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课题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专门测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通过对某中学372名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高三学生中有43.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高三学生从总均分上看具有轻度的心理问题,按均分高低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强迫和适应不良;(3)除抑郁外,应届生的各因子均分都大于复读生,但两者在各因子上均无显著差异。据此比较高三应届生与复读生的心理健康的现状,探讨在毕业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应届生 复读生 心理健康 问卷调查
以往的研究成果表明:(1)新时期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主要表现为三大类:一是学习类,包括恐惧、厌学;二是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与老师、与同学、与父母的关系问题;三是情感类问题。年级间的差异主要是由初一与其他年级不同造成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初二年级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突变。(2)高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上的各因子得分都高于男生。(3)农村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平均水平,并且其心理问题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另外,与农村相比,城市学生在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因子上的总均分高于农村,且差异显著。(4)重点中学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高于普通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住校生抑郁、焦虑情绪明显高于走读生;女生的抑郁因子高于男生。(5)高中生高考前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为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和焦虑。
根据以往研究成果,心理学家未将高三这一特殊群体独立出来进行研究,尤其是没有有关应届生和复读生的研究。本文在对高三学生心理状况做一整体描述的基础之上,重点将应届生与复读生区别开来进行比较,把复读生这一被忽视的群体纳入研究的范围,旨在引起学校及家长对高三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广泛关注,并为开展面向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依据。
一、调查结果
我们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专门测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某县的一所中学在校高三学生随机取样,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90份,回收率97.5%,其中有效问卷372份,有效率达95.4%。有效问卷中应届生210名,复读生162名;男生203名,女生169名;理科生251名,文科生121名。该量表共设60个测定项目,依症状的严重程度按0—5级评分。在60个项目中又分出10个因子,即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及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这10个因子,各因子也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按0—5级评分。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将被调查的学生按班级集中,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用无记名的方式答卷,规定时间并统一收回。将收集来的数据经检查核实后全部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为比较各组数据间的差异和显著性,全部采用t检验。
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
1.高三学生中有43.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2.高三学生从总均分上看具有轻度的心理问题,按均分从高到低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强迫和适应不良。
3.高三男生的各因子均分都大于女生,且在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上有显著差异。
4.高三理科生的各因子均分都大于文科生,除偏执、学习压力外,其它因子均为显著差异。
5.除抑郁这一因子外,应届生的各因子均分都高于复读生,但两者在各因子上均无显著差异。
6.应届生中男生的各因子均分都高于女生,且在焦虑、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上有显著差异;复读生中,女生在心理不平衡上的均分高于男生,其它因子的均分都低于男生,且两者在各因子上均无显著差异。
7、应届生中,理科生的各因子均分大于文科生,且除了偏执外,其它各因子均为显著差异;复读生中,除敌对、抑郁、适应不良之外,理科生在其它因子上的均分都大于文科生,且只在学习压力上两者有显著差异。
二、讨论与分析
(一)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概况
高三学生中有43.5%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1)学校原因。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仍以升学为重点,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变化。有些学校虽然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未采取有效措施。另外,有些老师自身心理素质就较差,不能起到身传言教的作用,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2)家庭原因。家长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常以个人的主观愿望去要求孩子、与子女沟通较少,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学生,这些都可能给子女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另外,有些家长采取的教养方式不适当也会对子女的心理造成影响。(3)个人原因。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在外的耐挫能力较差,遇到问题,如师生关系紧张、成绩下降等等都会造成心理困扰。另外,在高考重压下,学生终日埋头书本,无暇顾及个人的需要、兴趣和爱好,倍感压抑却无处释放,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这些都会引起心理方面的问题。
