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和万事惊》是一部具有港式幽默和舞台感的喜剧电影。其中的喜剧意味颇带有讽刺的幽默感,然而也不失温暖的抒情。立足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又兼顾浪漫的诗意的呈现。是一部成功的改编作品。
【关键词】港式幽默;舞台感;讽刺;温暖
2019年上映的喜剧电影《家和万事惊》改编自张达明舞台剧《亚Dum一家看海的日子》,在香港警匪片层出不穷的今天,影壇弥漫着浓烈的江湖气息之中,可以呈现出这样一部港式幽默的家庭喜剧惊悚片,还是让观众眼前一亮、舒缓轻松之余甚是喜欢。
在片中,无论是主演如古天乐、吴镇宇、袁咏仪等大腕,还是特别出演的众位演员,电影启用了明星阵容,而且都是香港影视剧界的老演员。这些演员都在警匪片中经常出现,如今偶尔出现在喜剧片中,不仅拓宽了自己的戏路,也给观众换一换观戏的印象。影片也因为观众熟悉的演员加盟串联,而增色不少,挺搞笑,也挺好看的。
先谈谈这部电影的立意。笔者觉得是在对都市人与环境的关系的思考。影片扣在两个典型的事物上:楼际间的海景与顶层上的广告牌。在这两样事物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两个对立的思想:放空烦恼和建立存在感。这样两种思想的载体:看海景的卢先生一家与寻找存在感的王小财。看海景,对于卢先生一家是仙草丹药,无时无刻都不能失去的一件重大事情,是他们一家生活的精神支柱,是凝聚全家感情的唯一有效的生存行为,是消除烦恼的避难所。这在影片开端就被刻画了出来。而寻找存在感对于王小财这样一个单身人物来说则是活下去的唯一动力。被原公司同事诬陷辞职的他,对人情冷暖产生了深深的厌弃,唯一支撑他活下去的理由就是白内障的母亲,是他对母亲对家人的爱令他一次次摒弃了自杀的念头。从楼顶巨大的广告牌上,从邻居一家的反应中,他悟出了广告牌的意义:彰显自己的存在感,因此,王小财将这个广告牌当成了唯一活下去的动力。邻居的各种努力都成为他宣传自己的机会,这样两种畸形的心态针锋相对,形成了电影中最主要、最尖锐的矛盾,尖锐到足可以令卢先生一家人齐心协力,一起面对问题甚至起过杀人的念头。而王小财则和卢先生一家斗智斗勇还拼戏。
人生活在钢筋混泥土中,看不见蓝天白云,看不见花草树木,曾几何时,在竞争中被剥夺了诗意,更被剥夺了作为动物的基本需求。卢先生一家要看的海景是烦恼的净化器,派遣烦恼,安抚心灵。在卢先生的家里,海景是清凉的,干净的,令人舒缓的,可以暂时忘记家中的嘈杂。人对空间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局促的生存空间令家庭问题越来越多。而广告牌遮挡住了最后的一块海景,把卢先生家窗口的视角堵的死死的,严丝合缝,在王小财看来,广告牌可以提醒人们他本人的存在,他不知道这个东西截断了卢先生一家人最紧要的生存信念,令人窒息。由此,一场海景保卫战就打开了序幕。
本片的喜剧风格很有港式的味道。全部由香港演员出演,本身就很有本土生活的气息,无论是售楼员、中介、广告商、租房户、家庭主妇、保安、教导主任还是卢先生一家,都具有很浓郁的香港平民阶层的生活气息,举手投足的节奏很鲜明,也很欢快。
