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补偿理论视角下的红色书信英译研究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gxing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夏廷德教授的翻译补偿理论,本文从语料,从语义、语法、审美、文化四个层面研究《可爱的中国》的英译文,探讨了红色书信英译时的相关翻译补偿策略,以论证翻译补偿在英译红色书信时的适宜性及其补偿策略对英译中国红色文化时的重要性。
  关键词:翻译补偿;红色书信;《可爱的中国》
  1 引言
  由于英汉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翻译中损失时有发生,因而就有了翻译补偿的必要。古今中外的学者对翻译补偿的关注和研究也由来已久,其中夏廷德教授是国内对翻译补偿研究迄今最为全面。正是基于他的翻译补偿理论,本文将从语义、语法、审美、文化等层面,对《可爱的中国》这一红色革命书信中的一些实例进行补偿策略方面的分析和探讨。
  1935年5月2日这一天,中国共产党员方志敏在狱中给党中央写了一封深情的革命书信,取名《可爱的中国》。同年8月6日,这位饱受酷刑的革命者在江西南昌下沙窝壮烈牺牲,时年36岁。在宣扬红色革命文化的今天,中国画报出版社推出了《红色家书》这个独具特色的项目。《可爱的中国》由徐思阳英译,于2015年由外文出版社编译出版。这封长达万字的书信,洋溢着方志敏同志对祖国母亲深沉的爱,体现了一位革命者面对祖国母亲受人侮辱和蒙难时的创痛与悲愤,表达了一个爱国的共产党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而徐思阳对此信的英译使得这种情怀走出了中国大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红色书信文化,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与远扬。因而,对这一革命书信的英译补偿就具有了较高的研究价值。
  2 理論综述
  翻译补偿现象自古有之,但鉴于人类对语言和翻译本质各有其见解,且翻译损失又存在隐蔽性,直到20世纪80年代,国内的翻译补偿才开始真正进入翻译研究学者的视野,而国外则相对更早些。
  国外,奈达和塔伯(1969)在合著的《翻译理论与实践》(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中初谈翻译补偿问题,认为习语可暂作其权宜之计。随后,奈达进行了深入研究。在1993年出版的《语言、文化与翻译》( 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 中,他从功能对等视角出发,提出了以同构为基础的功能性补偿手段。乔治·斯坦纳(1975)基于哲学视角,对翻译补偿的过程、原因、性质、利弊等多个层面做了精辟的论述。彼得·纽马克偏重文本功能,认为应该按文本类型及其主要功能各自采用不同的补偿手段。威尔斯(2001)在语言学的框架内,注重文本的交际性,认为补偿策略的适用范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语对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哈蒂姆和梅森(1997)一致认为补偿的中心议题应是形式与功能的不匹配。有关语法范畴造成的损失,两人还提出跨范畴的补偿方案。吉迪恩·图里在描写翻译理论的框架内,提出源语与目的语互补的双向分析原则,还把篇位与符位概念纳入翻译补偿理论。赫维及希金斯确立的补偿范畴使得语用补偿研究者有了比较明确的参照系统。
  国内,王恩冕较早触及补偿领域。他(1988)认为补偿旨在求得语境中的语义等值,总结出六种补偿方法,即增词、替代、引申、转移、拆译和溶合。柯平是另一先驱。他把补偿视为翻译的一般手段,提出了增益、释义、回译、加注、归化、具体化、概略化、视点转移八种补偿手段。区鉷(1992)的补偿研究主要针对概念困惑问题,认为正是这一问题导致了不可译性。孙迎春(1996)基于艺术和美学理论探讨了补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了形象性、音乐性、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四个层面的损失与补偿。屠国元(1996)着重补偿文化信息,归纳出增译达意、虚实互化、加注补义三种补偿手段。马红军(2003)的补偿研究较为具体。他对补偿理论的历史做了概述并且对补偿手段做了分类,同时提出了显性和隐性的补偿概念。而补偿研究最为全面系统的应为夏廷德。2006年,在其专著《翻译补偿研究》中,夏廷德梳理了传统及现代翻译理论中的补偿思想并且在语言学和审美层面对翻译案例进行了透彻的实例补偿研究。
  尔后,补偿研究在理论上发展不大,且大多侧重于对文学翻译的补偿,把补偿理论用之于书信英译的研究者甚少。
  3 红色书信中的翻译补偿
  3.1 语义补偿
  词汇层面语义的易变性使得不同语言系统之间的词义转换出入较大。这就导致了词义损失,同时可能波及词语的所指意义、关联意义或语用意义等。此时,就应对一些词汇做出恰当的语义补偿。
  例 1:原文:我并向同学们宣言,以后生病,就是会病死了,也决不买日本的仁丹和清快丸。
  译文:At the same time I told my schoolmates that next time I fell ill I wouldn’t buy Japanese medicine,even if I was dying.
