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导论”课程体系建设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haneralp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计算机导论”课程性质、地位、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高等专科教育特点及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构建了其课程体系,该体系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
  关键词:计算机导论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8(a)-0169-01
  1 课程开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都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了“计算机导论”这门课程,讲授的内容也不完全相同,但对课程的重要性的理解基本相同。由于“计算机导论”课程开设的时间较长,其覆盖的专业较多,面向的是刚进入大学校门的一年级学生,因此,各校在进行“计算机导论”教学时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不同的认识,其中的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2 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概括性地讲授计算机学科的内容和应用,主要系统、全面的介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应用领域等,引导学生尽快专业入门、使学生对专业思想兴趣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方法,为后续课程学习打好基础。因此,“计算机导论”课程在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3 课程体系的构建
  本人在分析和研究了部分高等院校“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本课程多年教学的经验和积累,构建了高等专科院校“计算机导论”课程的课程体系。
  3.1 课程概述
  “计算机导论”是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入门性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刚刚步入计算机学科的大一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理论、重要应用有一个初步认识,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后续课程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产生的背景、定义、内容和意义;了解计算学科的历史,计算学科的定义、根本问题;计算学科中的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过程及其内在联系;了解计算学科各主要领域的基本内容及其相应的课程设置、计算学科中的核心概念、数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社会和职业问题等内容。
  3.2 课程性质
  适用专业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
  授课时数:40学时。
  实践时数:32学时。
  后续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网页设计技术》、《微机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
  3.3 课程内容
  “计算机导论”课程体系应由计算机导论的理论知识、实验两大部分组成。
  (1)理论知识,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计算机科学的知识体系,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清晰地把握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范畴、研究方向,掌握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及主干课程在整个学科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搞清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和应用领域,使学生在学科学习初期就对整个学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做到在今后的学习中清楚要学什么,怎么学,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学科特点、学科形态、历史渊源、发展变化及知识组织结构考虑,“计算机导论”课程理论知识应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①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12学时);②计算机硬件系统(6学时);③计算机软件系统,6学时);④计算机网络与通信(4学时);⑤数据库系统与信息系统,4学时;⑥多媒体技术(4学时);⑦计算机安全技术(4学时)。
  总40学时,2学分,成绩比例60%。
  (2)实验,实验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实践基础。具体内容如下:①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实验(2学时);②计算机硬件系统实验(2学时);③计算机软件系统实验(2学时);④数据库系统与信息系统实验(4学时);⑤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实验(4学时);⑥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实验(4学时);⑦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实验(6学时);⑧Windows的基本操作、文字处理Word、电子表格Excel、演示软件PowerPoint实验(6学时)。
  总32学时,2学分,成绩比例40%。
  4 加强本课程的建设的具体设想及主要措施
  《计算机导论》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新生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针对新生刚入学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作了许多尝试,进行了不断的改革。
  4.1 预期达到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了加强引导,对计算机中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进行详细的讲解,并指出了每章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讲授中尽量纳入计算机的最新发展成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电子课件、上机实验等多种形式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内容和方法的理解,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简单问题的分析方法与算法设计思想。教学过程生动形象,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目的。
  4.2 具体设想及主要措施
  课堂上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关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获取通过课堂教学、案例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和加强实践环节方法。采用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基地建设、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考证等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良好。
  该课程已经建成了包括课程网站在内的功能较强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并在不断完善中。通过互联网这个信息交流平台,收集相关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专业相关历史和背景资料;提供多媒体的学习资料和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教师按照进度表的布置作业,学生按规定期限完成后通过网络课堂上交作业。教师通过E-mail和网络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不断更新,除了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外,还逐渐将部分理论讲授搬进机房,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融为一体,采取边讲边练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平台网络化和教学过程的互动化,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该课程体系是在分析和研究部分高等院校“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实践基础上构建的,但是由于各个院校开设“计算机导论”课程授课的学生层次和研究方向的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实验环节等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葛建梅.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 陶树平.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安志远,邓振杰.计算机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土地资源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新兴专业,但在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的财经类院校,实践教学还不能达到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重庆工商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探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实现开放实践教学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财经类院校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 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2(b)-0
<正> 近几年,一种新的商业经营形式——“量贩”在全国各地大量涌现,成为零售商业发展的新亮点。根据笔者对“量贩”商业的调查分析,它的出现,不仅冲击了传统零售商业,而且将
<正>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财务管理在企业集团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日渐突出,如何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集团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做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是许多财务工作者
<正> 互联网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娱乐等方面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CNNIC发布的第七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0年12月底,我国上网计算机数约892万台,上网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实现了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折。近几年来,受供求关系、农产品质量和流通等因素的影响,农产品价格出现
【正】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统计工作愈来愈重要。但同时基层统计工作面临严峻的、接踵而来的种种困难,统计调查对象快速增长,复杂多变,利益格局多元化,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
患者,女,52岁,农民,因双足阵发性疼痛1年,加重半月入院.患者1年前无诱因出现双足底疼痛,足底局部皮肤发红、发热、肿胀、针刺样疼痛,剧烈难忍,症状持续1小时左右完全自行缓解
一、总体思路21世纪前十年是河南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时期,抓住历史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均水平,改变落后面貌已成为全省人民的共识。为此,省委、省政府曾在《河南省国
同全国一样,2000年河南省宏观经济形势日趋好转,国民经济运行出现重要转机,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受宏观经济基本面向好的影响,物价形势也明显转暖,到2000年7月当月,全省居
这是一个令人感奋而又惊叹的故事父母作为50年代的大学生,享受正军级待遇的医院专业技术人才,在获得诸多鲜花和荣誉的同时,也用自己的品行和人格滋养着一双女儿,培养出了两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