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作文“锦上添花”,学会在叙事的文章中穿插环境描写。因为漂亮的景物描写可使文章增色。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景物描写;作文教学;景物描写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065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学生写作技巧欠缺,现笔者以教学实际谈谈如何使作文“锦上添花”。
一、景物描写的特征
自然界景物众多,千差万别,各有其特点,我们要写好景物,应抓住事物各自的特点进行细致观察,获得鲜明印象。写作时应认真研究自然景物在形、声、色、味、远、近、高、低等诸方面的具体表现,区分景物本身的特点与人为或其他因素造成的特点。表现一时一处的众多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位置、主次、色彩等)。只有在研究这些特点上动脑筋,下苦功夫,才会迅速提高描写景物的能力。
二、景物描写的作用
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有时候写作不需要具体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时代背景,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展示。
如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开头:“那是费城7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也暗示了当时的天气。
又如《微笑的可乐》:“我七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没有一丝云朵,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这热浪。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环境描写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也烘托了人物沮丧的心情。
2.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叙事的文章中,环境描写往往能够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文章《每一缕阳光都该照耀到新生命》第四段:“周围异常安静,只有近处岩层渗出的地下水发出的‘叮咚,叮咚’的声音,掺杂着远处隐约传来的掘煤的爆破声。”环境描写,渲染了寂静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紧张的心情。
又如《远处,那一盏灯》第三自然段:“寒冬腊月的风是那样的冰冷刺骨,‘呜呜’地在山谷里作响,萧瑟的草木在冰天雪地里哀鸣。”渲染了环境的凄凉和“我”因饥饿、寒冷体现的孤寂、无助的心情。
各种心情都能在无声却有情的景物中体现出来,收到“有声胜无声”的效果,引起共鸣。
3. 烘托人物性格
环境描写对人物的性格有一定的烘托作用。
如文章《小葱青青》:“太阳出来了。那雪更白,那葱更青。”环境描写突出表现小姑娘淳朴与坚强的性格。
又如文章《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1)“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两个字:‘请进’” (2)“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磊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3)“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这都反映出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的性格。
4. 如在开头,能为下文故事情节埋下伏笔,并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如文章《还原善意的本来模样》:“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寒冷和积雪让往日川流不息的马路变得静谧而安详。”自然环境的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交代了下文车祸发生的客观原因,也就是为下文做了一个铺垫,埋下了伏笔。
5. 深化文章主题
如文章《猎户》结尾:“天晴了,很好的太阳。”既照应上文“不知什么时候淅淅沥沥落起雨来”,展示出一幅晴空万里的明朗景象,又与董昆形象相映衬,使崐人联想到社会主义的灿烂前景。
总之,景物描写是为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服务的。因此,在文章中描写景物,既不是可有可无的,又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需要作有选择的描写。而成功的景物描写,总是密切联系文章中人物的思想行动来展开的。所以,高明的作者善于设身处地,从人物彼时彼地的感受出发来描写。这样,景物物色彩、气氛等特点才会和文章的思想内容协调一致、浑然一体。
三、进行景物描写的方法
1. 注意观察顺序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2. 用比较的方法写景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是奇迹;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3. 善于调动人的各种感觉器(触觉、嗅觉、味觉、视觉、听觉)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 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4. 采用多种修辞手法
清晨,初升的朝阳毫不吝啬地把千万缕阳光洒在翠绿的叶片上。晶莹的露珠在绿得发亮的叶子上滚动,像一颗颗璀璨的钻石在叶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们有的眨巴着大眼睛好奇地互相打量着;有的嬉笑着追逐着,打闹着,不信,你屏住呼吸,侧耳细听;而有几个则早已迫不及待地在叶片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比喻、拟人)
亮晶晶的叶片上缀着点点露珠,玲珑透明。微风轻送,露珠儿串串地滚动着,嬉笑着,推推攘攘,拥拥挤挤,好不活泼热闹。(拟人)
5. 动静结合
晨露停驻在碧绿的树叶上。微风徐来,它轻轻滚动,到了叶尖,倏地停了下来,不久,闪烁着晨光滴落进柔软的泥土。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 谭兴茂.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初中语文[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325014)
