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要阐述了园林苗圃苗木生产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在园林苗圃质量管理中采取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4项措施,并对园林苗圃在实行质量管理过程中如何实施这4项措施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苗圃苗木 生产 质量 管理
园林苗圃生产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确定苗圃生产的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核心是建立有效的苗圃生产质量体系,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确保质量方针、目标的实施和实现.现从苗圃苗木生产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四方面介绍园林苗圃的质量管理。
1、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策划
1.1确定质量目标根据苗圃苗木生产的特点,包括不同苗木种或品种不同生长发育习性及对环境的要求,苗圃现有条件,如苗木生产机械设备、苗圃技术管理人员以及苗圃的气候土壤条件等,策划苗木生产应达到的质量目标。
1.2确定实现质量目标的程序选择有效的程序和过程实现苗木生产的质量目标,包括确定各种可以量化的指标、目标的分解、工序(如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的质量管理点(控制点)。
1.3实现质量目标所需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质量目标所需的资源,如人、材料、机械设备及机具、技术(方法)和信息、资金等。这些资源在苗木的质量管理中如何有效配置是实现苗圃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在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策划中必须加以重视。
1.4质量计划的编制通过上述的策划活动编制苗圃生产的质量计划,从而完成对苗木生产的质量策划。
2、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控制
2.1系统控制园林苗圃的生产由若干生产部门组成。每一个生产部门的任务由若干个工序如育苗、锄草、防病虫、施肥、浇水和苗木的越冬防寒等来完成,苗圃生产管理按系统来说最基本的元素就是苗木生产工序,因此生产过程质量是形成整个苗圃苗木质量的基础。同时,合理运用苗圃生产过程质量度量方法监视苗木的生产过程,可有效检验是否达到生产程序改进的目的。
2.2各种影响苗木生产质量的因素控制影响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主要有五大因素,即人、材料、园林机械、苗木的生产方法和环境因素。
2.3园林苗木生长的过程控制在苗木生长的各个阶段,从播种、扦插等苗木繁殖到苗木出圃都要认真管理,以保证苗木各生长阶段的质量。苗圃生产部门主管策划并确定生产资源,组织、协调、指导生产部门人员照章生产;协调部门内部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确保苗木生产计划能保质保量完成.技术部门要制定苗木生产标准及相应的生产技术,协助苗木的生产流程安排,编制生产质量标准和技术指导文件,进行必要的现场操作指导和过程质量控制。按规定对苗木生长进行观测、评价,对验证和确认的苗木质量负责;同时负责检验、测量和試验设备的校验、维修和控制,保证苗木生产的顺利进行。
2.4苗木质量的全员控制苗木的质量决定苗圃的生存与发展,从苗圃的管理人员到场地职工都要重视苗木的质量。要有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培养职工的责任心和主人意识,关心苗木的质量,关心企业的发展。
3、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保证
园林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保证可分为对外的质量保证和对内的质量保证。对外的质量保证是指对顾客的质量保证和对认证机构的保证,对顾客的质量保证是指提供符合顾客要求的园林苗木;对认证机构的保证是指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属的认证机构对园林苗圃苗木的生产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来实现其质量保证。现在许多园林苗圃企业已经通过了国家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对内的质量保证是苗圃的部门管理人员向苗圃经营者的保证。其保证的内容是苗木质量管理的目标符合苗圃企业的生产经营总目标。
4、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
园林苗圃的质量改进是苗圃企业为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期望而进行的各项生产管理活动。
4.1苗木生产质量改进的分类
(1)对苗木生产过程本身的改进。苗木生产过程的改进主要包括苗木种植(种)品种的确定,每种苗木的繁殖数量及生产各种苗木的规格;苗木繁殖栽培技术的改进和提高;苗木生产机械设备及新技术的改良与引进等。这种改进是一种苗木生产技术改进,可以提高苗圃企业的苗木质量、降低苗木生产成本,甚至可促进园林苗木新品种的引种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的培育。
(2)对管理过程的改进。它包括苗圃企业经营目标和生产目标的调整、发展战略的更改、苗圃内部机构的变动、资源的重新分配、奖励制度的改变、苗木生产过程的调整等。这种改进对苗圃企业来说是永无止境的,随时都应进行,从最高管理者到基层管理者都应针对自己的管理对象来进行。这种改进可以降低苗圃企业的苗木生产成本,改善人际关系,使苗圃企业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
4.2苗木生产质量改进的原则
