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朱尕兔像只幼雀,从封闭的巢缝里拼命钻出来,扇动着孱弱的翅膀,带着十六岁的浮荡和惊恐,飞离红柳湾这个冬天般的故乡,东躲西窜,来到了秋日的兰州。从那一刻之后,直到如今,他的耳边一直响着一种声音,像聚在树上的千万只麻雀对他聒噪。
一路上,班车颠簸着他惊恐的心旌和动荡难平的杂念,加以发动机的鸣叫,那声音有时候远了,有时候近了。虽说身子算是逃离了家乡,但他的心思却被那个叫红柳湾的地方死死攥着,不得松脱,像压了块石头。最终,他想好了一个解脱的办法,首要的是改名字:朱尕兔,这个符号眼下代表的是强奸犯,公安局随时要抓他,亮锃锃的手铐随时为这个名字准备着,如果让警察听到这三个字,那就玩完了;再说,这名字他本来就不喜欢,尕兔尕兔,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而自己,恰恰吃了,还是同村的。他想起十三岁的胡小玲被他一番哄诱、压倒在秋日的乱草丛中,懵懵懂懂将那小小的雀儿惊恐放飞的同时,他就傻了,千万只麻雀的鸣叫声响起来,心就像一个蜷在屋子里的麻雀一样,扑棱棱飞撞,死活找不到出口,直至眼下。从那一刻起,他一下掉进了冬天的渊薮。想起那一幕,他毛须初现的觜脸开始发烧,心便迅疾跳腾,他就为这三个字而羞耻;反之,要在这世道生存,他首先要学会做一只咬人的兔子。尕兔,当然不行,大兔都不行,要做一只狼,才行。他没有定力去看车窗外面的风景,他知道车的终点就是他的终点,兰州就在班车不摇晃的地方。想着,这个疲惫难当的孩子终于睡着了,恍恍惚惚之间,他听到警察大喊:“谁是朱尕兔?下车!”他惊惧得浑身颤抖,肌肉抽搐,他张不开嘴,说不出话,喉咙里长满了肉刺,两腮像被胶带黏上了一样,几次想要说我不是,但他喊不出来;想要跑,手脚也撑不开,似乎被捆住了,最终他“啊”一下叫出了声。身子还在痉挛地抽搐,心怦怦直跳,几乎要从嘴里跳出来。睁开眼睛,才发现,在昏昏沉沉的睡眠中,自己被魇住了。车上的人陆续下车,提着包、抱着箱子、牵着孩子,像电影画面一样虚幻;坐在旁边那个在脸上涂抹了一层粉的女人笑着看他,说到了。他才意识到了,兰州站到了。他长长吐了一口气,几乎是死过了一回一样,将腹内留存的红柳湾的气息吐出去,吸纳了一口兰州的空气,祈盼兰州也像他一样接纳自己。
混乱的人群、叫嚣的司机、东来西往的车辆、此起彼伏的车号,还有南腔北调。他的心里一直在反抗,在强调:我不是朱尕兔。是谁?自己也没想好。
最终让他下了决心,要改名字,是他颠簸流离、飘飘荡荡来到兰州,经历了一件事情之后。
对于朱尕兔而言,来到兰州最重要的是,找饭吃。最好的地方就是牛肉面馆。来到兰州一个月后,朱尕兔身上的钱花光了,咋办?就在他饥肠辘辘、蹲在厕所里拉不出多少屎尿的时候,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线裤腰里疙疙瘩瘩的,摸索了一下,里面硬邦邦的,似乎是一卷纸,不断寸出来,他寸出三分之一的时候,发现是一百!是钱!他惊喜地张大了眼睛,他的手指微微颤抖,确定是钱!这是妈的手艺。那是他丑事败露、满村流言四起,暗潮涌动,他潜回家里、离开红柳湾之前的短短三四十分钟内,一个妈妈的杰作。他在厕所里哭了。他想到妈在很短的时间内,流着泪,颤抖着手,将这钱塞进去的。朱尕兔将那钱捋得平展展,擦了一把模糊的泪眼,装入口袋,谨慎地又拍了一下。他拉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便,那大便除了耻辱,还有惧怕和忧愁,他恨不得将这些全部拉得一干二净。
出了厕所,他走进了最近的一家牛肉面馆,掏出了那张一百的票子,要了一碗牛肉面,他点的是大宽,就像他妈做的黑面条一样宽,他很快捞光了面,喝完了汤,不饱,却也不饿。他永远觉得只有吃了那碗用黑麦面擀的面条,一条一条稳稳装进胃里,加上那蒜拌甜菜干的味道,再打出一个响亮的喷着蒜香味的嗝来,那才叫饱。他想起自己临出门前,妈端给他的黑面条,面不黑,褐色,却被叫做黑面。他知道那是面里最下等的面,是从麸皮里箩出来,味道接近阳光,那面条虽然被嚼碎了,装进肚子里却瓷实、饱满,似乎麦子的灵魂就附着在黑面上,而不在白面。牛肉面属于细粮,细皮嫩肉的,像胡小玲,他讨厌,经不起折腾、好吃难消化,虽然这牛肉面久负盛名,但对他而言,吃上一碗,却远远不能果腹。
出了牛肉面馆,用手背蹭完嘴巴,他意识到自己老土得很,扭头看有没有人笑话自己,却见门外贴着一张纸,纸上豁然写着招聘服务员几个字。他心里暗喜,一个念头在脑子里大胆回旋了一下,停顿片刻,鼓足勇气,又踅身进去。老板见他的眼睛闪着滑溜溜的光,正如一双麻雀的眼睛,说明他是个机灵鬼,问他名字,他说:尕兔。老板是回民,一听他名字里带个尕字,喜欢,就答应了,一月五百,成交。牛肉面馆管吃管住,早上一碗牛肉面,中午一碗牛肉面,下午不折不扣,还是一碗牛肉面。当他端着第一碗不掏钱的牛肉面——韭叶子,吸溜溜吃到嘴里,嚼了又嚼,他尝出了爹和妈的味道。爹的味道是麦香味,那是汗水浇进泥土、长出的麦子的味道;而妈的味道是香的,是把麦面一把一把揉成了面团,拉成了面条,调了调料,加上了情感,最后捞进他的碗里,让那味道缓缓渗透到了他的鼻腔、他的喉咙、他的胃蕾、他的浑身的血液和细胞当中,让他一直充满了温情和善良。他细加咀嚼之后,虽没有黑面条那般瓷实的味道,却尝出了另外的况味,咽进肚子里,他感觉那细细的面条鼓着劲儿,像是他能够在这個世界上混下去的依据,他踏实了很多,有些微的自豪,少了惭愧。这面条,是自己的本事换来的,是他这个自诩为男人的孩子,进城的第一份收获。
在牛肉面馆上班不到两个月,深秋的一个下午,下班后,他独自坐在面馆前,看槐树阴里的两只麻雀懒洋洋地叫着。比起老家的屋檐下的家雀,眼前的麻雀灰楚楚的,浑身消瘦,却世故老练,胆儿大了很多;不比红柳湾的麻雀那般灵动,更不如他网在网子里,和胡小玲一起烧烤之后的那五只麻雀,它是跳跃的,吃到了嘴里,嚼了,咽下去,消受在了身体里,它还在跳跃。他感觉老家的麻雀不是鸟儿,是一种鬼魂,吃了那麻雀之后,他的灵魂里多了另外一种东西,让他将胡小玲诱骗到大渠下,头顶上是潺潺流水,他将胡小玲在混沌当中诱奸了。一想起烧出了香味的麻雀,他的心就开始狂跳,想起赵魁儿的那句话他就恶心:“吃了这东西,锅里的面条都能奓起来,别说你那小鸡巴!”眼前的麻雀软塌塌的,莫非是附了魔法随他从红柳湾来的?像,古灵精怪的。他要找个东西,打死那树阴里的家伙,却没有任何东西供他使用,手边有几根一次性筷子,他顺手捡起来,像飞刀一样,向树上掷去,两只麻雀惊飞了,消失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朱尕兔心里乱,一群麻雀吵闹般的纷乱旧事涌上心头。他讨厌麻雀,他希望这个世界上的麻雀都死绝了,让所有的人都忘记这个物种,他再也不想见到那令他羞愧、无地自容的恶魔!他呆呆地坐在关张了的牛肉面馆门前,不想回宿舍,良久,独自晃荡到了白塔山下,无目的地向上浪荡。他偶尔回头,注意到山上山下的风景,只见黄河在脚下越来越长,越来越黄,越来越混。剩下的还是麻雀,树枝上,草丛里,高处低处,叽叽喳喳,不休不止,他厌恶之极。他原本来这里是为了躲避麻雀,可他走到哪里,麻雀的叫声就在哪里。他不看树,只是低头看路,可是麻雀的叫声却端端钻进了他的耳膜,他就快步上山,喘着气,似乎是和麻雀竞走一般,他相信,山头是光的,没了树木,肯定不会有麻雀。走着走着,天黑了,麻雀的叫声果然稀了,他到了光秃秃的山顶。 黄河像他漫长的心事一般,缓缓东流,没有尽头,没有中断,一直在去,也一直在来。他坐下来,只有自己,伴随着漫长的心事。好在那漫长的河流还是充满了希望,在夕阳的映照下,变成了一条金河,里面浮动着金沙。这景致终于让他的心情好转了许多,他想,在这远离红柳湾的地方,他尽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寻找自己的饭碗,正好书也可以不读。不远处有一对男女,依偎在一起,亲昵地搂抱着,这让他想起他曾经搂抱过的胡小玲,如果她也在他的身边,他必然要好好待她,洗雪大渠流水下的那段耻辱,让她像城里的女孩一样,情愿地倚靠在自己的怀抱里。想着,却又不敢想下去,他害怕胡小玲这个名字,就像害怕自己的名字一样:这个名字,让他羞愧,自己的脸在发烧,心又开始快速跳跃,像见到了麻雀一样。最终,他独自又开始恨一个人,就是赵魁儿,让他离开红柳湾的罪魁祸首!就是他的那句话,让他的人生急转直下:“吃了这东西,锅里的面条都能奓起来,别说你那小鸡巴!”在这充满罪恶的回忆和自责中,朱尕兔的时间被罪恶感偷去了。也总算是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畅开了心扉,胡思乱想了一番,已经日暮黄昏,天色暗淡。下山的时候,他的心情好多了,毕竟想到了为那些罪恶去寻根,去担当些什么,尽管没有想清楚。
朱尕兔缓缓下山,麻雀又开始在树林里叫喊,他无比憎恶地闪烁在树林里,希望尽快从这个黑暗的麻雀声中逃离。林中小路边突然闪出三个还是四个人,还是五个人,他没有数清楚。正此时,他的鞋被踩了一下,他回转头,看见后面有一张狞笑的脸,他拧着脖子,向后问:“你踩我鞋干吗?”这是他来兰州学的并不地道的普通话。没想到,这句普通话的尾巴还衔在嘴里,左脸已经被人重重的、响亮地抽了一记嘴巴,嘌——,他的脖子被打转了过来。他被这一击打懵了。眼前梗着一条满脸青春痘的汉子,那张脸几乎要贴上他的脸,眼睛像一把刀直刺他的目光,充满了嘲笑。脖子被打转了半圈,他退了一步,他锁住脚,拧着脖子问:“你……”话还没有说完,他的右脸又被重重地扇了一个嘴巴。他下意识关闭了眼睛,没有看见那只扇他的手,只是那条像黑光一样呼呼风声的胳膊。扇来的嘴巴并没不疼,而是像一团火,烧得他大脑瞬间空洞。朱尕兔没有了意识,意识瞬间逃离,他无助而惊慌,他下意识地捂了一下脸,接着他本能地说了两个土字:“咋哩?”他的声音像一条烂糟糟的面条。“还鞋(xie),连hai也不会说,土锤!”那家伙打他的理由原来是他说了洋话!朱尕兔明白了,他突然在黑暗中笑了,声音绵软得像一条棉塌塌的面条,说:“没啥。”猛然想起,他的鞋里面藏着他从裤腰里找到的钱,还剩八十三块。他蹲下身子,故意装作提鞋。他的左脚丫子在鞋里扭动了一下,鞋垫下面硬邦邦的。这是他藏钱的好办法,是他到兰州之后的发明。他感觉到了妈妈的存在,脑子突然清晰了,他蹲着身子,吭哧了一声,想要说什么服软的话,前面的那家伙已经用兰州话开腔了:“没啥?皋兰山上贴瓷砖,小事(石)一桩!叫你娃学了个理,有个啥?没啥!老子好好一对手掌子疼得很!拿银子,交学费!”朱尕兔站起身来,说:“老哥,我哪来的钱哩,才从乡里来,连肚子也混不饱。”说着,手已经伸进了裤兜。“就这些。”朱尕兔掏出裤兜里的三块多钱,递上去。“手电!”站在前的家伙喊,一把掠过了朱尕兔手中的钱。一束亮光横照过来,落在那叠钱上面。“哄老子!洗——”朱尕兔没有动,像只瑟缩的兔子,他不懂这洗是什么意思,无数的手已经在他周身摸揣,一只手甚至摸到了他的下身,他有点害羞。一番搜索后证实,他的确再没有钱。“穷怂,滚你妈的蛋桩子!”那家伙用兰州话骂了一句,朱尕兔像兔子一样,从白塔山的半山腰里,瞬间消失在黑夜中。
进门后,宿舍里的孩子们正用临夏话热烈地讨论着一个什么问题,他没搭话,也没有多看他们一眼,瓷着脸,上了床,躺在床上。只听见尕蛋站在他的床前,问:“阿门了?”意思是咋啦。他没有回答。此时,旧耻和新辱交织在一起,让他不能入睡。在别的孩子含混入睡、说着梦话时,他打定主意,必须得改一个名号。改个什么名号呢?他所在的尕努牛肉面馆的老板常说一句话:“跟着狼吃肉,跟着狗吃屎。”索性改一个名字——狼吃肉,想到这个名字,他有些自豪。但是,哪有姓狼的,索性改成郎,好!这个郎还有些少数民族的意思;吃肉,吃肉就是有肉吃;有肉吃,人就胖了;人胖了就是肥,肥就是飞,好,就是郎飞!可是尕兔这名字他在尕努牛肉面馆里人人皆知,只有换个地方,才能改成名字。索性就叫郎小飛。这名字好,郎小飞,一只会飞的狼!时尚着哩。此时,《北方的狼》正在兰州满大街唱了好几年了。想着想着,才迷迷糊糊睡着了。
干满了三个月的那天一早,朱尕兔要辞职。老板发了他四百块钱的工资,硬生生扣了五十块钱不发。朱尕兔立在饭馆,死活不走,赖着要钱。大清早,正是吃早饭的高峰,朱尕兔不走,势必影响生意,老板急了。
“你还不走,干啥?”老板扭着脖子说。
“你不给钱,我就不走。”朱尕兔也拧着脖子。
“滚出去——”老板推搡朱尕兔。
朱尕兔缩着屁股不出去:“给钱,我就走。”
两人推搡到了门口,老板趁势一脚将朱尕兔踹出去,朱尕兔摔倒在油腻的门口。朱尕兔爬起来,扑上去要打那老板,却被一帮子小哥们抱住了他。
“干啥干啥?”一个高大的人站起来喊。
“你少管闲事——”老板趸着脸说。
“今天这事儿,我管定了!看清楚,我是西部晨报社的记者部主任,我姓扈——”那个高大的人立在矬小但结实的老板面前,亮出了记者证。
“他欠我工钱不还——”朱尕兔满身泥土,歪着身子说。
老板二话没说,拿出一张五十的票子,扔给朱尕兔:“行了吧?”
朱尕兔捡起钱,瞪了一眼老板,走出了饭馆。节令已然是冬天,因为扈主任,郎小飞在单薄的衣服里没有瑟缩发抖。
郎小飞站在门外等那个扈主任。那人还在饭馆里和老板理论什么。等他说完出来,朱尕兔说:“谢谢领导!”
“没受伤吧?姓啥,小兄弟?”扈主任问。 “好着呢。我姓郎。”朱尕兔回答道。
那人笑了,说:“你姓郎(狼),我姓扈(虎),一狼一虎,好!”
这时候,尕蛋出了门,黑亮的眼睛笑着:“走啊,发达了不要忘了穷兄弟唔——”尕蛋比他小两岁,瘦小的身子,脸蛋上挂着一团红血丝,头上戴着一顶无沿的白帽子。他是被郎小飞平日里照顾过的,譬如顾客骂他两句,郎小飞急忙上前解解围什么的。还有一次,老板一脚踢过来,是郎小飞的屁股为他挡了一脚。
郎小飞说:“你自己操心啊——”
“尕蛋,干球啥呢?快来干活!”老板在里面直喊。
“找到好活的话,叫我唔——”尕蛋挤了一下眼睛,急忙掀起了油腻的门帘,一股子热气扑出来,尕蛋钻了进去。
扈主任站在旁边,看着这两个孩子的离别场面,他拿着一团白纸擦着嘴,不经意地问:“不干了?”
郎小飞低沉地说:“不干了。”
扈主任这才用眼睛认真看了郎小飞一眼:“干啥去呢?”
郎小飞眼睛看着白光光的大街,说:“大街上踢石头。”
“去报社,干发行,去不去?”扈主任说。
报社,发行?郎小飞知道报社,发行是啥,他不懂:“发行是干啥?”扈主任笑着说:“送报纸。”郎小飞这才知道遇上了好人,连忙说:“好好好,去。”
扈主任領着郎小飞来到了发行部,郎小飞感受到了来自陌生人的温暖。扈主任问他来自哪里。郎小飞来自哪里?郎小飞灵机一动说:“肃南。”肃南在哪里?郎小飞也不知道,只是觉得远,他才这么说的,他不能说自己来自红柳湾村。扈主任低低说了两个字:远啊。
郎小飞像个孩子,跟在扈主任的身后,来到了西部晨报发行部,站在发行部主任面前,他用仅有的本事吃力地填了一张表格,当天,他被分配在了城关发行站零售部。
清晨的郎小飞站在白银路公交车站,将属于自己的一百份报纸抱过来,和二十几号零售员一样,蹲在地上,学着老发行员的样子,将一码子报纸侧面摊开,斜捋过五份:一五,再捋五份,一十、十五二十、二五三十……五十份拿过去,再来五十: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二五、三十……一百份够了。
郎小飞背起沉重的包,叫喊着:“晨报——晨报——”声音像一只冬日的寒号鸟,飘荡穿梭在酒泉路以南。他每天都能卖掉一百份报纸,每份五毛,不折不扣。他的经验是在牛肉面馆门口。那些刚刚吃完牛肉面、用一张餐巾纸抹了嘴巴的上班族,正要准备走的时候,郎小飞会及时将一张报纸递到他的面前,说:“吃罢早饭看晨报。”那些上班族一般都会毫不犹豫掏出五毛钱递过去。
二
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中午,郎小飞遇到了另一个令他心惊胆战的人,这个人比他在白塔山遇到的那个劫匪更让他惶恐不安。
天是阴的,像秋天的雾,但又不是雾,像一片浮灰,空气中没有水分,却满含黑色的尘埃。他照例来到西北民族大学西门外的一家牛肉面馆附近卖报纸,买完了报纸,他去吃饭。他照例要了一个二细的牛肉面,他看了看那一个个光洁浑圆的鸡蛋,他没要;看了看那一碟碟紫色的甘蓝、红色的萝卜片、白绿相间的豆苗,也没要;看了看那一片片褐色的散发着浓香的牛肉片,还是没要。他端着面走到座位边,将头伸进那碗里飘出来的饭香和蒸腾的热气当中,一缕一缕地吸将起来,那面热腾腾、滑溜溜,进入了干冷的嘴巴,香味在口腔里涌动,滋润过喉咙,暖热了味蕾的时候,半碗将尽,他才发现对面有一张笑脸,散发着一股熟络的味道。郎小飞不敢确定是不是那个人,急忙低下头,没有理睬,趁着低头吃饭的工夫,他想,肯定是他。他怎么在这里呢?他的脸白净多了,他的神色就像个城里人,不可能,即便他是,也不能承认自己是。他想好了主意,低头三下五除二将面吃完,再将热乎乎的汤,一大口一大口倒入了喉咙。他抓起纸巾,一边擦嘴巴,低头就走。这时候,一只手将他拽住了。那种拽法,就是红柳湾的拽法,拽的是他的袖头子。他感觉到那手的力度适中,似乎在他的意料当中。接着,那手攥住了他的手腕,同时,那个人的声音从众多嘈杂的人声中跳出来:“尕兔——”那声音不大,却像一群麻雀猛然吵叫。他脑子里轰地一声,他站住了,他看着那张脸,又看着那只抓着他的手,用普通话说:“您看错人了,我是郎小飞。”那人的眼神温情而沉稳,手松开了,说:“朗先生,出门说话。”郎小飞没有表情,但他内心恐慌之极,他想听到那硬邦邦的、四声重度的乡音。
“我是你家雀哥,我看见你好几次了,都没有敢搭话,怕你害怕。”对面的人正是家雀。家雀用家乡话缓缓说道。有人抬起眼睛看他俩,很快又收起了眼神,他没有搭理那个人的眼神,他继续说:“我在西北民族大学上学,接到通知书的时候,你已经出门了。马上放寒假过年了,今天看见你,想和你说几句话。”
郎小飞看着他,没有说话,眼睛忽而空洞忽而饱满地盯着家雀,似乎是遇上了仇人一般——他的确不知道该和他说什么,惶恐、惊惧、羞愧。郎小飞的目光拐不过弯来,像一根随意伸出去的树枝。家雀哥,和原来不一样了——原来的家雀精瘦,脸上几乎没肉,还长满粉刺,红丢丢的一个个撅起来,就像沙漠里的锁阳头一般。他是村上唯一考上高中的人,自从他上了高中,只有在周末,偶尔能在村里的巷道里遇上他。那时候,他深陷学业,话不多,问起他们几个来都一样:“要吃苦哩,早上几点起床?”或者说:“晚上几点睡觉?”问这些话的时候,他和其他几个都羞答答地低下了头。他知道,家雀哥是做学问的人,他知道今年初秋的某一天一定是家雀哥的出头之日,遗憾的是这个初秋却是自己的耻辱之季,他无缘分享他的喜悦。现在,他在对面,眼睛像哥哥,说话也像哥哥,神色更像哥哥。
“我说你听,我马上就要回家了,回去我也好给你爹妈报个信。”家雀说。“我出门的时候,你爹妈都好,就是胡家一家,有些惨——”
“炸酱面,好了——”处窗口传来喊叫的声音。
家雀拉着他又进去了,他去端饭。
郎小飞想要溜,却被他的那句话牵绊住了:胡家一家——有些惨。这惨是不是包括胡小玲?那个小丫头。他抬起来的屁股又落下来,其实他没动。看着家雀哥的背影,他的眼神再次紧张,不知如何安放。 家雀端来了两碗饭,转身又端来了两份牛肉。各倒了一份肉在两个碗里,将一碗推到了郎小飞的面前,说:“吃。”
郎小飞说:“我吃了。”这话说出来,郎小飞发现自己还是朱尕兔,因为他无意识地说出了乡音。
“再来一碗。”家雀的声音沉稳而安静,将筷子递过去。
他似乎不能拒绝,接过那双家雀递给他的筷子,将那碗面搅拌起来,面条纷乱不堪。
家雀也在搅拌:“你走了以后,胡小玲的妈,哈小凤疯了,小玲的爹也从外地打工回来了。”家雀吃了一大口面,嚼了两下,接着说。“回来,他又生病住院了,你爹和你妈扑前扑后,帮忙看病,你们家也为他的病花了不少钱。”
家雀又吃了一口面,又补了一块牛肉,嘴里的东西满了,嚼着,也不看尕兔,自管嚼着,偏着头,看了看周围的人。
郎小飞也跟着吃了一口面,刚刚吸溜进嘴里,家雀说:“病不好,最后,就在我来兰州的前几天,老胡死了。”
郎小飞彻底被打回了原形,变成了朱尕兔,他味觉顿失,停箸难咽。
“吃,边吃边说——”家雀呼哧呼哧吃得很得劲,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只是用这种动作引诱他将这顿饭正常吃下去。
郎小飞将牛肉放进了嘴里,他嚼了两口,味道出来了,大脑却不听使唤,又听到家雀哥呼哧呼哧的吃饭声,接着又听到他像讲别人的故事一样说:“肝癌。死了就死了,他的命。我帮着抬埋完了老胡,才来上学的。”
郎小飞此时完全变成了朱尕兔,他想要知道的是胡小玲的结局,他知道胡小玲是被他糟蹋过的,这个名字一直在折磨着他,他也愿意将这个名字安放在自己身上,这样他才觉得自己曾经是朱尕兔。
谁也没有说话,两人都在刻意用舌头拌着嘴巴,拌着面条,两人似乎吃的不是饭,而是那段往事。家雀和朱尕兔模模糊糊吃完了饭。
“我在做家教,想挣几个年钱回家,你知道你单爸爸,也老了,苦不动了。”家雀在吃完最后一口面的时候说。
朱尕兔的喉咙突然被什么噎住了,“咕咕”响了两声,他的面上面便掉下了一大颗水珠子。饭馆子里的上百人都在低头吃饭,没有人注意到他的这一举动,唯有家雀,看着这个并非郎小飞的惨状。
“我在外面等你,慢慢吃。”家雀先出门去了。
家雀在门外等了一会儿,朱尕兔出来了。家雀说:“我明天就回家了,你就住我宿舍,我给同舍的同学说好,就说你是我弟弟,叫单小飞。边走边说——”
家雀领着朱尕兔,走进了校园,穿过了干枯的丛林,穿过冬日枯黄的花园,来到中文系的宿舍门口,进去了。
家雀让朱尕兔坐在自己的床上:“这是我的铺,你住下,天冷了,宿舍里有暖气,等我过完年,回来再说。这一百块钱你拿着——”家雀掏出一百块钱,递到了朱尕兔的面前。
“家雀哥——”朱尕兔捏住家雀的手,声音哽咽。
“像个男人!”家雀说。
“我有、钱——”朱尕兔终于忍住了泪水。
家雀说:“吃好,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要惜钱。”
“够花,知道了。”朱尕兔说。“你回去不要告诉我爹妈见到了我。”
“我知道怎么说,你放心,我能把你送到局子里去?”家雀说的这句话后来成了朱尕兔日夜思量的话题:怎么做,才能对得起他们呢?