(二)高三学生在心理量表上的各因子均分状况
高三学生从总均分上看具有轻度的心理问题,按均分从高到低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强迫和适应不良。(1)当代高中生在生活中出现的焦虑情绪十分严重。高三学生面临毕业,未来的升学、就业等诸多新的人生重大课题摆在他们面前,以致诱发了他们各种各样的焦虑。另外,因面临高考,大小模拟考试不断,这就使得他们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再加上学校和家长对考试成绩的高度重视,使他们产生了考试焦虑。(2)高三学生的第二个心理问题是情绪不平衡。青春发育会引起中学生情感与情绪上的激荡,再加上与老师、父母、同学沟通交流较少,有时内心激动或者苦恼,表面却可能很平静,不能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出来,这就造成了情绪上的失衡。(3)学习压力是高三学生的第三个问题。这个主要受高考升学压力的影响,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都使得学生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厌学现象。
(三)应届生与复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应届生与复读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相似,其中,复读生的抑郁分高于应届生,其它因子分均低于应届生,而且两者在各因子上均无显著差异。在升学压力下,复读生与应届生忙于同样的事情,即学习,因此在这个前提下产生的心理问题也极其相似;但因为复读生经受过高考的压力,心理素质有了一定的锻炼与提高,因此各因子的均分都低于应届生。其中,在适应方面,复读生至少已经历过一次高三阶段,在适应上没有问题;在焦虑方面,选择复读的学生多为基础较好但高考出现失误的学生,知识基础比较扎实,因而在考试焦虑等方面低于应届生;在情绪不平衡方面,经过高考失败后,大多数复读生心理素质有了提高,逐渐学会了自我控制,较少会造成情绪失衡。另外,复读生经历过高考失败,心情上比较郁闷,因此在重新冲刺时,情绪不如以前高涨,处于低落状态,因而抑郁分高于应届生。
(四)高三学生在不同性别上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高三男生的各因子均分都高于女生,且两者在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这几个因子上有显著差异。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女生这一结果与以往的研究成果有所区别,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當今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的社会要求男子“有出息”,因此,男生对自己的社会期望值较高,背负的社会责任较重,心理压力也就较大,必然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另外由于课改的原因,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文理科,那些选择文科的男生面对的是传统上在文科方面占优势的女生,这就使得选择文科的男生心理压力较大,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而那些选择理科的男生,由于理科较难掌握,学习理科的学生一般比文科生要求高、学习负担重,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且理科男生居多,加上男生不善表达,易冲动,在人际关系、情绪等方面处理不好,因而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一点。
(五)高三学生在不同学科上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理科生的各因子均分都高于文科生,除偏执、学习压力外,其它各因子均为显著差异。由于课改,理科的内容明显难于以前的教材,而且更是难于文科内容,因此学习理科的学生一般比文科生要求高,学习负担较重,学习压力较大,导致理科生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另外,因为文理科的学生都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且都注重成绩,因而两者在学习压力上的差异不显著。
(六)应届生与复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上的分别比较
应届生中男生的各因子均分都大于女生,且在焦虑、适应不良和情绪不平衡上有显著差异: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女生;复读生中,女生在心理不平衡上的均分比男生高,其它因子均分低于男生,且各因子均无显著差异:原因可能是女生心思细腻,比较“小心眼”,不易调节自己,因此复读女生比男生更难从高考失败中走出来,从而造成一些心理上的不平衡。
(七)应届生与复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不同学科上的分别比较
应届生中理科生的各因子均分高于文科生,除偏执外,其它各因子均为显著差异。理科生课业负担较重,学习压力较大,且表达的机会有限,易产生心理问题;复读生中,在敌对、抑郁和适应不良上理科生均分小于文科生,其它均比文科生高,而且两者只在学习压力这一因子上呈显著差异。复读生中女生的心理不平衡分高于男生,而文科生的女生居多,且女生易对同性产生挑剔、嫉妒、敏感等心理,因而容易出现敌对、适应不良等问题。另外,复读生经历过高考,大多数掌握了所学知识,且文科的知识比较固定,掌握之后不容易忘记,而理科的知识多表现为不同类型的题目,比较灵活,因此复读的文科生的学习压力较小,明顯低于理科生。
参考文献:
[1] 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教育科学出版社
[2] 董月明,《农村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3月第15卷第1期
[3] 刘红,《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教育对策》[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4] 陈秀芳,《当代高中生某些心理状况调查研究》[P],《教育管理》
[5] 赵波、赵振寰,《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与对策分析》[P],《青少年心理与健康研究》
[6] 叶苑,《贵州省农村、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 钱锦彬、郑剑虹,《职专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11月第13卷第4期
