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美学的反思与建构研究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hal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由以往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不断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上过渡,尤其是在对美的追求上,已经由外在延伸到内在美的追求。基于此,这就使得我国传统书法美学的反思与构建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本文也会对中国美学的内涵以及所体现的美学价值观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反思与建构途径,以便相关人士参考借鉴。
  关键词:当代书法;美学反思;构建途径;研究探讨
  书法作为一个艺术载体,在我国已经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由于每一时期所形成的字体都不一样,所以无论是书写风格,还是书法美学观念都是不尽相同,这也彰显出特定时代的风貌,相关研究学者要想深入了解当代书法美学,就要从完善传统书法美学研究工作上入手,既要对书法美学中的艺术成分和表达技巧进行全面的论证,还要从文化和形式两个途径去对当代书法美学进行反思和建构,并提出一些相对应的展望建议,这样才能在提升当代书法美学研究价值的基础上,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一、我国书法美学的内涵分析
  众所周知,汉字是由象形文字转变而来,其凭借自身所赋有的独特视觉形式,造就了中国书法艺术,并已经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另外,从宏观角度来看,现代书法表现形式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因为书法是当代年轻人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接受艺术教育的最佳载体,其所具有的美学形式重要内容,所以中国书法艺术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它本身具有的美的形式能够持续并深刻的影响着当代人的精神思想,使其在书写中得到精神生活的满足和成长。但由于书法起源于象形文字,所以,无论是笔画结构,还是艺术形式,都与其他艺术体系有着很大的区别,尤其是在组成结构上,书法只是由简单的线条以及黑白色所组成,但在视觉上却能够给人一种很强烈的冲击感。例如,当我们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都会从观赏其线条上入手,进以深刻的体会整幅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以及美学观。所以,一些书法家常常会将线条作为书法作品生命的象征。此外,从字体形式上看,我国书法的字体形式极为丰富,这不仅体现出书法家独特的审美风范和情趣,而且也标志着特定时期的书法风格和思想变化,因此,书法的发展即是美学思想的进步,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使其享受到一种特殊的文字美。
  二、我国书法的美学价值观分析
  当人们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内心都会被其所体现的文字力量和美感所震撼。因为书法是体现书法家内心情感以及精神追求的最佳载体尽管现代书法有着众多的争议和流派,但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都会向着艺术化的方向转变,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书法美学观。基于此,相关研究学者在评价中国书法美学时,就要尽量做到返璞归真,构成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基本评价原则。但是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学识以及审美观点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各抒己见。一般情况下,我国书法的审美观都会从“韵味”、“风骨”、“妙”、“趣”、“逸”等要素出发,虽然在不同时期有着不一样的书法规范和审美原则,但是对于韵味和风骨的追求却始终如一。但是由于一些研究学者缺乏系统深入的艺术研究,所以使得我国书法在对“韵味”的追求上就要显得略见一斑,甚至还会被其他艺术形式所发挥的璀璨之光所掩盖。因此,要想促使我国 书法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全世界所熟知,就要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对其美学价值观进行全面的反思与构建。
  三、当代书法美学的反思与建构途径分析
  (一)文化途径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十分迅猛,其在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同时,也使得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之间出现了很大的隔阂,而人们大多都会将精力放在物质生产上,很少去注重精神生产,即使存在,也会呈现出物质化的趋势。这种社会背景下,就会给我国书法艺术形式的发展带来很大难度,要想以纯艺术形式来顺应市场潮流,相关书法家就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摆正自身的位置,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另外,从文化角度来看,还要依据当下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文化生态等因素,来建构符合当代市场潮流的中国书法美学。并且还要秉着发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来对中国书法内涵以及所体现的美学价值观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论证。