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知求真,意求善,情求美是人类追求的理想人格。人类主体在客观世界中总是寻找一种和谐的状态,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和谐本质上是主体在认识、实践和审美领域内与客体分离或对立状态的克服和解决,贯穿于这一和谐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尺度就是真善美。
关键词:市场经济;美
一、“美”的含义
黑格尔说:“美就是理念的感性呈现。”冯契先生认为,美是指人的需要和意愿满足后的主观的感受与体验,是人摆脱了物的束缚、摆脱了物化的社会关系的奴役后产生的自由感、解放感。我认为,美表达的是情感上的统一,是一种超越了占有,在对客体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基础上努力发现客体中健康、积极、乐观的因素,从而使主体主动创造机会让主客体都得以高度统一。“美”是在合规律性和目的性统一的基础上,对自身力量对象化的一种外在关照。当人们能够通过对自身所创造的成果的认识,感受到自身力量在成果之中,并发自内心产生愉悦感,这就是美。求美是在求善和求真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合情感性的追求。
二、“美”的重要性
(一)美→真→善
人类认识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次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从感性到理性,必须要在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中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首先是鉴别是否为真,然后才看客体是否符合主体的需要,也就是客体与主体之间能否构成善的关系。在认识过程中,美是出发点,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待事物。审美活动本质上就是人的情感体验活动,与其他活动中对客体的认识和占有不同,审美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欣赏,超越了主体实用或功能的需要,实现了主体情感与客体属性的统一。所以以审美为出发点去认识事物能克服主客体在情感形态上的矛盾。
(二)善→真→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最后又回到实践中接受实践的检验。即主体的一切行为及其行为后果都必须要得到他人或者客体的认同,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实践主体首先必须从客体的需要和目的出发,与客体之间建立合乎客体目的的好的关系,销售者要从消费者的需要出发才能把商品适销对路,这样客体才会接受主体的行为,这也就是善;然后实践主体必须实事求是,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实践,主体认识的真才能被客体认同,例如生产者必须让自己的产品货真价实,消费者才会购买;在满足以上两个之后,实践主体要让美的形式与真的内容相一致,主体认识的美才会被客体所认同,才能在实践中产生美的效果,例如生产者在保证自己产品货真价实的前提下应该寻求和消费者共同的审美角度,这样消费者才更容易接受。在实践过程中,美是落脚点,我们最终追求的是用客体易于接受的美化方式让客体接受主体的行为及行为结果,达到合客体情感性、合理性、目的性的相统一。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美”的统一和冲突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人们的价值取向
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生活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逐步形成了一些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积极思想,如公平竞争、注重务实、追求效率这些思想正在被人们接受,人们的法律意识、公平意识逐步加强;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导致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等腐朽思想滋长蔓延,人们制造出琳琅满目的商品的同时,也淹没在这些商品之中,导致人与物的关系的颠倒,它们仿佛成了世界的主宰。人们将人生价值和成功的标志定位在拥有和使用的数量、种类不断增长的物品和服务上,表现在价值取向上,出现了对“真善美”价值本身的遮盖和偏离。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美”的冲突
第一,由于市场经济是通过价值和竞争规律来调节的,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往往生产者生产产品不是根据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而是以市场规律为准,什么产品最畅销、利润最高就多生产什么。这就不能使主体行为及行为后果与客体的需要和目的相一致。
第二,市场经济的求利原则导致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滋生。这就使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自发的倾向于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坑蒙拐骗行为、假冒伪劣商品就会出现,很多行为根本不符合客观规律。
第三,在不能满足“善”和“真”的基础上,如何能符合對“美”的追求呢。市场经济以来,人们的幸福感越来越低,归根结底还是由于物对人的奴役越来越重,人的自由度越来越小,大多数时候人们接受某一事物或者工作不是出于本心,不是因为这个事物本身符合了自己的审美,而是因为生活不得已接受。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美”的统一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美,现实人的实践活动要求美。人们首先要遵循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去行动,才能取得预期的目的,这就要求真;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必须合乎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要遵循一系列的规则:人格独立、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规则,这就要求善;最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了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这就要求美。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美。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真善美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契机。首先,市场经济发展以来我国各方面的环境都得以改善,在计划经济时期真善美思想的发展受到阻碍和限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建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始改革开放,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逐步形成了人们的务实精神,强化了人们的道德自律意识,也培育了人们的现代审美意识。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真善美赋予了新的时代涵义和时代特征,不仅讲究按照事物发展规律行动,还追求求真务实、提高效率。现代人们大胆地追求美、享受美、欣赏美,人们的审美情趣越来越丰富,审美品位也得到不断提高。
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言,求美就是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较充分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使广大人民真正体验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沈根华.真善美:和谐的价值之境[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1):31-36.
[2]王锐.真、善、美三维视野的思想政治教育[D].合肥工业大学,2010.
