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班集体的思维与智慧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rge_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很多班级都只是一个“学生群体”,不能称之为“班集体”。班集体与班级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班级更侧重于组织名称,而班集体则是一种价值判断,能反映班级的性质和水平。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班级从“学生群体”发展为“班集体”,是一个质的飞跃过程。一个真正的优秀班集体,应该拥有自己的定位和远瞻,善于挖掘和培养班集体核心竞争力,形成班集体的思维和智慧。以“江苏省先进班集体:宿迁学院经济贸易系2008级会计学2班”这个先进典型集体为例,试图探寻存在于优秀班集体中的思维与智慧。
  关键词:班级;班集体;思维与智慧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3-0264-02
  
  在当下,竞争激烈、人才辈出的大学里,所谓的优秀班集体并不仅仅是指班里学生成绩的优秀,班里学生能力的突出,班里奖状之多、荣誉之多,更体现在这个班集体是否具备优秀班集体的思维与智慧。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思路,在不断挖掘和培养班集体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思维是一种最为重要的力量,它是一个真正优秀的班集体存在的一种定位,一种远瞻。大学四年,班集体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功与否,取决于班集体学生自己的把握与应对。
  一、反思自我,培养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
  大凡今天可以在一所高等学校深造的学生,两年之前或许都有过一段相对成功的高考经历,但是在“成功的高考”中“成长”起来的不少大学生,不提倡、也不重视思维的倾向日趋严重,最终便形成了不少大学生共有的性格特征,就是所谓“缺失的思维”。
  学生在校期间,成绩不断提高,考试分数不断看涨,但这样一种“缺失的思维”习惯,仍然在不少学生中占据着主导作用。研究发现,在进入大学的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学生凡是可以量化、衡量和比较的指标都在进步,唯独学生的心态没有理顺,思维的习惯没有养成。本文观点以为,谋求班集体和学生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从现实和过去的比较中进行反思,只有进行这样深刻的反思,才有可能改变一个学生、一个班集体的未来!
  该班同学在长期的共同学习中,形成了严谨求实、善于钻研、努力拼搏的学习风气,不断提高自身的基础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同学们怀着端正严谨的学习态度,很少出现旷课、迟到现象;同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专心听讲,勤做笔记,认真作业。同学们热心互助的现象在日常学习中时常可见,相互学习交流的氛围日见浓厚。
  (一)培养学生个体思维能力,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
  该班还积极创新学习科研方式,创造性地成立了若干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目的在于解决同学们日常学习生活疑惑、引导课外创新研究,每个小组都邀请专业教师指导,有一个组长负责日常事务。课余时间,该班同学紧密团结在学习小组周围,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拓宽知识面,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考察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二)思维能力、学习成绩双丰收
  1)该班成功举办我院、我系第一个“经济学专业知识”辩论赛;2)该班成功组织赴宿迁洋河股份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并就专业课题进行深入调研;3)该班同学主持有省级课题1项,院级课题2项;4)该班同学荣获“江苏省第十届普通高校非理科专业高等数学竞赛”一等奖;5)该班同学荣获全国演讲比赛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6)该班主修课合格率100%,优良率近90%,该班各科成绩平均分领先整个学院;7)该班获得专业一等、二等、三等奖学金共计42人次,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12人次,人数位于院系前列;8)该班全国英语四级、省计算机二级考试通过率达80%。
  二、突破传统,构建班集体的核心智慧
  班集体,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处在高速发展的社会浪潮中,班集体的发展,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紧跟时代的步伐,谋求自己的道路。构建班集体的核心智慧,就是要班集体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坚定的管理制度为保障,从而展现出班集体的生命力,使班集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形成班集体自己的发展内涵。
  两年来,该班始终以创建全国先进班集体为目标,不断深化班级体制改革,大胆创新管理思路,努力适应时代需求,勇于探索,推陈出新。
  (一)制定并实施《班级管理条例》
  通过《条例》的实施,该班初步搭建起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班级管理结构,包括:组织机构、选举制度、奖惩条例等。同时,该班还设有较为完备的“学生干部满意度测评”、“学生干部信息反馈”、“班级提案”、“班级文件”等管理系统。
