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误杀 颗粒

来源 :DV@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mi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数码相机感光度调到800以上就有颗粒了。”以前玩胶片的朋友也常说:“50的胶片特别棒,颗粒很细,400的就太粗了。”颗粒细腻已经成了许多人评价照片的指标。最终,因为数码机的发展,细腻清洁的照片已经让人造成审美疲劳。普通胶片和高感光度下CCD的那种颗粒感觉也已经让人无法忍受了,降噪已经是数码相机技术的必说项目。
  最近置办了一台50英寸的全高清等离子电视。在看高清影片的时候,发觉有色彩分层现象,也就是说本来是应该完全连续变化的色彩,出现了一层一层的台阶,就像等高线,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我把电视厂家的技术人员找来询问,他给我解释了很多,最终结论就是:数码技术,这种色彩分层是很难避免的,不管液晶还是等离子。数码就是分阶,没错。
  这又让我想到我最初用的电脑,只有16位色。那时候的电脑,很容易在一个完美的渐变上看到一个一个色阶,渐变图就好像一个色阶图。但是有一件事情让我觉得惊奇,就是在256色的条件下看当年的MIcrosoft的home系列的光盘,图像却很漂亮,从来没发现分层现象。为什么呢?我把他们的图像截屏下来,放大,然后看到了人人厌恶的东西——颗粒。也就是说,他们用颗粒混杂的办法,把色阶给平缓了,用不多的数码色彩混合后让眼睛感受到了更丰富的图像。
  一张普通照片,在显示屏上,很少会显示出分层,因为现实中的影像绝大多数是充满细节的,细节和感光器的颗粒是异曲同工。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电视机显示器上,真正出现分层的现象大多数是在播放电脑制作的logo和无云天空的时候。
  如果图像出现了分层现象,显示屏无法让你满意的时候该怎么办?如果用模糊的办法,用模糊/去颗粒的办法,属于饮鸠止渴。因为这不是图像本身的原因,而是显示设备的问题,如果让图像的层次变得更细腻,分层现象只会更明显。
  怎么办呢?对了!加点颗粒/噪点试试看,很灵的哦。
  很多人喜欢“胶片感”,不喜欢“数码的味道”,实际上,胶片和数码很大的区别就是颗粒感,不信?买一张第二排的电影票就可以看清满银幕的颗粒了。是颗粒让影像层次感到自然,让图像细节准确,好玩吧?人们骨子里还是挺喜欢颗粒的。
  对于胶片/CCD/CMOS固有的颗粒性,我觉得我们也应该有足够的宽容,感光器件在记录图像信息的时候,颗粒实际上也成了一个信息载体。大家可能会注意到手机拍的照片和低档DC拍的照片,虽然没什么颗粒,可是图像很不舒服,总觉得滑腻腻的很有“数码的味道”,这是因为“先天不足”、“后天过补”的原因:ccd太小,噪波又大,加上清晰度不够而使劲锐化又增加了颗粒,怎么办?降噪,杀癌细胞的同时,也消灭了白细胞。最终的图像变成像白煮鸡蛋那么光滑,圆润而丢掉了实际质感。
  其实,一张颗粒比较大的照片,在影像细节色彩丰富的部分,我们眼睛很难感到颗粒,而只有在虚化的背景上,聚焦不准的废片上,颗粒才特别猖獗。
  还有,如果一张在电脑上颗粒多得难以接受的图片,印刷效果可能出乎意料的好,只要这张图片聚焦准确,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印刷品不怕甚至喜欢颗粒。
  我们应该宽容颗粒,他们可能让影像更加自然。更不要误杀颗粒,它也许饱含着许多信息。
其他文献
对于一年一度的BIRTV展会来说,除了新产品、新技术的展示,更多则像是一个圈子里的朋友聚会。每次见到洋铭科技的林鸿铭董事长的时候我们的这种感觉就更强烈。在波澜壮阔的2008大环境下,可谈的话题太多,从奥运会带动的井喷效应到年末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老朋友间畅谈甚欢。但从林总的神情中,我们看不到对未卜前路的担忧,相反的更多则是有准备者的运筹帷幄。  林总认为:所谓危机,就是危险加机遇,毋庸置疑这里面充满
期刊
ISFVF(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是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赞助的学生影展。  国际影视学校联合会简称cilect,它是一个国际性的高校联盟的合作组织,是一个专业化的成员会,其主要成员是全世界的电影专业院校或者是综合大学里的电影系科。它的主要职能是协调、促进各大洲与电影电视有关的院校在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方面的结合。    张会军院长专访    DV时代 北京电影学院是什么时候加入cliect的?