[8] 辽宁省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课题组,《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问题与对策的研究》[P],《普教研究》,1996年第3期
[9]杨宏飞,《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关键词:应届生 复读生 心理健康 问卷调查
以往的研究成果表明:(1)新时期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主要表现为三大类:一是学习类,包括恐惧、厌学;二是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与老师、与同学、与父母的关系问题;三是情感类问题。年级间的差异主要是由初一与其他年级不同造成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初二年级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突变。(2)高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上的各因子得分都高于男生。(3)农村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平均水平,并且其心理问题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另外,与农村相比,城市学生在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因子上的总均分高于农村,且差异显著。(4)重点中学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高于普通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住校生抑郁、焦虑情绪明显高于走读生;女生的抑郁因子高于男生。(5)高中生高考前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为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和焦虑。
根据以往研究成果,心理学家未将高三这一特殊群体独立出来进行研究,尤其是没有有关应届生和复读生的研究。本文在对高三学生心理状况做一整体描述的基础之上,重点将应届生与复读生区别开来进行比较,把复读生这一被忽视的群体纳入研究的范围,旨在引起学校及家长对高三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广泛关注,并为开展面向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依据。
一、调查结果
我们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专门测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某县的一所中学在校高三学生随机取样,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90份,回收率97.5%,其中有效问卷372份,有效率达95.4%。有效问卷中应届生210名,复读生162名;男生203名,女生169名;理科生251名,文科生121名。该量表共设60个测定项目,依症状的严重程度按0—5级评分。在60个项目中又分出10个因子,即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及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这10个因子,各因子也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按0—5级评分。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将被调查的学生按班级集中,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用无记名的方式答卷,规定时间并统一收回。将收集来的数据经检查核实后全部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为比较各组数据间的差异和显著性,全部采用t检验。
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
1.高三学生中有43.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2.高三学生从总均分上看具有轻度的心理问题,按均分从高到低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强迫和适应不良。
3.高三男生的各因子均分都大于女生,且在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上有显著差异。
4.高三理科生的各因子均分都大于文科生,除偏执、学习压力外,其它因子均为显著差异。
5.除抑郁这一因子外,应届生的各因子均分都高于复读生,但两者在各因子上均无显著差异。
6.应届生中男生的各因子均分都高于女生,且在焦虑、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上有显著差异;复读生中,女生在心理不平衡上的均分高于男生,其它因子的均分都低于男生,且两者在各因子上均无显著差异。
7、应届生中,理科生的各因子均分大于文科生,且除了偏执外,其它各因子均为显著差异;复读生中,除敌对、抑郁、适应不良之外,理科生在其它因子上的均分都大于文科生,且只在学习压力上两者有显著差异。
二、讨论与分析
(一)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概况
高三学生中有43.5%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1)学校原因。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仍以升学为重点,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变化。有些学校虽然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未采取有效措施。另外,有些老师自身心理素质就较差,不能起到身传言教的作用,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2)家庭原因。家长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常以个人的主观愿望去要求孩子、与子女沟通较少,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学生,这些都可能给子女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另外,有些家长采取的教养方式不适当也会对子女的心理造成影响。(3)个人原因。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在外的耐挫能力较差,遇到问题,如师生关系紧张、成绩下降等等都会造成心理困扰。另外,在高考重压下,学生终日埋头书本,无暇顾及个人的需要、兴趣和爱好,倍感压抑却无处释放,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这些都会引起心理方面的问题。