朱尕兔仓促结束了和家雀的谈话,出了门,回头看了看站在楼门口的家雀哥,他突然变成了郎小飞,急忙离开了家雀,也离开了朱尕兔,但离不开往事。
郎小飞并没有住进家雀的宿舍。次日下午,他悄悄将家雀给他的一把钥匙和一封信塞进了305宿舍。在兰州,虽然家雀哥是他最需要的人,思来想去,不能牵绊家雀哥,自己是罪犯,是蒙羞的罪犯,家雀哥是大学生,前途无量。如果自己正常出门打工,遇上了家雀,将是最美好不过的一件事。而眼下,尽管家雀给他钱、让他改名字、让他住进自己的宿舍,这些他都不能接受。他唯一值得安慰的是,还有关心他的人在他身边,在他最需要的时候给了他力量,这就够了。他决定尽快辞去工作,换个地方,摆脱家雀。
报纸上每天都有海量的广告信息,他专门看广告版,他想要在春节之后离开报社,否则,他变成郎小飞只能是幻想,他要摆脱家雀哥的想法,也只能是虚托。在他看来,眼下,只要摆脱了家雀哥,他就摆脱了红柳湾,摆脱了那段往事,算是摆脱了罪恶。
腊月二十七,所有在城市里务工的乡下人都在谈论着一个话题:回家。报社提前发了工资,领到工资的人纷纷回家。郎小飞也离开了报社,他手持一份报纸,这份报纸的分类信息里有一则广告:招聘太阳能热水器维修工学徒,月薪1200元。这个消息对于他,无疑瞌睡遇上了枕头。他拿着报纸找到老板,老板说,今年冬天冷得很,热水器冻坏的多,过年前人人要洗澡,你要干,就不能回家过年,跟我维修机器,过年给你两倍的工资。郎小飞表面显得勉强,内心却痛快之极。
三
家雀做家教,是迫于无奈。在寒假放假前半月,他已经亏损了上百元,他決定假期做家教,一则可以弥补亏损,二则可以挣个过年钱。他又怕按时回不去,爹妈着急,在放假前两天,给贩粮食的蒋九斤打了电话(村上只有他家里有电话),麻烦他捎个信,告诉他爹妈,他年前才能回家。
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家雀开始张贴小广告,在学校附近的白银路、酒泉路、永昌路的居民区贴了十来份广告单。很快,电话联系的人有六七家,刚开始,有两家问询了他才是大一的学生后,再没有联系。后来家雀自称是大三的学生,最终有四家决定请他上课。一开始做家教,家雀心里有些胆怯,有一家要求去家里上课。去城里人家,进了门是否还要换拖鞋,孩子的父母亲还要旁听?家雀去了,敲开了门,那家人客气得很,一声声叫着老师,家雀自然找到了归属感。先是和家长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接着开始上课,他补习的是数学,对于初中的数学,家雀是不在话下的。加上他本来就懂得孩子们的心理,循循善诱,几节课下来,家长孩子都很满意。他每天带四个学生,早晨两节课,下午一节课,晚上一节课。每个学生每节课收费二十元,每天收入八十块钱,这对于家雀而言,已经是发了横财。二十天下来,他总共赚了一千五百多。家雀高兴得很,心里偷着笑。原本还在为自己下学期的学费发愁,因为冬天家里不会有任何收入。爹老了,出门打工都没有人要,只有靠家里的那头老母猪;如果下了猪仔,尚能换上几个钱;如果下得少或者不下,下学期的学费就是大问题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家教市场如此红火。 这一千多块钱足够他下学期的所有开销。何况,他答应了学生家长,开学前十天返校上课,还可以挣到好几百。下学期他还可以在晚上和周末继续做家教,这样他不但可以补贴自己的用度,完全可以给父母亲寄些钱回去,补贴家用。而家雀觉得最大的收获是遇到了朱尕兔,这是他回家去给爹妈和朱尕兔的爹妈最好的交代,也是给红柳湾的最好交代。
家雀回到家,已经是腊月二十五。爹还没有杀年猪,家雀知道是咋回事——肯定是母猪不争气,没有怀上猪崽,或者是下死了猪崽。家雀没有敢多问。晚饭后,家雀坐在炕沿上,妈坐在他身边,爹躺在炕中央,家雀说:“爹,明天我们杀猪吧,都腊月二十六了。”爹没有说话,妈忍不住了,说:“娃子,今年母猪不争气,就下了三个猪娃子。我和你爹想把年猪卖了去,过年还有三个大公鸡,也就够吃了。”家雀就低头故意叹息,说:“这母猪咋这样,人正指望着它,说不下就不下了,把这母猪杀了,年猪卖了,正好年也过了,下学期的学费也有了。”妈一听这话,急了:“傻子,这不行,年猪杀了行,母猪杀了,以后就没指望了。”家雀还是坚持:“杀了去,妈,这猪不添欢,不如杀了。”爹这才着了急,说:“母猪不能杀。年猪杀了,你们好好过年,学费我想办法;母猪杀了,那是作孽。这猪都下了上百个猪崽了,你身上的衣帽鞋袜,上学的学费,都是它的,实在也老了,怪不得它。怎么说也不能杀,实在不行,赶出去,送到荒滩上,让它自生自灭也罢,杀不成!”妈一听这猪老了这话,眼泪汪汪,呜咽着说:“十一岁了。”家雀说:“不杀就不杀啦,哭啥哩,妈?”妈说:“哭啥哩?人畜一理,老了不中用了,你就要杀了!杀了母猪,我也不活了!你说你心狠不狠。”家雀本来是和爹妈开个玩笑,没想到玩笑开过分了,爹妈真信以为真了,急忙把妈的手从脸上拉下来,说:“妈,哎呀——我肚子疼——快快——这地方,感觉是肠子断了,你摸摸——”妈的手触动到了家雀的腰里,感觉腰里怎么鼓起了巴掌大的一大块,妈的哭声立即止住了:“我的老天爷啊,他爹、他爹你快摸摸,娃子的肚子咋成这样了——”家雀趁势躺倒在炕上,老单见这光景,急忙翻起身来,伸出粗手掌,一摸,这哪里是肚子咋啦,一把将东西从家雀腰里扯出来:“肚子?你看看这副肠子!”家雀笑得在炕上滚,妈一看,原来是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妈捏着那叠东西,瞪着眼睛嗔怒:“死娃子,吓死妈啊——”家雀说:“妈——还是你的娃子比猪要紧吧?你打开看看,就知道这猪杀不杀了。”妈小心打开手里厚厚的信封,一下惊呆了,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全是十块的新票子,一张一张,码了一沓子,妈的脸色突变,压低声音喊:“老天爷啊——,娃子,哪来的?”老单见了这么多钱,也停止了抽旱烟,把旱烟锅定定捏在手里,只是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惊奇。他想要问是多少,而老伴问的是哪来的。家雀回答妈:“兰州街上拾的。”妈瞪着眼睛,知道这是儿子撒谎,说:“娃子,究竟哪来的?”家雀笑吟吟地说:“兰州银行那么多,随便哪个银行进去,还不得抢它十万八万。”妈急了:“娃子,究竟是哪来的这么多钱?你出门在外,可不敢……”家雀笑了:“妈,抢了银行还能回来吗?”
老单终于忍不住了,又点了旱烟,说:“你就快说,是不是借的?”家雀关子买够了,说:“放心,妈——,是我挣的。”“你咋掙的?现在外面乱得很,你可不能干乌七八糟的坏事。”妈急忙又说。家雀这才告诉爹妈,这钱是他如何挣来的。妈斜瞪着的眼睛缓缓垂下来,继而眼睛湿润,最后用袖头子擦了一把眼泪,笑着说:“我的娃能挣钱了!”这才亲切地捏着那钱,反复抚摸,就像捏着儿子身上一块一块的肉一样。
“妈,你数一数,多少?”家雀说。
妈将那开了裂口的食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一张数起来,数到二十三张,她的手已经攥不住了,等到再攥好了钱,又忘了数字。家雀看见妈的三个手指蛋都裂开了口,周边结了痂,中间还血红血红的。知道妈手指整天在冰水里泡着,操持家务,心里一阵难过。爹躺在一边笑话妈:“你看你捏上那么几个钱,就慌了神了。”妈红了脸,说:“你一辈子还挣不来这几个钱,你啥时候见过这么多钱?精屁股笑话衩衩裤。”家雀感觉到屋里亮堂多了,原本昏暗的灯泡子一下温暖而豁亮,爹妈的脸上浮现出了久违的笑容。
妈重新开始数。爹说:“你自个儿还上学,能教好人家的娃娃吗?做老师,可不是玩的,人家的子弟不能误,子不教,师之过!不是钱多钱少的事情,你要好好讲,钱一阵子就花了,人要活一辈子。”
“初中的课,行哩。”家雀说得很平妥,老单再没有教训,家雀又问爹,“爹,哈小凤咋样了?”
爹看了一眼儿子,不愿说,收回目光,看着自己的烟头,说:“好着哩,你明个过去看看。”
“爹,我碰上朱尕兔了。”家雀说。
爹激灵了一下,似乎是儿子亲眼见了一个死去的故人一般,他立着眼睛说:“啥?不能胡说!”
家雀说:“我知道。真的,他在报社卖报纸,我碰上了,临来的时候,我把他安顿到了我的宿舍,我宿舍有暖气。”
妈正在数得起劲,听得这话,停下来,又忘记数了多少。索性把钱再合起来,说:“娃子,不能胡说啊!朱二也够艰难的了,钱都为胡家花完了。”
家雀心里明白妈和爹的意思,无非是怕这话传出去,让公安局抓住了朱尕兔,朱二不是赔了钱财又折人嘛。
“我知道,事关人命,我咋能胡说?尕兔都不让我告诉他爹妈。”
“还是报个平安,朱二和他婆姨就安心了,人心都是肉长的。朱二为了老胡的事情,把年猪也提前卖了,还账。唉,娃子造的孽,老子背起来了,也算汉子。”老单说。
“那娃子混得咋样?你少联系那娃子,不是个好东西。”妈怕家雀缠上尕兔也学坏了,又怕儿子被朱尕兔牵连了。
“你这人,咋少联系?娃娃才十五六,多大的人,懂个啥?在那大地方,不联系他,联系谁?”老单翻了脸教训老伴。
“联系谁?犯人,公安抓的人,你老糊涂了?”妈也不示弱。
老两口争吵起来了。
“哎呀,行了,你们动不动就吵。”家雀说,“妈,我一天就能挣一百多哩——” 老俩口听得这话,才安静下来。
除了家雀从兰州带来的年货,一家三口细心计划了年货:碗筷要添置,这是讲究;炮仗要买,要图个喜庆;红纸要买,春联要贴;烟买两盒,酒买一瓶,来人去客要招待……这个要买,那个不用买,总之不必要的东西绝对不买。
次日一早,家雀去看哈小凤。家雀提了两斤白糖做礼物,还给胡小玲买了几个作业本和铅笔。
家雀进了门,就喊:“嫂子,在不在?”
“谁呀?”胡小玲揭开门帘,见是家雀,撩起门帘,一蹦子跳出来:“家雀哥——”话说出口,胡小玲觉得自己太小了,叫他哥不对,又急忙开口说:“家雀爸——”
家雀见胡小玲在半年之内突然长大了,像个十六七岁的姑娘了,身材长高了,一对大眼睛闪着光,脸蛋白皙,个头跟了老胡,长高了许多,她要不叫家雀哥,他都认不出来了,还以为是谁家的亲戚女子。胡小玲也懂事了,知道大小辈了。家雀笑着说:“就叫家雀哥,小玲,长这么大了啊,你妈呢?”
“在呢,快进屋,家雀哥——”胡小玲掀起厚厚的门帘,一股子香火味从门帘里钻出来,直钻家雀的鼻子。
家雀进门来,迎面的供桌上供着一幅菩萨像,高抵屋顶。那菩萨面色祥和而庄严,一手端着净水瓶,一手捏着杨柳枝,目不怒而含威,唇不动而言说,衣袂飘飘,庄严自在;菩萨前面供着果品,供品前面是一个瓷质的白瓷大香炉,里面插着三炷香,香烟缭绕,因为家雀进门带来的微风,将三炷香的三缕烟线吹得扭曲了身子。
屋里弥漫着一股神秘的味道。这家咋变成了庙宇?
哈小凤盘腿打坐在旁,鲜有血色的嘴唇蠕动,咕咕叨叨念着佛经。
家雀没有想到哈小凤信了佛,面对此情此景,他急忙双手合十,打躬作揖。
“家雀哥,你别管她,快坐下。”胡小玲急忙让座。家雀坐在炕沿上,胡小玲开始收拾杯盏,准备为他沏茶,一面说。“自从我爹死了以后,我妈每天为我爹上香,后来七七满了,她不知道咋的,就信上佛了。”
胡小玲说话听起来已经像个大人,在行得很,也成熟得很。
家雀说:“信仰是每个人的自由,信佛也是信仰。也对。”
胡小玲说:“我才不管呢,我把我的学上,她把她的佛拜,嘿嘿——”
家雀说:“对,你要好好上学,咋样,成绩不错吧?”
胡小玲说:“跳了一级,有点跟不上,将就念着,我念不进去,不像我妈,念得好——嘿嘿——”胡小玲说着,看了一眼在一边打坐念经的哈小凤。
家雀也不好批评胡小玲对妈妈的不恭,悄悄在胡小玲的鼻尖上点了一下。正此时,哈小凤才缓缓起身,打躬作揖,算是功课完毕了。
“家雀,我们的大学生放假了唔?”哈小凤说着,似乎早就忘记了老胡的悲伤往事。
家雀心里想,天是裁刀,人是皮条。话说回来,已然如此,她能忘了往事,岂不更好。没想到哈小凤坐在家雀旁边,抓住家雀的手,满眼的泪珠子就滚下来了,比上先前更加憔悴,她泪水涟涟。
“妈——”胡小玲瞪着眼睛,喊了一声。“家雀哥才来,你就——”
“啥家雀哥?叫——家雀爸——”哈小凤哽咽着说。
“他让我叫哥,我就叫哥。”胡小玲说。
“快去倒茶去,调些糖啊——”哈小凤将小玲指使到了套屋里。
“嫂子,你念经也好。”家雀不知道再说啥好。
哈小凤用袖头子抹了眼泪,清了清嗓子,说:“家雀,你知道,庄子上有些人毛病不好,我一个寡妇拉娃娃,白天丫头走了,我一个人,不好过;设了经堂,谁敢在我的经堂里撒野,谁就下地狱!”
原来如此!家雀明白了,哈小凤设经堂,是为了保护自己。
胡小玲端来了酽酽的苻茶,暗红暗红的,像一种声音,压抑着,没有发出来,深藏其中。
家雀端起茶杯,急忙喝了一口,在涩涩的茶香中掺杂着淡淡的甜味。在这家里,家雀突然明白,这就是生活的味道,这就是红柳湾的生活的味道,主色调是苦涩的,而其中必然也有些许的香甜;就是这苦涩中不多的香甜,引领着他们,让他们有所期待并不断抛下苦难的重负。
喧谈中,家雀知道,事情发生后,胡小玲在他三舅舅的撺掇下,提前小学毕业,上了初中,离开了原来的小学。
家雀出了胡小玲家的门,回家又提了礼当,要去朱二家。媽在后面问:“你在哈小凤跟前没有说啥吧?”家雀知道,妈的意思是不能提朱尕兔的事情。家雀说:“妈,你简直……能说吗。”
家雀依旧提了两斤白糖,来到朱二家,朱二正在扫房,院子里一片混乱。腊月二十五,刚好过了腊月二十三,按照古历的讲究,正是土旺的时候,是扫房动土的好时节。
家雀进门,朱二一家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烧水的烧水,做饭的做饭,这对家雀来讲,算是稀罕事儿。当年,家雀在家里等高考录取通知的时候,朱二没有少说风凉话,这次却不一样,一则,家雀在老胡的事情上忙前忙后,算是帮了朱二;二则,家雀毕竟是大学生了,半年回一趟家,算是稀客。朱二看着家雀手里还提着礼,做出惊恐的样子说:“你是上学花钱的人,来看看我们,已经是天大的面子,咋还提上礼当,这让我咋承当得起?”
家雀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简单应酬了两句,见朱二婆和他的女儿们都不在,也不拐弯抹角,直说:“朱二爸,我在兰州见到尕兔了。”
朱二一听这话,像被人揪了一把,扭转身子,看了看后面,没有人,连婆姨也不在身边,急忙将屁股挪到了家雀的身边,瞪大眼睛:“那畜生,你见了?”
