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育的目的是育人,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渗透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教学中的重点环节。本文以湖南美术教育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我们怎样鉴赏美术作品》一课为例,介绍如何在课程当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笔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董希文先生的经典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利用教材中的四种鉴赏方式,通过对该作品的赏析,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关键词:美术鉴赏;爱国主义教育;油画《开国大典》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部分,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弘扬人文精神。本文以湖南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的《我们怎样鉴赏美术作品》一课为例,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尝试性分析,来探讨如何在课程当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本课开展教学时值开学,又处于国庆节期间,有天时人和之优势,学习情境恰当自然,特别适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笔者没有采用教材和参考教案中给出的材料,而是直接选用《开国大典》这一著名的油画作品,一是由于该作品具有典型性,二是比较合适当下的建党100周年的节日氛围,三是开国大典这一举国欢庆的重要历史事件,很多学生耳熟能详。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丰富对这幅作品的认识,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提出对这幅作品的个人见解。
一、利用导入环节,歌颂国家和人民艰苦奋斗精神。
1.教学活动
(1)活动一:本课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视频作为导入,让学生观看,创设情境,同时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历史事件,重温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
(2)活动二:课堂互动,教师简要讲解并提问。
为了纪念这一事件,著名画家董希文先生创作了这幅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自从这件作品诞生之时,就注定它要有着不凡的经历。接下来教师提出问题:它究竟经历过什么遭遇呢?现在的国家博物馆里展示的,还是最初的原作么?
2.小结
通过播放视频导入,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投入到课堂之中,接下来教师再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探索。教师在讲述过程中,结合视频和历史背景,让学生感受到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与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战离不开的。
二、利用社会学式鉴赏,教育学生反对民族分裂和国家分裂,维护各民族的联合、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1.教学活动
在社会学式鉴赏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示两个不同版本的《开国大典》作品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到不同之处。展示的图片一幅是原版,另一幅是1954年修改后的版本。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发现其中一个版本的作品中去掉了一个人,并产生问题,去掉的是谁?为什么要把他去掉?
2.教师讲解:由于1954年发生了,“高饶事件”——也就是高岗与饶漱石的分裂党的活动。事件发生以后,中国革命博物馆要求去掉画面中的高岗,所以就有了1954年的改动后的版本。
3.小结
从这件作品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它的不平凡。画作几经改动,都是与我们的当时国内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的。中国之所以取得如今的成就,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党的紧密的团结。所以,我们必须要反对分裂党的的活动,要维护党的团结,只有团结共进,中国才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三、利用比较式鉴赏展示中国人民在外敌入侵面前,团结对外,英勇抵抗,维护祖国的主权和独立。
1.教学活动
比较式鉴赏是鉴赏方式的综合运用,本课就选取了《太行铁壁》和《狼牙山五壮士》两幅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在观察后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在小结环节,教师分别解释《太行铁壁》和《狼牙山五壮士》两幅作品的特点。
2.教师讲解
《太行铁壁》是画家王迎春和杨力舟的作品,该画作描绘了党的高级将领与众多无名英雄融合在一起,与巍峨的太行山共同幻化为挺拔、刚强、坚不可摧的屏障。方硬的笔触,也为观者带来强烈的审美旨趣和视觉冲击力,塑造出“领袖和人民共同抗日的历史丰碑”,象征了军民携手并肩如铜墙铁壁共同抵御外辱的历史事实。
《狼牙山五壮士》为当代画家詹建俊于1959年创作的油画作品,该画作描绘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八路军战士在寡不敌众的形势下,据险抵抗,直至弹尽援绝,毅然砸枪跳崖的英勇场面。作者用豪放粗犷的笔触把人物和太行山的造型结合为一体,具有纪念碑式的效果,人物整体形象高大巍峨效果,顶天立地,荡气回肠。这样的构图把英雄们坚强威严、气壮山河的伟大气概烘托得淋漓酣畅。
3.小结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两幅作品进行鉴赏,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同时对作品进行深度的分析,也让可以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感叹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敌入侵时的团结、坚毅和坚定,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为了建设新中国,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四、综合运用鉴赏方法,教育学生与一切阻碍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势力和制度进行斗争,推动祖国的繁荣和进步。
1.教学活动
教师再次展示《开国大典》的三个版本,分别是1954年、1972年两个修改后的和现在国家博物馆里正在展出的作品,继续让学生观察比较,找出三个版本的不同之处,并让学生尝试说说原因。
2.教师讲解
在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央工作会议后,本着实事求是、还历史本来面目的原则,革命历史博物馆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征得上级同意,决定将《开国大典》回复原貌。但是,董希文先生已经去世,原作经过几次改动,也难以恢复。所以,我们现在国家博物馆里看到的《开国大典》,是著名画家阎振铎与叶武林先生合作复制的。
3.小结
本环运用社会学等鉴赏方式进行鉴赏。由于遵循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才能够巩固党和人民的团结,维护党的崇高威信。本环节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得出结论,只有同一切阻碍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势力和制度进行斗争,才能推动祖国的繁荣和进步。
五、结语
综上,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通过美术鉴赏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契合当下教学时间,创设好情境,从课程导入到深入以及到总结时的升华,每一个环节都要将其贯穿其中。教学素材的选择也很重要,比如笔者就选取了《开国大典》这一经典作品,学生对这一作品相对比较熟悉,对我国的近现代历史知识也有一定的积累,相对于古代山水画,学习理解起来更容易一些。经典作品的选用,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更好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参考文献:
[1]吴继金,贾向红.董希文与油画《开国大典》[J].党史博览,2020(06):22-25.