影片中写了很多事。与其说事,不如说很多意外。例如女儿如诗帮同学接生,教导主任和如诗母女探讨该奖励还是记大过。这个探讨争论是重点。就是一件事。找家长很常见,可是探讨这样一个话题是令人惊悚的。学校是教育的地方,又是中学,却为生孩子的事谈奖惩,如诗是乐于助人的,可是逃课帮同学接生,搞得校方家长学生在一起讨论,不知是乐于助人好还是逃课接生坏,这样的尴尬结成了笑点,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整个聊天讨论的对话很有喜感,一惊一乍,符合剧情,教导主任的表演者苑琼丹老师分寸拿捏的十分到位,精炼而且幽默,表演很有功底。卢太太的扮演者袁咏仪也把角色的主妇形象演的很呆萌与可爱。想这样的喜剧的梗很多。都是在寻常的事情中挖掘很意外的切面,重点演绎。生活就是寻常事组合的,周而复始。而电影中都是在现实生活的寻常事里扣住不寻常的场面来写意外,写出了“惊”的立意,写得还是挺精彩的,这是港式幽默的一个特点,在很多香港电视剧中有着同样的追求。
再例如,片中有三处中介的戏。一个是卢先生给一对新婚夫妻介绍租房,一个是女中介给王小财介绍顶楼晒台,第三个是卢先生的爆发。这三处戏都用了讽刺的手法。卢先生一面介绍租房的优点,一面接受住户的投诉;一个晒台居住条件很差,可是被中介夸成了海景房。王小财对中介的假意捧笑不领情,而是说出住晒台是为了广告牌,证明自己的存在感。而卢先生对于租房的种种弊端似乎视而不见,对投诉也极为有耐心,宽以待人,当海景被广告牌遮蔽之后,所有的耐心都变成了发泄。这样一种对比的拍法带有讽刺的意味,点出了看海景对卢先生一家的重大意义,没有海景,生活无法继续。没有广告牌,无法证明自己的存在。矛盾开始由此激化。电影将这样就激化的矛盾通过三个相似的场面来对比着拍,用很积极的表演方式与生活化的台词进行描写,重叠在一起看,很幽默,又讽刺。
再如爷爷的几段戏也是这样的效果。爷爷晕倒住院。全家人围着老人说话。观众的思维本来会认为全家会说留恋的话,结果,说的都是“狠话”,令人吃惊,再看下去,才知道是为了刺激爷爷醒过来,故意说的反话,可是爷爷早就醒了,听下去了。故意说反话,也许也是心里的流露。接下来,就是卢先生在天桥上的哭诉,和爷爷的寻短见。又是很感人。卢先生拼命拽住父亲,不让他死。父子两哭成一团。爷爷骂儿子,为什么不让他死,卢先生喘着粗气说:“到处都是监控啊。”又一处冷幽默。
片中令人吃惊的事情层出不穷。例如卢先生的精神出轨;误闯卢家的医生和捉奸姐妹团;菜市场买鱼争夺战;卢家房间争夺战;女儿卢如诗给中学同学接生以及她的恋爱观和改名字;卢太太与阿昌的暧昧;儿子卢奔康砸猫误伤猪肉佬被讹诈;楼下阿公抑郁症跳楼;隔壁邻居拖延房费被逼搬家;爷爷病发住院;房价因广告牌跌落一百万;爷爷为抚恤金跳海;为除广告牌卢家起杀念;广告牌变身艺术品;卢家给王小财假过生日;王小财摔失忆、广告牌变身海景图样……一连串的事情,都是日常生活的琐事,可是又令人惊悚、焦虑不安。这就是寻常家庭的生活。很有熟悉感。静下来想一想,我们的生活就是充满了喜怒哀乐,伴随着惊悚,也创造着奇迹。 本片很有舞台感。矛盾很集中,是一线到底的戏剧结构。舞美很有现实主义的特色,居家环境还是街道、菜场都很逼真,表演很写实,略带点滑稽和搞笑,但不过分夸张,体验的很真切,表现的很真实,像连珠炮一样将片中人物的烦恼一股脑的倾泻出来,水到渠成,港味十足,话剧表演的功力很深厚,戏因为演员而变得更好看。这其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拍法,已达到幽默的效果。例如猪肉佬身材肥厚气场粗壮与喂养小流浪猫的细心和爱心产生了对比; 卢家省钱计划与全家对海景的欣赏需求形成对比,卢先生给女儿起名如诗,体现出了他对生活是追求诗意的,全家也是一样,可是女儿被现实惊吓,宁可改名为停生,对恋爱、婚姻和生育产生了抗拒。儿女比父母现实很多。亲情被演绎的相爱相杀。孙子卢奔康与爷爷住在一个房间里,没有自己的空间,骂爷爷是老东西、废物,整天横眉冷对、粗语相向;爷爷住院时,全家的诉苦让老人有了轻生的念头,为了给家人安慰,爷爷跳海,被儿子卢先生拦住。平日里的谩骂嫌弃变成了挽留不舍,可是再回到現实中,还是矛盾不断,吵闹不停。这样扭结的亲情才是真实的生活写照,让人看了既温暖又同情也自怜。