家雀说:“我来的前两天见了,人好端端的,不要愁。我们是在一家饭馆里碰见的,一起吃了饭,我又把他领到我的宿舍里,让他住我的宿舍,我宿舍有暖气。他说让我告诉你们,他好着哩,别担心。”家雀是为了让朱二心里踏实,故意把尕兔的话反过来圆了一圈。“他在报社做发行员,就是送报纸。”
“他死他活,老子不管他!你有这心给我说一声他还活着就行了,至于他干什么,我不管!”朱二偏着脖子,决绝而又偏执地说。 “这话我给谁也没说,放心,在兰州,有我,我会照顾他,临走前,我给他钱,他不要,他还给了我一百块钱,让我交给你。”家雀不知怎么的,突然觉得需要将朱尕兔编排得美好一些,便拿出一百块钱,递给朱二。
朱二接着钱,牢牢捏在粗糙的手里,低下头,抽着烟,不说话了。等家雀反应过来,才发现他老泪已经像一条透明的长虫,悄然钻进了偏着的脖子里,另一面,一股子旱烟直冒。家雀从没有见过五十多岁的男人流淚的,两手不知道放哪里好,正好朱二婆端着茶来了,家雀捣了一把朱二。又抬头笑着看朱二婆,这一动作却被朱二婆看见了,她也没有说啥,眼睛盯着朱二红红的眼睛。
家雀说:“我就先走了,乱腊月,你们忙。”家雀起身的时候,朱二急忙问家雀:“家雀,你开学到啥时候了?”家雀说他初六就回兰州。
正月初六早上七点,天麻亮,朱二婆就在家雀家的院子门口边走边喊:“老单嫂,家雀收拾好了没有?”说着,进了家雀家门。家雀刚起床,正洗脸。屋里灯火通明,老单坐在炕头看儿子洗漱。朱二婆是来请家雀去吃早饭的,她对家雀妈说:“老嫂子,我做好了,让家雀到我家里吃个饭,他爹开车,送我们的大学生,去坐车。我和家雀还有几句话要说。”朱二婆说到有几句话要说的时候,眼睛里闪着泪蛋蛋。家雀妈抓着朱二婆的手,眼睛也湿了:“去去去,洗完就去,我也做好了。”点头让家雀去。朱二婆还扯着老单的衣袖,也让去家里,老单死活不去。八点钟,朱二在路口,开着三马子等着,家雀爹妈提着包,送家雀过来。哈小凤和胡小玲也来了,胡小玲提着一包油果子,给家雀递过去:“家雀哥,我妈昨夜里炸的,你拿去唔!”家雀接着,安顿胡小玲好好学习。这两家人在一起,原本互相不说话。朱二婆站在家雀身边,眼神盈盈的,说:“小玲,长大了!”她要拉胡小玲的手,胡小玲转身抓住她妈的手,哈小凤没说话。家雀说:“都回去吧!”朱二的三马子已经在突突突响动,家雀上车,去镇上坐班车了。
村口的树上,一群刚刚醒来的麻雀凑在一起,在寒冷中叽叽喳喳吵叫着,似乎在谈论什么;树下是家雀爹妈、朱二婆和她的两个丫头,哈小凤和她的女儿。他们都看着远去的三马子。
家雀回到兰州,穿过硝烟弥漫的街巷,进了宿舍门,房间暖烘烘的,但少了一些人的味道,心里惦搉了一下,放下行李,见床铺还是原样,没人动过;走到桌前,见桌子上摆放着一封信,拆开,里面是把宿舍门的钥匙,展开信,字迹歪歪扭扭:“家雀哥:我没有按照你的意思住你宿舍,我不能连累你,等以后吧,请你原谅我。”
家雀知道这是朱尕兔的字儿,幼稚而郑重,正如他个人眼下的状态。再看他爹妈带来的一包年货,布包上印着斑斑的污迹,家雀在空荡荡的宿舍里说:“尕兔长大了,懂事了。”
家雀放下三嘟噜东西,出了门,吃了一碗牛肉面,来到了西部晨报社,报社也刚刚上班。家雀找到了报社发行部,打问郎小飞,发行部的人查了半天说,有这人,在城关发行站上班,明天出报纸,今天还没有上班。
家雀次日又找到发行站,站长很客气,说,郎小飞年前就辞了职,走了。家雀知道朱尕兔是为不连累他,辞的职;心里有说不出的况味,但是他相信,朱尕兔还在兰州。
正月十六,学校正式开学,家雀收到了一封来自红柳湾的信,信是朱二的大丫头写来的,问询朱尕兔的情况。
家雀斟酌再三,回了一封信,概说尕兔现在不在报社工作了,他找到了新的工作,尕兔不让告诉家里。请他们放心,尕兔在兰州挺好的。家雀这么写,一则不能说他和尕兔失去了联系,如果说找不到尕兔了,朱二一家的心里又开始慌乱;二则,如果说他还在报社工作,朱二肯定会来兰州找他,找不到人,朱二一家不知道该有多么绝望。这是他编织这个善意的谎言的依据。
家雀时常去那家饭馆,时常去吃最便宜的牛肉面,却再也没有见到朱尕兔的身影,也没有见到郎小飞的身影。
家雀在反复寻找无果之后,打开那沉重的旧布包,包里装着一包肉,是上好的卤肉,还有两个鸡腿。再看里面还有一封信,信里面厚厚的,肯定还夹了钱。另外是一些衣物,其中一件是羊毛线打的背心,这必然是朱二亲手打的。朱二手巧,吹拉弹唱、裁缝编织、吃喝炊事,无所不能,是村上是有名的“朱万能”,只是一般不常叫。
转眼到了国庆节,家雀给蒋九斤打了个电话,问询家里和村上的情况,蒋九斤说:“你爹和你妈都好着哩,我前几天还见了,胡麻我收了,今年价格好些,一斤四块五,买了一千多。家雀,你需要钱的话,就吭声,我给你寄过去。出门在外,不要扎住了手。”
“蒋爸,钱够哩。”家雀想起当年上大学之前,蒋九斤提前给他预支了卖胡麻的钱,解决了让一家人挠头的学费钱,心里就感动。
“村上都好,就是哈小凤的丫头子,前几天跑了,哈小凤有些傻,整天耍神弄鬼,乌烟瘴气。”蒋九斤在电话里感慨着。
“啥,跑了,为啥?”家雀一听这话,急了。
“听说,学生娃们在学校说了闲话,哈小凤闹到学校,那丫头那么大了,知道羞了,就跑了。”
蒋九斤的话让家雀一下陷入无声。
寒假放假后,家雀照例在补完课的腊月二十六才回家,回家来,爹妈的第一句话就是:胡小玲跑了,哈小凤疯了。
原来胡小玲上了初二,她小学的同学们也就上了初一。新生当中,有不少是她小学同学,还有红柳湾本村的,都知道她被强奸的事。学期中间,学校组织作文大赛,胡小玲写了一篇作文《我的爸爸》,获得全校作文竞赛一等奖。这篇作文被老师拿到初一年级的班上宣读,作文写的就是胡小玲的爸爸。有几个女生感动得哭起来,尤其是听到她爸爸如何落户红柳湾、如何在外面打工,最后如何生病,活活痛死在医院的事情。有个女孩子一听,说:“事实是事实,但她爹的死和她有关,她隐瞒了最重要的事实。”同学们凑在一起,问是啥情况,那傻丫说:“胡小玲当年是被人强奸了,他爹是被活活气死的,什么病啊!”这事传出去,傻乎乎的孩子们似乎听到了头条新闻,课间十分钟之内,这事就在班里班外喧闹起来。 就在优秀作文颁奖的那一天,胡小玲刚刚从台上领上奖状奖品、满面灿烂地走下主席台,经过初一年级队列时,有个捣蛋的男生说:“把那点丑事抖露出来,显摆个啥,还获奖?”一群男生都捣腾着笑了,胡小玲一看,说话的正是她大姨家那边的一个男生。当时她出事的时候在大姨家躲了一段时间,肯定是那孩子听到了她的事!这话像一块石头,重重地砸在她的心口,胡小玲一下恍恍惚惚,觉得自己背负了一块沉重的石头。她不知道怎么走过了密密麻麻的人群,总之,她觉得每个人都用怪异的眼神盯着她。原本是一件自豪无比的事,突然之间,颁奖台瞬间成了审判她的法庭。她低着头,好不容易在一个女同学的召唤下,来到班级的座位上,捂着脸,泪水涟涟,再也没有抬起头来。当时,在场同学们像一群聚在窝里的幼雀,叽叽喳喳吵闹起来。颁奖结束,班上的几个不服气的女生又开始窃窃私语,聚在一起,看着她,谈论得兴致勃勃,又不让她听到说话的内容。胡小玲好不容易捱到了下午放学,一路上,她晕晕乎乎,走到路过的小河边,远远看见爹的坟头。想要去爹的坟头,又不敢去;就再也忍不住了,藏在路边的白杨树下,抱着白杨树,像抓着爹粗壮的胳膊一样,捶打着树干,哽咽难当地哭起来。
红柳湾村上学的孩子本来就少,她一个人哭够了也没有人发现,哭够了,她拿定了主意,擦了眼泪,回了家。进了门,她嘻嘻哈哈地给妈掏出了奖状,说:“妈——你来看——这是啥?”
哈小凤认得奖状,摸索着奖状笑,夸自己的女儿争气。笑着笑着,哈小凤的眼睛模糊了。
“我的作文获得全校一等奖,还奖给了一个精美的笔记本。妈,你给我也奖励一下吗?”胡小玲说着,将笔记本掏出来,递给妈妈,说。“看,这个笔记本好看吧?”
“好, 妈今天给你好好做顿饭,慰劳一下我的女儿。”哈小凤的声音像卡了带的录音机,变了声调,说得艰难。
胡小玲是懂事的孩子,一边帮助妈做饭,一边说:“妈,你要给我物质奖励,我们班的同学们要我请客,起码也要给女同学们买点好吃的。”
哈小凤满口答应,其实手头上没有几块钱。吃过饭,胡小玲烧了水,洗头。哈小凤笑着说:“获了奖,才知道臭美了。”
哈小凤趁机出门,悄悄跑到家雀家,给老单老两口喧谈胡小玲获奖的事儿,其实是想借个钱:“这丫头,得了个奖,同学们要她请客,这几天忙得胡麻也没有卖掉,哪来的钱。”
话没有说完,老单听清楚了:“哈小凤,娃获了奖,就是给你争了气,我也听着高兴,我给奖!老婆子,取上十块钱,等一会给娃娃送去。”
“不行不行,老单哥,这钱你给我就行了,这丫头要知道我给你们显摆了,还不把我吃掉。算我借的。”哈小凤急忙挡住了老单。
家雀媽从箱底翻了半天,取出了十块钱,说:“给娃娃就行了,这是我们奖给她的,你给我给都一样。再不要说还的话。”
哈小凤回去,见胡小玲趴在桌子上,在新的笔记本上认真写着什么,给了钱,胡小玲接着,看了看妈,眼睛湿润了。
次日,胡小玲比平日起得更早,自己做了吃的,背了书包,上学去了。傍晚,天都黑了,哈小凤干完活,匆忙回家,胡小玲还没回家,她一边做饭,一边唠叨这死丫头还不回家,做好了饭,还不回来。锅在炉子上翻滚,哈小凤一次又一次添水。天黑透了,还不见人进门,哈小凤出门,站在村口看,远处的路上也不见人影。心里有点慌,又回到家,把锅从灶口端下来。在屋里转了几圈,又出去看,还是不见人影子。
这下,哈小凤急了。回家锁上了门,急忙跑到老单家,说了情况,撂下钥匙,说自己去学校看看。
哈小凤到了学校,天已经完全黑了,校园里安安静静,本村的孩子在教室里无声无息地上自习,她找到了胡小玲的初二三班,在教室门口巴望,没有胡小玲。正好老师查自习路过,哈小凤问老师,才知道胡小玲今天就没有来学校。
哈小凤疯了,转身就跑。
哈小凤跑回到村口,直奔老单家,进了老单家的门,就哭起来。老单正在门槛上抽烟,见哈小凤脸色苍白,神色慌乱,让老婆子安慰哈小凤,自己去找人商量。
老伴急忙挡住了老单:“事情还不好说,你张扬啥?”
老单又忙忙锁住了脚步。三个人商量了半天,老单陪着哈小凤去她的兄弟家找去了。
半夜,老单被哈小凤的三兄弟送回来。所有亲戚家都没有找到胡小玲。次日一早,哈家人到了学校,和老师要人,老师知道前天颁奖的时候发生的一些琐屑事,判断这孩子是出走了。哈家人找遍了车站、旅馆、亲戚家,依旧不见人影。胡小玲失踪了。
第三年,家雀回家又听到了好消息,妈颠三倒四地说:“小玲长大了,八月十五回来,洋气得很,我都不敢认了!女大十八变,给哈小凤买了不少东西,给了我一双手套,棉敦敦的,瓷实得很。她进到院子里,我都戳住了——这是谁家的丫头?她叫了一声单婶婶,我才缓过来。那丫头,原来的黄毛子成了黑头发,脸皮子白净白净,长得高高的,个头跟了她爹,长高了,和你都差不多了!她说在兰州打工,我还给她给了你的信封子,让她找你。找了没有?”
“没。”家雀总算是松了一口气,难怪哈小凤的病又好多了。
四
有那么一碗面条,圆润、粗壮,酷似朱尕兔丑陋的母亲所做的黑面条,吃起来滑溜、热乎、香气扑鼻,吃进胃里,郎小飞盼望它不要消化,一直那么温存地搁着,像一团温暖的炉火,架在他寒冷的心房里,让他不再瑟缩、不再孤独。
这碗面就在兰州的一个街角,酒泉路南口直通火车站西路左拐处,旁边还有一个三层的教堂,教堂旁边有一个窄巷口,这就是那碗面的所在。两间的旧门面,挂着一块简单的匾牌,上面写着“一碗面饭馆”。进了那面馆,人就感觉到一种温暖,这温暖不是热气,而是一种味道,一种氛围,让人心里稳妥的感受;夏天有一个风扇,旧的,立在墙角,像一位长者,不紧不慢,呼隆隆——扇动着,一缕一缕的风就像家的气息一般吹过来,让你焦躁的心顿时安静下来;冬天有一个立式的取暖器,也不热,却也不冷,干干净净,你可以抱着那暖气片暖手。郎小飞总是坐在靠窗户边一个犄角的小桌子上,坐下来之后,有一个身影会轻轻飘到他的身边,一股健康气息混杂着她的体香弥散在他的心上,让他心里猛然紧张跳动一阵子。 “吃啥?”那声音不高不低,不急不缓,像一团棉花,无色的棉花,轻轻熨贴在他的心口。那只小手小心翼翼地托着碗,而不是一个指头掐着碗沿沿,怕指头蛋伸进面汤,而是托着小碗。那女孩将小碗放在他的面前,倒上面汤,小心地收回那小手。郎小飞觉得这声音正适合他,还有那动作,那情形,都似曾相识。
“一碗面,大宽。”郎小飞说话的同时,鼓起勇气,抬头看她那微红的脸,小巧的鼻子和嘴巴,精致得正如从那教堂里面飘出来的天使一般。
“加点肉吧——”她说,他感觉到她的笑容灿烂。那笑圆润如玉,像一枚小巧的瓷器,没有任何破损。
“加就加点,今天本来没有挣上肉钱,嘿嘿——”郎小飞实实在在地说,难免为自己尴尬而面色泛红。
“吃好了再挣嘛——”她又笑着说,这声音正如她轻盈的脚步,别人是听不见的。
“嗯。”郎小飞端起那碗面汤,喝了一口,不清不稠,含混着青菜味,一口喝下去,困乏解去了大半,肠胃一下被打开了。那面汤里面似乎满含着某种尝不出来的东西,足以让他慌乱的心绪得以安顿。
等到她端着那黑漆盤子,将面轻轻放在他面前的时候,他还是笑着看了她一眼,她照旧给他放下了一个小碗,小碗里面是几颗鲜嫩的大蒜,这是他的习惯,她清楚。她微笑了一下,说:“慢慢吃。”
来兰州四年了,第三个年头的春天开始,也就是郎小飞十九岁的那年,他就来这儿吃饭。郎小飞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去她那饭馆的情景,时间不到中午,饭馆里就郎小飞一人,他进门就喊饿,要了一碗面,正在吃的时候,她说:“你是个干啥的?”我说:“送温暖的。”她笑着说:“咋送的?”我说:“修理太阳能热水器的,不是送温暖的吗?”郎小飞在一边吃饭,她在一边看报纸,看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地笑出声来。郎小飞是做过发行员的,他也习惯于看报纸,尤其是《西部晨报》,他对那份报纸有感情。回头一看,知道她看的新闻是什么:昨天一个求爱的大学生在校园里用情书摆了一个巨大的桃心,等待那女生下来接受他的求爱,结果那女生下来,就把那心给踩了。那男生就趴在地上哭,哭了半夜。“笑啥呢,那家伙太傻了吧?”郎小飞吃着饭问。她笑着看了看他,无声地摇了摇头。
郎小飞在独自一人的岁月中摔打,快速长大,也慢慢壮实了。一天他穿着橘红色的新工装来了,那女孩看着笑了:“这衣服好,看上去瓷实得很。”郎小飞自豪地说,现在他是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师!“还是安装师,好啊,将来给我也安装一个。”
每天早上,郎小飞骑着自行车,来到一碗面饭馆,吃完饭,出门,提着工具箱、背上材料,跨着自行车走了。活没远近,有时候从东岗到西站骑自行车就要跑上四十分钟,等爬上楼顶,架设管道、安装采热管,利索一点,两个小时可以安装一台。装完,力气也将出尽。关键是干活的地方离“一碗面饭馆”也没远没近。晚饭时分,郎小飞气喘吁吁赶回那家饭馆,像赶着回家一样,进门就有她迎上来的问候:“今天去哪了?”郎小飞等的也许就是这句话。“骑车来了?”“是啊,坐车还得花钱。”郎小飞如实相告。她笑了笑,说:“都省了一头牛钱了。”我说:“牛算个啥,省房子哩,将来还得买房子。”“那你就在附近吃一点,还非要跑这儿啊——”“你这儿饭香,人……”“人咋啦?”“人也好嘛。”郎小飞低着头,吸溜喝一口汤,红着脸说。她嘿地笑了一声,扭头去了。郎小飞的心里大为紧张:她不会是耻笑自己吧!
吃完面,她说:“你住哪儿啊?”“红山根租的房子。”“吆——远呢,快回去休息。”在正常的几句对话后,郎小飞突然看着那女孩,认真地问:“你叫啥名字?”“我姓谢,谢小红。花儿谢了的谢。”谢小红,好名字。郎小飞心里暗自喜悦,这个名字,就和胡小玲一样,都带个小字。郎小飞说:“不是花儿谢了的谢,是谢谢你的谢。”
郎小飞就这样吃着她的饭,心里充满着对谢小红的向往,每天无论如何都要赶到这家饭馆,仿佛回到了家,吃上一碗面,见见她,心里才踏实,也就不再想那遥不可及、无法回去的家了。
时间久了,郎小飞就问她是哪里人?谢小红说,不告诉你。得不到答案,郎小飞觉得谢小红更加可爱。再后来,谢小红说她是陇东人,家里还有个哥哥上大学,她只好出来打工,以便接济哥哥。郎小飞想,如果她是胡小玲,他一定要像妹妹一样待她,直到她嫁了人。
那一年中秋节前,郎小飞去吃饭,进门没见她的身影,很着急,问老板:“老板,谢小红去哪了?”老板说回家了,她妈病了。饭没有吃出什么味道,郎小飞抹了嘴,转身走了。
十天之后,谢小红又出现在“一碗面饭馆”。郎小飞着急地问:“你妈咋啦?”她的眉头一下紧缩起来,接着眼泪就流下来了,晶莹剔透的泪珠儿,那么单纯,像一个委屈的小孩一样,那泪水仿佛是从心里流出来的:“我妈……我爸……出事了。”谢小红说的似乎是他爸又似乎是她妈。“哦,咋样了?你走了第二天我就知道了。”“疯了。”她哽咽着说。“苍天呐——”郎小飞不敢追问。总之是伤心至极的事,不用多问。
她很快收起泪珠儿,继续给他倒了面汤,悄无声息地给他端了面。从那以后,郎小飞每天来两次,不管多远,早上来一次,晚上来一次。就是为了看看她,和她说几句话,安慰她几句。
谢小红渐渐从悲伤中走出来。有一次,郎小飞来得晚,等郎小飞吃完饭,她也下班出门了,正好郎小飞骑车送了她一段路,才知道她母亲因为父亲的死,才疯的。“我爸才四十八岁,年轻呢,唉——受了半辈子苦,每年都要出来打工,这下,他走了,我没有爸爸了,只有妈妈一个人在家空守着,还半疯半傻的……”她说着,眼泪就在暗夜里闪着光,一颗一颗,像流星一样滑下来。郎小飞想安慰她,又不知道怎么安慰;想起家雀哥说哈小凤也疯了,心里就慌;想起胡小玲,更慌。就问:“你爸,咋死的?”谢小红突然看着郎小飞,盯着他的眼睛,看了看,说:“他的死,不怪人……是……车祸。”郎小飞坚定地说:“要赔命价,要负责任。”谢小红看见郎小飞如此坚定,看出了郎小飞的心,温顺地说:“早已经过去了。”
谢小红因为适才说的不愉快的话题,在身后说:“不说那些事儿了,以后每天都要来送我,郎小飞!” 沉浸在如何表达爱意当中的郎小飞听到谢小红说每天来送她,自然兴奋不已,他立即刹住自行车,扭身子抓住谢小红的胳膊,激动地说:“小红,我、我、我爱你!”
谢小红听到这话像猛然被电击了一下,那结结巴巴的我、我、我,一下让她想到了四年前在大渠下面的乱草中,朱尕兔就是这么结巴的;而今天的这个郎小飞却也是这么结巴我、我、我。她似乎一下掉回到了四年前的冰窟当中,回到了胡小玲,随即摔开郎小飞抓着她的手,二话不说,向她租屋的方向跑去了。
谢小红感觉身后就是朱尕兔,她刚刚从大渠下面的乱草丛中爬起来,向家的方向跑回去一样。
郎小飞漠然站在寒风中,像被世界丢弃的一根枯草。
郎小飞一个人走得很模糊,脚步似乎没有方向,他不明白谢小红为什么突然离他而去,为什么一个那么温柔的女孩突然变得如此决绝?他又想起了过往的一些事情,那些事情硬生生地钻进了他的脑子,像一条蚯蚓一样,将他的脑子原本安静的土壤翻得松动、闪晃、震颤。他像一个幽灵,回到房间,抱着头,看着黑暗,悄无声息地躺着,最终他想明白了一个问题:如果这谢小红是胡小玲,那他就是砸死他爹的那辆车,这责任似乎就应该由他来负。想到了负责这两个字,他狠狠地砸了自己一拳头,却在黑暗中说出了两个字,把自己吓了一跳:“该死!”