  (二)依据职能部门化的需要,对班级干部实行“大部制”改革
  在现行通常的制度下,班级干部的职能过于分散,并不利于班级的长期发展。基于这一点,该班将职能相近的学生干部进行必要的整合,实行“大部制”的体制改革,该班现设立有:常规管理中心、学习指导中心、实践活动中心、心理健康中心,共四个部门。
  (三)引入“项目管理”的思想,实行“矩阵式”管理模式的探索
  该班尝试将项目管理的思想纳入班级管理,在班级内设立项目團队,以每一个具体活动为单位,确定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开展活动项目,并要求各中心参与相关的活动部分。这样,由若干个项目小组组成的横向系统与原来垂直的职能式系统之间就构成了一个矩阵,“矩阵式”管理模式在该班形成。
  (四)编制学生干部《职务说明书》,绘制组织模型图
  在“矩阵式”的班级管理模式下,为了进一步明确班级干部的工作职责,避免工作中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的现象,该班要求学生干部根据自己的职位特点,认真编制《职务说明书》,并统一绘制班级组织模型图。
  (五)设立“班级学生干部人才储备库计”,实现班级持续发展
  该班在班级内设立“人才储备库”,从学生干部的关键岗位、学生干部变动调整大的岗位、学生干部不可替代性大的岗位等方面出发,在准确分析班级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可预计的将来班级可能面临的工作变化及相应的学生干部需求状况变动的基础上,对班级学生干部的预备人才进行针对性培养,以实现班级持续发展。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该班初步形成了“特色育特长”的班集体内涵。即:一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特点,努力挖掘和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其特长;另一方面,通过具有鲜明特色的管理方式在班级内培养具有一定专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以人为本,塑造班集体角色和形象
  在一个班集体不断成长、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班集体角色和班集体形象的变化是我们必须关注的。一般情况下,随着班集体自身的发展,班集体应当能够更多的扮演或者逐步担当起领跑者的角色。
  而班集体形象则是对班级制度、工作、文化等因素的综合认知和评价。个人以为,班集体形象包括:“我形象”,即内部公众(主要指班集体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他形象”即外部公众(主要指兄弟班级、老师、学校领导,乃至社会)心目中的形象。不断改善和提升班集体形象,就是要以积极的方式,赢得更多公众对班集体的认可。
  该班班级管理工作于细微之处见真情,处处彰显出班级管理的特色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生动内涵,两年来,在院系和社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树立起优秀的班集体形象,成为全院的“一枝独秀”。
  (一)设立“班级奖助学金”制度
  2009年12月,该班成功启动“班级奖助学金”计划。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中共中央组织部号召全体党员同志交“一笔特殊党费”一样,在该班团支部、班委会的倡议下,同学们纷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从奖学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支持“班级奖助学金”,该班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同学也纷纷献上了自己的爱心,交上了一份“特殊的班费”,共计3 000元。
  (二)重视心理健康问题,设立班级“心理聊天室”
  该班定期进行学生心理素质普查,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现已在班级内初步建立起心理干预和心理素质拓展机制,及时跟踪反馈,有针对性的开展身心健康辅导工作。同时,班级长期安排具有心理学相关职业技能(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及以上)的学生干部长期开展“心灵聊天和心理咨询”工作。
  (三)《快迩》,用心浇灌属于班级自己的刊物
  2009年的圣诞节,该班自己的刊物《快迩》诞生。从2009年末开始,《快迩》与同学们相约,约定60载!直到同学们都老了走不动了,但凡看到这本刊物,还能回味曾经一起走过的最年少轻狂的20岁韶华,到那时,同学们再相约下一世的60年。至今,该班班刊《快迩》已经成功出版了五期。
  (四)52套的生日贺卡,51份祝福
  没有一个集体能如这个班集体一样,用心灵的守候为班级每一位同学送去青春韶华里最真挚的祝福。该班每一个同学的生日那天都会收到一份由全班同学送出的生日贺卡—— 一年52套。也许这张贺卡确实不够名贵,但是,可以说没有一分礼物能够像它一样厚重,因为,它承载了51份不同的祝福。每一年,每一次感动,班级都会陪他走过!
  总之,眼于班集体实际,理性看待当下,从改变班集体每一个学生的思维习惯入手,以班集体核心智慧为依托,真正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才能够逐步形成优秀班集体的思维与智慧,并最终实现班集体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价值。
  
  参考文献:
  [1]石国亮.高校学生干部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2]韦明香.浅谈如何创建优秀班集体[J].教育学刊.2009,(1).
  [3]石国亮.高校学生组织研究的几个前提性问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7,(12).
