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广电市民监督员对政府行为实行监督、对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督查,借助媒体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种种表现,事实上是一种公民意识的体现,他们通过这种途径来实现自己作为公民的各种诉求。
【关键词】媒体平台 公民诉求 市民监督团
2011年5月,温州各大媒体出现了这样一则招募启事:“转型发展、破难攻坚、七大行动、全民动员,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5月再次重磅出击,成立破难攻坚七大行动‘广电市民监督团’。哪家单位工作不力、哪个环节进展缓慢、谁在阻碍工程项目推进、谁的工作方法切实有效?监督团将定期开展主题督查活动。欢迎热心市民报名参加。”
消息发布仅一周,就有上百位热心市民前来报名。5月26日,100名热心市民成为首批“广电市民监督员”。几个月后,报名人数扩大到近千人。2012年4月26日,在全市各县(市、区)、在温高校成立19个分团,监督员总人数达3000人。2013年又相继成立了安监分团、质监分团,分团数量追加到21个……
两年来,广电市民监督团对阻碍城市建设的“拦路虎”、“绊脚石”进行曝光,对市民反映强烈、政府部门办事不力的城市建设乱点、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督查,监督相关责任部门有效开展工作。经统计,截止2013年4月底,大小规模不一的督查活动达到382次,参与人数8628人次,平均每两天开展一次活动。在督查的300多个案例中,90%以上得到落实或有明显进展,100多个案例得到圆满解决,受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在浙江省新闻战线开展的推进更大主题报道创新活动专项评选荣获“策划创新奖”。
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对广电市民监督团的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发挥好“市民监督团”的作用。市民监督员在民间更是得到热评甚至追捧,由于监督时身穿统一的黄色制服,被老百姓爱称为“黄衫军”,还编成了顺口溜:哪里有“黄衫”,哪里见曝光。每天都不断有人申请加入队伍,各分团力量进一步增强。“市民监督团”同时也成为温州市委宣传部和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的一张“金名片”,不断有外地宣传部门、新闻媒体专程来学习、取经。
那么,这些监督员都来自哪里?有着什么样的身份?他们参加监督团的动机和诉求是什么?这些诉求到底实现得怎么样?笔者对广电市民监督团市直属分团,也是全团中最核心的这支300人的主力军展开调查分析。
一、广电市民监督员的人群结构
笔者以广电市民监督团直属分团300名成员填写的报名资料作为样本,对监督员的人群作简要的归纳和梳理。
经统计,广电市民监督员的平均年龄为36.22岁。从年龄推断,他们大部分人应该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这个年代出生的人,基本上是在八、九十年代接受教育,社会责任感较强。如今30多岁的年龄,往往已经经济自立,在社会上有了一席之地,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家庭责任感,看问题开始比较客观、全面了。
相对来说,男性更加关注社会、热心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广电市民监督团的主力军300人当中,男性占241人,女性59人。学历一项显示,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占62.2%,他们来自于不同学科,法律、财经、外语、计算机、艺术等等,差不多涵盖了80%左右的学科。这说明大部分的监督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并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背景。他们当中有来自基层的社区干部、企事业单位员工、律师、教师、医生、大学生、私营企业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网络版主、宗教界人士等等20多种不同身份,涉及41个行业。由此可以看出,这是属于一支异质结构的团体。异质团体适合于完成复杂的工作,因为在该群体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有利于复杂问题的解决。
二、市民监督员的公民诉求
笔者作为广电市民监督团的管理协调者,通过一年多时间的观察、接触和交流,了解监督员来参加这个团体的诉求,为此,专门作了一份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是以不记名方式进行,对象是广电市民监督团直属分团团员,共发放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96份。调查主要内容是对广电市民监督团的认识、参加活动目的,实现与否。调查结果显示,有38.3%的人认为广电市民监督团是个可以发表个人意见的媒介,有24.6%的人认为这是提高知名度的桥梁,有20.6%认为是实现公民监督权的平台,13.3%的人认为是可以帮忙解决问题的台阶,还有3.2%的人认为是可以做免费广告的地方。