在王小财这个人物的身上也用了对比的拍法:他厌恶工作中的尔虞我诈、商业暴力与证明自己存在的广告牌形成了鲜明对比。通过过生日的哭泣和跳楼的瞬间,都展现出了王小财内心的伤痛。他是一个有志向的人,可是遇人不淑,家庭悲惨,生存艰难,唯有广告牌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存在。可是,这种商业的炒作并不是王小财心中渴望的生活,他渴望的是家庭的温暖,朋友的关怀,因此,广告牌也让他的内心纠葛与痛苦。所以说,王小财的痛苦有着绝大多数人的影子。也是对整个经济社会的人文关怀上的一个缩影。香港未来会被打造成全球金融中心,在奔向这个新目标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多考虑一下那座城市中的平民百姓的生活质量,让他们在为经济奋斗的缝隙中呼吸一口海风,看一看海景,舒缓些疲累,镇静一下焦躁,找回失去的温情,短暂的相聚欢笑,再上征途。不仅仅是香港社会,内地或者说全球都可以这样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不管是什么,一切都应该最终走向平静与美好吧。
王小财失忆前曾经爬向广告牌,象征着人向商业投降。失去记忆后他排斥广告牌,表现出对海景的渴望,也表现出了对人文关怀渴望,对大自然的渴望。这前后的对比,似乎在说人每日的经历结成了记忆,经历出了问题,记忆就出了问题。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生活,才可以留下美好的记忆呢,这也许就是看海景的意义吧。影片中遇到的所有的尴尬和惊悚都是社会问题的点射,例如学校的不负责任与青少年的早熟、中年出轨、空巢老人、抑郁症、自杀拿赔偿金、投诉冗繁、早恋早孕、精神病等等令人触目惊心。
片中高潮段落就是杀王小财那一段。虽然是个梦。可是,全家一起谋杀的情节还是很惊悚的。影片前面的协商、恳求、投诉、开鉴定会等等都是为这个梦做准备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卢先生的梦中全家唱着爷爷教的歌,《家和万事兴》,将王小财灌醉,开煤气制造自杀现场,未果,又合力勒死王小财的过程。就像是爷爷昏迷时,全家人为了刺激他苏醒说出希望他死的心里话一样,心里带着不舍,可是烦恼却让言行无法停止犯罪。卢先生的惊醒哭泣则证明了他们的善良。一个梦的巧妙写法,如同爷爷装晕的设置一样,给了大家一个机会,将自己的恶念表达了出来。既将内心世界的怨念说了出来,又没有酿成真正的悲剧,但是的确惊悚不已。那样一个善良纯真的家庭居然连杀人都那么齐心协力,这时合唱《家和万事兴》就产生了恐怖的气氛。在大的生存环境的重压之下,一个家庭的和睦也有可能走向犯罪的边缘。这是影片最大的立意,很新颖,而且用的是镜头和表演音乐等等集中展现给观众的。
结尾用广告海景代替了真正的海景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对方撞头失忆,做了海景的广告牌,所有的邻居都有歉意,也接受了海景广告牌的创作;象征了未来的生活,真正的海景很难看到,人离自然景观越来越远,只能人为的保留一些记忆,来替代逐渐消失的自然环境。电影《家和万事惊》的拍摄很成功,既保留了原话剧的舞台感觉,又成功的运用了镜头和表演进行创作,是一部很有港式喜感的现实主义喜剧电影。很值得学习。