  [4]刑宝君.谈谈高校学生工作干部的影响力[J].思想教育研究,1990,(2).
  [5]张爱平.怎样建设优秀班集体[EB/OL].2009-08-14.http://www.teacherclub.com.cn/tresearch/a/401337174cid0000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农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调查发现,河北省农民体育锻炼存在着对体育锻炼认识不足、体育人口少、场地器材不足等现状,只有加强在农村的体育宣传,改善农村体育环境等才能改善农村体育的现状。  关键词:河北省;新农村;体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3-0105-0
期刊
摘要:米兰·昆德拉是享誉全球的法籍捷裔作家,他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其艺术才能的集中体现,也是在中国拥有最多读者的一部作品。通过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的人生遭遇,管窥昆德拉对存在的诗意之思。  关键词:轻;重;背叛;媚俗  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3-0214-02    说到昆德拉的作品,人们脑海中似乎就会浮现“复调”、“隐喻”、“媚俗
期刊
摘要: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是当前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三结合”的途径(课上课下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理论实践结合),拓展“三维空间”(专业知识、职业技能、文化素养),培养“三创人才”(创新精神、创业品质和创造能力),以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人文素养;三结合;三维空间;三创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3
期刊
摘要:大众文化叙事文本中的人物并非传统审美价值中共性和个性统一,特征鲜明的典型形象,而是一些类型化的人物。本文主要从人类学视阈,运用逻辑和历史统一的研究方法,依据亘古绵延的情结意愿从情、力、智三方面,通过大众文化的文本分析,求证其与神话叙述中原始神的共同特征及其产生的心理基础,从而使陷入大众文化的包围中的现代人对其非理性方面有所规避。  关键词:大众文化;神;原型   中图分类号:B981 文献标
期刊
摘要:以贵阳市的农村务工青年为调查对象,了解他们生育意愿的现状、影响因素,探讨生育意愿对于青年生育行为的影响力。采用偶遇的方法,选取在贵阳市务工的300名18~35岁的农村青年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8份,回收率为92.7%。结果是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生育孩子数量在有无国家政策限制的情况下,都不愿多生,已婚的生育目的多注重孩子养老的一面,未婚青年的生育目的多是为了增加夫妻的感
期刊
摘要:人们对“意识形态”这一概念非常熟悉,且经常给某些理论冠以意识形态的称谓,尤其是与人们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道德理论,往往被定义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但人们对熟悉的东西不一定确切的了解,对某些思想观念或理论如何成为意识形态的过程更是较少探讨。采用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以中国古代思想家董仲舒的理论体系为例,阐述中国古代道德规范“三纲”如何成为意识形态的问题。从而揭示出意识形态的虚妄性。  关键词:意识
期刊
摘 要:从北方渔猎民族早期生存的手段,猎取野生动物的方式方法,来研究探讨北方渔猎民族原生态的食物采集活动,活动组织形式,使用工具,分配方式等,使这种原始的生活手段为现代文化服务。  关键词:渔猎民族;狩猎;野生动物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5-0129-02    “狩猎”是个渐渐遥远而古老的词汇了,狩猎活动也将逐渐退出现代文明社会,但在20
期刊
摘要:“三线”建设是党和国家在特殊形势下作出的一项区域经济建设战略决策,在相当程度上是对建国初期区域经济均衡战略的恢复和发展。“三線”建设显示了党和国家对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强大的宏观调控能力,有力地促进了西部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和工业建设上为此后的西部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分析和总结当年“三线”建设的历史过程和经验教训,可以对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以重要的启示。 
期刊
摘要:源于英美的社区照顾模式由于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使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群体在社区享受较为专业化和全面的照顾这一特点,成为目前中国探索建立持续性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全方位的社区服务系统一条可行性的实践路径。立足于“社区照顾”的概念和实践策略,从专业角度分析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中“社区照顾”策略的实践,并提出了培训专职社区工作者,引入专业化社区服务工作机构,继续完善社区志愿者
期刊
摘 要:针对《资治通鉴》中的标点问题,通过与有关文献及学者的观点进行比较,重新予以审视,求出更为客观的说法。  关键词:资治通鉴;标点;例  中图分类号:k20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5-0190-03     《资治通鉴》标点例一文是吕叔湘先生发表在1979年《中国语文》第1,2期上的,该文专门就1956年第一版《资治通鉴》标点本所存在的标点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