次日晨,郎小飞从凌晨三点入睡的梦中惊醒,胡乱搓了一把脸,骑上自行车,向“一碗面饭馆”方向奔去。饭馆里没有了谢小红。他急忙奔到老板面前,问谢小红呢?老板说谢小红走了,一早来办的手续,辞职了。
郎小飞坐在饭馆门前的道牙上,没有吃饭,他感觉自己的面前是一堆废墟,瓦砾遍地,往日不再,昔日灯火通明的暖烘烘的一碗面今天是吃不出味道了。阴霾的天空、昏暗的大地,还有乱糟糟的声音混响在周遭,心里那爿温暖的屋檐顿时灰暗无边。
坐了良久,郎小飞才骑着自行车走了。
当晚,郎小飞不知不觉又骑着自行车来到了“一碗面饭馆”门口,到了门口下了自行车,才想到谢小红已经走了。
郎小飞决心寻找谢小红,不管她在哪里,他都要找到她。
五
家雀在校园里意外见到了一个人——胡小玲。那天中午,家雀低头走下楼梯,一抬头,见楼门口站着一个姑娘,家雀问:“请问找谁?”那姑娘说:“我找单家雀。”家雀仔细看那姑娘,似乎早哪里见过,却又一时想不起在哪里,不好意思地笑笑,以为是哪个班的女生找他呢,自以为交了桃花运了呢。
“我就是,请问您是——”家雀彬彬有礼地回复。
“家雀哥!”那姑娘满眼泪水。
家雀抠着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突然,反应过来,胡小玲,站在面前的正是胡小玲。
“小玲,你咋?”三年不见,小玲发育成了一个大姑娘。
宿舍里的同学,听得外面说话,打开门,探着头,还以为是家雀惹了红尘,老家的对象找来了,纷纷嬉笑。
“这死丫头,我都认不出来了。你咋才找我啊?”家雀在一边埋怨,一边领她进了宿舍。
要说的话太多,突然见了面,反而一时说不出多少了。家雀盯着胡小玲,眼睛里充满了柔情:她长大了,身材高挑、脸色红润,丝毫没有在外面受苦受罪的痕迹;没有了老家的风吹日晒,反而比在老家显得滋润。虽说穿着平淡,却很周正,说明她走的是正经活路。
他向宿舍的同学们介绍了胡小玲,同学们一听是老家来的妹妹,都纷纷出去了。
“家雀哥,你们大学真漂亮。”胡小玲是聪明孩子,是她先打开了话题。
“漂亮吗?”家雀笑着说。“喝点水。小玲,你也长漂亮了。咋样,不错吧?”
胡小玲羞涩地笑了,脸色红润。她说:“饭馆子里打工,饿不着。”
家雀不敢提起任何过往,眼前不断闪现着胡小玲童年的身影,又设想着胡小玲形单影只,在兰州某一角落的餐馆里忙忙碌碌、默默无语的身影。
“过年的新衣服买了吗?”家雀说。
“没有。你给我买?”胡小玲撒娇地说。
家雀的心里猛然一酸。胡小玲虽然只是邻家女孩,但在彼此的心目当中,那是多么亲切、多么温暖、多么不可或缺;她说出这话,说明在胡小玲的心目当中,自己是多么重要的人啊!家雀突然感到惭愧。
“走?”家雀豪迈地说。
“走。”小玲说。“先请我吃饭,哥——”
“馋嘴,今天哥让你吃最喜欢的!”
家雀觉得欠了胡小玲很多,紅柳湾欠她的、学校同学们欠她的、父母欠她的、故乡欠她的,还有这个城市欠她的,都应该由他在今天为她补偿。
家雀和胡小玲出了宿舍门,冬日的阳光一片灿烂,照耀在他俩的身上,他们走在一起。胡小玲挽着家雀的胳膊。校园里,偶尔有家雀的同学经过,挤眉弄眼,似乎发现了什么重大秘密。家雀和胡小玲都没有说啥,家雀想,至少今天,他要满足胡小玲的所有要求。
走着走着,胡小玲扭曲了一下身子,家雀扭头看,胡小玲头歪在一边,才见她哭了。家雀站下来,胡小玲趴在他的肩膀上,抖动着身子,捶打着家雀,嘴里说着:“哥——”家雀没有动,任凭胡小玲站在金黄的暖阳下,捶打着他,抓着他的肩膀,痛痛快快地抽泣。他知道胡小玲该有多少委屈的泪水!十三四岁的那两年,那是什么样的打击和委屈啊!她像一只可怜的雏鸟,爹爹死了,是为了她;妈妈疯了,在家里守着佛,像个尼姑;小小的女孩,从红柳湾那个温暖的屋檐下被迫飞出来,同样像一只流浪小麻雀一样,在这个城市的边缘飘荡。原本,她可以找妈妈去哭,可是她疯了;她的眼泪都无处可洒,她又怎么忍心去找妈妈呢?她的眼泪几乎是没有地方可以挥洒。一个连泪水都没有地方哭出来的孩子,如今终于找到了她的哥哥,这个邻家的哥哥,他是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哭诉的对象了。
胡小玲泣涕的热气透过他并不厚实的棉衣,直抵他的心房,家雀站在那里,泪水满盈着眼眶,拍打着胡小玲的肩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似乎是鼓励她,又似乎是劝慰她,总之,他就这样轻轻拍着,望着没有一丝云彩的蓝天,心被胡小玲的哭声掏空了。 家雀的泪水也滚下来,他腾不出手来擦拭,任由其哭出所有哀怨和委屈的时候,小玲打住了泪水:“走……哥……”
家雀嗓门哽咽:“走吧——”
胡小玲却突然笑了,声音中还掺杂着哭腔:“哥,你没出息——”
家雀又被小玲惹笑了,说:“还笑谑哥来了,这死丫头。”在胡小玲的鼻尖上轻轻拧了一下。
“哥,我一直想找你,可是,我咋就没想通,是不是该找你,现在我明白了,你就是我哥,啥时候你都跑不了。”胡小玲说。
“这就对了,死丫头!我都气死了,再不找我,看你不后悔——”家雀说。
“哥,我要吃砂锅——”胡小玲娇嗔地说。
家雀带着胡小玲出了校园,到了永昌路,很快找到了一家砂锅店。胡小玲要了三鲜砂锅,家雀要了一个什锦砂锅。家雀的砂锅先上来,家雀就推过去,说:“馋嘴,先吃吧。”
胡小玲也不客气,嘻嘻笑着,接过砂锅,捞了一个丸子,喂给了家雀,自己就吃起来。那热腾的砂锅是冬天里最为热乎的,胡小玲吃着吃着,声音又哽咽了。三年了,在这个冰冷的城市,哪有人陪她吃过这样热乎的砂锅,哪有人这样娇惯过她、宠过她哪怕一次啊!她的泪水滴下来,在热腾腾的雾气中滴进了锅里,家雀急忙要来纸巾,递给她,用土话戏谑地说:“嚎皮胎嫋嫋——”
胡小玲又破涕为笑:“别笑话我,哥——”
“快吃吧,我哪里笑话,见了面就知道哭,有我呢,以后哥走到哪里,把你带到哪里,不让你一个人漂了!”家雀说。
“哥,你说话要算数?”胡小玲抬起头来,脸上泪迹斑斑。
三鲜砂锅上来了,家雀又推给胡小玲说:“吃你的三鲜锅,我的还给我。”
“嗯——”胡小玲推过了什锦砂锅,笑得跟铃铛似的。“哥,锅里面还有我的眼泪,吃了眼睛亮!”
家雀接过来,就要吃,却被胡小玲挡住了:“哥,你真不嫌啊?”
“嫌个啥?眼泪是干净的东西。”说着呼哧呼哧吃起来。
胡小玲搛了一块鱿鱼,给了家雀。
六
郎小飞再没有换过衣服,一直穿着那件橘红色的工装,一直穿着那条深蓝色的破裤子,一直穿着那双鞋帮子上有两道弧线的无名运动鞋,他想只要谢小红远远看见自己,她一定会认出他来。从此以后,他开始换地方吃饭,一个饭馆都不重复,从城关区到七里河区,从七里河区到西固,从西固到安宁区,反正他活干到哪里,就找到哪里。然而,将近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杳无音讯。
郎小飞寝食难安,想到了当初做发行员的日子,于是他来到报社,花了三十块钱,登了一个寻人启事:谢小红,陇东人,原来在酒泉路“一碗面饭馆”工作,后来失散,望联系。
郎小飞想像着谢小红手拿报纸,看到寻人启事后的情景,她必然涨红着脸,声音细颤地给他打电话,问:“你找我吗,找我干啥呀?”一直没有等来她的电话。
于是他再次去报社,连续刊登十次,报社广告部主任问郎小飞找的是啥人,咋这么着急?他说是我对象。他们大笑,说:“还有把对象丢了的,咋丢的?”“我外地学习回来,找不到了,她又没有电话。”大伙念得他当年做过报社发行员的份上给他做了优惠,优惠价格是十次两百元。相当于每次减免了十块。好大的面子啊!还是老单位的同事好。郎小飞千恩万谢。
郎小飞每天都在尋找谢小红,每天开着手机,时刻聆听着手机铃声,盼望来电就是谢小红的声音。可是,每次接到的电话都是人家责难装机迟了、等的时间久了之类的抱怨。终于等来了一个电话,是个柔弱的女声,郎小飞一听就是谢小红,急忙喊:“小红,你在哪里?”“啥小红?你是不是装太阳能的?”“对不起,是是。”“那你快点来装机,我是盐场堡的。”“好好好,对不起,听错声音了,我马上来。”
十天过去了,郎小飞还是没有接到谢小红的电话,他失望透顶了,吃过了那么多的饭馆,始终也没找到谢小红的任何踪迹。
郎小飞失望了,对兰州失望了。他把失望转移到了干活的屋顶上,转移到了不言不语的抽烟上,转移到了东瞅西望的大街上。
十天后的第三天,他再次来到报社,他找到了那位扈主任,他说他有个新闻线索要提供,扈主任见是郎小飞,是找女朋友的,立马来了劲儿,让他详细叙述事情的经过,叙述完了,他失望地说:“原来还不是女朋友。这写出去,人家要告我们报社咋办?不能做。”郎小飞更加失望,几乎流下眼泪,说:“我可以认为她是我的女朋友,她可以不认为我是她的男朋友唛——”
扈主任递给他一支烟,他俩抽起来,默默无语。那烟飘忽在办公室的天花板上,正如他的思绪,漫无目的。
自从他走出报社,便开始了无精打采的生活,耷拉着脑袋,无声无息。他不知道谢小红为啥连工作都辞了,他难道就这样令她讨厌吗?没有了那一碗面,他就没有了一切的动力,他没有了食欲,干活干累了随便在哪个饭馆吃一碗牛肉面打发了事,饭从此没了味道。
思绪跳不出那家面馆,他眼前总是浮现着谢小红那嫣嫣巧笑,那温柔的颤声,尤其临别前的那句话:“郎小飞,以后每天都来送我啊!”想到这些,在阴暗的房子里急得抓天挠地:小红啊,你我难道就这么短暂的缘分吗?不管兰州多大,他也要找到谢小红。除了家雀哥,谢小红是他在兰州唯一的温暖。
身袭寒冷,还有深秋肃杀,郎小飞像一辆满载着忧伤的架子车,疲惫地在兰州街头晃荡。
冬天来了,天气渐渐寒冷,郎小飞的日子越来越沉重。早晨骑着自行车已经感觉到手冻了,可是,谢小红的寻找之路却没有尽头。小红啊,你在哪里,在这蜂箱一样的城市里,你钻在哪个方形的壳子里呢?
郎小飞渐渐消瘦,想放弃。这就是缘分,他和谢小红没有这缘分。他嘴上这么说,谢小红的影子挥之不去,心里还是在拼命想着谢小红。她还在饭馆里打工吗,她还是那么温存吗,她也在想我吗?她难道是虚情假意,逢场作戏吗?也可能她另外找了人,弃他而去了。他甚至对谢小红有一些恨了,甚至越来越恨,而越恨越不能忘记。 当城里的年轻人兴高采烈地过新年的那天晚上,郎小飞伤心无比,虽说他不屑于过这种红柳湾所谓的洋节,但看着男孩女孩们意兴盎然地挽着胳膊、晃在大街上的时候,他内心还是受了些微的创伤,那缤纷的色彩、闪烁的霓虹灯、满街晃动的红男绿女,都是刺目的,那些颜色都充满了干辣椒的味道,他闻不惯那些色彩。
那天晚上,郎小飞从安宁干完了活,一路骑着单车回到了红山根,身心已经疲惫,正如一棵冬日的小树,繁华落尽,仅剩枯枝败叶。他随意走进红山根的一家面馆,坐在了犄角,意兴索然。
“要啥呢,一碗面吗?”一个声音点燃了他,他抬头一看:小红啊!她真的站在面前——
郎小飞一把抓住她的手、语无伦次地向她说着寻找她半年的经历,颠三倒四:“你怎么了,你好吗?小红,找死我了,真的!”他攥着她的手,看着,笑着,眼泪便慢慢流下来。郎小飞消瘦得很,消瘦的脸上长满了粉刺,年轻而又沧桑的脸颊几乎是凹进去了。他掏出了一叠的报纸,在一个个寻人启事上画上了圆圈。其实,谢小红偶尔也到“一碗面饭馆”找他,也听到同伴女孩们说起郎小飞不时来找她的情况。但是,她还是被那层阴云笼罩着,却又渴望他来找到她,也好弄清楚他究竟是谁。
谢晓红看着报纸,眼泪流下来。
郎小飞拉着谢小红的手,走上大街,他感觉整个世界为他放晴,原本阴暗了很久的天上闪烁着水晶般的星辰,他幸福极了!谢小红问他:“你找我干啥啊?”
“找不到你,就没有活头!”郎小飞说。
谢小红被感动了,她嘴上却说:“那你怎么还活着呢?”
七
热恋中的郎小飞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谢小红提出去要他家看看。谢小红的心里一直对“我我我”结巴的口气怀疑有加,她要验证自己的判断,进而希望打消她自己的疑虑。而对郎小飞来说,回家,无异于坐监。按照家雀的说法,他是当地公安挂了号的逃犯,抓住了,必然要进班房。再说,回了家,见了哈小凤咋办,见了单爸爸咋办?碰上了任何村上的人,都等于自投罗网。这网不仅仅是让他入狱,而是将他投入了精神之牢。这是朱尕兔多少次梦到的境遇,让他心惊胆战了四年,而今,不得不再次面对的时候,似乎那噩梦就是现实,一直没有改变。
郎小飞没有拒绝谢小红的要求,又想,谈恋爱一般都是先去女方家,谢小红却提出先去他们家。郎小飞说,先去你们家吧,咋说也得先去见见我的丈母娘,再去我们家。谢小红没有明确答应,也没有拒绝。在这模模糊糊的僵持中,郎小飞想到了家雀。家雀于他,就是故乡,他不敢面对,却又不能摆脱。四年来,他在长大,长大的同时,他也在思考如何面对故乡这个问题。迟早的事,总有面对的那一天。
面对故乡,他首先要面对家雀。
郎小飞来到西北民大的时候,家雀已经大四。他一直记得家雀的那栋宿舍楼。上了楼,才知道家雀已经搬走了,好在305宿舍的人都知道家雀的宿舍,他最终在那个冬天的晚上,找到了家雀。
家雀正躺着看书,房门敲响。他躺着没动,说了一声请进。郎小飞进来了,问单家雀。家雀一骨碌翻起身来,却见一个壮实的汉子站在当地。家雀几乎认不出郎小飞,问你找我啥事?郎小飞才说:“家雀哥,是我。”家雀还是懵懵懂懂,似乎怀疑自己的眼睛,揉揉眼睛,那汉子还是那汉子,完全陌生。“我是郎小飞——”“啊——天呐!”他拔高了一截,几乎和家雀一样高,脸盘扩展、变形,原本饱满的脸蛋塌陷下去,脸皮不再憨嫩,一张历经风霜的陈皮遮盖了当年的嫩肉,只有眼神还存留着,满含忧郁,透着怯意。他红着脸,脸上几个粉刺就像探照灯一样闪烁。家雀喊了一声“尕——”又停住了,将兔字生生咽了下去。宿舍里还有其他的同学,看书的看书、聊天的聊天,他急忙说,“郎小飞——”
两人寒暄了两句,郎小飞说有事儿商量,家雀示意去外面。家雀从皮箱里摸索了一阵,快速塞进裤兜;又拎帆布包,出了宿舍门。家雀找了一家饭馆,要了两瓶啤酒,点了几串烧烤。家雀问郎小飞这几年的情况,郎小飞敷衍回答了,他变得很简洁,删去了许多过往,似乎这四年对他而言只是昨天对于今天一样,也没有多少羞涩,说,谈了个对象,非得回家去看看,咋办?
“不能回。”家雀更为迅疾直。“先不说公安上的事,不能让哈小凤见你。”
郎小飞半天无语,似乎还在等家雀说什么。而家雀也有话,却不说。
两人突然从热烈的喧谈中安静下来,默默端起啤酒,互相看了一眼对方,咕咚咕咚灌尽了那杯啤酒,似乎也将那些即将从嘴里冒出来的话冲了下去。
临走前,郎小飞拿出了一张报纸,说:“家雀哥,我先回了。你看看这报道,过两天我再来找你商量。”
家雀一手接过报纸,一手掏出一封信,交给了郎小飞,说:“这是四年前家里给你的信,还有你爹给你的钱。拿着。”
郎小飞接着,没有意外;阴沉的天。他没有表情,塞进了裤兜,出门走了。单薄而壮实的身后携裹着一缕寒风。
这一举动出乎家雀的意料,他想尕兔见了家里的东西,总会说点啥,至少要问一下他爹妈的情况,但他啥也没有说,转身就走了。
郎小飞知道这封信意味着什么,所有信中内容是他多少次在心里捉摸过的,四年来,他已经和这封信渐渐靠近,终于在今夜交集。他出了门,一边走,一边撕碎了那封信,丢在暗夜的风中,一任那纸屑映着暗光,在浓夜里像一个个惊飞的麻雀,在料峭的西风中飞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屋檐下的小巢。
家雀手里还提着四年前那个沉重的包,里面装着朱二给儿子带来的衣物,這些东西随他四年,一直等待着,可在今夜眼睁睁又将错过。家雀看着郎小飞如同幽灵般的背影,在黑白相间的夜色中即将消失的时候,喊了一声:“尕兔——”
那个灰暗的身影抖了一下,似乎向暗夜喘了一口气,很快闪动着身子,消失了。
家雀回到宿舍,展开那张报纸,头条是是国家关于逃犯自首减刑的新规。才知道尕兔一直在想着那件事情,心里对尕兔的这一举动惊叹不已:他总算找到自己的出路了。 关于去双方家里的事儿,谁也不敢再提,唯恐对方僵持。周末,胡小玲要郎小飞带着她去玩儿,郎小飞说去哪里,胡小玲说,你尽管捎着我,按照我说的方向走,两人一路说笑着,向民大方向走去。在家雀宿舍下面,胡小玲下了自行车,让郎小飞去停车,自己却在楼下喊:“家雀哥——家雀哥——”
家雀正躺在床上看书,听得有人喊,打开窗户,却见是胡小玲,说了一声上来,又急忙转身,飞也似的下了三楼。
见胡小玲站在楼下,远处却见朱尕兔骑着自行车走了,胡小玲在身后喊:“小飞——小飞——”
家雀愣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心里明白了一切:两个冤家!
胡小玲鼓着嘴巴,背着包走过来:“是个胆小鬼,不敢见你,算了。”
“对象啊?”家雀疑惑地说。
“啥呀?是个普通朋友。”胡小玲的脸红了,“也是打工的。”
“叫啥名字?”家雀怀疑自己的眼睛。
“郎小飞,牛郎的郎,大小的小,飞机的飞——”胡小玲说。“就是城市里的一条流浪狗——还说是狼,胆小鬼一个!”
家雀被吓懵了,说不出话来。痴呆呆看着胡小玲。
“咋啦,哥,你认识他啊?”胡小玲见家雀眼睛直勾勾看着自己。
“都没有看清,我咋认识?好事!你丫头有本事啊——”家雀找不到自己的笑意,艰难地把自己从呆痴中拉出来。
“哥,我来就是和你商量,今年我们一起回家吧!”
“嗯,后天,腊月二十六日,我买好车票,等你。”
次日,郎小飞一个人来到了民大,找到了家雀。
“報纸我看了,你的想法我赞成。这是担当,像男人。”家雀看着朱尕兔的脸,既没有叫他尕兔,也没有叫他郎小飞。“即便投案自首,长短难说,估计还得服刑,咋办?”
“我想过了,不管长短,把这事办了,心安。”郎小飞似乎变成了朱尕兔。
“你现在对象呢,她知道了这事咋办?”家雀问。
“就是为了她!起先不知道是她,后来怀疑,现在你也知道,黄河迟早要变清,自己的脏脸自己洗!”