【关键词】港式幽默;舞台感;讽刺;温暖
2019年上映的喜剧电影《家和万事惊》改编自张达明舞台剧《亚Dum一家看海的日子》,在香港警匪片层出不穷的今天,影壇弥漫着浓烈的江湖气息之中,可以呈现出这样一部港式幽默的家庭喜剧惊悚片,还是让观众眼前一亮、舒缓轻松之余甚是喜欢。
在片中,无论是主演如古天乐、吴镇宇、袁咏仪等大腕,还是特别出演的众位演员,电影启用了明星阵容,而且都是香港影视剧界的老演员。这些演员都在警匪片中经常出现,如今偶尔出现在喜剧片中,不仅拓宽了自己的戏路,也给观众换一换观戏的印象。影片也因为观众熟悉的演员加盟串联,而增色不少,挺搞笑,也挺好看的。
先谈谈这部电影的立意。笔者觉得是在对都市人与环境的关系的思考。影片扣在两个典型的事物上:楼际间的海景与顶层上的广告牌。在这两样事物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两个对立的思想:放空烦恼和建立存在感。这样两种思想的载体:看海景的卢先生一家与寻找存在感的王小财。看海景,对于卢先生一家是仙草丹药,无时无刻都不能失去的一件重大事情,是他们一家生活的精神支柱,是凝聚全家感情的唯一有效的生存行为,是消除烦恼的避难所。这在影片开端就被刻画了出来。而寻找存在感对于王小财这样一个单身人物来说则是活下去的唯一动力。被原公司同事诬陷辞职的他,对人情冷暖产生了深深的厌弃,唯一支撑他活下去的理由就是白内障的母亲,是他对母亲对家人的爱令他一次次摒弃了自杀的念头。从楼顶巨大的广告牌上,从邻居一家的反应中,他悟出了广告牌的意义:彰显自己的存在感,因此,王小财将这个广告牌当成了唯一活下去的动力。邻居的各种努力都成为他宣传自己的机会,这样两种畸形的心态针锋相对,形成了电影中最主要、最尖锐的矛盾,尖锐到足可以令卢先生一家人齐心协力,一起面对问题甚至起过杀人的念头。而王小财则和卢先生一家斗智斗勇还拼戏。
人生活在钢筋混泥土中,看不见蓝天白云,看不见花草树木,曾几何时,在竞争中被剥夺了诗意,更被剥夺了作为动物的基本需求。卢先生一家要看的海景是烦恼的净化器,派遣烦恼,安抚心灵。在卢先生的家里,海景是清凉的,干净的,令人舒缓的,可以暂时忘记家中的嘈杂。人对空间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局促的生存空间令家庭问题越来越多。而广告牌遮挡住了最后的一块海景,把卢先生家窗口的视角堵的死死的,严丝合缝,在王小财看来,广告牌可以提醒人们他本人的存在,他不知道这个东西截断了卢先生一家人最紧要的生存信念,令人窒息。由此,一场海景保卫战就打开了序幕。
本片的喜剧风格很有港式的味道。全部由香港演员出演,本身就很有本土生活的气息,无论是售楼员、中介、广告商、租房户、家庭主妇、保安、教导主任还是卢先生一家,都具有很浓郁的香港平民阶层的生活气息,举手投足的节奏很鲜明,也很欢快。
影片中写了很多事。与其说事,不如说很多意外。例如女儿如诗帮同学接生,教导主任和如诗母女探讨该奖励还是记大过。这个探讨争论是重点。就是一件事。找家长很常见,可是探讨这样一个话题是令人惊悚的。学校是教育的地方,又是中学,却为生孩子的事谈奖惩,如诗是乐于助人的,可是逃课帮同学接生,搞得校方家长学生在一起讨论,不知是乐于助人好还是逃课接生坏,这样的尴尬结成了笑点,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整个聊天讨论的对话很有喜感,一惊一乍,符合剧情,教导主任的表演者苑琼丹老师分寸拿捏的十分到位,精炼而且幽默,表演很有功底。卢太太的扮演者袁咏仪也把角色的主妇形象演的很呆萌与可爱。想这样的喜剧的梗很多。都是在寻常的事情中挖掘很意外的切面,重点演绎。生活就是寻常事组合的,周而复始。而电影中都是在现实生活的寻常事里扣住不寻常的场面来写意外,写出了“惊”的立意,写得还是挺精彩的,这是港式幽默的一个特点,在很多香港电视剧中有着同样的追求。