[2]吕律彬.关于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0):29.
[3]崔瑶.当代军旅油画的日常性表现[J].艺术评论,2017(06):143-149.
关键词:美术鉴赏;爱国主义教育;油画《开国大典》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部分,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弘扬人文精神。本文以湖南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的《我们怎样鉴赏美术作品》一课为例,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尝试性分析,来探讨如何在课程当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本课开展教学时值开学,又处于国庆节期间,有天时人和之优势,学习情境恰当自然,特别适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笔者没有采用教材和参考教案中给出的材料,而是直接选用《开国大典》这一著名的油画作品,一是由于该作品具有典型性,二是比较合适当下的建党100周年的节日氛围,三是开国大典这一举国欢庆的重要历史事件,很多学生耳熟能详。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丰富对这幅作品的认识,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提出对这幅作品的个人见解。
一、利用导入环节,歌颂国家和人民艰苦奋斗精神。
1.教学活动
(1)活动一:本课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视频作为导入,让学生观看,创设情境,同时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历史事件,重温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
(2)活动二:课堂互动,教师简要讲解并提问。
为了纪念这一事件,著名画家董希文先生创作了这幅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自从这件作品诞生之时,就注定它要有着不凡的经历。接下来教师提出问题:它究竟经历过什么遭遇呢?现在的国家博物馆里展示的,还是最初的原作么?
2.小结
通过播放视频导入,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投入到课堂之中,接下来教师再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探索。教师在讲述过程中,结合视频和历史背景,让学生感受到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与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战离不开的。
二、利用社会学式鉴赏,教育学生反对民族分裂和国家分裂,维护各民族的联合、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1.教学活动
在社会学式鉴赏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示两个不同版本的《开国大典》作品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到不同之处。展示的图片一幅是原版,另一幅是1954年修改后的版本。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发现其中一个版本的作品中去掉了一个人,并产生问题,去掉的是谁?为什么要把他去掉?
2.教师讲解:由于1954年发生了,“高饶事件”——也就是高岗与饶漱石的分裂党的活动。事件发生以后,中国革命博物馆要求去掉画面中的高岗,所以就有了1954年的改动后的版本。
3.小结
从这件作品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它的不平凡。画作几经改动,都是与我们的当时国内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的。中国之所以取得如今的成就,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党的紧密的团结。所以,我们必须要反对分裂党的的活动,要维护党的团结,只有团结共进,中国才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三、利用比较式鉴赏展示中国人民在外敌入侵面前,团结对外,英勇抵抗,维护祖国的主权和独立。
1.教学活动
比较式鉴赏是鉴赏方式的综合运用,本课就选取了《太行铁壁》和《狼牙山五壮士》两幅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在观察后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在小结环节,教师分别解释《太行铁壁》和《狼牙山五壮士》两幅作品的特点。
2.教师讲解
《太行铁壁》是画家王迎春和杨力舟的作品,该画作描绘了党的高级将领与众多无名英雄融合在一起,与巍峨的太行山共同幻化为挺拔、刚强、坚不可摧的屏障。方硬的笔触,也为观者带来强烈的审美旨趣和视觉冲击力,塑造出“领袖和人民共同抗日的历史丰碑”,象征了军民携手并肩如铜墙铁壁共同抵御外辱的历史事实。
《狼牙山五壮士》为当代画家詹建俊于1959年创作的油画作品,该画作描绘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八路军战士在寡不敌众的形势下,据险抵抗,直至弹尽援绝,毅然砸枪跳崖的英勇场面。作者用豪放粗犷的笔触把人物和太行山的造型结合为一体,具有纪念碑式的效果,人物整体形象高大巍峨效果,顶天立地,荡气回肠。这样的构图把英雄们坚强威严、气壮山河的伟大气概烘托得淋漓酣畅。
3.小结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两幅作品进行鉴赏,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同时对作品进行深度的分析,也让可以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感叹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敌入侵时的团结、坚毅和坚定,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为了建设新中国,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四、综合运用鉴赏方法,教育学生与一切阻碍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势力和制度进行斗争,推动祖国的繁荣和进步。
1.教学活动
教师再次展示《开国大典》的三个版本,分别是1954年、1972年两个修改后的和现在国家博物馆里正在展出的作品,继续让学生观察比较,找出三个版本的不同之处,并让学生尝试说说原因。
2.教师讲解
在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央工作会议后,本着实事求是、还历史本来面目的原则,革命历史博物馆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征得上级同意,决定将《开国大典》回复原貌。但是,董希文先生已经去世,原作经过几次改动,也难以恢复。所以,我们现在国家博物馆里看到的《开国大典》,是著名画家阎振铎与叶武林先生合作复制的。
3.小结
本环运用社会学等鉴赏方式进行鉴赏。由于遵循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才能够巩固党和人民的团结,维护党的崇高威信。本环节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得出结论,只有同一切阻碍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势力和制度进行斗争,才能推动祖国的繁荣和进步。
五、结语
综上,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通过美术鉴赏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契合当下教学时间,创设好情境,从课程导入到深入以及到总结时的升华,每一个环节都要将其贯穿其中。教学素材的选择也很重要,比如笔者就选取了《开国大典》这一经典作品,学生对这一作品相对比较熟悉,对我国的近现代历史知识也有一定的积累,相对于古代山水画,学习理解起来更容易一些。经典作品的选用,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更好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参考文献:
[1]吴继金,贾向红.董希文与油画《开国大典》[J].党史博览,2020(06):22-25.
[2]吕律彬.关于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0):29.
[3]崔瑶.当代军旅油画的日常性表现[J].艺术评论,2017(06):14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