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闻报道“同质化”的突破途径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dtl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媒体数量的剧增,同一时间为受众提供新闻信息服务,千篇一律的报道出现了,新闻处处雷同,新闻报道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受众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今天,新闻“同质化”已经成为制约新闻媒体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新闻报道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胜利,摆脱“同质化”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闻报道;“同质化”;个性化新闻
  [中图分类号] G1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20-0044-02
  一、新闻报道“同质化”概述
  “同质化”原是一个商业领域的概念,主要是指同一行业中不同品牌的产品在内容效用、外观设计乃至营销手段上互相模仿,以至逐渐趋同的现象。在产品同质化基础上形成的竞争称为“同质化竞争”。伴随着社会化进程的推进,“同质化”的含义得以衍生,并普及到了新闻等各个行业领域。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新旧媒体融合发展时代,在受众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今天,网络、微博、微信等电子通讯平台的普及,加速了电视、电台、报纸这些传统新闻媒介的新闻传播速度,也使人们获取各类新闻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新浪首席运营官杜红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天互联网重大事件的报道,拼抢的不仅仅是手中的资源和报道速度,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考量,不仅要有数量、质量,还要有自己的媒体视角,而千篇一律的报道在受众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今天,新闻‘同质化’已经成为制约新闻媒体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
  二、兰州新闻报道“同质化”表现
  笔者就职的兰州互联网新闻中心是兰州市委宣传部直属的网络新闻媒体,主要职责是通过互联网进行新闻报道,反映和引导网络舆论,全面分析研究网络舆情。兰州市是甘肃省省会城市,也是甘肃省内各家新闻媒体聚焦的地方,《兰州晚报》《兰州日报》《兰州晨报》《科技鑫报》《西部商报》等诸多传统报纸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兰州新闻网、大陇网等诸多新型媒介宣传手段均承担着兰州市内重大新闻的采访报道任务。
  在信息开放的现代化社会,高质量的新闻内容需要俯下身子、融入基层,认真采写。但由于新闻源的统一,不少媒体习惯于对通稿、材料进行照搬照抄、全盘接受。千篇一律的文章内容、风格使兰州市内新闻“同质化”倾向越来越明显。翻开几份不同的报纸,发现其中的时事新闻文字内容几乎都是相同的,甚至标题都是一模一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新闻采访报道的个性特点,降低了报纸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就新闻采访报道内容上讲,诸多宣传媒介新闻报道内容可以说是大同小异,换汤不换药。以“2017兰州国际马拉松”为例,多家媒体均聚焦了马拉松的报名、跑道场地建设、开跑前的预热以及开赛后的激情赛跑,多篇幅、长内容新闻采访对这场举世瞩目的马拉松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但报道角度和方法的差异化程度不大。除共同涉及报道内容外的其他新聞及评论所占比例较小,较为新颖、出彩的新闻内不并多见。
  三、新闻报道“同质化”突破途径
  (一)放低视角,从小处着手
  在新闻采访写作过程中,笔者经常遇到这样的矛盾与困惑:希望捕捉遇到具有轰动效应的大事件,从而写出一些推动当代、影响后世的重大报道。可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却都是些“小鼻子小眼”的琐碎事儿。特别是那些身处基层的记者和通讯员,总觉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事件写不出大文章。但是多年的新闻实践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小事件往往蕴含着大道理、大主题、大智慧,只要角度选的好,同样可以做出大文章。
  作为一名基层新闻工作者,在诸多新闻记者抢抓新闻的同时,笔者尝试从最小处着手,将采访对象落在了兰州市榆中县小康营乡小康营村一社村民陈德良的家里,从免费教育进农家、坐在炕头算细账,到农民也领上了退休金,历数十年变化。采访过程注重受众感受,制造拟态环境,与访谈对象老陈夫妇俩及他们不满10岁的小孙儿对谈,获得第一手资料。老陈一家六口,老伴在家照顾两个上小学的孙子,自己和女儿、女婿在定远镇的工地上打工,一年下来全家有4万元的收入。老陈说,这十年最大的变化是工作好找了,有钱挣了。最让老陈高兴的是免费义务教育:“我的两个孙子不仅享受免费教育,学校还免费供应‘营养早餐’,真是给家里省下不少钱!”老陈坦言:“我在农村长大,亲身经历了人民公社时期缺吃少穿的农村生活,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给农村带来的深刻变化,也赶上了最好的时候。”他由衷感叹:“这十年,像做了一个美梦。”
  该新闻点很小,就是老陈家十年的细微变化,但新闻报道内容详实、贴近性强、人物特色鲜明、报道定位符合百姓需求,稿件《老陈家的十年变化折射“小康路”》一经刊登,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人民网、中新网、新浪、甘肃新闻网相继转发,《甘肃日报》《兰州日报》等省市媒体立即刊登。最后,还获得了“第27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三等奖,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因此,只有将新闻采写落到具体的人和事、物上,放低视角,选择小人物、小事情,才能抓住大多数的受众,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从而降低新闻同质化的倾向。