在研究过程中,既要遵循现代化的审美观念,又要对书法本身的结构气势、笔墨挥洒间的意境情感等提出一些个性化的建设意见,这样才能实现当代书法美学与现代语言环境的充分的融合,进而从根本上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在实际反思与建构过程中,相关研究学者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要注重“文房四宝”的制作和使用。因为书法创作的必备工具就是笔墨纸砚,尽管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传统手工制作已逐步被机器生产所替代,但是在批量化生产的背景下,笔墨纸砚的生产质量也是各有千秋,相对,这就会给书法作品的创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使其缺少个性特色的艺术之美。因此,要想更好的促进当代书法美学能够满足现代人的精神思想追求,就要从加强对书写工具制作过程与方法的研究上入手,不仅要对每一时期的书法家所用的笔墨纸砚种类以及发源地进行系统深入的了解,而且还要全面掌握古人書法中的运笔技法,这样才能深刻的感受书法美学,创作出优质的书法作品;第二,还原和体验古人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快餐文化已成为当代人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相对,这也促使人们对传统田园生活的向往。因为在快节奏的时代发展背景下,人们所面临的各种压力以及精神负担也是极为明显,要想摆脱这种现状,释放内心的压力和情感,就要寻找一个突破口,通过还原和体验古人生活方式来满足自身内心的精神需求。例如,可以利用书法创作来实现这一目标。因为只有在临摹古人书法作品时,才能体验到古人创作书法作品时的艺术情操和思想情怀,进而升起一股莫名的情感和创作灵感,能够真正静下心来,通过文笔的挥发来宣泄内心的压力,满足自身内心世界需求。由此可见,当代书法美学的魅力不仅能够为当代人更好的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源动力,而且还能够深刻影响现代人的创作思想以及美学价值取向。   (二)形式途径
  要想建立系统的、完整的书法美学理论体系,就要对其所蕴含的艺术形式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分析。而书法美学所呈现的艺术形式基本以抽象的艺术形式为主,因此,业界人士也常常将书法美学称之为学院派书法美学。从本质上看,学院派书法美学蕴含着西方美术史风格,其属于一种文化理想,是由书法本体演变而来且又有规律地发展起来的一种被大众广泛认可的书法表现形式。具体包括三种构成要素,即:技法、形式和主题这三大要素。其中,技法是指在传统书写形式基础上,总结出的书写技巧。其可以很好的让世人对中国书法以及其他国家民族文化进行对比区分,因此,应对中国书法技法进行不断的学习和传承,才能使我国书法美学更好的顺应当代社会发展潮流;而形式则是指为学院派书法的进步所提供的主要源动力,其能够深刻的体现出我国书法美学的发展历史以及一幅书法作品的情感和审美情趣,进而为当代书法美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所以,要想更好的顺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就要对学院派书法形式的变化进行全面的跟踪与掌握,不断在形式上发现美,并添加新的内容,这样才能丰富书法家的创作情感,使其在遵循一定创作规范基础上,得到自由发挥,进而创作出更具个性和特色的书法作品。
  此外,学院派书法美学的主题十分广泛,无论是从宏观角度出发,还是客观角度出发,其都能够实现抽象与具体主题的和谐共存。例如,当一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书法美学主题被提出时,书法家就会对书法美学理论做进一步的研究后,才能根据自身的灵感和情感体验来创作书法作品。但是基于主题与观念意义上的不同,所以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也要结合实际生活来进行,即可以根据某个事件或某种社会现象,来产生一定的感悟和想法,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使之形成一种具有特殊观点和见解的书法形式。同时,还要保持理性的态度,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反思与建构思想来摒弃传统学院派理论中所提倡的保守技法、情感控制以及主题观念化等因素,这样才能有利于当代书法美学的研究,将其所体现的两面性美学观念深入的挖掘出来,即一面是受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飞速发展的影响所呈现出的世俗化书法美学和启蒙化书法美学,另一面是纯真的文化性书法美学和美学性书法美学。与此同时,也要强调书法美学中的通俗化和大众化,对两者进行不断的兼容,以便可以通过取长补短、兼容并蓄的原则,来将我国当代书法美学的内涵彻底激发出来,这样才能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实现其健康发展之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下快餐文化以及信息技术充斥的年代里,人们的审美视角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对,这就给我国书法美学的现实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要想真正顺应时代潮流,满足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要根據中国传统书法美学的内涵以及美学价值观,对当代书法美学进行深入的反思和建构。在实际运行时,相关研究学者不仅要立足于书法理论与书法创作,同时还要将更多的美学观念注入其中,能够透过独特的笔法、结构和章法,去反思传统书法艺术的不足,体会中国书法由内而外所散发的独特韵味,然后再经由文化途径以及形式途径的加工,这样才能推动当代书法美学与现代社会的和谐共存,进而实现中国书法美学艺术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赵亮.当代书法美学的反思与建构[J].教育,2017, (11)223-224
  [2]徐楠楠, 李稳. 试论当代书法美学的反思与建构[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 (03)119-120.
  [3]黄映恺.20世纪书法美学的建构与反思[D].浙江大学, 2017,(08)315-318.
  [4]姜寿田. 书法美学研究的正当性与当代书法美学问题[D].中国书法, 2017(11):183-187.
  [5]刘忠义. 当代书法美学范畴神采与形质研究及展望[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02):22-25.