再例如,片中有三处中介的戏。一个是卢先生给一对新婚夫妻介绍租房,一个是女中介给王小财介绍顶楼晒台,第三个是卢先生的爆发。这三处戏都用了讽刺的手法。卢先生一面介绍租房的优点,一面接受住户的投诉;一个晒台居住条件很差,可是被中介夸成了海景房。王小财对中介的假意捧笑不领情,而是说出住晒台是为了广告牌,证明自己的存在感。而卢先生对于租房的种种弊端似乎视而不见,对投诉也极为有耐心,宽以待人,当海景被广告牌遮蔽之后,所有的耐心都变成了发泄。这样一种对比的拍法带有讽刺的意味,点出了看海景对卢先生一家的重大意义,没有海景,生活无法继续。没有广告牌,无法证明自己的存在。矛盾开始由此激化。电影将这样就激化的矛盾通过三个相似的场面来对比着拍,用很积极的表演方式与生活化的台词进行描写,重叠在一起看,很幽默,又讽刺。
再如爷爷的几段戏也是这样的效果。爷爷晕倒住院。全家人围着老人说话。观众的思维本来会认为全家会说留恋的话,结果,说的都是“狠话”,令人吃惊,再看下去,才知道是为了刺激爷爷醒过来,故意说的反话,可是爷爷早就醒了,听下去了。故意说反话,也许也是心里的流露。接下来,就是卢先生在天桥上的哭诉,和爷爷的寻短见。又是很感人。卢先生拼命拽住父亲,不让他死。父子两哭成一团。爷爷骂儿子,为什么不让他死,卢先生喘着粗气说:“到处都是监控啊。”又一处冷幽默。
片中令人吃惊的事情层出不穷。例如卢先生的精神出轨;误闯卢家的医生和捉奸姐妹团;菜市场买鱼争夺战;卢家房间争夺战;女儿卢如诗给中学同学接生以及她的恋爱观和改名字;卢太太与阿昌的暧昧;儿子卢奔康砸猫误伤猪肉佬被讹诈;楼下阿公抑郁症跳楼;隔壁邻居拖延房费被逼搬家;爷爷病发住院;房价因广告牌跌落一百万;爷爷为抚恤金跳海;为除广告牌卢家起杀念;广告牌变身艺术品;卢家给王小财假过生日;王小财摔失忆、广告牌变身海景图样……一连串的事情,都是日常生活的琐事,可是又令人惊悚、焦虑不安。这就是寻常家庭的生活。很有熟悉感。静下来想一想,我们的生活就是充满了喜怒哀乐,伴随着惊悚,也创造着奇迹。 本片很有舞台感。矛盾很集中,是一线到底的戏剧结构。舞美很有现实主义的特色,居家环境还是街道、菜场都很逼真,表演很写实,略带点滑稽和搞笑,但不过分夸张,体验的很真切,表现的很真实,像连珠炮一样将片中人物的烦恼一股脑的倾泻出来,水到渠成,港味十足,话剧表演的功力很深厚,戏因为演员而变得更好看。这其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拍法,已达到幽默的效果。例如猪肉佬身材肥厚气场粗壮与喂养小流浪猫的细心和爱心产生了对比; 卢家省钱计划与全家对海景的欣赏需求形成对比,卢先生给女儿起名如诗,体现出了他对生活是追求诗意的,全家也是一样,可是女儿被现实惊吓,宁可改名为停生,对恋爱、婚姻和生育产生了抗拒。儿女比父母现实很多。亲情被演绎的相爱相杀。孙子卢奔康与爷爷住在一个房间里,没有自己的空间,骂爷爷是老东西、废物,整天横眉冷对、粗语相向;爷爷住院时,全家的诉苦让老人有了轻生的念头,为了给家人安慰,爷爷跳海,被儿子卢先生拦住。平日里的谩骂嫌弃变成了挽留不舍,可是再回到現实中,还是矛盾不断,吵闹不停。这样扭结的亲情才是真实的生活写照,让人看了既温暖又同情也自怜。
