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腰痛、腰酸、下肢无力、水肿等问题,但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非常多的,如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有不少人认为这是过度劳累导致的,从没有想过是因为腰部疾病而引起的。
问题1:前两天有位阿姨留言,说最近自己的腰总是不太舒服。起初是腰疼,然后顺着往下走,一直到脚底都会有一种麻麻酥酥且隐隐作痛的感觉。从腰疼到腿疼,您首先考虑这是出现了什么问题?
赵正旭:像这位阿姨描述的症状,考虑是椎间盘的突出,压迫了相应的神经,从而导致下肢的放射痛,包括下肢的麻木。
问题2:椎间盘突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中老年人的疾病,相关药品广告也打着中老年人的旗号,在门诊中,腰椎间盘突出还单纯是中老年人的疾病吗?
赵正旭: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现在发展趋势有所变化。在二三十年以前,腰椎间盘突出主要发生于从事重体力劳动者身上,比如码头工人、挑担的农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重体力劳动行业渐渐消失,然而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并没有下降,反而大量增加。从门诊情况来看,发病人群的年龄从12岁到96岁不等,最常见的患者年龄集中在30岁到50岁之间。
问题3:椎间盘在哪个位置?平时它会起到什么作用?
赵正旭:腰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之间,是一个具有流体力学特性的结构,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三部分构成,其中髓核为中央部分,纤维环为周围部分,包绕髓核,软骨板为上、下部分,直接与椎体骨组织相连,整个腰椎间盘的厚度为8~10mm。腰椎间盘与颈段、胸段椎间盘的功能基本相似,在介入脊柱承受躯干重量,联系肢体,保持整个身体正常的生理姿势,进行躯干的各种运动时,腰椎间盘发挥着特殊的功能,联结椎间盘上下两椎体,并使椎体间有一定活动度;维持侧方关节突一定的距离和高度;使椎体表面承受相同的力,起到缓冲作用。由于弹性结构特别是髓核具有可塑性,在压力下可变扁平,使加于其上的力可以平均向纤维环及软骨板各方向传递;脊柱是吸收震荡的主要结构,起着弹性垫的作用,使由高处坠落或肩、背、腰部突然受负荷时,起着力传导的缓冲作用,能保护脊髓及脑部重要神经。
问题4:椎间盘可以维持生理的前突,是一个运动的关节,它就像气垫一样,可以起到缓冲、分解压力的作用。那么,腰椎间盘突出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腰椎间盘突出会引起下肢的放射痛?
赵正旭:几乎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都会有腰疼情况的出现。患者自觉腰部持续性钝痛,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一般情况下尚可忍受,腰部可适度活动或慢步行走,另一种为突发的腰部痉挛样剧痛,难以忍受,需卧床休息,会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几乎五分之四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会出现腿部放射性痛的情况,常在腰痛减轻或消失后出现,表现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側的放射性刺激或麻木感,直达足底部。严重的患者可为由腰至足部的电击样剧痛,同时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轻者可行走,呈跛行状态;重者需卧床休息,屈腰、屈髋、屈膝位的姿态比较多。
问题5:一旦腰部出现了不适感,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办法判断究竟是肌肉出现问题了,还是腰椎间盘突出了呢?
赵正旭:明确诊断,还是要去医院里请专科医生通过临床影像学检查,如CT、磁共振、拍片,单单凭借症状不能完全断定,因为包括其他一些因素,有些可能是肌肉的问题,有的可能是肿瘤的问题,因此,出现这些症状时,建议去专业的医院进行系统、专业的检查。
问题6:一般在临床上,我们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有哪些治疗的方式方法?有些人的想法是,我能保守治疗,就绝对不去动手术。这样一个观念,在您看来正确吗?
赵正旭:从专业的角度来讲,90%以上的椎间盘突出患者通过保守治疗,都是有效的。换而言之,90%的患者是不需要手术的。至于要做手术的是哪几种情况呢?比如:1.出现单根神经麻痹或马尾神经麻痹,表现为肌肉瘫痪或出现排便排尿障碍。2.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超过半年,经过非手术治疗无效,并且症状加重的患者。3.首次剧烈发作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因疼痛难以行动及入眠,被迫屈髋屈膝侧卧位,甚至跪位。4.中年患者,患病时间很长,影响工作和生活。5.经非手术治疗有效,但症状反复发作且疼痛较重超过3次以上者。除以上情况,腰椎间盘突出都可进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时间可长可短,有的人一两周就缓解了,有的人需要两三个月甚至四五个月才能慢慢缓解。
问题7:生活中哪些因素和习惯容易让椎间盘不知不觉突出来呢?
赵正旭:长期弯腰工作的人群,其腰椎间盘突出并发率是正常人的五倍。由于长期弯腰对腰椎间盘压力较大,如今的办公室一族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发人群,长期坐着会导致血液流通不畅,全身压力基于腰部和臀部,会引发腰酸背痛。医生建议,每坐20~30分钟就应该起身站立或走动,养成劳逸结合的良好习惯。此外,如果突然承受超负荷,极易导致椎间盘损伤。所以,在用力之前,应先活动一下腰部,缓慢用力。尤其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尽量避免突然发力引起腰椎间盘纤维环撕裂,从而加重病情。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不宜蜗居,早晨或傍晚应多出去锻炼、运动,对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很有帮助。
问题1:前两天有位阿姨留言,说最近自己的腰总是不太舒服。起初是腰疼,然后顺着往下走,一直到脚底都会有一种麻麻酥酥且隐隐作痛的感觉。从腰疼到腿疼,您首先考虑这是出现了什么问题?