  (二)俯下身子,从基层深入
  近年来,全国各新闻单位改进文风、深入一线新闻基层,让群众当主角、上版面、进镜头,讲述基层群众身边的感人故事,反映普通人物的收获体会,增强宣传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产生了《“黑户”老人有了户口》《大理古生村的歌与笑》等多篇基层稿件。2011年春节,在报纸、电台、电视台和各大网站重要时段、栏目、首页上出现了“新春走基层”报道,基层的普通百姓、一线的干部职工、边疆的各族人民,成为新闻的主角,他们的形象、声音、话语成为媒体上最惹眼的风景;从农家、边疆、厂矿到灾区、老区、牧区,到处活跃着记者的身影,一大批鲜活生动的新闻报道极富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因“新春走基层”栏目,春节期间,央视新闻频道收视率大幅提升,其媒体的别样报道也赢得了受众的充分肯定。反映基层百姓的新闻进联播、上头条,得到社会各界受众一致广泛的好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目光瞄准基层,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十六大以来党的新闻工作指导思想中的核心内容,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创新成果。在“三贴近”中,“贴近群众” 是核心与实质。因为“贴近实际”和“ 贴近生活”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群众的劳动实际和生活实际,以便为群众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
  其二,创新报道方式,扩大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在“三贴近”原则指导下,丰富的报道内容促进了报道方式方法的创新。在“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期间,各新闻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和特点,大力创新报道方式方法,采取开设专栏专版,通过消息、特写、评论、现场连线、记者手记等形式,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手段进行报道。同时,各新闻单位还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发挥新媒体优势,丰富了报道渠道,增强了群众的互动参与性,形成了多层次的立体传播网络。
  其三,丰富报道内容,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在“三贴近”中,“贴近实际”的核心,就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贴近生活”的核心,就是把现实生活作为新闻工作的源泉,坚持面向生活,深入生活,在生活中体现价值,完成使命。“贴近群众”的核心,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一切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忠实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这些要求的共通之处在于,新闻报道只有充分反映群众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才能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受到群众欢迎。
  (三)付诸情感,做到“以情化人”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新闻报道作为受众的客观认识对象,在受众阅读、聆听、观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情感反应,看到颂扬英雄、先进人物的报道,我们欣慰、鼓舞;看到鞭挞、揭露社会丑恶现象的报道,我们义愤填膺、怒不可遏。新闻报道的情感因素不只体现在新闻作品会引起受众情感反应,它还会体现在新闻主体的报道过程中。
  在相关新闻报道中,要以情感作为历史切入点,实现相关感人动人的报道展现。不管是被采訪者还是记者本人都是情感动物,要通过记者自己的情感体验将人文关怀真切地传递到每一个读者身上。人文细节的加入使得新闻具有了历史高度和人文关怀,也为新闻注入了感情,从而实现了新闻的自身价值。
  新闻记者在采访报道中要有实情、要有激情、要有感情,要用一颗真诚坦荡之心,用自己的文字使自己内心的情感自然流露,并与新的事物融为一体,借助情感因素去赢得观众情感上的共鸣。但是新闻是客观公正的,强调新闻真情实感的同时,要把握好新闻的“度”。情感流露要有内心依据,要从新闻传播的特定要求入手,让人类情感自然流露,做到入情入理、适度得体。
  四、结语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要面对无数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媒体的责任不仅是如实地报道信息,重要的是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成为社会成员的文化旗帜。媒体工作者要将自己当成广大受众的一分子,换位思考,看看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信息,反观自己要做怎样的记者,形成个性化的新闻报道风格,增加更多的信息价值,以新闻“三贴近”原则为基本切入点,从而避免新闻“出质化”问题,真正找到新闻的生命之源。
其他文献
[摘要]唐代僧人泓师以占相堪舆之术游走于王宫贵胄之间,反映了利用俗世技艺推动佛教传播与发展的特殊方式。僧人习学相面、堪舆等世间技艺,正是大乘佛教习学世间诸法观念影响下的写照。武周及中朝、睿朝二朝佛教的极盛发展为泓师的活动提供了客观条件。正史与杂史、小说、僧传等对其故事的不同记载反映了编撰者各自对佛教的认知态度,前者偏于经世致用,注重说教;后者的创作则以期通过神化和虚构使得人物更为鲜活和丰富。而泓师
