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词作为文学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与小说、散文、戏剧一样,正受到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视。在教学中,我们要用好"诵读"及"鉴赏"这两把钥匙,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诗词教学诵读鉴赏两把钥匙
诗词不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安排了一定的篇幅,尤其在高中所占的比例更大。在高考中,诗词方面的试题每年也都有6分的分值体现。诗词教学越来越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不过话得说过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诗词教学的课堂原本应是充满琅琅的书声,却被沉闷、枯燥乏味的讲解所取代。教师为了赢得高分,大搞题海战术,诗词的教学大为变样,这应该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深思。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何让诗词教学的课堂充满活力?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科学使用两把钥匙。
一、诗词教学的第一把钥匙——诵读
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它们所留下的那些名言警句,滋养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不仅上辈人会随口念出几句象样的诗来,就连刚刚学会说话不久的小孩也能背出李白、杜甫等名家的诗句。做为语文教师,在诗词教学这方面应做怎样的引导呢,是纯粹地翻译,把诗意弄得支离破碎;还是不加鉴赏,让学生死记硬背?很显然,这两种教学方法都是不可取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新课程标准对诗词教学的目标作了更加明确的界定,强调了诵读的作用。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都是古人对诵读作用的最好概括。所以,在诗词教学方面,我们没有理由不加强诵读。当然。要提高诵读的实效,我们语文教师就必须肯下功夫,在方法上进行一番科学的指导,尤其应在朗读的技巧、态度、情感等做精心构思,以确保读有收获。诵读要怎样按步骤地进行?
首先,形式宜多样。
听录音,教师范读。这一环节不可无,特别是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来说,具有榜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进行小组朗读,全班齐读,还可让他们男、女生对读,个人自由读,以此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其次,指导须到位。
要在读音、节奏、语气等方面做指导,让学生读准语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哪怕是语速方面,也应作具体要求。
在这里,不妨举一两首词做分析。在诵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教师的引导是不可少的,一是让学生读准韵脚,像这首词中的飘、滔、高、娆、娇、腰、骚、雕等,二是让学生读清"引领字",这些"引领字"或由单字来领句,或由二三字来领起,但多以单字来领句。在诵读时,要格外注意,提醒学生要读出领字和所领内容之间的停顿。就如这首词上片的"望"领起的"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望"后的停顿需略长一些,而"长城内外"与 "惟余莽莽"内容联得紧,就应读得紧奏点;下片"惜"字领起的"秦皇汉武,略输文采……"都可做类似引导。同样,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也用了"引领字",就象"问"领起的"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读时也需稍作停顿。现在诗词需要这样地引导,古典诗词更有特点,它们的韵脚、韵律及对仗,只有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诵读,才有可能领会地出来。
第三,读中学品味。
有些诗词必须反复地诵读,才能品味其情感。杜甫《登高》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如果我们老师在朗读上有做点拨,学生就能容易把握准其中传达出来的情感。"无边落木萧萧下"与"不尽长江滚滚来"组合在一起,飒飒有声,如泣如诉;加之长江滚滚而来,咆哮不止。读来学生脑海中必然浮现出一幅壮阔的画面,透过这画面不难理解诗人那种对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叹。
由此看来,在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务必给学生足够的诵读时间,以读入手,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机。切忌在学生还没读懂诗文之前,就迫不及待疏通文意,要知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还没有一个整体的感悟时,想提高诗词教学实效显然是不可能的。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所选的四位作家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他们的八首古诗词,能为系统培养学生诵读提供很好的素材,建议老师们可以一用。
二、诗词教学的第二把钥匙——鉴赏
在用好第一把钥匙后,接着继续使用第二把钥匙——鉴赏,这样,诗词教学才算处理到位。那么,我们语文老师该怎样为学生打造鉴赏的平台呢?具体说来,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把准意象。
古诗词年代发展久远,不少意象已经都有了较为固定的意义。因此,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要是能够把准诗词中的意象,同时又能理解意象所表达的含义,那对提高鉴赏能力很有帮助。一般说来,常见的意象概括起来有这么几类:
