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习总书记教师节讲话为动力,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根据中职教育特点,提出中职教师提高师德修养的三点措施:加强自律、培养爱心、锤炼心理素质。
关键词:中职教师 师德建设 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曾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所说的“榜样”和“阳光”。如果我们不能成为路标,那么纵然你的理论修养再高,教育形式再好,教学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如何提高中职教师的师德修养呢?我以近些年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切身体会。
一、铸炼师德自律始
近日,习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怎样才能成为好老师呢?习总书记强调,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树立忠诚教育,教书育人的信念。当然,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之下,可能会有一些人动摇了信念,也会有一些教师做出有违师德的事情来。对于职业院校的教师而言,由于学生的特殊性,我们承载的压力可能更重,我们肩负的责任也更重。而这些都不应该成为我们辩驳的理由,教师这个职业就决定了我们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从选择上教师职业开始,我们就应该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
总书记还提出,做好老師,要有扎实学识。所以教师还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是要坚持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我主要讲授的是《语文》这门课程,是各个专业的文化基础课。在我们这类职业院校,可能会有人自觉不自觉地认为应该以培养学生技能水平为宗旨,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上。像语文这种基础课程好像是多余的“副课”、“闲课”,随便应付一下就行了。受这种观点影响,一入校时,我也感到迷惑,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辉煌的文化,可圈可点、可读可学的东西浩瀚如烟,语文怎么就沦落到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地位呢?一开始,我难以跳出这种牢笼,满足于照本宣科,得过且过。但很快我就意识到,这种想法和做法使我和学生都失去了动力和热情。因此,在以后的授课中,我不再满足将语文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不断引导他们热爱生活,深入观察生活,多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并逐步过渡到读一些经典著作。陶行知先生说:“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教师应该始终处于学习状态,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
二、没有爱心的培育就没有师德的提升
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才能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记得语文界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在《论师、为师、尊师》中说过, “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到学校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地喊一声,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要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
这段话我读过后感触颇深,因为,在我们的学校也同样存在所谓的“小魔王”,许多学生身上不乏一些坏毛病,坏习惯。这往往与学生的家庭环境,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这些学生平时就疏于与父母、朋友的沟通,如果老师再置之不理,不闻不问,甚至对他们丧失信心,那么轻则工作不到位,重则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我们应该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把他们看做朋友,关心、帮助他们;与他们多沟通,多交流,切实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叫做“将心比心”吗?我想,如果能够感受到你的关切、信任和爱护,那么即使再调皮、再顽固的学生,也同样会被感化。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个和学生交流的好领域,就是批改学生习作。每次写评语,我总是会在发现问题的学生习作上多写一些自己的心里话,肯定优点,鼓励他们,让他们树立信心,相信自己。例如在批改作文《最难忘的一件事》时,有的学生谈到自己难忘的中学时代,流露出想家,不适应职校生活的念头,我就在评语中鼓励她“每个人的人生都会不断迈入新的阶段,我们应该积极适应它。新学校的生活也许与往常不同,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它,不久你就会有新发现,新感觉!”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叛逆,在你面前还会害羞,会消极抵触,但是通过作文批改,和学生非面对面的沟通,往往事半功倍,更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而一个教师如果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使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使学生健康活泼成长,这应该就是最大的成功和欣慰。
三、矢志不渝地锤炼稳定的心理素质
首先,要更新观念,提高自我素质。教师要从书斋、学校、教室中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的状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信息传递方式,把视野扩展到外部世界;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动态;与保守的甚至是阻力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素质观念、教学方法等划清界限。
其次,要能包容学生的过失。子曰:“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教师是先于学生学习了大量的社会、政治和专业知识,教师教育的对象,相对地是一些年纪轻、阅历少、知识欠缺的人。因此,我们应该理解学生学习上、生活中所犯的一些错误、差错。在此基础上,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个真善美的人。其次指导学生“学会做事”,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与人合作中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再次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总之,从事了教师职业,就意味着我们整个人生航程始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新的时期,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时刻铭记自己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职业道德,才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
