大学的建设,方便他们就近养老。二是要鼓励他们的子女回国工作,并想方设法提供便利,从政策上给予优待,比如给予住房补贴、家属工作照顾等。三是要尽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社区作为联系居民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工作人员要与志愿者一起多上门走访慰问,发现他们生活有困难要及时向政府反映,并想方设法帮助解决。比如消防部门可以设立应急处置方案,针对老人的特点设置相关的救助措施,一旦危险发生,老人也能得到及时救助。医院可以与社区合作建立空巢老人患病上门问诊和急救制度,开设门诊和住院绿色通道等。另外,社区还可以介绍一些没有住房的年轻人和家里房屋宽敞的独居老人合住。这样,年轻人可以帮助老人做晚餐、清扫房间,陪老人看电视、聊天、散步、外出采购等,既照顾了老人,又省下了租房的费用。(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摘编和上网)
其他文献
校园霸凌按照欺凌手段、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区分为关系霸凌、言语霸凌、肢体霸凌、性霸凌、反击型霸凌、网络霸凌六大类。在人们的印象中,校园霸凌就是孩子们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还有些特殊的校园霸凌,是学校中的成人对孩子的霸凌。这些欺压行为的表现,可能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般地谈论性,或对身体部位进行嘲讽、批评和讥笑。  对孩子身心伤害最大的是关系霸凌,就是
期刊
问题:  请准备一支笔和一张纸,让自己置身于安静的环境中,想象自己正走在一大片森林里,四周植被茂密,空气清新……接下来依次回答下列问题,并把答案记录下来。  1.向前走,看见一处雅舍,屋前种满了翠竹,竹篱笆上开满了牵牛花,走近时门是怎样的?  A.开着  B.半掩着  C.紧闭着  2.雅舍的小院中有一石桌,石桌上放着茶壶、茶杯,你觉得茶壶里有多少水?  A.盛满水  B.半壶水  C.没有水  
期刊
由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并发症虹膜睫状体炎复发,我不得不赶快住院治疗。  常说,医院不是人呆的地方。除了是说医院的衣食住行极不方便外,我想更多说的是疾病给人带来的痛苦、疾病对人身心的摧残,以及高额的治疗费用带来的经济压力。我住的虽是五官科,不闻生离死别的啼哭哀伤,但每个患者脸上都或木讷或无奈,鲜见笑容。唯一“靓丽”的景色,或者说唯一让人坚定的,是医生们那坚毅、严肃又不失温和的脸庞,匆忙又干脆利落的脚步。
期刊
防范校園霸凌需要整个社会体系去做出相应的调整。我们可以从各国的做法中了解他们是如何搭建防霸凌的安全网的。美国  进行反校园霸凌的研究项目,提供理论支撑。有研究显示该项目已经有所成效,学生通报的霸凌事件减少了一半,学生破坏他人财物以及旷课等行为也有所减少。  该项目还为老师提供的专门项目指南(Teacher Guide)帮助教师以及其他支持员工应对校园的霸凌问题,包括班级规则制定,班级例会,角色扮演
期刊
· 1 ·  2014年10月16日中午,上海某生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员工黄丽听说附近的某食品商店(以下简称食品店)正在搞促销活动,便约上几个同事去那里购物。当她们抵达食品店门前时,只见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食品店的红地毯沿着店门口的台阶一直铺到人行道上,上面还标注了食品打折信息。“广告都做到马路上了。”黄丽一边与同事说话,一边走在地毯上。当她正要踏上门口台阶的瞬间,左脚突然往下陷,跟着崴脚倒地。同事
期刊
我接到一个奇怪的任务: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因为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却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他,我唬他,我责备他,蜗牛用抱歉的目光看着我,仿佛在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他,我扯他,甚至想踢他,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继续往前爬……”就在我快要崩溃的时候,忽然感到夜风的温柔,听见鸟叫虫鸣,看到满天星斗!这些都是那只慢蜗牛带给我的—不要匆匆赶路,用要更细腻的感受面对真实的生活
期刊
从决定嫁给李嘉树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决定要把他的家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所有亲人中我最不敢怠慢的,是比他小六岁的妹妹李佳蓓。  在外人看来,李嘉树就是实打实的妹控。我和李嘉树谈恋爱的很多细节,他都会一五一十地跟妹妹讲述,结婚之后李佳蓓还开玩笑地说:“嫂子啊,你必须感谢我,我哥的几个前女友我都不喜欢,但我给你投了赞成票,你俩能成我也有一份功劳。”虽说这话有玩笑的成分,但我听了着实有点不舒坦,似乎自己欠了她
期刊
我喜欢香水的真正原因是那些千姿百态的香水瓶。现在,家里已经有各种各样的香水瓶100来个。  同香水的魅力比起来,我更青睐于香水瓶的娇柔,它们或玲珑、或大气、或朦胧、或清晰,无一不让我着迷、让我心驰神往……每次逛街,香水专柜是我必去的地方。抚摸着那晶莹透剔、光滑高贵、色彩纷呈的瓶身,总有千丝万缕的芳菲缭绕心头。  谁都知道,那些叫得出名的香水价格都有点盛气凌人,“夏奈儿5号”、“三宅一生”、“第五大
期刊
中式烹饪之本  食用油也称为“食油”,市面上售卖的食用油多为植物油。经常做饭的人知道,在烹饪中加入了食用油脂,能使食物变得美味可口,增加食欲,但是其中的原理却不一定知道。这是因为在烹调过程中,由于油脂的沸点高,加热后能加快烹調速度,缩短食物的烹调时间,让食材保持鲜嫩的口感。并且油的沸点约是水或蒸汽的两倍,可迅速驱散原料表面及内部的水分。油分子渗透到原料的内部之后,引入高温后能使食材散发出诱人的芳香
期刊
孕妇与新邻居矛盾频生  2017年9月的一天,北京某策划公司员工严阵以待,准备接受客户最后一次审稿。这个项目几乎承揽了公司半年的业务量,公司上下非常重视,经过没日没夜的艰苦奋战,堪称完美的定稿终于放在了会议桌上。  客户如约而至,一边翻看策划文案,一边点头,从神情来看,他非常满意。可就在这时,客户突然眉头紧皱,将策划书重重地摔在桌上,大声地说:“你们就这么干活呀,还让我怎么信任你们!”  大伙一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