有37.1%的监督员表示参加广电市民监督团的目的是想参与、见证监督的过程,有21.2%的监督员表示想寻回监督权,15.4%的监督员则表示想让自己成为“意见领袖”,7.5%的监督员表示想借此了解政府机构的设置,6.8%的监督员表示想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人,5.5%的监督员表示想解决个人恩怨,5.1%的监督员表示想提高自己的知名度,3.4%的监督员表示想寻找商机。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监督员的种种诉求事实上就是一种“公民”意识的体现。他们想通过广电市民监督团这个平台对政府工作情况有所了解,对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有所掌握,也就是获取知情权。在这基础之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期望政府予以采纳,实现政治的参与权。再者就是对政府的一些不“给力”的行为实行监督、批评,满足公民的监督权。
1、掌握社会运行过程中各项社会活动的信息
我们的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一切政务活动和行政行为除了涉及党和国家机密外,都应当及时向群众公开,让群众知晓。然而,我国行政事务的公开度一直不够,而广电市民监督员则借助开展监督活动,可以深入了解和监督社会运行过程中各项社会活动。截至2012年8月31日,温州广电市民监督团一共开展226次督查行动,走访了320家单位,采访了1839人。很多监督员因为掌握的信息,在网络或微博上受到追捧。
监督员欧阳后增因为经常在微博上发布监督过程中了解到的信息,成为微博达人,目前粉丝人数已经达到122611人。监督员陈进富和蔡丰尧成了温州市委市政府“破难攻坚”项目的民间“代言人”,很多项目的利益涉及人时常会找他们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给自己下一步计划作参谋。监督员吴林卡成了报社和网站的特约记者,专门写督查信息。 此外,广电市民监督团还建立了一个专门的QQ群,每次开展活动,记者或监督员都会把在督查过程当中了解到的相关信息在网上发布,供群内的监督员们参考,讨论。
2、对公共事务表达意见
保障公民的表达权是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有效途径。温州广电市民监督团为公民表达提供了渠道,监督员可以自由地表达意见。每次督查活动由记者带队,到现场对事实进行调查取证,由市民监督员就有关问题当面询问职能部门负责人,之后根据调查和询问的结果发表报道和观点评说。每次督查行动的新闻、专题节目在广播新闻综合频率、电视新闻综合频道的多个栏目播发,造成强大的舆论声势。
3、安全、有效地监督政府
虽然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群众监督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可是现实中的群众监督制度总是受到干扰和破坏,特别是当群众对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提出批评、建议,或者检举、揭发、申诉、控告时,一些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往往通过发布指令、制定政策、强制裁决等方式,控制群众监督活动。广电市民监督团的监督活动通常由记者带队,到现场对事实进行调查取证,对于一些影响面广、现场感强的重大事件,除了开展现场督查外,电视新闻综合频道还同步进行现场直播。对于一些难点问题,“监督团”开展连续性的追踪督查,相关栏目也开展连续性的报道,直到问题彻底解决为止。对于一些不宜公开报道的敏感问题,由监督团专人整理后,以书面报告或内参的形式,报送党委政府相关领导和部门,促使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改进工作。“监督团”还定期刊发《活动简报》,对每次督查行动的内容和效果进行梳理,及时送达市主要领导和部门负责人,扩大活动的影响面。一年多来,在广电市民监督团督查的130多项内容中,80%以上得到彻底解决或明显推进了解决问题的进程,多次得到省市领导的批示。
4、从“平民”走向“明星”
广电市民监督团成立之后,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可以说是重磅打造,在黄金时间段让出很多“篇幅”来报道他们的行动。《有话直说》、《新闻联播》、《闲事婆和事佬》先后开辟专栏,差不多每天都可以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他们的身影。浙江省新闻名专栏、温视唯一一档日播的实时互动新闻评论节目——《有话直说》栏目索性把广电市民监督员推向“镜头”来担任现场出镜记者,甚至请到演播室来担当嘉宾评论员。很多监督员原来都是默默无闻的“一介平民”,自从参加了广电市民监督团,频频在电视屏幕露脸,成了明星。监督员黄奕辉多次在公交车上被人“围观”;最早担任出镜记者的周德耀,时常在公共场所被别人堵着接受投诉;观点犀利的马军建、潘文文成了网络“意见领袖”,上网随便发个贴都有一群人跟贴。因为一些监督员在监督团表现活跃,监督风格麻辣犀利,监督效果扎实有效,蒋曼琼、姚赞等被温州市信用办聘任为“温州社会信用建设监督员”,张纯来、陈晓敏等一大批监督员被温州市机关党工委聘任为“机关作风督查员”。
温州广电市民监督团不仅增强了公民对政府政策的认知度,更有助于满足公民对其声音受关注以及其需要和利益得到满足和追求的期望。中共温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陈晓明2012年5月19日在《温州广电市民监督团简报》第4期上批示:广电市民监督团集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于一体,是体制外监督的一大创新。创建时间虽短,但成效明显,具有鲜明的代表性、针对性、及时性和创新性。市纪委监察局要加强与监督团的联合、配合,改进监督方式,完善“六督联查”机制,进一步形成监督合力,不断提高监督实效。