一是苗木生产质量改进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要,苗圃的最高管理者和各级管理者要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坚持质量改进,以满足不断发展的苗木市场对高质量苗木的需求。二是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一种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或创新措施,是针对苗木的生产过程进行的,可以更好地提高苗木生产过程的效果或效率。三是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苗圃苗木持续、不间断、充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苗木生产质量的过程。四是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本苗圃企业全体员工及各管理层都应参与的活动,根据改进对象,质量改进可以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阶段、不同时间、不同人员之间进行。五是质量改进应建立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在苗木生产过程中,不断寻求改进机会,追求更高的质量目标。
4.3质量改进的管理
苗圃的质量改进需由最高管理者授权,由苗圃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如果是大型苗圃企业,也可成立专门的质量改进管理机构。苗圃质量改进的管理主要包括:①要确定质量改进的目的和目标,提出质量改进的方针、策略、方案和总的指导思想,进行质量改进策划,必要时制定质量改进计划.②支持和广泛协调苗圃内各部门的质量改进活动,并向其传达质量改进的目的和目标。③尊重员工的创新精神,采用必要的手段使苗圃中的每个人都能并有权改进自己的工作过程质量。④对质量改进进行鼓励,对改进的成果进行分析、评定,对于推出可行性强、质量改进明显、对苗圃生产起到一定推动作用措施的人员要给予适当的奖励。⑤不断追求新的更高的目标。
4.4苗圃生产质量的改进方法
质量管理和其他各项管理工作一样,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执行、有检查、有总结,才能使整个管理工作循序渐进,保证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1)对苗圃的生产进行现状分析,根据苗圃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不同苗木生长发育特性、质量规格,制定相应的生产管理目标,找出影响苗木质量的因素,安排苗圃的生产计划。
(2)按照制定的措施计划进行实施,执行中若发现新的问题或情况发生变化(如人员变动、苗木品种或规格变化、生产技术的提高),应及时修改措施计划。
(3)在苗木生产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进行动态检查、验证实际执行的结果,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行适当的控制和调整。
(4)对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处理。如果出现异常,要调查原因,消除苗木生产中异常和尚未解决的问题。分析因质量改进造成的新问题,把它们转到下一次循环的第一步去。通过循环,再次检查、处理,使苗圃的苗木质量得到改善和完善。
5、结语
在苗圃生产的质量管理中,要做到有效地进行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苗圃管理者必须制订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要确定由谁来负责苗木生产的质量管理与改进工作,制定合理的质量目标,并要制定为实现质量目标而采取的有效措施或手段以及这一目标实现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质量改进目的的实现,从而提高苗圃生产效率和保证苗木的质量,最终达到苗圃生产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杨立国.浅析城市绿化建设[J].环境科学导论,2009(10):93-96.
关键词:苗圃苗木 生产 质量 管理
园林苗圃生产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确定苗圃生产的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核心是建立有效的苗圃生产质量体系,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确保质量方针、目标的实施和实现.现从苗圃苗木生产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四方面介绍园林苗圃的质量管理。
1、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策划
1.1确定质量目标根据苗圃苗木生产的特点,包括不同苗木种或品种不同生长发育习性及对环境的要求,苗圃现有条件,如苗木生产机械设备、苗圃技术管理人员以及苗圃的气候土壤条件等,策划苗木生产应达到的质量目标。
1.2确定实现质量目标的程序选择有效的程序和过程实现苗木生产的质量目标,包括确定各种可以量化的指标、目标的分解、工序(如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的质量管理点(控制点)。
1.3实现质量目标所需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质量目标所需的资源,如人、材料、机械设备及机具、技术(方法)和信息、资金等。这些资源在苗木的质量管理中如何有效配置是实现苗圃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在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策划中必须加以重视。
1.4质量计划的编制通过上述的策划活动编制苗圃生产的质量计划,从而完成对苗木生产的质量策划。
2、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控制
2.1系统控制园林苗圃的生产由若干生产部门组成。每一个生产部门的任务由若干个工序如育苗、锄草、防病虫、施肥、浇水和苗木的越冬防寒等来完成,苗圃生产管理按系统来说最基本的元素就是苗木生产工序,因此生产过程质量是形成整个苗圃苗木质量的基础。同时,合理运用苗圃生产过程质量度量方法监视苗木的生产过程,可有效检验是否达到生产程序改进的目的。
2.2各种影响苗木生产质量的因素控制影响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主要有五大因素,即人、材料、园林机械、苗木的生产方法和环境因素。
2.3园林苗木生长的过程控制在苗木生长的各个阶段,从播种、扦插等苗木繁殖到苗木出圃都要认真管理,以保证苗木各生长阶段的质量。苗圃生产部门主管策划并确定生产资源,组织、协调、指导生产部门人员照章生产;协调部门内部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确保苗木生产计划能保质保量完成.技术部门要制定苗木生产标准及相应的生产技术,协助苗木的生产流程安排,编制生产质量标准和技术指导文件,进行必要的现场操作指导和过程质量控制。按规定对苗木生长进行观测、评价,对验证和确认的苗木质量负责;同时负责检验、测量和試验设备的校验、维修和控制,保证苗木生产的顺利进行。
