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森林景观格局影响因子的探索和研究提供新视角,以湖南金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童山片区为研究区域,以ENVI,ArcGIS为软件平台,运用地理探测器计算森林景观格局影响因子权重,对2005-2015年森林景观格局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1)研究区以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为景观基质;2005-2009年景观类型动态变化较为频繁,景观类型转移面积总量为4116.95 hm2,而转移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开展,2009-2015年动态变化强度减缓;(2)从影响因素上看,自然地理因素中的高程因子是影响区域整体景
【机 构】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城乡景观生态研究所,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长沙410004;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森林景观格局影响因子的探索和研究提供新视角,以湖南金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童山片区为研究区域,以ENVI,ArcGIS为软件平台,运用地理探测器计算森林景观格局影响因子权重,对2005-2015年森林景观格局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1)研究区以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为景观基质;2005-2009年景观类型动态变化较为频繁,景观类型转移面积总量为4116.95 hm2,而转移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开展,2009-2015年动态变化强度减缓;(2)从影响因素上看,自然地理因素中的高程因子是影响区域整体景观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面积最大的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受高程影响最大,人为因素中村民生活干扰和林区干道因子对耕地的分布影响明显;(3)从景观演替方式来看,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面积转移以自然演替为主;常绿落叶阔叶林因人为影响与其他景观类型发生相互转换;竹林因其生长特点强势侵入其他景观类型;自然演替与人为影响的双重作用导致灌木林地与牧草地、耕地间发生景观类型转变.因此,森林景观格局的形成和演变是各影响因子对各景观类型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因子类型和权重大小与景观类型转移的方向和数量明显相关.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根河流域38年间蒸散(ET)、潜在蒸散(PET)的年际、年内变化过程及空间分布格局,基于SWAT模型分析了各气象要素与蒸散的相互关系.结果 表明:(1)根河流域1980-2017年ET值、PET值整体呈增加趋势.(2)根河流域ET与PET的年内变化总体上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型分布.(3)根河流域的ET值在空间上呈现流域上游高,中下游低的分布格局;PET值在空间上呈现西南>东北>东南的分布规律.(4)根河流域的生长期、完全冻结期、融冻期ET值均呈现增加趋势,始冻期ET值呈降低趋势,4个时期平均ET
黄土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护坡是比较推崇的防护手段,特别是灌木具有发达的根系,对含根土体有较为明显的抗剪增强作用,因此,比较自然条件下区域适生优势灌木的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对于合理选择固土护坡植物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区常见的优势乡土灌木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和狼牙刺(Sophora viciifolia)为研究对象,野外采用三维土柱挖取灌木的根系,进行不同直径单根抗拉试验和根土复合体的剪切试验.结果 表明:(1)达乌里胡枝
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在毛乌素沙地土地整治中已广泛应用,然而,探索适合当地主要粮食作物高产稳产的砒砂岩与风沙土的适宜混合比例,提高复配土壤的农业适应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利用2010-2018年田间定位试验数据,分析玉米种植模式下不同比例复配土壤粉粒和黏粒含量及空间迁移规律,探索玉米产量可持续性及稳定性.结果 表明:(1)随着试验的开展,0-30 cm土层中不同比例复配土壤粉粒、黏粒含量均向下层土体运移,运移速率为1陆5>1∶ 1>1∶2,下层土壤中的粉粒和黏粒含量增加,使得土体剖面耕层增加至30-40 cm
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是制约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类活动是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因素,而土地利用是人类活动的基本载体,探究不同用地类型石漠化响应情况,对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及可持续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三期土地利用和石漠化数据,辅以GIS空间分析技术和转移矩阵模型,对黔西南州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及石漠化景观的时空演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显示:研究期间,黔西南州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是草地转有林地和耕地,耕地转有林地和草地,灌木林地转草地和耕地,依次占全州国土面积的8.79
为贯彻落实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缓解贵州省人地矛盾,参考大量相关文献,结合贵州省实的际情况,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益和持续状况4个方面,构建了具有14个二级指标的耕地集约水平评价模型,运用较为客观的均方差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分析了贵州省近16年来耕地集约度时空演变与空间分异特征,并运用GWR模型探寻其影响因子.结果 表明:(1)贵州省2003-2018年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贵州省各市(州)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中,仅贵阳市的耕地集约水平逐渐下降,安顺市、六盘水市、黔东南州、遵义市4个地区稳
水土保持功能是生态系统重要功能之一,关系着区域生态安全和水环境质量.利用通用水土流失方程(RUSLE)对雄安新区生态支撑区2000-2018年水土保持功能进行评测,分析了该区水土保持功能时空格局与主要人为驱动因素.结果 表明:(1)研究区水土保持功能多年均值呈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西部太行山区多年均值为191.10 t/(hm2·a),中部丘陵为119.25 t/(hm2·a),东部平原为30.25 t/(hm2·a).(2) 2000-2018年,研究区水土保持量年均值整体呈显著增加趋势,年际间变化较
目前全球粮食生产面临巨大的挑战,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大省,河南省的农业水土资源承载能力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为客观反映河南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状况,通过构建熵权TOPSIS模型,对近10年河南省农业水土资源承载能力的时空动态变化做了定量研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 表明:(1) 2006-2018年,河南省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指数平均值0.266,承载力水平总体上升但波动较大,承载力指数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近1.26倍,除2018年外,绝大多数年份处于稳定水平;濮阳、焦作、鹤壁农业水土资源承载
研究耕地空间格局变化对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的影响,能为我国耕地空间格局优化和耕地生态保护提供科学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往研究缺乏全国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动态变化的综合研究,因此在深入分析耕地空间格局演变的基础上,构建了图斑尺度的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异质评估模型,全面评估2000-2015年我国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探究了我国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时空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1) 2000-2015年,中国耕地重心持续向西北方向迁移,水田和旱地重心分别向西北和东北迁移.北方干旱半干
为研究喀斯特山区坡耕地在岩性、土壤类型、坡位和居民点影响下的分布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以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为研究对象,结合花溪区高清影像图、高程图(DEM)、地质图和土壤类型图为主要数据源,利用ArcGIS 10.2平台,基于其空间叠加分析、数理统计等功能,对多因子影响下的喀斯特山区坡耕地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花溪区坡耕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21.07%,占全区耕地面积的63.85%,是花溪区主要耕地类型;在各岩组上,坡耕地的分布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石灰岩组>白云岩组>普通砂页岩组>紫
针对高原湖滨地区土地利用无序扩张等问题,构建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与未来土地利用模拟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框架,并选取云贵高原湖泊分布最为密集的通海县、华宁县及江川区为研究区,开展不同SSPs情景下的未来土地利用模拟.结果 表明:(1) SSP1情景下建设用地与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提升,且大量其他用地被转化为生态用地,是高原湖滨地区最为理想的未来发展模式;(2) SSP2情景下研究区保持现有发展趋势,土地利用变化自然发展;(3) SSP3情景下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随时间变化逐步加强,是未来高原湖滨地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