关键词:景物描写;作文教学;景物描写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065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学生写作技巧欠缺,现笔者以教学实际谈谈如何使作文“锦上添花”。
一、景物描写的特征
自然界景物众多,千差万别,各有其特点,我们要写好景物,应抓住事物各自的特点进行细致观察,获得鲜明印象。写作时应认真研究自然景物在形、声、色、味、远、近、高、低等诸方面的具体表现,区分景物本身的特点与人为或其他因素造成的特点。表现一时一处的众多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位置、主次、色彩等)。只有在研究这些特点上动脑筋,下苦功夫,才会迅速提高描写景物的能力。
二、景物描写的作用
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有时候写作不需要具体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时代背景,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展示。
如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开头:“那是费城7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也暗示了当时的天气。
又如《微笑的可乐》:“我七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没有一丝云朵,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这热浪。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环境描写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也烘托了人物沮丧的心情。
2.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叙事的文章中,环境描写往往能够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文章《每一缕阳光都该照耀到新生命》第四段:“周围异常安静,只有近处岩层渗出的地下水发出的‘叮咚,叮咚’的声音,掺杂着远处隐约传来的掘煤的爆破声。”环境描写,渲染了寂静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紧张的心情。
又如《远处,那一盏灯》第三自然段:“寒冬腊月的风是那样的冰冷刺骨,‘呜呜’地在山谷里作响,萧瑟的草木在冰天雪地里哀鸣。”渲染了环境的凄凉和“我”因饥饿、寒冷体现的孤寂、无助的心情。
各种心情都能在无声却有情的景物中体现出来,收到“有声胜无声”的效果,引起共鸣。
3. 烘托人物性格
环境描写对人物的性格有一定的烘托作用。
如文章《小葱青青》:“太阳出来了。那雪更白,那葱更青。”环境描写突出表现小姑娘淳朴与坚强的性格。
又如文章《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1)“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两个字:‘请进’” (2)“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磊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3)“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这都反映出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的性格。
4. 如在开头,能为下文故事情节埋下伏笔,并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如文章《还原善意的本来模样》:“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寒冷和积雪让往日川流不息的马路变得静谧而安详。”自然环境的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交代了下文车祸发生的客观原因,也就是为下文做了一个铺垫,埋下了伏笔。
5. 深化文章主题
如文章《猎户》结尾:“天晴了,很好的太阳。”既照应上文“不知什么时候淅淅沥沥落起雨来”,展示出一幅晴空万里的明朗景象,又与董昆形象相映衬,使崐人联想到社会主义的灿烂前景。
总之,景物描写是为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服务的。因此,在文章中描写景物,既不是可有可无的,又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需要作有选择的描写。而成功的景物描写,总是密切联系文章中人物的思想行动来展开的。所以,高明的作者善于设身处地,从人物彼时彼地的感受出发来描写。这样,景物物色彩、气氛等特点才会和文章的思想内容协调一致、浑然一体。
三、进行景物描写的方法
1. 注意观察顺序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2. 用比较的方法写景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是奇迹;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3. 善于调动人的各种感觉器(触觉、嗅觉、味觉、视觉、听觉)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 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4. 采用多种修辞手法
清晨,初升的朝阳毫不吝啬地把千万缕阳光洒在翠绿的叶片上。晶莹的露珠在绿得发亮的叶子上滚动,像一颗颗璀璨的钻石在叶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们有的眨巴着大眼睛好奇地互相打量着;有的嬉笑着追逐着,打闹着,不信,你屏住呼吸,侧耳细听;而有几个则早已迫不及待地在叶片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比喻、拟人)
亮晶晶的叶片上缀着点点露珠,玲珑透明。微风轻送,露珠儿串串地滚动着,嬉笑着,推推攘攘,拥拥挤挤,好不活泼热闹。(拟人)
5. 动静结合
晨露停驻在碧绿的树叶上。微风徐来,它轻轻滚动,到了叶尖,倏地停了下来,不久,闪烁着晨光滴落进柔软的泥土。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 谭兴茂.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初中语文[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325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