家雀沉默了半天。朱尕兔点了一根烟,深深吸了一口,又长长地吐出来,一口浓烟在他腹内绕了一圈,他似乎在沉重和轻松之间,左右徘徊,走来走去。“家雀哥,麻烦你过年回家去先和公安局联系一下,到时候,我自己去。”
朱尕兔说着话,将余音留在身后,提着包走了,背影却是郎小飞。
八
回家路上,家雀的思绪乱极了,就像麻雀的小巢一样,纷乱不堪,一根根,一缕缕,缠绕在一起,而最终却是一个巢。那个巢就在红柳湾的某一个屋檐下,他和胡小玲就是奔着那个巢而去的。正月初十,家雀和小玲从红柳湾那温暖的屋檐下出来,坐了班车,返城。
正月十七,郎小飞赚到了节假日三倍的工资,回到了阔别的红柳湾。回到了红柳湾,他就是朱尕兔了。
朱尕兔进了家门,他的喉咙里塞着一个东西,鼓鼓的,圆圆的,在喉头上下蠕动,欲上不能,欲下不得。他的脚步很轻,轻得像个影子。不比四年前,进门就大声喊妈。他进门撂下背包,朱二两口子还没有看清是谁,他已经趴在正堂先人的牌位前,咣咣咣磕了三个响头,喊了一声爹,又喊了一声妈,前额在地上碰得咚咚响。
“尕兔——”二姐惊叫一声,一把拽住朱尕兔的袖子,抱着头,看了一眼,哭叫起来。
“我的娃啊——”朱二婆脸上四纵三横的皱纹开始颤抖。“娃啊——”
朱二突然腿软了,坐在椅子上,指关节突出的老手颤抖着,一声不吭地卷烟。那烟末子在窄窄的纸条里面跳跃,似乎是在变魔法一般,卷不拢。
朱尕兔站起身来,说:“妈,饿了,我要吃黑面条。”
朱二婆抹着哗哗流淌的眼泪,走近尕兔,在他身上捣了几把,撕着衣服就开始哭。
哭完了,又看,从头发看到脸,从脸看到胳膊、看到脚板。朱二的目光也跟着婆姨走,末了说:“赶紧做饭去吧——”
朱二婆才松开手,出门去了。大姐已经出嫁,二妹三妹也跟着出了门。
朱尕兔在家里吃了两碗黑面条。这是一个懵懂少年走出家门四年后,梦牵魂绕的黑面条,第一口面条吃进嘴里,有一缕咸咸的液体,热乎乎的,从鼻腔里滑下来,搅拌在那黑面条当中,将那黑面条融化了。接着,他呼哧呼哧吃着,满嘴里溢满着坚硬的香味,他边吃边说:“爹,我要自首。”
朱二什么话也没说。
次日早,他提着礼当,家家走过。他去的第一家是哈小凤家。那时候,哈小凤还在打坐做早课。朱尕兔前脚进门,朱二婆后脚停在门外。
朱尕兔进去,二话不说,放下礼当,跪下,面对菩萨、还有打坐的哈小凤,磕了三个响头,站起身来,又作了揖。
“婶婶,我是朱尕兔。”
哈小凤听清楚了,她知道朱尕兔来了。家雀妈昨天给她说了。哈小凤一动未动,她嘴唇颤抖,紧张地念叨着经文。
三缕香烟在空虚中袅袅升腾,不绝如缕,像一条韧带,从香头上扯出去,经过菩萨的脸面和慈祥的眼眉,开始艰难地融合;像一根敏感的神经,扯着这屋里的人和屋外的人。空气沉重,屋里屋外,甚至整个红柳湾村也静得如同深夜,时间像一块坚硬的石头,凝滞不动。
朱尕兔站在一边,默默看着哈小凤,说:“婶婶,我错了,我是来自首的,我明天就去县公安局。”
哈小凤还是一动未动,她的身子盘坐成了一团;她的嘴唇颤动,念念有词,似乎催促着香火,不断燃烧升腾。
朱尕兔再次趴下身子,跪在香案前面,说:“谁造的孽谁受。”
朱尕兔的头在哈小凤面前的地上砸得三声响。站起身来,又深深地打恭作揖。这些动作,是他多次在兰州的庙宇里练就的,沉着而有序。
出了门,门外,朱二婆站着,粗手捂着嘴,眼睛里闪着惊惧伤痛的光芒。朱尕兔似乎没有看见妈,径直去了别人家。 正月十九日一早,他去了县城,来到了公安局。
朱尕兔在红柳湾一天的举动,惹得人们评说纷纷,有人说,这娃子像个男人,敢作敢当;有人说,天生就是个大胆子,啥不敢,还敢去自首,那不是往火坑里跳嘛。
就在朱尕兔自首的当日中午,胡小玲慌慌张张到了西北民大,找到了家雀,说:“哥——,郎小飞在凉州犯了事,被公安局抓起来了,咋办?”
“你咋知道?”家雀问。
“他打电话了。”胡小玲肯定地说。
家雀知道,朱尕兔是去自首了。
家雀问:“他犯的啥事?”
“他也没有说清楚,就说打了架,被抓起来了,就挂了电话。”胡小玲哭起来了。
“活该!犯事就该坐牢,就要担当!”
胡小玲急了,说:“哥,你得想办法啊——”
“你别着急,我知道了,我明天去凉州打听打听。”家雀千万地哄骗,说自己有课,先去上课,让胡小玲回去了。
“那我明天过来,我和你一起去。”胡小玲说。
家雀点头答应,好歹打发走了小玲。
次日,胡小玲来到家雀的宿舍,家雀的室友给了胡小玲一封信,胡小玲拆开来,家雀说他先去凉州了,让胡小玲不要着急,他先去看看情况再说。
家雀并没有回凉州,他只是避开了胡小玲。他给蒋九斤打了电话,约他爹晚上来接电话。晚上,家雀打了电话过去,爹正在蒋九斤家等着,家雀说:“爹,朱尕兔自首去了。”爹还是一贯不快不慢的腔调,说:“我知道,他回来了。来我们家也说了,也不知道咋好?今天,县上来了人,在村上调查取证,先去了哈小凤家,哈小凤打坐念经,一句话也不说;又去了朱二家,朱二说,让他们判去,判多少年算多少年。县上的人还去了赵魁儿家,也来了我们家。”
“那你咋说了?”家雀急忙说。
“我说了,事情有,四五年前的事情了,这娃才十五,从轻处罚。”爹说。“我还签字画押了。”
家雀挂了电话,知道朱尕兔铁了心。突然,家雀想起了什么,又打过去,爹已经走了,家雀急忙又让蒋九斤叫爹回来,问:“爹,朱尕兔没提胡小玲的七长八短吗?”爹说没有,没有提起胡小玲的一个字。
家雀挂了电话,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胡小玲和朱尕兔最终须在一起,面对过去。可是,他们该怎么面对呢?经年的那些过往,就像一堆牛粪,而他们就是这堆牛粪里玩耍的两只单纯的金龟子。
次日,胡小玲又去找家雀。家雀说:“没事,我已经去问了凉州公安局。也就一段时间,好像是喝醉酒打了架,把人打得重了些,扣押一段时间就出来了。”
胡小玲红着脸,着急地说:“哥,你要想办法啊,他找了我两年时间哩!”
胡小玲才断断续续说了他和郎小飞的恋爱经过。
家雀心里感慨:冤家路窄啊!她應该知道郎小飞是谁呀!
“那郎小飞如果犯了罪,坐了牢咋办?”家雀问胡小玲。
“我等他,三年五载,都等他。他还没有见我妈呢!”小玲坚定地说。
“小玲,你真的喜欢他?”
“哥,哪还咋啦?”胡小玲拧着脖子,红着脸,偏着头说。
“小玲,你听好,郎小飞如果像朱尕兔的话……”
胡小玲瞪圆了眼睛,脸色陡然煞白:“他……不是吧?”
“不是……他就是打架。”家雀急了,见胡小玲突然变了个人,“不是,我是说,他如果……像那样的事,你还……”
“我要见他!”胡小玲的话坚硬得像一块锈铁。
“像我妹妹。”家雀说。
胡小玲毕竟还小,自豪而散漫地说:“那当然。”
胡小玲说完这话,趴在家雀宿舍的桌子上,抽搐着身子,哭得山摇地动。家雀无奈地看着。她哭够了,站起身来,家雀递给她毛巾,她擦拭完毕,昏昏沉沉地走了。
九
半月后,法院的小车来到红柳湾,人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法院的车先是来到了朱二家,半天出来,又拐弯来到了哈小凤家,时间不长,那小车偶哇偶哇叫着,离开了红柳湾。
大事终究发生了。红柳湾的人们站在小巷子的各自的门前,悄声议论着,伴着树上那麻雀的叽叽喳喳声。
老单先是来到了朱二家,朱二递了一根烟之后,低头纳闷,啥话也不说。朱二婆在一边左一把右一把地抹鼻子擦眼泪。
老单说:“二兄弟,法院咋说了?”
朱二半天说:“这畜生,他造的孽,他自己担!”
朱二婆搐吸搐吸地说:“法院说,这阵子正是投案自首的好机会,自首了,可以减刑。说娃子表现好,叫我们放心。又问情况,就那个事情,我的娃才十五岁嘛——”
“对,就要坚持,十六岁就是成年人了。”老单说。
老单卷了烟,正要点着的时候,赵魁儿进来了。
赵魁儿的脸红僵僵的,他知道这事情最终还是因他而起,要是他不教唆朱尕兔,也许就没有这事情。但是,这情况也只有他和朱尕兔知道,别人谁也不知道,他也一直压在心里,准备烂在肚子里。
“这事,娃做得对。”老单说。“最终得有个交代。这次,既然到了法庭上,我看,我们要去给法院说一说,一个是娃娃小,才十五的个娃娃,村上村民的意思是减刑,我们可以证明,娃娃不到十六岁,不懂事,不能判刑;再说,自首就是服法了,服法还不行?不是说,自首就减刑吗?”
“法院认不认这一套?认的话,我们写个东西、开会,让人们签字画押,要求轻判。”赵魁儿觉得老单说的有道理。
“行不行也得这么做,娃娃小,才活人哩,坐过班房子,以后咋办?”老单坚持得很硬。
“朱二哥,你说呢?”赵魁儿征询朱二的意见。朱二一句话不说,他只好掉头问老单:“老单哥,那就开会。”
“后天就要开庭。开会的话,下午就开,选几个代表,明天进城,男人参加。这事情,男人们签字算数。”老单说。 下午,一群男人坐在了赵魁儿家的屋檐下,他们像一群被惊散了复又聚拢的麻雀一样。
天,安靜得很,没有风,只有透明稳妥的阳光。
他们嘻嘻哈哈,抽烟的抽烟、聊天的聊天,似乎是小事一桩,赵魁儿正准备讲话,朱二来了。
朱二穿过安静的阳光,站在屋檐下。
赵魁儿的媳妇在屋里听得外面突然没有了声音,从窗户的玻璃看出去,朱二已经站在屋檐下。别人蹲着坐着。
朱二说:“娃子的事,我朱二对不住大家了!”
朱二说着,弓身下跪。老单急忙站起身,拉住了已经单膝着地的朱二。赵魁儿也慌了神,拦腰将朱二抱住,捞在板凳上坐下。
朱二被几个人按住,坐下。他掏出一包纸烟,递给了赵魁儿。赵魁儿给所有的人装了一圈烟。烟是十块钱的兰州烟,平时很少抽到的好烟。
朱二走了,从阳光下消失了。
一缕一缕的青烟从每个男人的嘴里、鼻腔里缓缓吐出来,荡上天空,像诺大的香炉里面点燃了香火一般,清静而庄严。
“朱尕兔的事情后天在县城开庭,我们商量一下,这事情已经过去四五年了,这娃在外面也漂了四五年了。他自首,说明是懂事了;再说,事情发生后,朱二哥也为老胡一家尽了力,光钱就花了好几万,行了,杀人不过头点地!再说,哈小凤都想通了。先顾人,顾人是大事。”赵魁儿说得很顺畅,大家都点头。“咋顾人?就是签字。朱尕兔的户口薄上是八零年生的,现在我们大家签字,证明是八一年生的,只要法院承认我们的证明,就说明朱尕兔当年是十五岁,还是少年,就是少年犯,判决就轻。签字请求法庭,少判几年,能少几年是几年,娃娃还小,还要活人。愿意签字的,就在这纸上签字画押,明天,我们派几个代表,上县城,呈给法官,算是我们红柳湾村的心愿。”
雷五首先把那张纸要了过去,几个人围在一起,看了半天,结结巴巴念叨了一遍,阳光又安静下来。
二十几个人都签了字。
“这事情,要把哈小凤的意思问清楚,人家到底是啥想法?”有人提醒。
“我和老单问了,哈小凤说,她没意见,她不管这事情了。”赵魁儿说。
“人家已经信了佛,丫头也打工去了,还管这事?再说,现在就是把朱尕兔判上十年八年,对她也没有好处,她不管就对。”蒋九斤在一边说。
开庭前,村上代表老单、赵魁儿、雷五,三人都来了。外加朱二和朱二婆。
三个法官穿着法官的黑袍,严肃进了门,各就各位。
审判庭里一下安静极了。
正此时,老单看着家雀来了,还带了个女孩子,像个城里的女娃娃,旁边的赵魁儿和雷五也看见了,互相倒腾了一下。那女孩戴着墨镜,穿着时尚,坐在了旁听席上。
“家雀——”赵魁儿低声喊了一声。
“肃静!带案犯朱尕兔——”法官高声喊了一声。
朱尕兔被两个法警押上来,站在被告席上。
坐在家雀旁边的戴墨镜女孩惊惧得抽搐了一下。家雀攥住了她的手,捏了捏。
“全体起立——”三个法官先站起来,老单他们五个也先后互相揪着衣服,战战兢兢、歪歪斜斜地站起来。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阵势。
“朱尕兔强奸胡小玲一案开审——”法官高声宣布。“请坐——”
胡小玲似乎没有听清楚,看着家雀哥的脸,家雀哥没有看她,手却将胡小玲的手攥得更紧。胡小玲仔细回味,那声音里面包含着“朱尕兔”,还有“胡小玲”,再仔细听,法官宣读起诉书:
被告朱尕兔,于1996年8月16日下午,在红柳湾村大渠下面,诱奸了本村女孩胡小玲,被告朱尕兔逃离本村至今自首……
胡小玲脸色煞白,突然站起身来,想要喊一声“小飞”,却被自己的一口气噎住,她控制不住自己的身心,摇摆着身子,捂着嘴,怕喊出别的什么来,“嘘——”呕了一声,向门口飘去,身子像被石子儿击中的一只麻雀,轻飘飘地落在门外。
家雀随后跟上去,胡小玲已在门外,扶住墙,缓缓软下来,墨镜被衣服挂了一下,掉在地上。家雀急忙扑上去,搀着胡小玲的胳膊,一面喊:“小玲——小玲——”
“啊?小红——”朱尕兔在被告席上要扑过来,眼睛里冒着血丝,却被两个法警强硬地拉扯住了。“小红——”
红柳湾的人窃窃私语:小飞是谁?
又有人怯怯地说:小红是谁?
责任编辑 阎强国
朱尕兔像只幼雀,从封闭的巢缝里拼命钻出来,扇动着孱弱的翅膀,带着十六岁的浮荡和惊恐,飞离红柳湾这个冬天般的故乡,东躲西窜,来到了秋日的兰州。从那一刻之后,直到如今,他的耳边一直响着一种声音,像聚在树上的千万只麻雀对他聒噪。
一路上,班车颠簸着他惊恐的心旌和动荡难平的杂念,加以发动机的鸣叫,那声音有时候远了,有时候近了。虽说身子算是逃离了家乡,但他的心思却被那个叫红柳湾的地方死死攥着,不得松脱,像压了块石头。最终,他想好了一个解脱的办法,首要的是改名字:朱尕兔,这个符号眼下代表的是强奸犯,公安局随时要抓他,亮锃锃的手铐随时为这个名字准备着,如果让警察听到这三个字,那就玩完了;再说,这名字他本来就不喜欢,尕兔尕兔,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而自己,恰恰吃了,还是同村的。他想起十三岁的胡小玲被他一番哄诱、压倒在秋日的乱草丛中,懵懵懂懂将那小小的雀儿惊恐放飞的同时,他就傻了,千万只麻雀的鸣叫声响起来,心就像一个蜷在屋子里的麻雀一样,扑棱棱飞撞,死活找不到出口,直至眼下。从那一刻起,他一下掉进了冬天的渊薮。想起那一幕,他毛须初现的觜脸开始发烧,心便迅疾跳腾,他就为这三个字而羞耻;反之,要在这世道生存,他首先要学会做一只咬人的兔子。尕兔,当然不行,大兔都不行,要做一只狼,才行。他没有定力去看车窗外面的风景,他知道车的终点就是他的终点,兰州就在班车不摇晃的地方。想着,这个疲惫难当的孩子终于睡着了,恍恍惚惚之间,他听到警察大喊:“谁是朱尕兔?下车!”他惊惧得浑身颤抖,肌肉抽搐,他张不开嘴,说不出话,喉咙里长满了肉刺,两腮像被胶带黏上了一样,几次想要说我不是,但他喊不出来;想要跑,手脚也撑不开,似乎被捆住了,最终他“啊”一下叫出了声。身子还在痉挛地抽搐,心怦怦直跳,几乎要从嘴里跳出来。睁开眼睛,才发现,在昏昏沉沉的睡眠中,自己被魇住了。车上的人陆续下车,提着包、抱着箱子、牵着孩子,像电影画面一样虚幻;坐在旁边那个在脸上涂抹了一层粉的女人笑着看他,说到了。他才意识到了,兰州站到了。他长长吐了一口气,几乎是死过了一回一样,将腹内留存的红柳湾的气息吐出去,吸纳了一口兰州的空气,祈盼兰州也像他一样接纳自己。
混乱的人群、叫嚣的司机、东来西往的车辆、此起彼伏的车号,还有南腔北调。他的心里一直在反抗,在强调:我不是朱尕兔。是谁?自己也没想好。
最终让他下了决心,要改名字,是他颠簸流离、飘飘荡荡来到兰州,经历了一件事情之后。
对于朱尕兔而言,来到兰州最重要的是,找饭吃。最好的地方就是牛肉面馆。来到兰州一个月后,朱尕兔身上的钱花光了,咋办?就在他饥肠辘辘、蹲在厕所里拉不出多少屎尿的时候,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线裤腰里疙疙瘩瘩的,摸索了一下,里面硬邦邦的,似乎是一卷纸,不断寸出来,他寸出三分之一的时候,发现是一百!是钱!他惊喜地张大了眼睛,他的手指微微颤抖,确定是钱!这是妈的手艺。那是他丑事败露、满村流言四起,暗潮涌动,他潜回家里、离开红柳湾之前的短短三四十分钟内,一个妈妈的杰作。他在厕所里哭了。他想到妈在很短的时间内,流着泪,颤抖着手,将这钱塞进去的。朱尕兔将那钱捋得平展展,擦了一把模糊的泪眼,装入口袋,谨慎地又拍了一下。他拉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便,那大便除了耻辱,还有惧怕和忧愁,他恨不得将这些全部拉得一干二净。
出了厕所,他走进了最近的一家牛肉面馆,掏出了那张一百的票子,要了一碗牛肉面,他点的是大宽,就像他妈做的黑面条一样宽,他很快捞光了面,喝完了汤,不饱,却也不饿。他永远觉得只有吃了那碗用黑麦面擀的面条,一条一条稳稳装进胃里,加上那蒜拌甜菜干的味道,再打出一个响亮的喷着蒜香味的嗝来,那才叫饱。他想起自己临出门前,妈端给他的黑面条,面不黑,褐色,却被叫做黑面。他知道那是面里最下等的面,是从麸皮里箩出来,味道接近阳光,那面条虽然被嚼碎了,装进肚子里却瓷实、饱满,似乎麦子的灵魂就附着在黑面上,而不在白面。牛肉面属于细粮,细皮嫩肉的,像胡小玲,他讨厌,经不起折腾、好吃难消化,虽然这牛肉面久负盛名,但对他而言,吃上一碗,却远远不能果腹。
出了牛肉面馆,用手背蹭完嘴巴,他意识到自己老土得很,扭头看有没有人笑话自己,却见门外贴着一张纸,纸上豁然写着招聘服务员几个字。他心里暗喜,一个念头在脑子里大胆回旋了一下,停顿片刻,鼓足勇气,又踅身进去。老板见他的眼睛闪着滑溜溜的光,正如一双麻雀的眼睛,说明他是个机灵鬼,问他名字,他说:尕兔。老板是回民,一听他名字里带个尕字,喜欢,就答应了,一月五百,成交。牛肉面馆管吃管住,早上一碗牛肉面,中午一碗牛肉面,下午不折不扣,还是一碗牛肉面。当他端着第一碗不掏钱的牛肉面——韭叶子,吸溜溜吃到嘴里,嚼了又嚼,他尝出了爹和妈的味道。爹的味道是麦香味,那是汗水浇进泥土、长出的麦子的味道;而妈的味道是香的,是把麦面一把一把揉成了面团,拉成了面条,调了调料,加上了情感,最后捞进他的碗里,让那味道缓缓渗透到了他的鼻腔、他的喉咙、他的胃蕾、他的浑身的血液和细胞当中,让他一直充满了温情和善良。他细加咀嚼之后,虽没有黑面条那般瓷实的味道,却尝出了另外的况味,咽进肚子里,他感觉那细细的面条鼓着劲儿,像是他能够在这個世界上混下去的依据,他踏实了很多,有些微的自豪,少了惭愧。这面条,是自己的本事换来的,是他这个自诩为男人的孩子,进城的第一份收获。
在牛肉面馆上班不到两个月,深秋的一个下午,下班后,他独自坐在面馆前,看槐树阴里的两只麻雀懒洋洋地叫着。比起老家的屋檐下的家雀,眼前的麻雀灰楚楚的,浑身消瘦,却世故老练,胆儿大了很多;不比红柳湾的麻雀那般灵动,更不如他网在网子里,和胡小玲一起烧烤之后的那五只麻雀,它是跳跃的,吃到了嘴里,嚼了,咽下去,消受在了身体里,它还在跳跃。他感觉老家的麻雀不是鸟儿,是一种鬼魂,吃了那麻雀之后,他的灵魂里多了另外一种东西,让他将胡小玲诱骗到大渠下,头顶上是潺潺流水,他将胡小玲在混沌当中诱奸了。一想起烧出了香味的麻雀,他的心就开始狂跳,想起赵魁儿的那句话他就恶心:“吃了这东西,锅里的面条都能奓起来,别说你那小鸡巴!”眼前的麻雀软塌塌的,莫非是附了魔法随他从红柳湾来的?像,古灵精怪的。他要找个东西,打死那树阴里的家伙,却没有任何东西供他使用,手边有几根一次性筷子,他顺手捡起来,像飞刀一样,向树上掷去,两只麻雀惊飞了,消失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朱尕兔心里乱,一群麻雀吵闹般的纷乱旧事涌上心头。他讨厌麻雀,他希望这个世界上的麻雀都死绝了,让所有的人都忘记这个物种,他再也不想见到那令他羞愧、无地自容的恶魔!他呆呆地坐在关张了的牛肉面馆门前,不想回宿舍,良久,独自晃荡到了白塔山下,无目的地向上浪荡。他偶尔回头,注意到山上山下的风景,只见黄河在脚下越来越长,越来越黄,越来越混。剩下的还是麻雀,树枝上,草丛里,高处低处,叽叽喳喳,不休不止,他厌恶之极。他原本来这里是为了躲避麻雀,可他走到哪里,麻雀的叫声就在哪里。他不看树,只是低头看路,可是麻雀的叫声却端端钻进了他的耳膜,他就快步上山,喘着气,似乎是和麻雀竞走一般,他相信,山头是光的,没了树木,肯定不会有麻雀。走着走着,天黑了,麻雀的叫声果然稀了,他到了光秃秃的山顶。 黄河像他漫长的心事一般,缓缓东流,没有尽头,没有中断,一直在去,也一直在来。他坐下来,只有自己,伴随着漫长的心事。好在那漫长的河流还是充满了希望,在夕阳的映照下,变成了一条金河,里面浮动着金沙。这景致终于让他的心情好转了许多,他想,在这远离红柳湾的地方,他尽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寻找自己的饭碗,正好书也可以不读。不远处有一对男女,依偎在一起,亲昵地搂抱着,这让他想起他曾经搂抱过的胡小玲,如果她也在他的身边,他必然要好好待她,洗雪大渠流水下的那段耻辱,让她像城里的女孩一样,情愿地倚靠在自己的怀抱里。想着,却又不敢想下去,他害怕胡小玲这个名字,就像害怕自己的名字一样:这个名字,让他羞愧,自己的脸在发烧,心又开始快速跳跃,像见到了麻雀一样。最终,他独自又开始恨一个人,就是赵魁儿,让他离开红柳湾的罪魁祸首!就是他的那句话,让他的人生急转直下:“吃了这东西,锅里的面条都能奓起来,别说你那小鸡巴!”在这充满罪恶的回忆和自责中,朱尕兔的时间被罪恶感偷去了。也总算是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畅开了心扉,胡思乱想了一番,已经日暮黄昏,天色暗淡。下山的时候,他的心情好多了,毕竟想到了为那些罪恶去寻根,去担当些什么,尽管没有想清楚。
