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文章结合教学实际,从课堂引入、新课学习、课后提高三个方面讨论了教师的引导全用。
[关键词]激学导思引义释疑点拨提高迁移发散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2-0066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不断探索,组织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我们将教师从原来的课堂主角逐步转变为全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掌控者、组内研讨的参与者、小组研讨的引导者。本文从小组合作教学的引导者角度阐述了教师在课堂引入、新课学习、课后提高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一、课堂引入,激学导思
激学导思,是开始引入新课并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引导,它是上好一堂课的前奏。围绕教学目的,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景和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在学习《汽化》时,教师先在黑板的一角用湿毛笔写出自己的名字,请大家仔细观察其中的变化。当黑板上的名字慢慢消失时,问:某某老师去哪了?答:某某老师蒸发了。问:真的是老师蒸发了吗?先让学生各抒己见、自由讨论,再请一位学生解释其中的物理道理,引出今天的课题“汽化”。这样的引导过程不仅简单有效,又能将学习热情瞬间调动起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二、新课学习,画龙点睛
小组合作教学是在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通过引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性,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因此,整堂课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更不能忽视教师配角的引导作用。
1.引义释疑
引导教学,最忌在处理教材时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当我们对教材有了全面把握和整体认识之后,教师就要采用画龙点睛的方法,运用引义释疑的方法,帮助学生化难为易,拨疑为悟。例如在学习《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时,教师问:“平面镜对光的反射能力比白布对光的反射能力更强,放电影时如果用一大块平面镜代替银幕行吗?”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有说可以,也有说不行,但又说不出理由来。随后教师用幻灯机和一大块平面镜做演示实验,结果在平面镜上大家难以看到完整的画面,学生都觉得很奇特。“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因事利导地引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知识。
2.点拨提高
图1当学生在思考中遇到障碍时,教师要及时指出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使学生的思路畅通,使学生对教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当学生遇到一些较难的综合题不知如何着手时,教师可以采取把一道综合题拆成几个基础题的办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应用基本知识把基础题改造成综合题,让他们在改造题目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有如下例题,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500N的重物,所用的拉力F为150N,绳子自由端被拉下2m,在此过程中,求:(1)拉力F所做的功;(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若提升重为1000N的物体,求拉力大小和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计摩擦和绳重)
本题的(1) (2)两问比较基础,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能掌握,第(3)问对初学机械效率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可将这一问进行分步引导:①用同一简单机械提升不同重物,哪些物理量是不变的?②不计摩擦和绳重,拉力F如何计算?公式中缺少什么物理量?③提升的物重改变后,该机械的有用功和总功会发生变化吗?机械效率还和第(2)问相同吗?如此分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就能攻克难题,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总结精练
上完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作进一步的归纳总结,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体系。例如在学习了浮力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1)浮力的定义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你知道有哪些计算浮力的方法?(3)你能否测量出一个铁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 (器材不限)?第一个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的诠释概念;第二个问题使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到方法;第三个问题则是让学生把自己归纳总结出来的方法,再次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以期达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要求。
三、课后提高,迁移发散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教师让学生学会这个“例子”仅仅是个基础,教学的根本目的还是要“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本领,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能力。例如在学图2浅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和学生学的行动指南针。教学目标具有指向性,每一堂课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的、任务展开。只有目标明确,组织教学时才能有的放矢,学生学习时才能任务明了,方向正确。这样才能做到有效地教、有效地学。作为教师,必须钻研教材,熟悉《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直击各个知识点,确切把握区分度,把握学情,提出具体要求:知识方面的、能力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等。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要适度,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二是要清晰,指向要明确;三是要兼顾,要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同时也要注意情感、兴趣方面的培养;四是教学目标不能仅仅是教师教学的指南,还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南,也就是在一节课的一开始,我们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教学目标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南。
三、巧策划,课堂生活化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精彩的教学和成功的教育,就应该是唤起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那些能唤起学生学习探究欲、惊讶感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要放开手脚,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的奥秘;教师还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植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以活跃、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物理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让物理知识不再抽象、枯燥。