赵正旭:像这位阿姨描述的症状,考虑是椎间盘的突出,压迫了相应的神经,从而导致下肢的放射痛,包括下肢的麻木。
问题2:椎间盘突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中老年人的疾病,相关药品广告也打着中老年人的旗号,在门诊中,腰椎间盘突出还单纯是中老年人的疾病吗?
赵正旭: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现在发展趋势有所变化。在二三十年以前,腰椎间盘突出主要发生于从事重体力劳动者身上,比如码头工人、挑担的农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重体力劳动行业渐渐消失,然而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并没有下降,反而大量增加。从门诊情况来看,发病人群的年龄从12岁到96岁不等,最常见的患者年龄集中在30岁到50岁之间。
问题3:椎间盘在哪个位置?平时它会起到什么作用?
赵正旭:腰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之间,是一个具有流体力学特性的结构,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三部分构成,其中髓核为中央部分,纤维环为周围部分,包绕髓核,软骨板为上、下部分,直接与椎体骨组织相连,整个腰椎间盘的厚度为8~10mm。腰椎间盘与颈段、胸段椎间盘的功能基本相似,在介入脊柱承受躯干重量,联系肢体,保持整个身体正常的生理姿势,进行躯干的各种运动时,腰椎间盘发挥着特殊的功能,联结椎间盘上下两椎体,并使椎体间有一定活动度;维持侧方关节突一定的距离和高度;使椎体表面承受相同的力,起到缓冲作用。由于弹性结构特别是髓核具有可塑性,在压力下可变扁平,使加于其上的力可以平均向纤维环及软骨板各方向传递;脊柱是吸收震荡的主要结构,起着弹性垫的作用,使由高处坠落或肩、背、腰部突然受负荷时,起着力传导的缓冲作用,能保护脊髓及脑部重要神经。
问题4:椎间盘可以维持生理的前突,是一个运动的关节,它就像气垫一样,可以起到缓冲、分解压力的作用。那么,腰椎间盘突出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腰椎间盘突出会引起下肢的放射痛?
赵正旭:几乎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都会有腰疼情况的出现。患者自觉腰部持续性钝痛,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一般情况下尚可忍受,腰部可适度活动或慢步行走,另一种为突发的腰部痉挛样剧痛,难以忍受,需卧床休息,会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几乎五分之四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会出现腿部放射性痛的情况,常在腰痛减轻或消失后出现,表现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側的放射性刺激或麻木感,直达足底部。严重的患者可为由腰至足部的电击样剧痛,同时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轻者可行走,呈跛行状态;重者需卧床休息,屈腰、屈髋、屈膝位的姿态比较多。
问题5:一旦腰部出现了不适感,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办法判断究竟是肌肉出现问题了,还是腰椎间盘突出了呢?
赵正旭:明确诊断,还是要去医院里请专科医生通过临床影像学检查,如CT、磁共振、拍片,单单凭借症状不能完全断定,因为包括其他一些因素,有些可能是肌肉的问题,有的可能是肿瘤的问题,因此,出现这些症状时,建议去专业的医院进行系统、专业的检查。
问题6:一般在临床上,我们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有哪些治疗的方式方法?有些人的想法是,我能保守治疗,就绝对不去动手术。这样一个观念,在您看来正确吗?
赵正旭:从专业的角度来讲,90%以上的椎间盘突出患者通过保守治疗,都是有效的。换而言之,90%的患者是不需要手术的。至于要做手术的是哪几种情况呢?比如:1.出现单根神经麻痹或马尾神经麻痹,表现为肌肉瘫痪或出现排便排尿障碍。2.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超过半年,经过非手术治疗无效,并且症状加重的患者。3.首次剧烈发作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因疼痛难以行动及入眠,被迫屈髋屈膝侧卧位,甚至跪位。4.中年患者,患病时间很长,影响工作和生活。5.经非手术治疗有效,但症状反复发作且疼痛较重超过3次以上者。除以上情况,腰椎间盘突出都可进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时间可长可短,有的人一两周就缓解了,有的人需要两三个月甚至四五个月才能慢慢缓解。
问题7:生活中哪些因素和习惯容易让椎间盘不知不觉突出来呢?
赵正旭:长期弯腰工作的人群,其腰椎间盘突出并发率是正常人的五倍。由于长期弯腰对腰椎间盘压力较大,如今的办公室一族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发人群,长期坐着会导致血液流通不畅,全身压力基于腰部和臀部,会引发腰酸背痛。医生建议,每坐20~30分钟就应该起身站立或走动,养成劳逸结合的良好习惯。此外,如果突然承受超负荷,极易导致椎间盘损伤。所以,在用力之前,应先活动一下腰部,缓慢用力。尤其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尽量避免突然发力引起腰椎间盘纤维环撕裂,从而加重病情。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不宜蜗居,早晨或傍晚应多出去锻炼、运动,对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