在王小财这个人物的身上也用了对比的拍法:他厌恶工作中的尔虞我诈、商业暴力与证明自己存在的广告牌形成了鲜明对比。通过过生日的哭泣和跳楼的瞬间,都展现出了王小财内心的伤痛。他是一个有志向的人,可是遇人不淑,家庭悲惨,生存艰难,唯有广告牌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存在。可是,这种商业的炒作并不是王小财心中渴望的生活,他渴望的是家庭的温暖,朋友的关怀,因此,广告牌也让他的内心纠葛与痛苦。所以说,王小财的痛苦有着绝大多数人的影子。也是对整个经济社会的人文关怀上的一个缩影。香港未来会被打造成全球金融中心,在奔向这个新目标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多考虑一下那座城市中的平民百姓的生活质量,让他们在为经济奋斗的缝隙中呼吸一口海风,看一看海景,舒缓些疲累,镇静一下焦躁,找回失去的温情,短暂的相聚欢笑,再上征途。不仅仅是香港社会,内地或者说全球都可以这样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不管是什么,一切都应该最终走向平静与美好吧。
王小财失忆前曾经爬向广告牌,象征着人向商业投降。失去记忆后他排斥广告牌,表现出对海景的渴望,也表现出了对人文关怀渴望,对大自然的渴望。这前后的对比,似乎在说人每日的经历结成了记忆,经历出了问题,记忆就出了问题。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生活,才可以留下美好的记忆呢,这也许就是看海景的意义吧。影片中遇到的所有的尴尬和惊悚都是社会问题的点射,例如学校的不负责任与青少年的早熟、中年出轨、空巢老人、抑郁症、自杀拿赔偿金、投诉冗繁、早恋早孕、精神病等等令人触目惊心。
片中高潮段落就是杀王小财那一段。虽然是个梦。可是,全家一起谋杀的情节还是很惊悚的。影片前面的协商、恳求、投诉、开鉴定会等等都是为这个梦做准备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卢先生的梦中全家唱着爷爷教的歌,《家和万事兴》,将王小财灌醉,开煤气制造自杀现场,未果,又合力勒死王小财的过程。就像是爷爷昏迷时,全家人为了刺激他苏醒说出希望他死的心里话一样,心里带着不舍,可是烦恼却让言行无法停止犯罪。卢先生的惊醒哭泣则证明了他们的善良。一个梦的巧妙写法,如同爷爷装晕的设置一样,给了大家一个机会,将自己的恶念表达了出来。既将内心世界的怨念说了出来,又没有酿成真正的悲剧,但是的确惊悚不已。那样一个善良纯真的家庭居然连杀人都那么齐心协力,这时合唱《家和万事兴》就产生了恐怖的气氛。在大的生存环境的重压之下,一个家庭的和睦也有可能走向犯罪的边缘。这是影片最大的立意,很新颖,而且用的是镜头和表演音乐等等集中展现给观众的。
结尾用广告海景代替了真正的海景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对方撞头失忆,做了海景的广告牌,所有的邻居都有歉意,也接受了海景广告牌的创作;象征了未来的生活,真正的海景很难看到,人离自然景观越来越远,只能人为的保留一些记忆,来替代逐渐消失的自然环境。电影《家和万事惊》的拍摄很成功,既保留了原话剧的舞台感觉,又成功的运用了镜头和表演进行创作,是一部很有港式喜感的现实主义喜剧电影。很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