  评析:原文中的仁丹和清快丸产自日本,可用于治疗中暑中寒、时疫霍乱、目眩晕倒、饮食不消、肚腹疼痛等症状,进入中国市场价格平民,曾一度畅销。通过上下文可知,苦学生的“我”只买的起日本的这两种药,而抵制日货的“我”表示不再买日本的仁丹和清快丸就是不再买日本的任何药,因而译者没有把这两种药丸的名字直译出来,而是用概略化的补偿手段译为了它们的上坐标词“Japanese medicine”,表明了“我”对日本的憎恶之极,使得译文语义更加显豁。
  例 2:原文:朋友,看!其余的恶魔,也都拔出刀来,馋涎欲滴地望着母亲的身体。
  译文:Attention,friends! The other devils who lack the power of the five I’ve mentioned before have also draw knives and are also coveting our mother’s body.   评析:原文只有“其余的恶魔”,但译者没有直译为“the other devils”,而是增益了一个定语从句把“其余的恶魔”说的更加具体了。通过上下文可知,“其余”指的是除了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这五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之外的侵略中国的其他国家。而五个国家上文已指明,于是本例中的定语从句在此增益的恰到好处,进一步补偿了相关信息。
  3.2 语法补偿
  语法关系通过形态、语序和虚词来表示,而不同语言分属不同语系和语族,导致不同语言之间的形态和虚词各不相同,语序的灵活性和形态的变化也各有差异。归属印欧语系的英语,可从性、数、格、时、体、语态等的变化看出其语法体系。而归属汉藏语系的汉语,则无以上变化,靠的是语序和虚词。因而英语有重形合而汉语有重意合的特点,这一不同点亦为语法补偿的焦点。
  例 3:原文:我在被俘以后,经过绳子的绑缚,经过钉上粗重的脚镣,经过无数次的拍照,经过装甲车的押解,经过几次群众会上活的示众,以至关入笼子里。
  译文:After being taken,I was bound with ropes,had my feet shackled,been photographed regularly,and transported in an armoured car before being locked in a cage.
  评析:语态层面,原文只有“被俘”两个字表示了明显的被动意义,而后没有再用表被动意义的词语,都以主动句式表达了被动含义。实际上,本族语读者都知道“我”是“被绑缚”、“被钉上脚镣”、“被拍照”、“被押解”、“被示众”及“被关入笼中”的,因而译者将上述动作通通补偿为了英语的被动语态。时态层面,译者则用动词的一般过去时补偿了原文中五个“经过”的空缺。可以看出,汉语用“经过”这一副词表动作的完成,而英语则需把动词进行时态的曲折变化,以实现补偿目的。
  例 4:原文:就是那些年青的教师们(年老的教师们,对于爱国运动,表示不甚关心的样子),也和学生一样,十分激愤。
  译文:Even the young teachers (as the old ones paid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patriotic movement) were as infuriated as the students.
  评析:本例译文用“the students”显性补偿了原文中省略了复数概念的“学生”一词,使得语义更加明晰。而对于原文中表示了复数概念的复数词尾形式“们”,译文则把相应的名词复数化,并搭配对应动词,显然使用了语法补偿手段。第二个“教师们”,译文还用代词“ones”替代,避免了选词上的重复,使译文简洁明了。
  3.3 审美补偿
  审美指的是作品中融思想感情与客观生活情景于一体的主观境界。由于语言的审美不一,转换这一要素时不免有所损失。这一方面的损失可触及风格、修辞和韵律等多个层面,使得译文读者不能感受到与原文读者一样的美感。因而,采取一定的补偿手段以降低这方面的损失就变得很有必要。
  例 5:原文:还是照原看下去,一面咬紧牙关自语:“尽你痛!痛!再痛!脑溢血,晕死去罢!”
  译文:But he presses on with his reading,murmuring to himself through clenched teeth:“Let you ache. Let it be more serious! Let cerebral haemorrhage hit you! Let you black out!”
  評析:本例为汉语无主句,描述了方志敏同志对自己的头痛扰乱自己看书而发出的动作及话语。可以看出,原文的三个“痛”和四个感叹号表达出了方志敏同志对自己头痛的恨铁不成钢之意,且整句有短小精悍之美感。译者采用英语的祈使句句式,每个句子亦不长,还点明了对象“you”。四个“Let”读来也有咬牙切齿之感,一定程度上使得原文的审美要素得到了弥补。
  例 6:原文:“叫得好听,有趣,多打几下!”那肥人在笑后命令地说。
  译文:“Oh,how he sings,” chuckled the fat man,sarcastically,“make him sing some more!”