1、日月星辰类: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远离家乡的游子常在月圆时想起自己日夜思念的故土、亲人,他们就把这种思念寄托于月亮上,通过写月亮抒发对亲人的思念。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等都是借月亮来表达乡思乡愁。
2、花草树木类:最常出现的意象是"柳",它的谐音"留",多表情侣、朋友间的离别与留恋,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来表达诗人离别的伤感之情。"莲",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常被诗人做为不同流合污的象征。
3、虫鸟类:"雁"是一种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会引起游子羁旅伤感。范仲淹用"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表达守边将士的乡思之情。除外,还有地名类等等,只要把好了意象含义,那对理解诗词的主旨就有很大的帮助。
(二)熟知题材。
诗词题材也是确定主旨的有效手段,如此说来,辨别清楚诗词题材就显得至关重要。诗词题材非常广泛,选入课本的主要有反映民生疾苦,包括階级对立、战争苦难的,如《石豪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表达人生感慨,包括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咏史怀古,包括借古讽今的,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弄清了诗词的这些题材,对理解诗词的主旨同样会起到帮助作用。
(三)识别技巧。
诗词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特征和艺术特征。语言特征体现在简洁、明快、含蓄等几方面;艺术特征则包括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这里就略去艺术风格,重点介绍艺术手法。鉴赏一首诗词,不仅要找准意象,还要懂得识别作者运用什么艺术手法。说到艺术手法,不外乎有情景交融、以动写静、善用叠词、巧引典故、乐景写哀、借景抒情、烘托渲染、虚实结合、直抒胸臆等。不妨从中选择几种技巧进行探讨交流。
1、情景交融。所谓情景交融,就是在写景中融入作者的情感,让诗歌达到物我合一。白居易的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表面上是写初春早景,实际上却隐藏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感。
2、以动写静。诗词中不乏使用这种写法。即通过动态的描写,来衬托出静态。以动写静,更显其静。"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典型的以动衬静写法,以蝉声来写夏天夜晚的宁静。"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更是以动写静的佳作。通过花落、月出、鸟鸣动态的描写,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3、善用叠词。提到这一点,李清照的《声声慢》最有说服力。"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头十四个叠字的使用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悲苦、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凄凉、悲愁的生活情景。
4、巧引典故。也就是引用历史典故来表明自己观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化用了孙权、刘裕、廉颇等五位历史人物的故事,借怀古来批评当今统治者仓促行动,以廉颇自比来表达自己虽年老却不忘报国的心志。
5、乐景写哀。言下之意,也就是用欢乐的场景来表达悲哀、凄楚的情绪。场面写得越是欢乐,悲情也就越强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春天离家出征时,杨柳轻柔,随风飘荡,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现在却因为征程途中经受了许多磨难,回家时难免满怀哀伤。
总而言之,诗词教学如能让学生用好以上两把钥匙,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奇效。
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2..7.29
【关键词】诗词教学诵读鉴赏两把钥匙
诗词不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安排了一定的篇幅,尤其在高中所占的比例更大。在高考中,诗词方面的试题每年也都有6分的分值体现。诗词教学越来越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不过话得说过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诗词教学的课堂原本应是充满琅琅的书声,却被沉闷、枯燥乏味的讲解所取代。教师为了赢得高分,大搞题海战术,诗词的教学大为变样,这应该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深思。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何让诗词教学的课堂充满活力?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科学使用两把钥匙。
一、诗词教学的第一把钥匙——诵读
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它们所留下的那些名言警句,滋养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不仅上辈人会随口念出几句象样的诗来,就连刚刚学会说话不久的小孩也能背出李白、杜甫等名家的诗句。做为语文教师,在诗词教学这方面应做怎样的引导呢,是纯粹地翻译,把诗意弄得支离破碎;还是不加鉴赏,让学生死记硬背?很显然,这两种教学方法都是不可取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新课程标准对诗词教学的目标作了更加明确的界定,强调了诵读的作用。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都是古人对诵读作用的最好概括。所以,在诗词教学方面,我们没有理由不加强诵读。当然。要提高诵读的实效,我们语文教师就必须肯下功夫,在方法上进行一番科学的指导,尤其应在朗读的技巧、态度、情感等做精心构思,以确保读有收获。诵读要怎样按步骤地进行?