2.4苗木质量的全员控制苗木的质量决定苗圃的生存与发展,从苗圃的管理人员到场地职工都要重视苗木的质量。要有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培养职工的责任心和主人意识,关心苗木的质量,关心企业的发展。
3、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保证
园林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保证可分为对外的质量保证和对内的质量保证。对外的质量保证是指对顾客的质量保证和对认证机构的保证,对顾客的质量保证是指提供符合顾客要求的园林苗木;对认证机构的保证是指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属的认证机构对园林苗圃苗木的生产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来实现其质量保证。现在许多园林苗圃企业已经通过了国家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对内的质量保证是苗圃的部门管理人员向苗圃经营者的保证。其保证的内容是苗木质量管理的目标符合苗圃企业的生产经营总目标。
4、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
园林苗圃的质量改进是苗圃企业为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期望而进行的各项生产管理活动。
4.1苗木生产质量改进的分类
(1)对苗木生产过程本身的改进。苗木生产过程的改进主要包括苗木种植(种)品种的确定,每种苗木的繁殖数量及生产各种苗木的规格;苗木繁殖栽培技术的改进和提高;苗木生产机械设备及新技术的改良与引进等。这种改进是一种苗木生产技术改进,可以提高苗圃企业的苗木质量、降低苗木生产成本,甚至可促进园林苗木新品种的引种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的培育。
(2)对管理过程的改进。它包括苗圃企业经营目标和生产目标的调整、发展战略的更改、苗圃内部机构的变动、资源的重新分配、奖励制度的改变、苗木生产过程的调整等。这种改进对苗圃企业来说是永无止境的,随时都应进行,从最高管理者到基层管理者都应针对自己的管理对象来进行。这种改进可以降低苗圃企业的苗木生产成本,改善人际关系,使苗圃企业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
4.2苗木生产质量改进的原则
一是苗木生产质量改进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要,苗圃的最高管理者和各级管理者要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坚持质量改进,以满足不断发展的苗木市场对高质量苗木的需求。二是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一种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或创新措施,是针对苗木的生产过程进行的,可以更好地提高苗木生产过程的效果或效率。三是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苗圃苗木持续、不间断、充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苗木生产质量的过程。四是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本苗圃企业全体员工及各管理层都应参与的活动,根据改进对象,质量改进可以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阶段、不同时间、不同人员之间进行。五是质量改进应建立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在苗木生产过程中,不断寻求改进机会,追求更高的质量目标。
4.3质量改进的管理
苗圃的质量改进需由最高管理者授权,由苗圃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如果是大型苗圃企业,也可成立专门的质量改进管理机构。苗圃质量改进的管理主要包括:①要确定质量改进的目的和目标,提出质量改进的方针、策略、方案和总的指导思想,进行质量改进策划,必要时制定质量改进计划.②支持和广泛协调苗圃内各部门的质量改进活动,并向其传达质量改进的目的和目标。③尊重员工的创新精神,采用必要的手段使苗圃中的每个人都能并有权改进自己的工作过程质量。④对质量改进进行鼓励,对改进的成果进行分析、评定,对于推出可行性强、质量改进明显、对苗圃生产起到一定推动作用措施的人员要给予适当的奖励。⑤不断追求新的更高的目标。
4.4苗圃生产质量的改进方法
质量管理和其他各项管理工作一样,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执行、有检查、有总结,才能使整个管理工作循序渐进,保证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1)对苗圃的生产进行现状分析,根据苗圃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不同苗木生长发育特性、质量规格,制定相应的生产管理目标,找出影响苗木质量的因素,安排苗圃的生产计划。
(2)按照制定的措施计划进行实施,执行中若发现新的问题或情况发生变化(如人员变动、苗木品种或规格变化、生产技术的提高),应及时修改措施计划。
(3)在苗木生产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进行动态检查、验证实际执行的结果,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行适当的控制和调整。
(4)对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处理。如果出现异常,要调查原因,消除苗木生产中异常和尚未解决的问题。分析因质量改进造成的新问题,把它们转到下一次循环的第一步去。通过循环,再次检查、处理,使苗圃的苗木质量得到改善和完善。
5、结语
在苗圃生产的质量管理中,要做到有效地进行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苗圃管理者必须制订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要确定由谁来负责苗木生产的质量管理与改进工作,制定合理的质量目标,并要制定为实现质量目标而采取的有效措施或手段以及这一目标实现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质量改进目的的实现,从而提高苗圃生产效率和保证苗木的质量,最终达到苗圃生产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杨立国.浅析城市绿化建设[J].环境科学导论,2009(10):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