(作者:温州广电传媒集团主编)
责编:周蕾
【关键词】媒体平台 公民诉求 市民监督团
2011年5月,温州各大媒体出现了这样一则招募启事:“转型发展、破难攻坚、七大行动、全民动员,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5月再次重磅出击,成立破难攻坚七大行动‘广电市民监督团’。哪家单位工作不力、哪个环节进展缓慢、谁在阻碍工程项目推进、谁的工作方法切实有效?监督团将定期开展主题督查活动。欢迎热心市民报名参加。”
消息发布仅一周,就有上百位热心市民前来报名。5月26日,100名热心市民成为首批“广电市民监督员”。几个月后,报名人数扩大到近千人。2012年4月26日,在全市各县(市、区)、在温高校成立19个分团,监督员总人数达3000人。2013年又相继成立了安监分团、质监分团,分团数量追加到21个……
两年来,广电市民监督团对阻碍城市建设的“拦路虎”、“绊脚石”进行曝光,对市民反映强烈、政府部门办事不力的城市建设乱点、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督查,监督相关责任部门有效开展工作。经统计,截止2013年4月底,大小规模不一的督查活动达到382次,参与人数8628人次,平均每两天开展一次活动。在督查的300多个案例中,90%以上得到落实或有明显进展,100多个案例得到圆满解决,受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在浙江省新闻战线开展的推进更大主题报道创新活动专项评选荣获“策划创新奖”。
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对广电市民监督团的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发挥好“市民监督团”的作用。市民监督员在民间更是得到热评甚至追捧,由于监督时身穿统一的黄色制服,被老百姓爱称为“黄衫军”,还编成了顺口溜:哪里有“黄衫”,哪里见曝光。每天都不断有人申请加入队伍,各分团力量进一步增强。“市民监督团”同时也成为温州市委宣传部和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的一张“金名片”,不断有外地宣传部门、新闻媒体专程来学习、取经。
那么,这些监督员都来自哪里?有着什么样的身份?他们参加监督团的动机和诉求是什么?这些诉求到底实现得怎么样?笔者对广电市民监督团市直属分团,也是全团中最核心的这支300人的主力军展开调查分析。
一、广电市民监督员的人群结构
笔者以广电市民监督团直属分团300名成员填写的报名资料作为样本,对监督员的人群作简要的归纳和梳理。
经统计,广电市民监督员的平均年龄为36.22岁。从年龄推断,他们大部分人应该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这个年代出生的人,基本上是在八、九十年代接受教育,社会责任感较强。如今30多岁的年龄,往往已经经济自立,在社会上有了一席之地,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家庭责任感,看问题开始比较客观、全面了。
相对来说,男性更加关注社会、热心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广电市民监督团的主力军300人当中,男性占241人,女性59人。学历一项显示,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占62.2%,他们来自于不同学科,法律、财经、外语、计算机、艺术等等,差不多涵盖了80%左右的学科。这说明大部分的监督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并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背景。他们当中有来自基层的社区干部、企事业单位员工、律师、教师、医生、大学生、私营企业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网络版主、宗教界人士等等20多种不同身份,涉及41个行业。由此可以看出,这是属于一支异质结构的团体。异质团体适合于完成复杂的工作,因为在该群体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有利于复杂问题的解决。
二、市民监督员的公民诉求
笔者作为广电市民监督团的管理协调者,通过一年多时间的观察、接触和交流,了解监督员来参加这个团体的诉求,为此,专门作了一份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是以不记名方式进行,对象是广电市民监督团直属分团团员,共发放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96份。调查主要内容是对广电市民监督团的认识、参加活动目的,实现与否。调查结果显示,有38.3%的人认为广电市民监督团是个可以发表个人意见的媒介,有24.6%的人认为这是提高知名度的桥梁,有20.6%认为是实现公民监督权的平台,13.3%的人认为是可以帮忙解决问题的台阶,还有3.2%的人认为是可以做免费广告的地方。有37.1%的监督员表示参加广电市民监督团的目的是想参与、见证监督的过程,有21.2%的监督员表示想寻回监督权,15.4%的监督员则表示想让自己成为“意见领袖”,7.5%的监督员表示想借此了解政府机构的设置,6.8%的监督员表示想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人,5.5%的监督员表示想解决个人恩怨,5.1%的监督员表示想提高自己的知名度,3.4%的监督员表示想寻找商机。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监督员的种种诉求事实上就是一种“公民”意识的体现。他们想通过广电市民监督团这个平台对政府工作情况有所了解,对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有所掌握,也就是获取知情权。在这基础之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期望政府予以采纳,实现政治的参与权。再者就是对政府的一些不“给力”的行为实行监督、批评,满足公民的监督权。