  评析:本例句讲的是一名指挥者指使手下鞭打三个未买票而偷乘船的穷人,最后激起围观人群公愤的一个场景。句中指挥者说的话采用前四个字后四个字的形式,汉语口语特色较重,读来郎朗上口。译文将“叫”和“打”缩译为“sing”,又用“sarcastically”点明了指挥人说话的语气,且与后头的“sing”和“some”组成了四个“s”音素,读来亦顺通流畅,某种程度上补偿了原文的语言形式美。
  例7:原文:朋友们,兄弟们,赶快起来,救救母亲呀!无论如何,不能让母亲死亡的呵!
  译文:Friends,brothers,make a stand soon to save our mother. We can’t just watch her die!
  评析:此例句属呼吁性话语,呼吁同胞们奋起救国。句中用了六个小句,不仅富于节奏感,且极具煽动性,读来使人热血沸腾。译文亦采用小句句式,且“stand soon to save”还用了押头韵手法,补偿了原文语气的紧迫之感,使得译文的预期效果与原文旗鼓相当。
  3.4 文化补偿
  鉴于文化缺省,某一文化中的共识性意义可能在另一文化中不具备此类共识,由此可导致意义真空。而对这方面的补偿措施即属于文化补偿。革命书信属于中国的红色文化,具有独一无二性,为此做出的文化补偿在所难免。   例 8:原文:在会场中,我们几百个小学生,都怀着一肚子的愤恨,一方面痛恨日本帝国主义无餍的侵略,另一方面更痛恨曹、章等卖国贼的狗肺狼心!
  译文:There were several hundred of us students at the rally,all filled with hate for the insatiably aggressive designs of the Japanese imperialists and even stronger hatred for such shameless traitors as Cao Rulin and Zhang Zongxiang (two pro-Japanese officers in the Beiyang Government of China in 1919).
  评析:原文中的“曹、章”分别指民国时期的高级官员曹汝霖和章宗祥。前者签署了“二十一条”,后者在山东问题换文上签了字,两人都直接参与了中国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在中国文化中几乎就是卖国贼的代名词,但英语国家却未必知道这两人,若纯粹直译会造成意义真空。译者在直译之外,通过文内加注的方式进行补偿,既保留了原语文化信息,又帮助目标语读者补全了缺失的文化背景知识。
  例 9:原文:站在欧洲、美洲各位华贵的太太面前,固然是深愧不如,就是站在那日本小姑娘面前,也自惭形秽得很呢!
  译文:She cannot be compared with those fine ladies from the West and she would even feel second-best in the presence of the Japanese girl.
  评析:此例句亦为无主句。上文讲述了祖国母亲由于帝国主义的压榨和剥削,从一個天生的丽人沦落为了叫化的婆子,因而此句省略了主语祖国母亲——中国,以使句子不累赘。原文中的自惭形秽是汉语成语,而深愧不如又是一个与其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都属本族语读者共通的文化内涵词且都有“因为自己不如他人而惭愧”之意。译者用两个短语“cannot be compared with”和“fell second-best”来进行意译补偿,确保了其意义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且没有妨碍英语读者阅读的流畅性。
  4 结语
  《可爱的中国》作为富含红色文化的革命信件,它的翻译不仅要注重传递中国元素,还应尽力让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进而领略其独特魅力,以扩大中国红色书信文化的影响范围和力度。从上述实例中可以发现,翻译补偿可以从词汇、语法、审美和文化四个大方面入手,以保留文化信息,再现原文美感,提高译文质量。因而,补偿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在英译此类信件时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1] PeterNewmark.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 Xu Siyang. Beloved China[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2015.
  [3]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4] 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 马红军.翻译补偿手段的分类与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0).
  [6] 区鉷.概念困惑、不可译性及弥补手段[J].中国翻译,1992(04).
  [7] 孙迎春.损失、补偿与“雅”字[J].中国翻译,1996(03).
  [8] 屠国元.翻译中的文化移植:妥协与补偿[J].中国翻译,1996(02).
  [9] 王恩冕.翻译补偿法初探[J].中国翻译,1998(02).