朱尕兔缓缓下山,麻雀又开始在树林里叫喊,他无比憎恶地闪烁在树林里,希望尽快从这个黑暗的麻雀声中逃离。林中小路边突然闪出三个还是四个人,还是五个人,他没有数清楚。正此时,他的鞋被踩了一下,他回转头,看见后面有一张狞笑的脸,他拧着脖子,向后问:“你踩我鞋干吗?”这是他来兰州学的并不地道的普通话。没想到,这句普通话的尾巴还衔在嘴里,左脸已经被人重重的、响亮地抽了一记嘴巴,嘌——,他的脖子被打转了过来。他被这一击打懵了。眼前梗着一条满脸青春痘的汉子,那张脸几乎要贴上他的脸,眼睛像一把刀直刺他的目光,充满了嘲笑。脖子被打转了半圈,他退了一步,他锁住脚,拧着脖子问:“你……”话还没有说完,他的右脸又被重重地扇了一个嘴巴。他下意识关闭了眼睛,没有看见那只扇他的手,只是那条像黑光一样呼呼风声的胳膊。扇来的嘴巴并没不疼,而是像一团火,烧得他大脑瞬间空洞。朱尕兔没有了意识,意识瞬间逃离,他无助而惊慌,他下意识地捂了一下脸,接着他本能地说了两个土字:“咋哩?”他的声音像一条烂糟糟的面条。“还鞋(xie),连hai也不会说,土锤!”那家伙打他的理由原来是他说了洋话!朱尕兔明白了,他突然在黑暗中笑了,声音绵软得像一条棉塌塌的面条,说:“没啥。”猛然想起,他的鞋里面藏着他从裤腰里找到的钱,还剩八十三块。他蹲下身子,故意装作提鞋。他的左脚丫子在鞋里扭动了一下,鞋垫下面硬邦邦的。这是他藏钱的好办法,是他到兰州之后的发明。他感觉到了妈妈的存在,脑子突然清晰了,他蹲着身子,吭哧了一声,想要说什么服软的话,前面的那家伙已经用兰州话开腔了:“没啥?皋兰山上贴瓷砖,小事(石)一桩!叫你娃学了个理,有个啥?没啥!老子好好一对手掌子疼得很!拿银子,交学费!”朱尕兔站起身来,说:“老哥,我哪来的钱哩,才从乡里来,连肚子也混不饱。”说着,手已经伸进了裤兜。“就这些。”朱尕兔掏出裤兜里的三块多钱,递上去。“手电!”站在前的家伙喊,一把掠过了朱尕兔手中的钱。一束亮光横照过来,落在那叠钱上面。“哄老子!洗——”朱尕兔没有动,像只瑟缩的兔子,他不懂这洗是什么意思,无数的手已经在他周身摸揣,一只手甚至摸到了他的下身,他有点害羞。一番搜索后证实,他的确再没有钱。“穷怂,滚你妈的蛋桩子!”那家伙用兰州话骂了一句,朱尕兔像兔子一样,从白塔山的半山腰里,瞬间消失在黑夜中。
进门后,宿舍里的孩子们正用临夏话热烈地讨论着一个什么问题,他没搭话,也没有多看他们一眼,瓷着脸,上了床,躺在床上。只听见尕蛋站在他的床前,问:“阿门了?”意思是咋啦。他没有回答。此时,旧耻和新辱交织在一起,让他不能入睡。在别的孩子含混入睡、说着梦话时,他打定主意,必须得改一个名号。改个什么名号呢?他所在的尕努牛肉面馆的老板常说一句话:“跟着狼吃肉,跟着狗吃屎。”索性改一个名字——狼吃肉,想到这个名字,他有些自豪。但是,哪有姓狼的,索性改成郎,好!这个郎还有些少数民族的意思;吃肉,吃肉就是有肉吃;有肉吃,人就胖了;人胖了就是肥,肥就是飞,好,就是郎飞!可是尕兔这名字他在尕努牛肉面馆里人人皆知,只有换个地方,才能改成名字。索性就叫郎小飛。这名字好,郎小飞,一只会飞的狼!时尚着哩。此时,《北方的狼》正在兰州满大街唱了好几年了。想着想着,才迷迷糊糊睡着了。
干满了三个月的那天一早,朱尕兔要辞职。老板发了他四百块钱的工资,硬生生扣了五十块钱不发。朱尕兔立在饭馆,死活不走,赖着要钱。大清早,正是吃早饭的高峰,朱尕兔不走,势必影响生意,老板急了。
“你还不走,干啥?”老板扭着脖子说。
“你不给钱,我就不走。”朱尕兔也拧着脖子。
“滚出去——”老板推搡朱尕兔。
朱尕兔缩着屁股不出去:“给钱,我就走。”
两人推搡到了门口,老板趁势一脚将朱尕兔踹出去,朱尕兔摔倒在油腻的门口。朱尕兔爬起来,扑上去要打那老板,却被一帮子小哥们抱住了他。
“干啥干啥?”一个高大的人站起来喊。
“你少管闲事——”老板趸着脸说。
“今天这事儿,我管定了!看清楚,我是西部晨报社的记者部主任,我姓扈——”那个高大的人立在矬小但结实的老板面前,亮出了记者证。
“他欠我工钱不还——”朱尕兔满身泥土,歪着身子说。
老板二话没说,拿出一张五十的票子,扔给朱尕兔:“行了吧?”
朱尕兔捡起钱,瞪了一眼老板,走出了饭馆。节令已然是冬天,因为扈主任,郎小飞在单薄的衣服里没有瑟缩发抖。
郎小飞站在门外等那个扈主任。那人还在饭馆里和老板理论什么。等他说完出来,朱尕兔说:“谢谢领导!”
“没受伤吧?姓啥,小兄弟?”扈主任问。 “好着呢。我姓郎。”朱尕兔回答道。
那人笑了,说:“你姓郎(狼),我姓扈(虎),一狼一虎,好!”
这时候,尕蛋出了门,黑亮的眼睛笑着:“走啊,发达了不要忘了穷兄弟唔——”尕蛋比他小两岁,瘦小的身子,脸蛋上挂着一团红血丝,头上戴着一顶无沿的白帽子。他是被郎小飞平日里照顾过的,譬如顾客骂他两句,郎小飞急忙上前解解围什么的。还有一次,老板一脚踢过来,是郎小飞的屁股为他挡了一脚。
郎小飞说:“你自己操心啊——”
“尕蛋,干球啥呢?快来干活!”老板在里面直喊。
“找到好活的话,叫我唔——”尕蛋挤了一下眼睛,急忙掀起了油腻的门帘,一股子热气扑出来,尕蛋钻了进去。
扈主任站在旁边,看着这两个孩子的离别场面,他拿着一团白纸擦着嘴,不经意地问:“不干了?”
郎小飞低沉地说:“不干了。”
扈主任这才用眼睛认真看了郎小飞一眼:“干啥去呢?”
郎小飞眼睛看着白光光的大街,说:“大街上踢石头。”
“去报社,干发行,去不去?”扈主任说。
报社,发行?郎小飞知道报社,发行是啥,他不懂:“发行是干啥?”扈主任笑着说:“送报纸。”郎小飞这才知道遇上了好人,连忙说:“好好好,去。”
扈主任領着郎小飞来到了发行部,郎小飞感受到了来自陌生人的温暖。扈主任问他来自哪里。郎小飞来自哪里?郎小飞灵机一动说:“肃南。”肃南在哪里?郎小飞也不知道,只是觉得远,他才这么说的,他不能说自己来自红柳湾村。扈主任低低说了两个字:远啊。
郎小飞像个孩子,跟在扈主任的身后,来到了西部晨报发行部,站在发行部主任面前,他用仅有的本事吃力地填了一张表格,当天,他被分配在了城关发行站零售部。
清晨的郎小飞站在白银路公交车站,将属于自己的一百份报纸抱过来,和二十几号零售员一样,蹲在地上,学着老发行员的样子,将一码子报纸侧面摊开,斜捋过五份:一五,再捋五份,一十、十五二十、二五三十……五十份拿过去,再来五十: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二五、三十……一百份够了。
郎小飞背起沉重的包,叫喊着:“晨报——晨报——”声音像一只冬日的寒号鸟,飘荡穿梭在酒泉路以南。他每天都能卖掉一百份报纸,每份五毛,不折不扣。他的经验是在牛肉面馆门口。那些刚刚吃完牛肉面、用一张餐巾纸抹了嘴巴的上班族,正要准备走的时候,郎小飞会及时将一张报纸递到他的面前,说:“吃罢早饭看晨报。”那些上班族一般都会毫不犹豫掏出五毛钱递过去。
二
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中午,郎小飞遇到了另一个令他心惊胆战的人,这个人比他在白塔山遇到的那个劫匪更让他惶恐不安。
天是阴的,像秋天的雾,但又不是雾,像一片浮灰,空气中没有水分,却满含黑色的尘埃。他照例来到西北民族大学西门外的一家牛肉面馆附近卖报纸,买完了报纸,他去吃饭。他照例要了一个二细的牛肉面,他看了看那一个个光洁浑圆的鸡蛋,他没要;看了看那一碟碟紫色的甘蓝、红色的萝卜片、白绿相间的豆苗,也没要;看了看那一片片褐色的散发着浓香的牛肉片,还是没要。他端着面走到座位边,将头伸进那碗里飘出来的饭香和蒸腾的热气当中,一缕一缕地吸将起来,那面热腾腾、滑溜溜,进入了干冷的嘴巴,香味在口腔里涌动,滋润过喉咙,暖热了味蕾的时候,半碗将尽,他才发现对面有一张笑脸,散发着一股熟络的味道。郎小飞不敢确定是不是那个人,急忙低下头,没有理睬,趁着低头吃饭的工夫,他想,肯定是他。他怎么在这里呢?他的脸白净多了,他的神色就像个城里人,不可能,即便他是,也不能承认自己是。他想好了主意,低头三下五除二将面吃完,再将热乎乎的汤,一大口一大口倒入了喉咙。他抓起纸巾,一边擦嘴巴,低头就走。这时候,一只手将他拽住了。那种拽法,就是红柳湾的拽法,拽的是他的袖头子。他感觉到那手的力度适中,似乎在他的意料当中。接着,那手攥住了他的手腕,同时,那个人的声音从众多嘈杂的人声中跳出来:“尕兔——”那声音不大,却像一群麻雀猛然吵叫。他脑子里轰地一声,他站住了,他看着那张脸,又看着那只抓着他的手,用普通话说:“您看错人了,我是郎小飞。”那人的眼神温情而沉稳,手松开了,说:“朗先生,出门说话。”郎小飞没有表情,但他内心恐慌之极,他想听到那硬邦邦的、四声重度的乡音。
“我是你家雀哥,我看见你好几次了,都没有敢搭话,怕你害怕。”对面的人正是家雀。家雀用家乡话缓缓说道。有人抬起眼睛看他俩,很快又收起了眼神,他没有搭理那个人的眼神,他继续说:“我在西北民族大学上学,接到通知书的时候,你已经出门了。马上放寒假过年了,今天看见你,想和你说几句话。”
郎小飞看着他,没有说话,眼睛忽而空洞忽而饱满地盯着家雀,似乎是遇上了仇人一般——他的确不知道该和他说什么,惶恐、惊惧、羞愧。郎小飞的目光拐不过弯来,像一根随意伸出去的树枝。家雀哥,和原来不一样了——原来的家雀精瘦,脸上几乎没肉,还长满粉刺,红丢丢的一个个撅起来,就像沙漠里的锁阳头一般。他是村上唯一考上高中的人,自从他上了高中,只有在周末,偶尔能在村里的巷道里遇上他。那时候,他深陷学业,话不多,问起他们几个来都一样:“要吃苦哩,早上几点起床?”或者说:“晚上几点睡觉?”问这些话的时候,他和其他几个都羞答答地低下了头。他知道,家雀哥是做学问的人,他知道今年初秋的某一天一定是家雀哥的出头之日,遗憾的是这个初秋却是自己的耻辱之季,他无缘分享他的喜悦。现在,他在对面,眼睛像哥哥,说话也像哥哥,神色更像哥哥。
“我说你听,我马上就要回家了,回去我也好给你爹妈报个信。”家雀说。“我出门的时候,你爹妈都好,就是胡家一家,有些惨——”
“炸酱面,好了——”处窗口传来喊叫的声音。
家雀拉着他又进去了,他去端饭。
郎小飞想要溜,却被他的那句话牵绊住了:胡家一家——有些惨。这惨是不是包括胡小玲?那个小丫头。他抬起来的屁股又落下来,其实他没动。看着家雀哥的背影,他的眼神再次紧张,不知如何安放。 家雀端来了两碗饭,转身又端来了两份牛肉。各倒了一份肉在两个碗里,将一碗推到了郎小飞的面前,说:“吃。”
郎小飞说:“我吃了。”这话说出来,郎小飞发现自己还是朱尕兔,因为他无意识地说出了乡音。
“再来一碗。”家雀的声音沉稳而安静,将筷子递过去。
他似乎不能拒绝,接过那双家雀递给他的筷子,将那碗面搅拌起来,面条纷乱不堪。
家雀也在搅拌:“你走了以后,胡小玲的妈,哈小凤疯了,小玲的爹也从外地打工回来了。”家雀吃了一大口面,嚼了两下,接着说。“回来,他又生病住院了,你爹和你妈扑前扑后,帮忙看病,你们家也为他的病花了不少钱。”
家雀又吃了一口面,又补了一块牛肉,嘴里的东西满了,嚼着,也不看尕兔,自管嚼着,偏着头,看了看周围的人。
郎小飞也跟着吃了一口面,刚刚吸溜进嘴里,家雀说:“病不好,最后,就在我来兰州的前几天,老胡死了。”
郎小飞彻底被打回了原形,变成了朱尕兔,他味觉顿失,停箸难咽。
“吃,边吃边说——”家雀呼哧呼哧吃得很得劲,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只是用这种动作引诱他将这顿饭正常吃下去。
郎小飞将牛肉放进了嘴里,他嚼了两口,味道出来了,大脑却不听使唤,又听到家雀哥呼哧呼哧的吃饭声,接着又听到他像讲别人的故事一样说:“肝癌。死了就死了,他的命。我帮着抬埋完了老胡,才来上学的。”
郎小飞此时完全变成了朱尕兔,他想要知道的是胡小玲的结局,他知道胡小玲是被他糟蹋过的,这个名字一直在折磨着他,他也愿意将这个名字安放在自己身上,这样他才觉得自己曾经是朱尕兔。
谁也没有说话,两人都在刻意用舌头拌着嘴巴,拌着面条,两人似乎吃的不是饭,而是那段往事。家雀和朱尕兔模模糊糊吃完了饭。
“我在做家教,想挣几个年钱回家,你知道你单爸爸,也老了,苦不动了。”家雀在吃完最后一口面的时候说。
朱尕兔的喉咙突然被什么噎住了,“咕咕”响了两声,他的面上面便掉下了一大颗水珠子。饭馆子里的上百人都在低头吃饭,没有人注意到他的这一举动,唯有家雀,看着这个并非郎小飞的惨状。
“我在外面等你,慢慢吃。”家雀先出门去了。
家雀在门外等了一会儿,朱尕兔出来了。家雀说:“我明天就回家了,你就住我宿舍,我给同舍的同学说好,就说你是我弟弟,叫单小飞。边走边说——”
家雀领着朱尕兔,走进了校园,穿过了干枯的丛林,穿过冬日枯黄的花园,来到中文系的宿舍门口,进去了。
家雀让朱尕兔坐在自己的床上:“这是我的铺,你住下,天冷了,宿舍里有暖气,等我过完年,回来再说。这一百块钱你拿着——”家雀掏出一百块钱,递到了朱尕兔的面前。
“家雀哥——”朱尕兔捏住家雀的手,声音哽咽。
“像个男人!”家雀说。
“我有、钱——”朱尕兔终于忍住了泪水。
家雀说:“吃好,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要惜钱。”
“够花,知道了。”朱尕兔说。“你回去不要告诉我爹妈见到了我。”
“我知道怎么说,你放心,我能把你送到局子里去?”家雀说的这句话后来成了朱尕兔日夜思量的话题:怎么做,才能对得起他们呢?
朱尕兔仓促结束了和家雀的谈话,出了门,回头看了看站在楼门口的家雀哥,他突然变成了郎小飞,急忙离开了家雀,也离开了朱尕兔,但离不开往事。
郎小飞并没有住进家雀的宿舍。次日下午,他悄悄将家雀给他的一把钥匙和一封信塞进了305宿舍。在兰州,虽然家雀哥是他最需要的人,思来想去,不能牵绊家雀哥,自己是罪犯,是蒙羞的罪犯,家雀哥是大学生,前途无量。如果自己正常出门打工,遇上了家雀,将是最美好不过的一件事。而眼下,尽管家雀给他钱、让他改名字、让他住进自己的宿舍,这些他都不能接受。他唯一值得安慰的是,还有关心他的人在他身边,在他最需要的时候给了他力量,这就够了。他决定尽快辞去工作,换个地方,摆脱家雀。
报纸上每天都有海量的广告信息,他专门看广告版,他想要在春节之后离开报社,否则,他变成郎小飞只能是幻想,他要摆脱家雀哥的想法,也只能是虚托。在他看来,眼下,只要摆脱了家雀哥,他就摆脱了红柳湾,摆脱了那段往事,算是摆脱了罪恶。
腊月二十七,所有在城市里务工的乡下人都在谈论着一个话题:回家。报社提前发了工资,领到工资的人纷纷回家。郎小飞也离开了报社,他手持一份报纸,这份报纸的分类信息里有一则广告:招聘太阳能热水器维修工学徒,月薪1200元。这个消息对于他,无疑瞌睡遇上了枕头。他拿着报纸找到老板,老板说,今年冬天冷得很,热水器冻坏的多,过年前人人要洗澡,你要干,就不能回家过年,跟我维修机器,过年给你两倍的工资。郎小飞表面显得勉强,内心却痛快之极。
三
家雀做家教,是迫于无奈。在寒假放假前半月,他已经亏损了上百元,他決定假期做家教,一则可以弥补亏损,二则可以挣个过年钱。他又怕按时回不去,爹妈着急,在放假前两天,给贩粮食的蒋九斤打了电话(村上只有他家里有电话),麻烦他捎个信,告诉他爹妈,他年前才能回家。
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家雀开始张贴小广告,在学校附近的白银路、酒泉路、永昌路的居民区贴了十来份广告单。很快,电话联系的人有六七家,刚开始,有两家问询了他才是大一的学生后,再没有联系。后来家雀自称是大三的学生,最终有四家决定请他上课。一开始做家教,家雀心里有些胆怯,有一家要求去家里上课。去城里人家,进了门是否还要换拖鞋,孩子的父母亲还要旁听?家雀去了,敲开了门,那家人客气得很,一声声叫着老师,家雀自然找到了归属感。先是和家长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接着开始上课,他补习的是数学,对于初中的数学,家雀是不在话下的。加上他本来就懂得孩子们的心理,循循善诱,几节课下来,家长孩子都很满意。他每天带四个学生,早晨两节课,下午一节课,晚上一节课。每个学生每节课收费二十元,每天收入八十块钱,这对于家雀而言,已经是发了横财。二十天下来,他总共赚了一千五百多。家雀高兴得很,心里偷着笑。原本还在为自己下学期的学费发愁,因为冬天家里不会有任何收入。爹老了,出门打工都没有人要,只有靠家里的那头老母猪;如果下了猪仔,尚能换上几个钱;如果下得少或者不下,下学期的学费就是大问题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家教市场如此红火。 这一千多块钱足够他下学期的所有开销。何况,他答应了学生家长,开学前十天返校上课,还可以挣到好几百。下学期他还可以在晚上和周末继续做家教,这样他不但可以补贴自己的用度,完全可以给父母亲寄些钱回去,补贴家用。而家雀觉得最大的收获是遇到了朱尕兔,这是他回家去给爹妈和朱尕兔的爹妈最好的交代,也是给红柳湾的最好交代。
家雀回到家,已经是腊月二十五。爹还没有杀年猪,家雀知道是咋回事——肯定是母猪不争气,没有怀上猪崽,或者是下死了猪崽。家雀没有敢多问。晚饭后,家雀坐在炕沿上,妈坐在他身边,爹躺在炕中央,家雀说:“爹,明天我们杀猪吧,都腊月二十六了。”爹没有说话,妈忍不住了,说:“娃子,今年母猪不争气,就下了三个猪娃子。我和你爹想把年猪卖了去,过年还有三个大公鸡,也就够吃了。”家雀就低头故意叹息,说:“这母猪咋这样,人正指望着它,说不下就不下了,把这母猪杀了,年猪卖了,正好年也过了,下学期的学费也有了。”妈一听这话,急了:“傻子,这不行,年猪杀了行,母猪杀了,以后就没指望了。”家雀还是坚持:“杀了去,妈,这猪不添欢,不如杀了。”爹这才着了急,说:“母猪不能杀。年猪杀了,你们好好过年,学费我想办法;母猪杀了,那是作孽。这猪都下了上百个猪崽了,你身上的衣帽鞋袜,上学的学费,都是它的,实在也老了,怪不得它。怎么说也不能杀,实在不行,赶出去,送到荒滩上,让它自生自灭也罢,杀不成!”妈一听这猪老了这话,眼泪汪汪,呜咽着说:“十一岁了。”家雀说:“不杀就不杀啦,哭啥哩,妈?”妈说:“哭啥哩?人畜一理,老了不中用了,你就要杀了!杀了母猪,我也不活了!你说你心狠不狠。”家雀本来是和爹妈开个玩笑,没想到玩笑开过分了,爹妈真信以为真了,急忙把妈的手从脸上拉下来,说:“妈,哎呀——我肚子疼——快快——这地方,感觉是肠子断了,你摸摸——”妈的手触动到了家雀的腰里,感觉腰里怎么鼓起了巴掌大的一大块,妈的哭声立即止住了:“我的老天爷啊,他爹、他爹你快摸摸,娃子的肚子咋成这样了——”家雀趁势躺倒在炕上,老单见这光景,急忙翻起身来,伸出粗手掌,一摸,这哪里是肚子咋啦,一把将东西从家雀腰里扯出来:“肚子?你看看这副肠子!”家雀笑得在炕上滚,妈一看,原来是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妈捏着那叠东西,瞪着眼睛嗔怒:“死娃子,吓死妈啊——”家雀说:“妈——还是你的娃子比猪要紧吧?你打开看看,就知道这猪杀不杀了。”妈小心打开手里厚厚的信封,一下惊呆了,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全是十块的新票子,一张一张,码了一沓子,妈的脸色突变,压低声音喊:“老天爷啊——,娃子,哪来的?”老单见了这么多钱,也停止了抽旱烟,把旱烟锅定定捏在手里,只是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惊奇。他想要问是多少,而老伴问的是哪来的。家雀回答妈:“兰州街上拾的。”妈瞪着眼睛,知道这是儿子撒谎,说:“娃子,究竟哪来的?”家雀笑吟吟地说:“兰州银行那么多,随便哪个银行进去,还不得抢它十万八万。”妈急了:“娃子,究竟是哪来的这么多钱?你出门在外,可不敢……”家雀笑了:“妈,抢了银行还能回来吗?”