首先,形式宜多样。
听录音,教师范读。这一环节不可无,特别是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来说,具有榜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进行小组朗读,全班齐读,还可让他们男、女生对读,个人自由读,以此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其次,指导须到位。
要在读音、节奏、语气等方面做指导,让学生读准语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哪怕是语速方面,也应作具体要求。
在这里,不妨举一两首词做分析。在诵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教师的引导是不可少的,一是让学生读准韵脚,像这首词中的飘、滔、高、娆、娇、腰、骚、雕等,二是让学生读清"引领字",这些"引领字"或由单字来领句,或由二三字来领起,但多以单字来领句。在诵读时,要格外注意,提醒学生要读出领字和所领内容之间的停顿。就如这首词上片的"望"领起的"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望"后的停顿需略长一些,而"长城内外"与 "惟余莽莽"内容联得紧,就应读得紧奏点;下片"惜"字领起的"秦皇汉武,略输文采……"都可做类似引导。同样,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也用了"引领字",就象"问"领起的"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读时也需稍作停顿。现在诗词需要这样地引导,古典诗词更有特点,它们的韵脚、韵律及对仗,只有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诵读,才有可能领会地出来。
第三,读中学品味。
有些诗词必须反复地诵读,才能品味其情感。杜甫《登高》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如果我们老师在朗读上有做点拨,学生就能容易把握准其中传达出来的情感。"无边落木萧萧下"与"不尽长江滚滚来"组合在一起,飒飒有声,如泣如诉;加之长江滚滚而来,咆哮不止。读来学生脑海中必然浮现出一幅壮阔的画面,透过这画面不难理解诗人那种对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叹。
由此看来,在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务必给学生足够的诵读时间,以读入手,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机。切忌在学生还没读懂诗文之前,就迫不及待疏通文意,要知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还没有一个整体的感悟时,想提高诗词教学实效显然是不可能的。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所选的四位作家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他们的八首古诗词,能为系统培养学生诵读提供很好的素材,建议老师们可以一用。
二、诗词教学的第二把钥匙——鉴赏
在用好第一把钥匙后,接着继续使用第二把钥匙——鉴赏,这样,诗词教学才算处理到位。那么,我们语文老师该怎样为学生打造鉴赏的平台呢?具体说来,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把准意象。
古诗词年代发展久远,不少意象已经都有了较为固定的意义。因此,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要是能够把准诗词中的意象,同时又能理解意象所表达的含义,那对提高鉴赏能力很有帮助。一般说来,常见的意象概括起来有这么几类:
1、日月星辰类: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远离家乡的游子常在月圆时想起自己日夜思念的故土、亲人,他们就把这种思念寄托于月亮上,通过写月亮抒发对亲人的思念。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等都是借月亮来表达乡思乡愁。
2、花草树木类:最常出现的意象是"柳",它的谐音"留",多表情侣、朋友间的离别与留恋,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来表达诗人离别的伤感之情。"莲",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常被诗人做为不同流合污的象征。
3、虫鸟类:"雁"是一种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会引起游子羁旅伤感。范仲淹用"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表达守边将士的乡思之情。除外,还有地名类等等,只要把好了意象含义,那对理解诗词的主旨就有很大的帮助。
(二)熟知题材。
诗词题材也是确定主旨的有效手段,如此说来,辨别清楚诗词题材就显得至关重要。诗词题材非常广泛,选入课本的主要有反映民生疾苦,包括階级对立、战争苦难的,如《石豪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表达人生感慨,包括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咏史怀古,包括借古讽今的,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弄清了诗词的这些题材,对理解诗词的主旨同样会起到帮助作用。
(三)识别技巧。
诗词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特征和艺术特征。语言特征体现在简洁、明快、含蓄等几方面;艺术特征则包括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这里就略去艺术风格,重点介绍艺术手法。鉴赏一首诗词,不仅要找准意象,还要懂得识别作者运用什么艺术手法。说到艺术手法,不外乎有情景交融、以动写静、善用叠词、巧引典故、乐景写哀、借景抒情、烘托渲染、虚实结合、直抒胸臆等。不妨从中选择几种技巧进行探讨交流。
1、情景交融。所谓情景交融,就是在写景中融入作者的情感,让诗歌达到物我合一。白居易的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表面上是写初春早景,实际上却隐藏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感。
2、以动写静。诗词中不乏使用这种写法。即通过动态的描写,来衬托出静态。以动写静,更显其静。"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典型的以动衬静写法,以蝉声来写夏天夜晚的宁静。"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更是以动写静的佳作。通过花落、月出、鸟鸣动态的描写,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3、善用叠词。提到这一点,李清照的《声声慢》最有说服力。"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头十四个叠字的使用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悲苦、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凄凉、悲愁的生活情景。
4、巧引典故。也就是引用历史典故来表明自己观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化用了孙权、刘裕、廉颇等五位历史人物的故事,借怀古来批评当今统治者仓促行动,以廉颇自比来表达自己虽年老却不忘报国的心志。
5、乐景写哀。言下之意,也就是用欢乐的场景来表达悲哀、凄楚的情绪。场面写得越是欢乐,悲情也就越强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春天离家出征时,杨柳轻柔,随风飘荡,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现在却因为征程途中经受了许多磨难,回家时难免满怀哀伤。
总而言之,诗词教学如能让学生用好以上两把钥匙,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奇效。
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