期刊
[摘要]唐代都城长安,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时期的国都。唐大明宫是当时世界上建筑艺术经典之作。唐大明宫国家遗址考古公园的建成,让辉煌灿烂的唐代文化又焕发出新的光彩。  [关键词]大明宫;国家遗址考古公园;文化遗产?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大明宫是唐朝的皇宫,规模宏大,格局完整,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唐大明宫遗址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唐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历史、科
期刊
春暖花开时节,丝绸之路甘肃段语言文化调查活动拉开序幕。这次考察由兰州城市学院副校长、教授莫超亲自带队,参与人员中有高校教授、学报主编、作家、文博工作者、画家、音乐家、民俗学家、记者,涵盖面较广。  此次活动之所以计划从最东头止于六盘山,乃是推想:六盘山既是古今地理重要分界线,也应该是语言文化分界线。语言学教授雒鹏先生赞同此说。  考察地跨甘、宁两省,主要目标在秦安、静宁、隆德、定西等地,但研究范围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黄宾虹艺术人生的片断回忆,探讨了他文艺载道的画学思想。他作为人民艺术家,当之无愧。  [关键词]黄宾虹;画学思想;艺术人生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这是宋代文豪书画大家苏轼在其散文《潮州韩文公庙碑》中,对“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礼赞。20世纪20年代,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才华横溢的毛泽东,凭借宝庆版《韩昌黎全集》,练就出色的文字,形成刚
期刊
[摘要]善于经商的粟特人一直活跃在丝绸之路繁盛时期,他们不但在中亚的撒马尔罕等地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即中国古文献记载的康国,而且还大量来到中原,在当时的长安定居,其中部分人还在中原政权担任官职。今天,在西安地区的各博物馆(院)中保存了许多留葬长安的粟特人墓葬出土文物与陵墓壁画,反映了粟特人的文化习俗与特征。同时,中亚的撒马尔罕阿甫拉昔普出土的大型壁画,也充分体现了粟特文化与以及粟特人国家与唐王朝的交
期刊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消费方式成为时尚。各类博物馆、展览馆成了人们休闲时经常出入的场所。同时,随着文化层次、欣赏水平、心理需求的提高,观众对所参观的博物馆、展览馆中讲解员的讲解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文化程度和业务素养普遍相对较低,基层博物馆讲解员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基层博物馆讲解员职业素养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期刊
[摘要]文物藏品是博物馆存在的基础及赖以生存发展的因素和根本保证。搜集、收藏和保管好藏品是博物馆的基本工作,是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基础,也是作为文物、标本收藏机构的首要工作任务。目前,博物馆收藏保管工作也遇到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整个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文物及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本文通过简析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强化县级博物馆保管工作的途径。  [关键词]博物馆;文
期刊
[摘要]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是转型发展中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分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立足长远,加强对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宏观领导和顶层设计;夯实基础,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师德水平和综合能力;把握关键,积极推动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2016年
期刊
[摘要]《南北朝及唐代女性社会群体研究》一书是西北师范大学黄兆宏教授主编的一部关于妇女社会群体研究的著作。该书以独特的视角及新颖的观点,将南北朝、唐代妇女的生活原汁原味地展现了出来。女性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大组成部分,其方方面面都是一个时代社会发展状况的反映,古今女性的社会地位与社会现实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现实关怀又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关键词]《南北朝及唐代女性社会群体研究》;妇女生活;社會地
期刊
[摘要]2004年版《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是中国第一部西部文学史,它填补了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空白——全面系统地勾画了20世纪西部文学发展的脉络和演进过程。初版“序言”结尾这样写道:“2004年版《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所关注的是西部文学的进行时,因此,遗漏和局限也会随着时光流逝毕现,但我们追踪的目光不会停止。”时过十多年的再一次大规模修订和补充成书的《中国西部新文学史》,就是对这一承诺的兑现。来自全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