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目标导向容量治疗用于预防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Meta分析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t050410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围术期目标导向容量治疗对预防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有效性,为制定临床合理的个体化容量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3期)、PubMed、EMbase、Highwire、CBM、CNKI等中外生物医学数据库.收集关于围手术期目标导向容量治疗对预防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并发症方面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日期由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所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0项研究,共计775例患者.Meta结果 显示:目标导向容量治疗可显著提高机体氧供(WMD=82.95,95%CI:17.43~148.46),降低胃肠道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RR=0.39,95%CI:0.29~0.52),并缩短住院天数(WMD=-2.06,95%CI:-2.95~-1.17).结论 围手术期目标导向容量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

其他文献
外科脓毒症(sepsis)常继发于严重创伤后的感染和各种化脓性感染,如大面积烧伤创面感染、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静脉导管感染、肠源性感染和原有免疫功能下降的患者如糖尿病、尿毒症等.脓毒症感染的入侵部位主要有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创伤创面等.脓毒症如得不到控制,可因炎性介质失控,发生级联或网络反应,导致因感染所致的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脏器受损和
腹部外科感染的肺部并发症包括肺不张、感染(支气管炎和肺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呼吸功能衰竭、慢性肺部疾病的恶化以及支气管痉挛等.一旦出现肺部并发症,并因此接受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显著增加,住院时间相应延长.因此,了解腹部外科感染患者呼吸生理的变化,合理设置机械通气参数,避免机械通气相关的并发症,已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问题。
外科感染是危及外科患者健康并引起死亡的常见原因,腹腔内感染在外科感染中最常见,也是院内感染较常见的疾病之一.胃肠外科的感染包括急性阑尾炎、结肠炎、坏死性小肠炎及盲肠炎等.腹腔内感染常用的治疗方法 包括外科手段和抗菌药物的应用,而后者是治疗中的重要一环.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前提条件是熟悉腹腔内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能及早做出正确的病原学诊断,往往导致抗菌药物选择错误进而引起治疗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截至2009年底,全球现存活3330万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2009年全球有260万人新感染HIV,有180万人因艾滋病死亡[1].中国卫生部公布截至2009年底,估计中国存活HIV感染者和患者约74万人,2009年新发HIV感染者4.8万人[2].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
目的 探讨微卫星不稳定(MSI)对散发性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4年8月至2006年9月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手术治疗并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34例结直肠癌病例,根据MSI检测结果 将其分成MSI组和微卫星稳定(MSS)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来评估MSI的预后价值.结果 134例患者中MSI组26例,MSS组108例.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分别为7.7%(2/26)和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