  [10] 夏廷德.翻译补偿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罗耀(1995—),女,江西吉水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其他文献
摘要:称谓语是人们日常沟通交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称谓"即人们根据亲戚或其他相互关系及身份,职业等得来的名称,亲属称谓语作为称谓语的一部分,在研究语言文化的占有重要位置。本文通过对中韩亲属称谓语的研究分析,进而探究两国人民语言文化的异同点。  关键词:亲属称谓语;中韩;语言文化;异同点  韩国和中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礼仪,同时又是友好邻邦,由于进行了频繁的交流,韩国语和汉语的亲属称谓语中其实
期刊
摘要:威海作为著名沿海城市三面环海,海洋文化在威海市地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威海市拥有千公里海岸线与七千年海洋文化史资源优势,威海市海洋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能够催发威海市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创意及形式,使威海文创产品更具识别性、文化性和情感性,从而使人们在购买的过程中享受到一种亲切感和代入感。分析威海市海洋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及未来发展,方法从文创产品的基本概念、特點及功
期刊
摘要:我国民族音乐历史源远流长,萌发于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是传统文化作用下的产物,民族音乐的创作要有特定的民俗环境,不仅要满足历史性的生存需要,还应兼顾环境因素及民俗的适应状况。应充分意识到民族音乐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把民族音乐作为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的创新,即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创新,本文在研究我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对民族音乐的创新提出浅见。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创新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综艺节目呈现出井喷式产出,并呈现出“娱乐至死”的网络综艺节目创作趋势,部分网络综艺节目的高碳化日益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水平,那应当如何构建网络综艺节目中的低碳美学特质成为值得探讨的美学命题。下面就结合比较火爆的《创作101》与《我是唱作人》为例来探究网络综艺节目中低碳美学特质的建构。  关键词:网络综艺节目;低碳美学;低碳特质;建构  “所谓低碳艺术就是在文
期刊
摘要: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随着各个艺术门类的相互影响和交流,舞蹈中对比手法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创作手段,本文对舞蹈创作中的节奏对比、空间对比、色彩与灯光的对比进行研究,并结合舞蹈作品实例分析。  关键词:对比手法;节奏;空间;色彩  1 对比手法的内涵  对比是指正反对立或显著差异的形式因素之间的排列组合通过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因素之间的比较和对照,可以产生相反或相得益彰的效果。
期刊
摘要:自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年)上映后,引发巨大轰动,逐渐涌现出一系列关于电波的文艺作品,其中不乏有影视、舞台剧等主旋律作品,这一轮轮的“电波热”,使红色经典焕发新的时代光彩,也为年轻受众重温革命历史提供了新的载体,更为新时代主旋律文艺创作如何更加有效地激发受众的爱国情怀提供了有益尝试。当下,主旋律文艺作品如何在艺术造诣上获得更大突破,融政治、经济、文化于一身,赢得观众的喜爱,是一个值
期刊
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现阶段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着较为明显的提升,为此人们对于生活中的家具设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介绍了新中式家具的主要特征,并提出在新中式家具设计中融合传统文化的方式。  关键词:新中式家具;传统文化;中庸文化;设计理念  在我国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当中,对于家具的需求也
期刊
摘要:法海寺位于北京西郊翠微山南麓,建成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寺内大雄宝殿壁画与建筑同期完成。壁画不仅体现出创作者的严谨构思和巧妙设计,而且在线描、着色、贴金与勾金等各方面技巧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整体散发出一种富丽典雅的宫廷气息。  关键词:法海寺;水月观音;线描;神情;衣纹  1 法海寺  法海寺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耗时四年于正统八年1443年完成,位于北京西翠微山南麓,是明代佛
期刊
摘要:在如今全球化浪潮席卷的大背景之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加速融合与更新,人们的观念与传统思维也在不断地改变,然而似乎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并没有跟上时代更新的脚步,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保护的观念仍然没有脱离以往的旧观念,在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中,有的是对文化“外壳”的维持,缺少了对文化“内在”的探究与传承。本文希望能够从装置艺术这一比较前沿的艺术形式中去探討如今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的观念,可以提醒世人对传
期刊
摘要:气、韵是中国古典舞中最高的精髓,也是舞蹈审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意境的创造在舞蹈艺术中则是使编者、舞者、观者产生共鸣的表达方式。气、韵存在于舞蹈的始终,存在于意境创造的各个方面,舞蹈《扇舞丹青》既呈现了古典舞特有的气韵,又达到了传神的意境。  关键词:舞蹈意境;扇舞丹青;气韵  1 书势画影舞丹青  舞蹈的手舞、足蹈、驱动与书法的横、竖、撇、捺等具体点画相同,都是在营造一个丰富多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