[3]黑格尔.美学[M].商务印书馆,1958.
[4]任中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真善美的统一与冲突[J].社会科学研究,2000(3):75-79.
关键词:市场经济;美
一、“美”的含义
黑格尔说:“美就是理念的感性呈现。”冯契先生认为,美是指人的需要和意愿满足后的主观的感受与体验,是人摆脱了物的束缚、摆脱了物化的社会关系的奴役后产生的自由感、解放感。我认为,美表达的是情感上的统一,是一种超越了占有,在对客体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基础上努力发现客体中健康、积极、乐观的因素,从而使主体主动创造机会让主客体都得以高度统一。“美”是在合规律性和目的性统一的基础上,对自身力量对象化的一种外在关照。当人们能够通过对自身所创造的成果的认识,感受到自身力量在成果之中,并发自内心产生愉悦感,这就是美。求美是在求善和求真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合情感性的追求。
二、“美”的重要性
(一)美→真→善
人类认识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次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从感性到理性,必须要在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中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首先是鉴别是否为真,然后才看客体是否符合主体的需要,也就是客体与主体之间能否构成善的关系。在认识过程中,美是出发点,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待事物。审美活动本质上就是人的情感体验活动,与其他活动中对客体的认识和占有不同,审美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欣赏,超越了主体实用或功能的需要,实现了主体情感与客体属性的统一。所以以审美为出发点去认识事物能克服主客体在情感形态上的矛盾。
(二)善→真→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最后又回到实践中接受实践的检验。即主体的一切行为及其行为后果都必须要得到他人或者客体的认同,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实践主体首先必须从客体的需要和目的出发,与客体之间建立合乎客体目的的好的关系,销售者要从消费者的需要出发才能把商品适销对路,这样客体才会接受主体的行为,这也就是善;然后实践主体必须实事求是,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实践,主体认识的真才能被客体认同,例如生产者必须让自己的产品货真价实,消费者才会购买;在满足以上两个之后,实践主体要让美的形式与真的内容相一致,主体认识的美才会被客体所认同,才能在实践中产生美的效果,例如生产者在保证自己产品货真价实的前提下应该寻求和消费者共同的审美角度,这样消费者才更容易接受。在实践过程中,美是落脚点,我们最终追求的是用客体易于接受的美化方式让客体接受主体的行为及行为结果,达到合客体情感性、合理性、目的性的相统一。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美”的统一和冲突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人们的价值取向
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生活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逐步形成了一些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积极思想,如公平竞争、注重务实、追求效率这些思想正在被人们接受,人们的法律意识、公平意识逐步加强;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导致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等腐朽思想滋长蔓延,人们制造出琳琅满目的商品的同时,也淹没在这些商品之中,导致人与物的关系的颠倒,它们仿佛成了世界的主宰。人们将人生价值和成功的标志定位在拥有和使用的数量、种类不断增长的物品和服务上,表现在价值取向上,出现了对“真善美”价值本身的遮盖和偏离。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美”的冲突
第一,由于市场经济是通过价值和竞争规律来调节的,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往往生产者生产产品不是根据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而是以市场规律为准,什么产品最畅销、利润最高就多生产什么。这就不能使主体行为及行为后果与客体的需要和目的相一致。
第二,市场经济的求利原则导致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滋生。这就使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自发的倾向于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坑蒙拐骗行为、假冒伪劣商品就会出现,很多行为根本不符合客观规律。
第三,在不能满足“善”和“真”的基础上,如何能符合對“美”的追求呢。市场经济以来,人们的幸福感越来越低,归根结底还是由于物对人的奴役越来越重,人的自由度越来越小,大多数时候人们接受某一事物或者工作不是出于本心,不是因为这个事物本身符合了自己的审美,而是因为生活不得已接受。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美”的统一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美,现实人的实践活动要求美。人们首先要遵循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去行动,才能取得预期的目的,这就要求真;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必须合乎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要遵循一系列的规则:人格独立、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规则,这就要求善;最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了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这就要求美。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美。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真善美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契机。首先,市场经济发展以来我国各方面的环境都得以改善,在计划经济时期真善美思想的发展受到阻碍和限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建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始改革开放,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逐步形成了人们的务实精神,强化了人们的道德自律意识,也培育了人们的现代审美意识。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真善美赋予了新的时代涵义和时代特征,不仅讲究按照事物发展规律行动,还追求求真务实、提高效率。现代人们大胆地追求美、享受美、欣赏美,人们的审美情趣越来越丰富,审美品位也得到不断提高。
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言,求美就是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较充分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使广大人民真正体验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沈根华.真善美:和谐的价值之境[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1):31-36.
[2]王锐.真、善、美三维视野的思想政治教育[D].合肥工业大学,2010.
[3]黑格尔.美学[M].商务印书馆,1958.
[4]任中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真善美的统一与冲突[J].社会科学研究,2000(3):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