关键词:中职教师 师德建设 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曾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所说的“榜样”和“阳光”。如果我们不能成为路标,那么纵然你的理论修养再高,教育形式再好,教学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如何提高中职教师的师德修养呢?我以近些年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切身体会。
一、铸炼师德自律始
近日,习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怎样才能成为好老师呢?习总书记强调,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树立忠诚教育,教书育人的信念。当然,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之下,可能会有一些人动摇了信念,也会有一些教师做出有违师德的事情来。对于职业院校的教师而言,由于学生的特殊性,我们承载的压力可能更重,我们肩负的责任也更重。而这些都不应该成为我们辩驳的理由,教师这个职业就决定了我们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从选择上教师职业开始,我们就应该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
总书记还提出,做好老師,要有扎实学识。所以教师还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是要坚持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我主要讲授的是《语文》这门课程,是各个专业的文化基础课。在我们这类职业院校,可能会有人自觉不自觉地认为应该以培养学生技能水平为宗旨,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上。像语文这种基础课程好像是多余的“副课”、“闲课”,随便应付一下就行了。受这种观点影响,一入校时,我也感到迷惑,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辉煌的文化,可圈可点、可读可学的东西浩瀚如烟,语文怎么就沦落到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地位呢?一开始,我难以跳出这种牢笼,满足于照本宣科,得过且过。但很快我就意识到,这种想法和做法使我和学生都失去了动力和热情。因此,在以后的授课中,我不再满足将语文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不断引导他们热爱生活,深入观察生活,多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并逐步过渡到读一些经典著作。陶行知先生说:“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教师应该始终处于学习状态,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
二、没有爱心的培育就没有师德的提升
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才能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记得语文界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在《论师、为师、尊师》中说过, “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到学校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地喊一声,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要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
这段话我读过后感触颇深,因为,在我们的学校也同样存在所谓的“小魔王”,许多学生身上不乏一些坏毛病,坏习惯。这往往与学生的家庭环境,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这些学生平时就疏于与父母、朋友的沟通,如果老师再置之不理,不闻不问,甚至对他们丧失信心,那么轻则工作不到位,重则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我们应该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把他们看做朋友,关心、帮助他们;与他们多沟通,多交流,切实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叫做“将心比心”吗?我想,如果能够感受到你的关切、信任和爱护,那么即使再调皮、再顽固的学生,也同样会被感化。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个和学生交流的好领域,就是批改学生习作。每次写评语,我总是会在发现问题的学生习作上多写一些自己的心里话,肯定优点,鼓励他们,让他们树立信心,相信自己。例如在批改作文《最难忘的一件事》时,有的学生谈到自己难忘的中学时代,流露出想家,不适应职校生活的念头,我就在评语中鼓励她“每个人的人生都会不断迈入新的阶段,我们应该积极适应它。新学校的生活也许与往常不同,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它,不久你就会有新发现,新感觉!”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叛逆,在你面前还会害羞,会消极抵触,但是通过作文批改,和学生非面对面的沟通,往往事半功倍,更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而一个教师如果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使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使学生健康活泼成长,这应该就是最大的成功和欣慰。
三、矢志不渝地锤炼稳定的心理素质
首先,要更新观念,提高自我素质。教师要从书斋、学校、教室中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的状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信息传递方式,把视野扩展到外部世界;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动态;与保守的甚至是阻力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素质观念、教学方法等划清界限。
其次,要能包容学生的过失。子曰:“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教师是先于学生学习了大量的社会、政治和专业知识,教师教育的对象,相对地是一些年纪轻、阅历少、知识欠缺的人。因此,我们应该理解学生学习上、生活中所犯的一些错误、差错。在此基础上,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个真善美的人。其次指导学生“学会做事”,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与人合作中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再次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总之,从事了教师职业,就意味着我们整个人生航程始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新的时期,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时刻铭记自己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职业道德,才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