期刊
随着CMOS传感器披水的成熟以及半导体存储介质的速度不断攀升与价格下降,2008年中无论民品还是专业级摄像机都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消费类摄像机非带化存储首当其冲,摄像机减肥行动悄悄开始,传感器像素越做越高,能插值输出千万像素照片;单反相机跨入1080i高清视频拍摄领域。便于携带且易于操作的摄像机让制作者有了更加广泛的发挥空间,而非带化存储对后期工作流程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将会吸引更多人从事视频创作,20
期刊
“女孩收到一封恐吓信,得知男友被挟持。于是女孩按照对方给出的线索在北京穿梭寻找了整整48小时。当她终于赶到指定地点时,意外发生了……”  2008年9月,有幸受中国广播电视工业协会数码影像委员会的邀请,作为签约导演在北京使用索尼Handycam新款HDV旗舰机型HDR-FX1000E来拍摄以“中国四十八小时”为主题的短片。短片要求突出北京的文化特色,所以只能安排一个特殊的“剧情”将北京的诸多文化元
期刊
设备轻量化是专业视频制作器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小高清摄像机在ENG领域的广泛应用就是个例子。专业级摄像机的重量越来越轻,而摄像机附件的发展也在遵循这个规律,比如新闻灯的LED化,减小了对电池的依赖,从而携带重量更轻的电池也能满足拍摄需要。在这种趋势下,使用者就需要更加轻便的摄像支持设备。  更轻的设备能为拍摄者带来更高的自由度,专业三脚架生产商曼富图在新品研发上充分考虑了这一点。结合碳纤维管腿生
期刊
搞节目制作的人一提到唱词,可能马上就会头痛。因为到目前为止有很多的唱词工作还是通过字幕机或通过后期编辑软件拍打的方法录入的。用过的人可能都有共同的体会,要么是修改不方便.要么是操作过程相对复杂,短时间内很难适应。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种高效简捷的唱词制作方法。
期刊
坚定的写实态度,隐藏摄影机,让故事自然发生。我的电影风格,不是一开始就形成的,而是在拍摄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电影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我们生活的戏剧也在每天上演。一个电影就得那样去拍,不那样拍,就失去意义了。所以,不是我定电影风格,是电影给我定风格。  李名:能否谈谈你之前的一些生活经历?  高文东:我1996年大学毕业,然后进了一家外贸公司,不久辞职。曾经开过书店,做过文化活动,还开过酒吧,做摇滚乐
期刊
在BIRTV2008展会上,众摄像机厂商不约而同地推广自己的无带化存储方案。Panasonic P2HD、AVCCAM,Sony的XDCAM EX,都是聚光灯下的亮点。其他厂商也不甘落后,JVC展出了为现有的磁带摄像设备开发的硬盘记录单元,以及将于明年上市的SxS卡记录单元,第三方厂商CitiDisk和Focus也推出了使用IEEE1394接口的硬盘记录单元,能够应用于不同品牌的摄像机,为广泛使用
期刊
说到DV,它使我们看到所谓的电影离普通人已不太遥远了,因为每个人手持DV机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去拍摄想象中的电影。这正是DV的优点,但它的缺点又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当电影不再是高高在上那么神圣的时候,它确实就打掉了一批自以为是、自以为高人一等这些伪电影人的矫情,但是它也确实无意中伤害了电影作为艺术应该具有的崇高的特质,电影本身的尊严也受到伤害。    陈帆:当下中国内地DV影像的发展非常迅猛,自从2
期刊
2008年是我生命中最具转折性意义的一年,带着胜利的喜悦和好奇的兴奋,我被录取为北京电影学院2008级的研究生。从来没有在艺术院校受过一丝浸染的我,实在难掩心中或多或少的畏惧和不安,传说中的艺术院校,在我的想象中,充满了神秘幽然的气氛,不知未来的我,会被她的魔力卷入什么样遥远的空间?  可惜,穷尽了我全部的想像力,我也万万没有想到,才进校两个月,首先淹没我的,是一场无比盛大、欢腾、热烈、繁荣的电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