1、掌握社会运行过程中各项社会活动的信息
我们的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一切政务活动和行政行为除了涉及党和国家机密外,都应当及时向群众公开,让群众知晓。然而,我国行政事务的公开度一直不够,而广电市民监督员则借助开展监督活动,可以深入了解和监督社会运行过程中各项社会活动。截至2012年8月31日,温州广电市民监督团一共开展226次督查行动,走访了320家单位,采访了1839人。很多监督员因为掌握的信息,在网络或微博上受到追捧。
监督员欧阳后增因为经常在微博上发布监督过程中了解到的信息,成为微博达人,目前粉丝人数已经达到122611人。监督员陈进富和蔡丰尧成了温州市委市政府“破难攻坚”项目的民间“代言人”,很多项目的利益涉及人时常会找他们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给自己下一步计划作参谋。监督员吴林卡成了报社和网站的特约记者,专门写督查信息。 此外,广电市民监督团还建立了一个专门的QQ群,每次开展活动,记者或监督员都会把在督查过程当中了解到的相关信息在网上发布,供群内的监督员们参考,讨论。
2、对公共事务表达意见
保障公民的表达权是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有效途径。温州广电市民监督团为公民表达提供了渠道,监督员可以自由地表达意见。每次督查活动由记者带队,到现场对事实进行调查取证,由市民监督员就有关问题当面询问职能部门负责人,之后根据调查和询问的结果发表报道和观点评说。每次督查行动的新闻、专题节目在广播新闻综合频率、电视新闻综合频道的多个栏目播发,造成强大的舆论声势。
3、安全、有效地监督政府
虽然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群众监督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可是现实中的群众监督制度总是受到干扰和破坏,特别是当群众对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提出批评、建议,或者检举、揭发、申诉、控告时,一些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往往通过发布指令、制定政策、强制裁决等方式,控制群众监督活动。广电市民监督团的监督活动通常由记者带队,到现场对事实进行调查取证,对于一些影响面广、现场感强的重大事件,除了开展现场督查外,电视新闻综合频道还同步进行现场直播。对于一些难点问题,“监督团”开展连续性的追踪督查,相关栏目也开展连续性的报道,直到问题彻底解决为止。对于一些不宜公开报道的敏感问题,由监督团专人整理后,以书面报告或内参的形式,报送党委政府相关领导和部门,促使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改进工作。“监督团”还定期刊发《活动简报》,对每次督查行动的内容和效果进行梳理,及时送达市主要领导和部门负责人,扩大活动的影响面。一年多来,在广电市民监督团督查的130多项内容中,80%以上得到彻底解决或明显推进了解决问题的进程,多次得到省市领导的批示。
4、从“平民”走向“明星”
广电市民监督团成立之后,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可以说是重磅打造,在黄金时间段让出很多“篇幅”来报道他们的行动。《有话直说》、《新闻联播》、《闲事婆和事佬》先后开辟专栏,差不多每天都可以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他们的身影。浙江省新闻名专栏、温视唯一一档日播的实时互动新闻评论节目——《有话直说》栏目索性把广电市民监督员推向“镜头”来担任现场出镜记者,甚至请到演播室来担当嘉宾评论员。很多监督员原来都是默默无闻的“一介平民”,自从参加了广电市民监督团,频频在电视屏幕露脸,成了明星。监督员黄奕辉多次在公交车上被人“围观”;最早担任出镜记者的周德耀,时常在公共场所被别人堵着接受投诉;观点犀利的马军建、潘文文成了网络“意见领袖”,上网随便发个贴都有一群人跟贴。因为一些监督员在监督团表现活跃,监督风格麻辣犀利,监督效果扎实有效,蒋曼琼、姚赞等被温州市信用办聘任为“温州社会信用建设监督员”,张纯来、陈晓敏等一大批监督员被温州市机关党工委聘任为“机关作风督查员”。
温州广电市民监督团不仅增强了公民对政府政策的认知度,更有助于满足公民对其声音受关注以及其需要和利益得到满足和追求的期望。中共温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陈晓明2012年5月19日在《温州广电市民监督团简报》第4期上批示:广电市民监督团集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于一体,是体制外监督的一大创新。创建时间虽短,但成效明显,具有鲜明的代表性、针对性、及时性和创新性。市纪委监察局要加强与监督团的联合、配合,改进监督方式,完善“六督联查”机制,进一步形成监督合力,不断提高监督实效。
(作者:温州广电传媒集团主编)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