老单终于忍不住了,又点了旱烟,说:“你就快说,是不是借的?”家雀关子买够了,说:“放心,妈——,是我挣的。”“你咋掙的?现在外面乱得很,你可不能干乌七八糟的坏事。”妈急忙又说。家雀这才告诉爹妈,这钱是他如何挣来的。妈斜瞪着的眼睛缓缓垂下来,继而眼睛湿润,最后用袖头子擦了一把眼泪,笑着说:“我的娃能挣钱了!”这才亲切地捏着那钱,反复抚摸,就像捏着儿子身上一块一块的肉一样。
“妈,你数一数,多少?”家雀说。
妈将那开了裂口的食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一张数起来,数到二十三张,她的手已经攥不住了,等到再攥好了钱,又忘了数字。家雀看见妈的三个手指蛋都裂开了口,周边结了痂,中间还血红血红的。知道妈手指整天在冰水里泡着,操持家务,心里一阵难过。爹躺在一边笑话妈:“你看你捏上那么几个钱,就慌了神了。”妈红了脸,说:“你一辈子还挣不来这几个钱,你啥时候见过这么多钱?精屁股笑话衩衩裤。”家雀感觉到屋里亮堂多了,原本昏暗的灯泡子一下温暖而豁亮,爹妈的脸上浮现出了久违的笑容。
妈重新开始数。爹说:“你自个儿还上学,能教好人家的娃娃吗?做老师,可不是玩的,人家的子弟不能误,子不教,师之过!不是钱多钱少的事情,你要好好讲,钱一阵子就花了,人要活一辈子。”
“初中的课,行哩。”家雀说得很平妥,老单再没有教训,家雀又问爹,“爹,哈小凤咋样了?”
爹看了一眼儿子,不愿说,收回目光,看着自己的烟头,说:“好着哩,你明个过去看看。”
“爹,我碰上朱尕兔了。”家雀说。
爹激灵了一下,似乎是儿子亲眼见了一个死去的故人一般,他立着眼睛说:“啥?不能胡说!”
家雀说:“我知道。真的,他在报社卖报纸,我碰上了,临来的时候,我把他安顿到了我的宿舍,我宿舍有暖气。”
妈正在数得起劲,听得这话,停下来,又忘记数了多少。索性把钱再合起来,说:“娃子,不能胡说啊!朱二也够艰难的了,钱都为胡家花完了。”
家雀心里明白妈和爹的意思,无非是怕这话传出去,让公安局抓住了朱尕兔,朱二不是赔了钱财又折人嘛。
“我知道,事关人命,我咋能胡说?尕兔都不让我告诉他爹妈。”
“还是报个平安,朱二和他婆姨就安心了,人心都是肉长的。朱二为了老胡的事情,把年猪也提前卖了,还账。唉,娃子造的孽,老子背起来了,也算汉子。”老单说。
“那娃子混得咋样?你少联系那娃子,不是个好东西。”妈怕家雀缠上尕兔也学坏了,又怕儿子被朱尕兔牵连了。
“你这人,咋少联系?娃娃才十五六,多大的人,懂个啥?在那大地方,不联系他,联系谁?”老单翻了脸教训老伴。
“联系谁?犯人,公安抓的人,你老糊涂了?”妈也不示弱。
老两口争吵起来了。
“哎呀,行了,你们动不动就吵。”家雀说,“妈,我一天就能挣一百多哩——” 老俩口听得这话,才安静下来。
除了家雀从兰州带来的年货,一家三口细心计划了年货:碗筷要添置,这是讲究;炮仗要买,要图个喜庆;红纸要买,春联要贴;烟买两盒,酒买一瓶,来人去客要招待……这个要买,那个不用买,总之不必要的东西绝对不买。
次日一早,家雀去看哈小凤。家雀提了两斤白糖做礼物,还给胡小玲买了几个作业本和铅笔。
家雀进了门,就喊:“嫂子,在不在?”
“谁呀?”胡小玲揭开门帘,见是家雀,撩起门帘,一蹦子跳出来:“家雀哥——”话说出口,胡小玲觉得自己太小了,叫他哥不对,又急忙开口说:“家雀爸——”
家雀见胡小玲在半年之内突然长大了,像个十六七岁的姑娘了,身材长高了,一对大眼睛闪着光,脸蛋白皙,个头跟了老胡,长高了许多,她要不叫家雀哥,他都认不出来了,还以为是谁家的亲戚女子。胡小玲也懂事了,知道大小辈了。家雀笑着说:“就叫家雀哥,小玲,长这么大了啊,你妈呢?”
“在呢,快进屋,家雀哥——”胡小玲掀起厚厚的门帘,一股子香火味从门帘里钻出来,直钻家雀的鼻子。
家雀进门来,迎面的供桌上供着一幅菩萨像,高抵屋顶。那菩萨面色祥和而庄严,一手端着净水瓶,一手捏着杨柳枝,目不怒而含威,唇不动而言说,衣袂飘飘,庄严自在;菩萨前面供着果品,供品前面是一个瓷质的白瓷大香炉,里面插着三炷香,香烟缭绕,因为家雀进门带来的微风,将三炷香的三缕烟线吹得扭曲了身子。
屋里弥漫着一股神秘的味道。这家咋变成了庙宇?
哈小凤盘腿打坐在旁,鲜有血色的嘴唇蠕动,咕咕叨叨念着佛经。
家雀没有想到哈小凤信了佛,面对此情此景,他急忙双手合十,打躬作揖。
“家雀哥,你别管她,快坐下。”胡小玲急忙让座。家雀坐在炕沿上,胡小玲开始收拾杯盏,准备为他沏茶,一面说。“自从我爹死了以后,我妈每天为我爹上香,后来七七满了,她不知道咋的,就信上佛了。”
胡小玲说话听起来已经像个大人,在行得很,也成熟得很。
家雀说:“信仰是每个人的自由,信佛也是信仰。也对。”
胡小玲说:“我才不管呢,我把我的学上,她把她的佛拜,嘿嘿——”
家雀说:“对,你要好好上学,咋样,成绩不错吧?”
胡小玲说:“跳了一级,有点跟不上,将就念着,我念不进去,不像我妈,念得好——嘿嘿——”胡小玲说着,看了一眼在一边打坐念经的哈小凤。
家雀也不好批评胡小玲对妈妈的不恭,悄悄在胡小玲的鼻尖上点了一下。正此时,哈小凤才缓缓起身,打躬作揖,算是功课完毕了。
“家雀,我们的大学生放假了唔?”哈小凤说着,似乎早就忘记了老胡的悲伤往事。
家雀心里想,天是裁刀,人是皮条。话说回来,已然如此,她能忘了往事,岂不更好。没想到哈小凤坐在家雀旁边,抓住家雀的手,满眼的泪珠子就滚下来了,比上先前更加憔悴,她泪水涟涟。
“妈——”胡小玲瞪着眼睛,喊了一声。“家雀哥才来,你就——”
“啥家雀哥?叫——家雀爸——”哈小凤哽咽着说。
“他让我叫哥,我就叫哥。”胡小玲说。
“快去倒茶去,调些糖啊——”哈小凤将小玲指使到了套屋里。
“嫂子,你念经也好。”家雀不知道再说啥好。
哈小凤用袖头子抹了眼泪,清了清嗓子,说:“家雀,你知道,庄子上有些人毛病不好,我一个寡妇拉娃娃,白天丫头走了,我一个人,不好过;设了经堂,谁敢在我的经堂里撒野,谁就下地狱!”
原来如此!家雀明白了,哈小凤设经堂,是为了保护自己。
胡小玲端来了酽酽的苻茶,暗红暗红的,像一种声音,压抑着,没有发出来,深藏其中。
家雀端起茶杯,急忙喝了一口,在涩涩的茶香中掺杂着淡淡的甜味。在这家里,家雀突然明白,这就是生活的味道,这就是红柳湾的生活的味道,主色调是苦涩的,而其中必然也有些许的香甜;就是这苦涩中不多的香甜,引领着他们,让他们有所期待并不断抛下苦难的重负。
喧谈中,家雀知道,事情发生后,胡小玲在他三舅舅的撺掇下,提前小学毕业,上了初中,离开了原来的小学。
家雀出了胡小玲家的门,回家又提了礼当,要去朱二家。媽在后面问:“你在哈小凤跟前没有说啥吧?”家雀知道,妈的意思是不能提朱尕兔的事情。家雀说:“妈,你简直……能说吗。”
家雀依旧提了两斤白糖,来到朱二家,朱二正在扫房,院子里一片混乱。腊月二十五,刚好过了腊月二十三,按照古历的讲究,正是土旺的时候,是扫房动土的好时节。
家雀进门,朱二一家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烧水的烧水,做饭的做饭,这对家雀来讲,算是稀罕事儿。当年,家雀在家里等高考录取通知的时候,朱二没有少说风凉话,这次却不一样,一则,家雀在老胡的事情上忙前忙后,算是帮了朱二;二则,家雀毕竟是大学生了,半年回一趟家,算是稀客。朱二看着家雀手里还提着礼,做出惊恐的样子说:“你是上学花钱的人,来看看我们,已经是天大的面子,咋还提上礼当,这让我咋承当得起?”
家雀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简单应酬了两句,见朱二婆和他的女儿们都不在,也不拐弯抹角,直说:“朱二爸,我在兰州见到尕兔了。”
朱二一听这话,像被人揪了一把,扭转身子,看了看后面,没有人,连婆姨也不在身边,急忙将屁股挪到了家雀的身边,瞪大眼睛:“那畜生,你见了?”
家雀说:“我来的前两天见了,人好端端的,不要愁。我们是在一家饭馆里碰见的,一起吃了饭,我又把他领到我的宿舍里,让他住我的宿舍,我宿舍有暖气。他说让我告诉你们,他好着哩,别担心。”家雀是为了让朱二心里踏实,故意把尕兔的话反过来圆了一圈。“他在报社做发行员,就是送报纸。”
“他死他活,老子不管他!你有这心给我说一声他还活着就行了,至于他干什么,我不管!”朱二偏着脖子,决绝而又偏执地说。 “这话我给谁也没说,放心,在兰州,有我,我会照顾他,临走前,我给他钱,他不要,他还给了我一百块钱,让我交给你。”家雀不知怎么的,突然觉得需要将朱尕兔编排得美好一些,便拿出一百块钱,递给朱二。
朱二接着钱,牢牢捏在粗糙的手里,低下头,抽着烟,不说话了。等家雀反应过来,才发现他老泪已经像一条透明的长虫,悄然钻进了偏着的脖子里,另一面,一股子旱烟直冒。家雀从没有见过五十多岁的男人流淚的,两手不知道放哪里好,正好朱二婆端着茶来了,家雀捣了一把朱二。又抬头笑着看朱二婆,这一动作却被朱二婆看见了,她也没有说啥,眼睛盯着朱二红红的眼睛。
家雀说:“我就先走了,乱腊月,你们忙。”家雀起身的时候,朱二急忙问家雀:“家雀,你开学到啥时候了?”家雀说他初六就回兰州。
正月初六早上七点,天麻亮,朱二婆就在家雀家的院子门口边走边喊:“老单嫂,家雀收拾好了没有?”说着,进了家雀家门。家雀刚起床,正洗脸。屋里灯火通明,老单坐在炕头看儿子洗漱。朱二婆是来请家雀去吃早饭的,她对家雀妈说:“老嫂子,我做好了,让家雀到我家里吃个饭,他爹开车,送我们的大学生,去坐车。我和家雀还有几句话要说。”朱二婆说到有几句话要说的时候,眼睛里闪着泪蛋蛋。家雀妈抓着朱二婆的手,眼睛也湿了:“去去去,洗完就去,我也做好了。”点头让家雀去。朱二婆还扯着老单的衣袖,也让去家里,老单死活不去。八点钟,朱二在路口,开着三马子等着,家雀爹妈提着包,送家雀过来。哈小凤和胡小玲也来了,胡小玲提着一包油果子,给家雀递过去:“家雀哥,我妈昨夜里炸的,你拿去唔!”家雀接着,安顿胡小玲好好学习。这两家人在一起,原本互相不说话。朱二婆站在家雀身边,眼神盈盈的,说:“小玲,长大了!”她要拉胡小玲的手,胡小玲转身抓住她妈的手,哈小凤没说话。家雀说:“都回去吧!”朱二的三马子已经在突突突响动,家雀上车,去镇上坐班车了。
村口的树上,一群刚刚醒来的麻雀凑在一起,在寒冷中叽叽喳喳吵叫着,似乎在谈论什么;树下是家雀爹妈、朱二婆和她的两个丫头,哈小凤和她的女儿。他们都看着远去的三马子。
家雀回到兰州,穿过硝烟弥漫的街巷,进了宿舍门,房间暖烘烘的,但少了一些人的味道,心里惦搉了一下,放下行李,见床铺还是原样,没人动过;走到桌前,见桌子上摆放着一封信,拆开,里面是把宿舍门的钥匙,展开信,字迹歪歪扭扭:“家雀哥:我没有按照你的意思住你宿舍,我不能连累你,等以后吧,请你原谅我。”
家雀知道这是朱尕兔的字儿,幼稚而郑重,正如他个人眼下的状态。再看他爹妈带来的一包年货,布包上印着斑斑的污迹,家雀在空荡荡的宿舍里说:“尕兔长大了,懂事了。”
家雀放下三嘟噜东西,出了门,吃了一碗牛肉面,来到了西部晨报社,报社也刚刚上班。家雀找到了报社发行部,打问郎小飞,发行部的人查了半天说,有这人,在城关发行站上班,明天出报纸,今天还没有上班。
家雀次日又找到发行站,站长很客气,说,郎小飞年前就辞了职,走了。家雀知道朱尕兔是为不连累他,辞的职;心里有说不出的况味,但是他相信,朱尕兔还在兰州。
正月十六,学校正式开学,家雀收到了一封来自红柳湾的信,信是朱二的大丫头写来的,问询朱尕兔的情况。
家雀斟酌再三,回了一封信,概说尕兔现在不在报社工作了,他找到了新的工作,尕兔不让告诉家里。请他们放心,尕兔在兰州挺好的。家雀这么写,一则不能说他和尕兔失去了联系,如果说找不到尕兔了,朱二一家的心里又开始慌乱;二则,如果说他还在报社工作,朱二肯定会来兰州找他,找不到人,朱二一家不知道该有多么绝望。这是他编织这个善意的谎言的依据。
家雀时常去那家饭馆,时常去吃最便宜的牛肉面,却再也没有见到朱尕兔的身影,也没有见到郎小飞的身影。
家雀在反复寻找无果之后,打开那沉重的旧布包,包里装着一包肉,是上好的卤肉,还有两个鸡腿。再看里面还有一封信,信里面厚厚的,肯定还夹了钱。另外是一些衣物,其中一件是羊毛线打的背心,这必然是朱二亲手打的。朱二手巧,吹拉弹唱、裁缝编织、吃喝炊事,无所不能,是村上是有名的“朱万能”,只是一般不常叫。
转眼到了国庆节,家雀给蒋九斤打了个电话,问询家里和村上的情况,蒋九斤说:“你爹和你妈都好着哩,我前几天还见了,胡麻我收了,今年价格好些,一斤四块五,买了一千多。家雀,你需要钱的话,就吭声,我给你寄过去。出门在外,不要扎住了手。”
“蒋爸,钱够哩。”家雀想起当年上大学之前,蒋九斤提前给他预支了卖胡麻的钱,解决了让一家人挠头的学费钱,心里就感动。
“村上都好,就是哈小凤的丫头子,前几天跑了,哈小凤有些傻,整天耍神弄鬼,乌烟瘴气。”蒋九斤在电话里感慨着。
“啥,跑了,为啥?”家雀一听这话,急了。
“听说,学生娃们在学校说了闲话,哈小凤闹到学校,那丫头那么大了,知道羞了,就跑了。”
蒋九斤的话让家雀一下陷入无声。
寒假放假后,家雀照例在补完课的腊月二十六才回家,回家来,爹妈的第一句话就是:胡小玲跑了,哈小凤疯了。
原来胡小玲上了初二,她小学的同学们也就上了初一。新生当中,有不少是她小学同学,还有红柳湾本村的,都知道她被强奸的事。学期中间,学校组织作文大赛,胡小玲写了一篇作文《我的爸爸》,获得全校作文竞赛一等奖。这篇作文被老师拿到初一年级的班上宣读,作文写的就是胡小玲的爸爸。有几个女生感动得哭起来,尤其是听到她爸爸如何落户红柳湾、如何在外面打工,最后如何生病,活活痛死在医院的事情。有个女孩子一听,说:“事实是事实,但她爹的死和她有关,她隐瞒了最重要的事实。”同学们凑在一起,问是啥情况,那傻丫说:“胡小玲当年是被人强奸了,他爹是被活活气死的,什么病啊!”这事传出去,傻乎乎的孩子们似乎听到了头条新闻,课间十分钟之内,这事就在班里班外喧闹起来。 就在优秀作文颁奖的那一天,胡小玲刚刚从台上领上奖状奖品、满面灿烂地走下主席台,经过初一年级队列时,有个捣蛋的男生说:“把那点丑事抖露出来,显摆个啥,还获奖?”一群男生都捣腾着笑了,胡小玲一看,说话的正是她大姨家那边的一个男生。当时她出事的时候在大姨家躲了一段时间,肯定是那孩子听到了她的事!这话像一块石头,重重地砸在她的心口,胡小玲一下恍恍惚惚,觉得自己背负了一块沉重的石头。她不知道怎么走过了密密麻麻的人群,总之,她觉得每个人都用怪异的眼神盯着她。原本是一件自豪无比的事,突然之间,颁奖台瞬间成了审判她的法庭。她低着头,好不容易在一个女同学的召唤下,来到班级的座位上,捂着脸,泪水涟涟,再也没有抬起头来。当时,在场同学们像一群聚在窝里的幼雀,叽叽喳喳吵闹起来。颁奖结束,班上的几个不服气的女生又开始窃窃私语,聚在一起,看着她,谈论得兴致勃勃,又不让她听到说话的内容。胡小玲好不容易捱到了下午放学,一路上,她晕晕乎乎,走到路过的小河边,远远看见爹的坟头。想要去爹的坟头,又不敢去;就再也忍不住了,藏在路边的白杨树下,抱着白杨树,像抓着爹粗壮的胳膊一样,捶打着树干,哽咽难当地哭起来。
红柳湾村上学的孩子本来就少,她一个人哭够了也没有人发现,哭够了,她拿定了主意,擦了眼泪,回了家。进了门,她嘻嘻哈哈地给妈掏出了奖状,说:“妈——你来看——这是啥?”
哈小凤认得奖状,摸索着奖状笑,夸自己的女儿争气。笑着笑着,哈小凤的眼睛模糊了。
“我的作文获得全校一等奖,还奖给了一个精美的笔记本。妈,你给我也奖励一下吗?”胡小玲说着,将笔记本掏出来,递给妈妈,说。“看,这个笔记本好看吧?”