(二)高三学生在心理量表上的各因子均分状况
高三学生从总均分上看具有轻度的心理问题,按均分从高到低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强迫和适应不良。(1)当代高中生在生活中出现的焦虑情绪十分严重。高三学生面临毕业,未来的升学、就业等诸多新的人生重大课题摆在他们面前,以致诱发了他们各种各样的焦虑。另外,因面临高考,大小模拟考试不断,这就使得他们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再加上学校和家长对考试成绩的高度重视,使他们产生了考试焦虑。(2)高三学生的第二个心理问题是情绪不平衡。青春发育会引起中学生情感与情绪上的激荡,再加上与老师、父母、同学沟通交流较少,有时内心激动或者苦恼,表面却可能很平静,不能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出来,这就造成了情绪上的失衡。(3)学习压力是高三学生的第三个问题。这个主要受高考升学压力的影响,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都使得学生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厌学现象。
(三)应届生与复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应届生与复读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相似,其中,复读生的抑郁分高于应届生,其它因子分均低于应届生,而且两者在各因子上均无显著差异。在升学压力下,复读生与应届生忙于同样的事情,即学习,因此在这个前提下产生的心理问题也极其相似;但因为复读生经受过高考的压力,心理素质有了一定的锻炼与提高,因此各因子的均分都低于应届生。其中,在适应方面,复读生至少已经历过一次高三阶段,在适应上没有问题;在焦虑方面,选择复读的学生多为基础较好但高考出现失误的学生,知识基础比较扎实,因而在考试焦虑等方面低于应届生;在情绪不平衡方面,经过高考失败后,大多数复读生心理素质有了提高,逐渐学会了自我控制,较少会造成情绪失衡。另外,复读生经历过高考失败,心情上比较郁闷,因此在重新冲刺时,情绪不如以前高涨,处于低落状态,因而抑郁分高于应届生。
(四)高三学生在不同性别上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高三男生的各因子均分都高于女生,且两者在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这几个因子上有显著差异。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女生这一结果与以往的研究成果有所区别,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當今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的社会要求男子“有出息”,因此,男生对自己的社会期望值较高,背负的社会责任较重,心理压力也就较大,必然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另外由于课改的原因,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文理科,那些选择文科的男生面对的是传统上在文科方面占优势的女生,这就使得选择文科的男生心理压力较大,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而那些选择理科的男生,由于理科较难掌握,学习理科的学生一般比文科生要求高、学习负担重,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且理科男生居多,加上男生不善表达,易冲动,在人际关系、情绪等方面处理不好,因而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一点。
(五)高三学生在不同学科上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理科生的各因子均分都高于文科生,除偏执、学习压力外,其它各因子均为显著差异。由于课改,理科的内容明显难于以前的教材,而且更是难于文科内容,因此学习理科的学生一般比文科生要求高,学习负担较重,学习压力较大,导致理科生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另外,因为文理科的学生都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且都注重成绩,因而两者在学习压力上的差异不显著。
(六)应届生与复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上的分别比较
应届生中男生的各因子均分都大于女生,且在焦虑、适应不良和情绪不平衡上有显著差异: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女生;复读生中,女生在心理不平衡上的均分比男生高,其它因子均分低于男生,且各因子均无显著差异:原因可能是女生心思细腻,比较“小心眼”,不易调节自己,因此复读女生比男生更难从高考失败中走出来,从而造成一些心理上的不平衡。
(七)应届生与复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不同学科上的分别比较
应届生中理科生的各因子均分高于文科生,除偏执外,其它各因子均为显著差异。理科生课业负担较重,学习压力较大,且表达的机会有限,易产生心理问题;复读生中,在敌对、抑郁和适应不良上理科生均分小于文科生,其它均比文科生高,而且两者只在学习压力这一因子上呈显著差异。复读生中女生的心理不平衡分高于男生,而文科生的女生居多,且女生易对同性产生挑剔、嫉妒、敏感等心理,因而容易出现敌对、适应不良等问题。另外,复读生经历过高考,大多数掌握了所学知识,且文科的知识比较固定,掌握之后不容易忘记,而理科的知识多表现为不同类型的题目,比较灵活,因此复读的文科生的学习压力较小,明顯低于理科生。
参考文献:
[1] 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教育科学出版社
[2] 董月明,《农村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3月第15卷第1期
[3] 刘红,《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教育对策》[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4] 陈秀芳,《当代高中生某些心理状况调查研究》[P],《教育管理》
[5] 赵波、赵振寰,《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与对策分析》[P],《青少年心理与健康研究》
[6] 叶苑,《贵州省农村、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 钱锦彬、郑剑虹,《职专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11月第13卷第4期
[8] 辽宁省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课题组,《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问题与对策的研究》[P],《普教研究》,1996年第3期
[9]杨宏飞,《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