[关键词]激学导思引义释疑点拨提高迁移发散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2-0066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不断探索,组织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我们将教师从原来的课堂主角逐步转变为全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掌控者、组内研讨的参与者、小组研讨的引导者。本文从小组合作教学的引导者角度阐述了教师在课堂引入、新课学习、课后提高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一、课堂引入,激学导思
激学导思,是开始引入新课并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引导,它是上好一堂课的前奏。围绕教学目的,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景和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在学习《汽化》时,教师先在黑板的一角用湿毛笔写出自己的名字,请大家仔细观察其中的变化。当黑板上的名字慢慢消失时,问:某某老师去哪了?答:某某老师蒸发了。问:真的是老师蒸发了吗?先让学生各抒己见、自由讨论,再请一位学生解释其中的物理道理,引出今天的课题“汽化”。这样的引导过程不仅简单有效,又能将学习热情瞬间调动起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二、新课学习,画龙点睛
小组合作教学是在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通过引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性,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因此,整堂课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更不能忽视教师配角的引导作用。
1.引义释疑
引导教学,最忌在处理教材时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当我们对教材有了全面把握和整体认识之后,教师就要采用画龙点睛的方法,运用引义释疑的方法,帮助学生化难为易,拨疑为悟。例如在学习《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时,教师问:“平面镜对光的反射能力比白布对光的反射能力更强,放电影时如果用一大块平面镜代替银幕行吗?”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有说可以,也有说不行,但又说不出理由来。随后教师用幻灯机和一大块平面镜做演示实验,结果在平面镜上大家难以看到完整的画面,学生都觉得很奇特。“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因事利导地引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知识。
2.点拨提高
图1当学生在思考中遇到障碍时,教师要及时指出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使学生的思路畅通,使学生对教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当学生遇到一些较难的综合题不知如何着手时,教师可以采取把一道综合题拆成几个基础题的办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应用基本知识把基础题改造成综合题,让他们在改造题目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有如下例题,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500N的重物,所用的拉力F为150N,绳子自由端被拉下2m,在此过程中,求:(1)拉力F所做的功;(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若提升重为1000N的物体,求拉力大小和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计摩擦和绳重)
本题的(1) (2)两问比较基础,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能掌握,第(3)问对初学机械效率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可将这一问进行分步引导:①用同一简单机械提升不同重物,哪些物理量是不变的?②不计摩擦和绳重,拉力F如何计算?公式中缺少什么物理量?③提升的物重改变后,该机械的有用功和总功会发生变化吗?机械效率还和第(2)问相同吗?如此分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就能攻克难题,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总结精练
上完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作进一步的归纳总结,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体系。例如在学习了浮力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1)浮力的定义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你知道有哪些计算浮力的方法?(3)你能否测量出一个铁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 (器材不限)?第一个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的诠释概念;第二个问题使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到方法;第三个问题则是让学生把自己归纳总结出来的方法,再次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以期达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要求。
三、课后提高,迁移发散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教师让学生学会这个“例子”仅仅是个基础,教学的根本目的还是要“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本领,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能力。例如在学图2浅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和学生学的行动指南针。教学目标具有指向性,每一堂课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的、任务展开。只有目标明确,组织教学时才能有的放矢,学生学习时才能任务明了,方向正确。这样才能做到有效地教、有效地学。作为教师,必须钻研教材,熟悉《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直击各个知识点,确切把握区分度,把握学情,提出具体要求:知识方面的、能力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等。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要适度,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二是要清晰,指向要明确;三是要兼顾,要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同时也要注意情感、兴趣方面的培养;四是教学目标不能仅仅是教师教学的指南,还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南,也就是在一节课的一开始,我们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教学目标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南。
三、巧策划,课堂生活化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精彩的教学和成功的教育,就应该是唤起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那些能唤起学生学习探究欲、惊讶感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要放开手脚,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的奥秘;教师还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植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以活跃、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物理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让物理知识不再抽象、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