其他文献
摘要:本雅明是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其在对20世纪上半叶的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研究中,提出的关键概念“灵韵”(Aura)具有深远的含义和影响力。本文通过两部分的论述分析当代语境下艺术品的灵韵。其一深入阐述“灵韵”的理论;其二借由“不朽的梵高”数字艺术展分析“灵韵”在现代复制技术下的当代性。  关键词:机械复制;本雅明;灵韵;数字展  一、本雅明“灵韵”概念的提出  在现代艺术史上,德国瓦尔
期刊
摘要:法国画家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1796-1875)与查理·法兰斯瓦·杜比尼(1817-1878)是法国巴比松画派主要代表人物。两人属于同一个时期、同一个绘画流派,而且在风景画创作上都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本文主要选取了柯罗与杜比尼早期、晚期比较有代表性的风景画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找到两位画家艺术风格的迥异。尽管他们的风景画各有不同,但是,风景作品都饱含情感的结晶,创作过程中凝结着对自然的
期刊
摘要:为进一步推动中等职业院校体育课堂教学多样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研究与实践,笔者以广西玉林市卫生学校开展毽子运动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69%的学生喜欢毽子运动,但也只是为了简单的娱乐消遣为动机,尚未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效果。因此,建議学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在全校范围内推广毽子项目,力争毽子运动成为学校体育特色化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毽子;中等职业院校;推广;玉林市卫生学校  
期刊
紧张又开心的教师亮相课结束了,带着些许喜悦,也带着些紧张,总之五味杂陈,感触颇深。  《致橡树》是诗人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的愛情诗代表作。在诗中,千百年来那种男欢女爱的程式描写不见了,女性对男性的温顺依附关系也被彻底否定,代之以平等、独立、相互尊重的新型爱情关系;同时《致橡树》是朦胧诗的代表作之一,在诗中作者通过象征手法,借助一系列独特的意象,向我们传达了它独特的情感内涵;分析学情时候我思考了很久
期刊
摘要:立足于中国古典舞自身的本质特点,结合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演变,对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形、神、劲、律”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思考,并据此提出了古典舞身韵表演中“亮相”的作用,同时探讨了古典舞身韵训练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身韵训练;亮相动作  我国的古典舞大约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其诞生的基础是在戏曲舞蹈动作的基础上,借鉴西方芭蕾舞的基本特点,加以创新、发展和升华,经过较长
期刊
摘要:古典芭蕾是芭蕾艺术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古典芭蕾训练体系的形成与芭蕾艺术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了古典芭蕾训练的产生以及古典芭蕾训练体系的发展,以供参考。  关键词:古典芭蕾;训练体系;艺术形式  1古典芭蕾训练的产生  芭蕾艺术是法国宫廷期间形成的一种艺术。这一时期,芭蕾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舞步复杂,舞台形式多样,逐渐形成了芭蕾艺术独特的审美、技术体系和动作规范
期刊
《父亲》  题记:时间带走了记忆,留下了碎片。承载着每一个故事和明天。  有这么一个人,他在你蹒跚学步的时候,不会去扶你,让你自己站起来。有这么一个人,他在你成长的路上撒下希望的种子,让你成为他的骄傲。有这么一个人,他一直默默的为你付出,却不求任何回报。只想让你开心,他就很满足。而正是他融入到你的世界,你才不会觉得失去了爱,他就是父亲。  时间仿佛回转到过去,那个布满金黄色的田野里,有着他劳碌的身
期刊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又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若自身不正,又怎能教育别人呢?偶然间看到一则漫画,画面中父母二人,一人专注于聊天、购物。一人钟情于电脑游戏,时不时对走来的孩子抛出一句“作业完成了吗?别总想着玩电脑。或“看书去,就知道玩。”看完之后让我汗颜,这事不是每天都发生在我自己身边的事情吗?  这天和往常一样,吃完晚饭儿子做作业,我做家务。收拾完了,就不自觉地
期刊
我们平常认为的中庸之道实际上就是左右逢源,求得自保。  难道我大中华2000多年来奉为修养最高层次的标准,就如此不堪。就如此简单?  查阅资料得到的有如下结论。  中庸之道其实讲究的就是“合适”,就是“刚刚好”。  第一、做事不要太苦,第二、享欲不要太乐,第三、待人不要太苛,第四、用物不要太荣。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到这里,我们得到的结论是适合的,折中的处世态度。凡是不
期刊
摘要:本文叙述二十世纪初新文化运动背景下鲁迅先生的美术思想,由于主客观因素的推动,形成了鲁迅先生卓绝群伦的美术理论与实践。1913年《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发表,全面推广美术,鲁迅提倡美术的观念囊括于其中,在文中 对“美术”一词作出了详尽阐释;论述美术之目的与致用——“发扬真美,以娱人情”,美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随感录四十三》中,鲁迅先生对美术家和美术作品提出要求;接着又连续发表了《随感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