“好, 妈今天给你好好做顿饭,慰劳一下我的女儿。”哈小凤的声音像卡了带的录音机,变了声调,说得艰难。
胡小玲是懂事的孩子,一边帮助妈做饭,一边说:“妈,你要给我物质奖励,我们班的同学们要我请客,起码也要给女同学们买点好吃的。”
哈小凤满口答应,其实手头上没有几块钱。吃过饭,胡小玲烧了水,洗头。哈小凤笑着说:“获了奖,才知道臭美了。”
哈小凤趁机出门,悄悄跑到家雀家,给老单老两口喧谈胡小玲获奖的事儿,其实是想借个钱:“这丫头,得了个奖,同学们要她请客,这几天忙得胡麻也没有卖掉,哪来的钱。”
话没有说完,老单听清楚了:“哈小凤,娃获了奖,就是给你争了气,我也听着高兴,我给奖!老婆子,取上十块钱,等一会给娃娃送去。”
“不行不行,老单哥,这钱你给我就行了,这丫头要知道我给你们显摆了,还不把我吃掉。算我借的。”哈小凤急忙挡住了老单。
家雀媽从箱底翻了半天,取出了十块钱,说:“给娃娃就行了,这是我们奖给她的,你给我给都一样。再不要说还的话。”
哈小凤回去,见胡小玲趴在桌子上,在新的笔记本上认真写着什么,给了钱,胡小玲接着,看了看妈,眼睛湿润了。
次日,胡小玲比平日起得更早,自己做了吃的,背了书包,上学去了。傍晚,天都黑了,哈小凤干完活,匆忙回家,胡小玲还没回家,她一边做饭,一边唠叨这死丫头还不回家,做好了饭,还不回来。锅在炉子上翻滚,哈小凤一次又一次添水。天黑透了,还不见人进门,哈小凤出门,站在村口看,远处的路上也不见人影。心里有点慌,又回到家,把锅从灶口端下来。在屋里转了几圈,又出去看,还是不见人影子。
这下,哈小凤急了。回家锁上了门,急忙跑到老单家,说了情况,撂下钥匙,说自己去学校看看。
哈小凤到了学校,天已经完全黑了,校园里安安静静,本村的孩子在教室里无声无息地上自习,她找到了胡小玲的初二三班,在教室门口巴望,没有胡小玲。正好老师查自习路过,哈小凤问老师,才知道胡小玲今天就没有来学校。
哈小凤疯了,转身就跑。
哈小凤跑回到村口,直奔老单家,进了老单家的门,就哭起来。老单正在门槛上抽烟,见哈小凤脸色苍白,神色慌乱,让老婆子安慰哈小凤,自己去找人商量。
老伴急忙挡住了老单:“事情还不好说,你张扬啥?”
老单又忙忙锁住了脚步。三个人商量了半天,老单陪着哈小凤去她的兄弟家找去了。
半夜,老单被哈小凤的三兄弟送回来。所有亲戚家都没有找到胡小玲。次日一早,哈家人到了学校,和老师要人,老师知道前天颁奖的时候发生的一些琐屑事,判断这孩子是出走了。哈家人找遍了车站、旅馆、亲戚家,依旧不见人影。胡小玲失踪了。
第三年,家雀回家又听到了好消息,妈颠三倒四地说:“小玲长大了,八月十五回来,洋气得很,我都不敢认了!女大十八变,给哈小凤买了不少东西,给了我一双手套,棉敦敦的,瓷实得很。她进到院子里,我都戳住了——这是谁家的丫头?她叫了一声单婶婶,我才缓过来。那丫头,原来的黄毛子成了黑头发,脸皮子白净白净,长得高高的,个头跟了她爹,长高了,和你都差不多了!她说在兰州打工,我还给她给了你的信封子,让她找你。找了没有?”
“没。”家雀总算是松了一口气,难怪哈小凤的病又好多了。
四
有那么一碗面条,圆润、粗壮,酷似朱尕兔丑陋的母亲所做的黑面条,吃起来滑溜、热乎、香气扑鼻,吃进胃里,郎小飞盼望它不要消化,一直那么温存地搁着,像一团温暖的炉火,架在他寒冷的心房里,让他不再瑟缩、不再孤独。
这碗面就在兰州的一个街角,酒泉路南口直通火车站西路左拐处,旁边还有一个三层的教堂,教堂旁边有一个窄巷口,这就是那碗面的所在。两间的旧门面,挂着一块简单的匾牌,上面写着“一碗面饭馆”。进了那面馆,人就感觉到一种温暖,这温暖不是热气,而是一种味道,一种氛围,让人心里稳妥的感受;夏天有一个风扇,旧的,立在墙角,像一位长者,不紧不慢,呼隆隆——扇动着,一缕一缕的风就像家的气息一般吹过来,让你焦躁的心顿时安静下来;冬天有一个立式的取暖器,也不热,却也不冷,干干净净,你可以抱着那暖气片暖手。郎小飞总是坐在靠窗户边一个犄角的小桌子上,坐下来之后,有一个身影会轻轻飘到他的身边,一股健康气息混杂着她的体香弥散在他的心上,让他心里猛然紧张跳动一阵子。 “吃啥?”那声音不高不低,不急不缓,像一团棉花,无色的棉花,轻轻熨贴在他的心口。那只小手小心翼翼地托着碗,而不是一个指头掐着碗沿沿,怕指头蛋伸进面汤,而是托着小碗。那女孩将小碗放在他的面前,倒上面汤,小心地收回那小手。郎小飞觉得这声音正适合他,还有那动作,那情形,都似曾相识。
“一碗面,大宽。”郎小飞说话的同时,鼓起勇气,抬头看她那微红的脸,小巧的鼻子和嘴巴,精致得正如从那教堂里面飘出来的天使一般。
“加点肉吧——”她说,他感觉到她的笑容灿烂。那笑圆润如玉,像一枚小巧的瓷器,没有任何破损。
“加就加点,今天本来没有挣上肉钱,嘿嘿——”郎小飞实实在在地说,难免为自己尴尬而面色泛红。
“吃好了再挣嘛——”她又笑着说,这声音正如她轻盈的脚步,别人是听不见的。
“嗯。”郎小飞端起那碗面汤,喝了一口,不清不稠,含混着青菜味,一口喝下去,困乏解去了大半,肠胃一下被打开了。那面汤里面似乎满含着某种尝不出来的东西,足以让他慌乱的心绪得以安顿。
等到她端着那黑漆盤子,将面轻轻放在他面前的时候,他还是笑着看了她一眼,她照旧给他放下了一个小碗,小碗里面是几颗鲜嫩的大蒜,这是他的习惯,她清楚。她微笑了一下,说:“慢慢吃。”
来兰州四年了,第三个年头的春天开始,也就是郎小飞十九岁的那年,他就来这儿吃饭。郎小飞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去她那饭馆的情景,时间不到中午,饭馆里就郎小飞一人,他进门就喊饿,要了一碗面,正在吃的时候,她说:“你是个干啥的?”我说:“送温暖的。”她笑着说:“咋送的?”我说:“修理太阳能热水器的,不是送温暖的吗?”郎小飞在一边吃饭,她在一边看报纸,看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地笑出声来。郎小飞是做过发行员的,他也习惯于看报纸,尤其是《西部晨报》,他对那份报纸有感情。回头一看,知道她看的新闻是什么:昨天一个求爱的大学生在校园里用情书摆了一个巨大的桃心,等待那女生下来接受他的求爱,结果那女生下来,就把那心给踩了。那男生就趴在地上哭,哭了半夜。“笑啥呢,那家伙太傻了吧?”郎小飞吃着饭问。她笑着看了看他,无声地摇了摇头。
郎小飞在独自一人的岁月中摔打,快速长大,也慢慢壮实了。一天他穿着橘红色的新工装来了,那女孩看着笑了:“这衣服好,看上去瓷实得很。”郎小飞自豪地说,现在他是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师!“还是安装师,好啊,将来给我也安装一个。”
每天早上,郎小飞骑着自行车,来到一碗面饭馆,吃完饭,出门,提着工具箱、背上材料,跨着自行车走了。活没远近,有时候从东岗到西站骑自行车就要跑上四十分钟,等爬上楼顶,架设管道、安装采热管,利索一点,两个小时可以安装一台。装完,力气也将出尽。关键是干活的地方离“一碗面饭馆”也没远没近。晚饭时分,郎小飞气喘吁吁赶回那家饭馆,像赶着回家一样,进门就有她迎上来的问候:“今天去哪了?”郎小飞等的也许就是这句话。“骑车来了?”“是啊,坐车还得花钱。”郎小飞如实相告。她笑了笑,说:“都省了一头牛钱了。”我说:“牛算个啥,省房子哩,将来还得买房子。”“那你就在附近吃一点,还非要跑这儿啊——”“你这儿饭香,人……”“人咋啦?”“人也好嘛。”郎小飞低着头,吸溜喝一口汤,红着脸说。她嘿地笑了一声,扭头去了。郎小飞的心里大为紧张:她不会是耻笑自己吧!
吃完面,她说:“你住哪儿啊?”“红山根租的房子。”“吆——远呢,快回去休息。”在正常的几句对话后,郎小飞突然看着那女孩,认真地问:“你叫啥名字?”“我姓谢,谢小红。花儿谢了的谢。”谢小红,好名字。郎小飞心里暗自喜悦,这个名字,就和胡小玲一样,都带个小字。郎小飞说:“不是花儿谢了的谢,是谢谢你的谢。”
郎小飞就这样吃着她的饭,心里充满着对谢小红的向往,每天无论如何都要赶到这家饭馆,仿佛回到了家,吃上一碗面,见见她,心里才踏实,也就不再想那遥不可及、无法回去的家了。
时间久了,郎小飞就问她是哪里人?谢小红说,不告诉你。得不到答案,郎小飞觉得谢小红更加可爱。再后来,谢小红说她是陇东人,家里还有个哥哥上大学,她只好出来打工,以便接济哥哥。郎小飞想,如果她是胡小玲,他一定要像妹妹一样待她,直到她嫁了人。
那一年中秋节前,郎小飞去吃饭,进门没见她的身影,很着急,问老板:“老板,谢小红去哪了?”老板说回家了,她妈病了。饭没有吃出什么味道,郎小飞抹了嘴,转身走了。
十天之后,谢小红又出现在“一碗面饭馆”。郎小飞着急地问:“你妈咋啦?”她的眉头一下紧缩起来,接着眼泪就流下来了,晶莹剔透的泪珠儿,那么单纯,像一个委屈的小孩一样,那泪水仿佛是从心里流出来的:“我妈……我爸……出事了。”谢小红说的似乎是他爸又似乎是她妈。“哦,咋样了?你走了第二天我就知道了。”“疯了。”她哽咽着说。“苍天呐——”郎小飞不敢追问。总之是伤心至极的事,不用多问。
她很快收起泪珠儿,继续给他倒了面汤,悄无声息地给他端了面。从那以后,郎小飞每天来两次,不管多远,早上来一次,晚上来一次。就是为了看看她,和她说几句话,安慰她几句。
谢小红渐渐从悲伤中走出来。有一次,郎小飞来得晚,等郎小飞吃完饭,她也下班出门了,正好郎小飞骑车送了她一段路,才知道她母亲因为父亲的死,才疯的。“我爸才四十八岁,年轻呢,唉——受了半辈子苦,每年都要出来打工,这下,他走了,我没有爸爸了,只有妈妈一个人在家空守着,还半疯半傻的……”她说着,眼泪就在暗夜里闪着光,一颗一颗,像流星一样滑下来。郎小飞想安慰她,又不知道怎么安慰;想起家雀哥说哈小凤也疯了,心里就慌;想起胡小玲,更慌。就问:“你爸,咋死的?”谢小红突然看着郎小飞,盯着他的眼睛,看了看,说:“他的死,不怪人……是……车祸。”郎小飞坚定地说:“要赔命价,要负责任。”谢小红看见郎小飞如此坚定,看出了郎小飞的心,温顺地说:“早已经过去了。”
谢小红因为适才说的不愉快的话题,在身后说:“不说那些事儿了,以后每天都要来送我,郎小飞!” 沉浸在如何表达爱意当中的郎小飞听到谢小红说每天来送她,自然兴奋不已,他立即刹住自行车,扭身子抓住谢小红的胳膊,激动地说:“小红,我、我、我爱你!”
谢小红听到这话像猛然被电击了一下,那结结巴巴的我、我、我,一下让她想到了四年前在大渠下面的乱草中,朱尕兔就是这么结巴的;而今天的这个郎小飞却也是这么结巴我、我、我。她似乎一下掉回到了四年前的冰窟当中,回到了胡小玲,随即摔开郎小飞抓着她的手,二话不说,向她租屋的方向跑去了。
谢小红感觉身后就是朱尕兔,她刚刚从大渠下面的乱草丛中爬起来,向家的方向跑回去一样。
郎小飞漠然站在寒风中,像被世界丢弃的一根枯草。
郎小飞一个人走得很模糊,脚步似乎没有方向,他不明白谢小红为什么突然离他而去,为什么一个那么温柔的女孩突然变得如此决绝?他又想起了过往的一些事情,那些事情硬生生地钻进了他的脑子,像一条蚯蚓一样,将他的脑子原本安静的土壤翻得松动、闪晃、震颤。他像一个幽灵,回到房间,抱着头,看着黑暗,悄无声息地躺着,最终他想明白了一个问题:如果这谢小红是胡小玲,那他就是砸死他爹的那辆车,这责任似乎就应该由他来负。想到了负责这两个字,他狠狠地砸了自己一拳头,却在黑暗中说出了两个字,把自己吓了一跳:“该死!”
次日晨,郎小飞从凌晨三点入睡的梦中惊醒,胡乱搓了一把脸,骑上自行车,向“一碗面饭馆”方向奔去。饭馆里没有了谢小红。他急忙奔到老板面前,问谢小红呢?老板说谢小红走了,一早来办的手续,辞职了。
郎小飞坐在饭馆门前的道牙上,没有吃饭,他感觉自己的面前是一堆废墟,瓦砾遍地,往日不再,昔日灯火通明的暖烘烘的一碗面今天是吃不出味道了。阴霾的天空、昏暗的大地,还有乱糟糟的声音混响在周遭,心里那爿温暖的屋檐顿时灰暗无边。
坐了良久,郎小飞才骑着自行车走了。
当晚,郎小飞不知不觉又骑着自行车来到了“一碗面饭馆”门口,到了门口下了自行车,才想到谢小红已经走了。
郎小飞决心寻找谢小红,不管她在哪里,他都要找到她。
五
家雀在校园里意外见到了一个人——胡小玲。那天中午,家雀低头走下楼梯,一抬头,见楼门口站着一个姑娘,家雀问:“请问找谁?”那姑娘说:“我找单家雀。”家雀仔细看那姑娘,似乎早哪里见过,却又一时想不起在哪里,不好意思地笑笑,以为是哪个班的女生找他呢,自以为交了桃花运了呢。
“我就是,请问您是——”家雀彬彬有礼地回复。
“家雀哥!”那姑娘满眼泪水。
家雀抠着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突然,反应过来,胡小玲,站在面前的正是胡小玲。
“小玲,你咋?”三年不见,小玲发育成了一个大姑娘。
宿舍里的同学,听得外面说话,打开门,探着头,还以为是家雀惹了红尘,老家的对象找来了,纷纷嬉笑。
“这死丫头,我都认不出来了。你咋才找我啊?”家雀在一边埋怨,一边领她进了宿舍。
要说的话太多,突然见了面,反而一时说不出多少了。家雀盯着胡小玲,眼睛里充满了柔情:她长大了,身材高挑、脸色红润,丝毫没有在外面受苦受罪的痕迹;没有了老家的风吹日晒,反而比在老家显得滋润。虽说穿着平淡,却很周正,说明她走的是正经活路。
他向宿舍的同学们介绍了胡小玲,同学们一听是老家来的妹妹,都纷纷出去了。
“家雀哥,你们大学真漂亮。”胡小玲是聪明孩子,是她先打开了话题。
“漂亮吗?”家雀笑着说。“喝点水。小玲,你也长漂亮了。咋样,不错吧?”
胡小玲羞涩地笑了,脸色红润。她说:“饭馆子里打工,饿不着。”
家雀不敢提起任何过往,眼前不断闪现着胡小玲童年的身影,又设想着胡小玲形单影只,在兰州某一角落的餐馆里忙忙碌碌、默默无语的身影。
“过年的新衣服买了吗?”家雀说。
“没有。你给我买?”胡小玲撒娇地说。
家雀的心里猛然一酸。胡小玲虽然只是邻家女孩,但在彼此的心目当中,那是多么亲切、多么温暖、多么不可或缺;她说出这话,说明在胡小玲的心目当中,自己是多么重要的人啊!家雀突然感到惭愧。
“走?”家雀豪迈地说。
“走。”小玲说。“先请我吃饭,哥——”
“馋嘴,今天哥让你吃最喜欢的!”
家雀觉得欠了胡小玲很多,紅柳湾欠她的、学校同学们欠她的、父母欠她的、故乡欠她的,还有这个城市欠她的,都应该由他在今天为她补偿。
家雀和胡小玲出了宿舍门,冬日的阳光一片灿烂,照耀在他俩的身上,他们走在一起。胡小玲挽着家雀的胳膊。校园里,偶尔有家雀的同学经过,挤眉弄眼,似乎发现了什么重大秘密。家雀和胡小玲都没有说啥,家雀想,至少今天,他要满足胡小玲的所有要求。
走着走着,胡小玲扭曲了一下身子,家雀扭头看,胡小玲头歪在一边,才见她哭了。家雀站下来,胡小玲趴在他的肩膀上,抖动着身子,捶打着家雀,嘴里说着:“哥——”家雀没有动,任凭胡小玲站在金黄的暖阳下,捶打着他,抓着他的肩膀,痛痛快快地抽泣。他知道胡小玲该有多少委屈的泪水!十三四岁的那两年,那是什么样的打击和委屈啊!她像一只可怜的雏鸟,爹爹死了,是为了她;妈妈疯了,在家里守着佛,像个尼姑;小小的女孩,从红柳湾那个温暖的屋檐下被迫飞出来,同样像一只流浪小麻雀一样,在这个城市的边缘飘荡。原本,她可以找妈妈去哭,可是她疯了;她的眼泪都无处可洒,她又怎么忍心去找妈妈呢?她的眼泪几乎是没有地方可以挥洒。一个连泪水都没有地方哭出来的孩子,如今终于找到了她的哥哥,这个邻家的哥哥,他是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哭诉的对象了。
胡小玲泣涕的热气透过他并不厚实的棉衣,直抵他的心房,家雀站在那里,泪水满盈着眼眶,拍打着胡小玲的肩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似乎是鼓励她,又似乎是劝慰她,总之,他就这样轻轻拍着,望着没有一丝云彩的蓝天,心被胡小玲的哭声掏空了。 家雀的泪水也滚下来,他腾不出手来擦拭,任由其哭出所有哀怨和委屈的时候,小玲打住了泪水:“走……哥……”
家雀嗓门哽咽:“走吧——”
胡小玲却突然笑了,声音中还掺杂着哭腔:“哥,你没出息——”
家雀又被小玲惹笑了,说:“还笑谑哥来了,这死丫头。”在胡小玲的鼻尖上轻轻拧了一下。
“哥,我一直想找你,可是,我咋就没想通,是不是该找你,现在我明白了,你就是我哥,啥时候你都跑不了。”胡小玲说。
“这就对了,死丫头!我都气死了,再不找我,看你不后悔——”家雀说。
“哥,我要吃砂锅——”胡小玲娇嗔地说。
家雀带着胡小玲出了校园,到了永昌路,很快找到了一家砂锅店。胡小玲要了三鲜砂锅,家雀要了一个什锦砂锅。家雀的砂锅先上来,家雀就推过去,说:“馋嘴,先吃吧。”
胡小玲也不客气,嘻嘻笑着,接过砂锅,捞了一个丸子,喂给了家雀,自己就吃起来。那热腾的砂锅是冬天里最为热乎的,胡小玲吃着吃着,声音又哽咽了。三年了,在这个冰冷的城市,哪有人陪她吃过这样热乎的砂锅,哪有人这样娇惯过她、宠过她哪怕一次啊!她的泪水滴下来,在热腾腾的雾气中滴进了锅里,家雀急忙要来纸巾,递给她,用土话戏谑地说:“嚎皮胎嫋嫋——”
胡小玲又破涕为笑:“别笑话我,哥——”
“快吃吧,我哪里笑话,见了面就知道哭,有我呢,以后哥走到哪里,把你带到哪里,不让你一个人漂了!”家雀说。
“哥,你说话要算数?”胡小玲抬起头来,脸上泪迹斑斑。
三鲜砂锅上来了,家雀又推给胡小玲说:“吃你的三鲜锅,我的还给我。”
“嗯——”胡小玲推过了什锦砂锅,笑得跟铃铛似的。“哥,锅里面还有我的眼泪,吃了眼睛亮!”
家雀接过来,就要吃,却被胡小玲挡住了:“哥,你真不嫌啊?”
“嫌个啥?眼泪是干净的东西。”说着呼哧呼哧吃起来。
胡小玲搛了一块鱿鱼,给了家雀。
六
郎小飞再没有换过衣服,一直穿着那件橘红色的工装,一直穿着那条深蓝色的破裤子,一直穿着那双鞋帮子上有两道弧线的无名运动鞋,他想只要谢小红远远看见自己,她一定会认出他来。从此以后,他开始换地方吃饭,一个饭馆都不重复,从城关区到七里河区,从七里河区到西固,从西固到安宁区,反正他活干到哪里,就找到哪里。然而,将近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杳无音讯。
郎小飞寝食难安,想到了当初做发行员的日子,于是他来到报社,花了三十块钱,登了一个寻人启事:谢小红,陇东人,原来在酒泉路“一碗面饭馆”工作,后来失散,望联系。
郎小飞想像着谢小红手拿报纸,看到寻人启事后的情景,她必然涨红着脸,声音细颤地给他打电话,问:“你找我吗,找我干啥呀?”一直没有等来她的电话。
于是他再次去报社,连续刊登十次,报社广告部主任问郎小飞找的是啥人,咋这么着急?他说是我对象。他们大笑,说:“还有把对象丢了的,咋丢的?”“我外地学习回来,找不到了,她又没有电话。”大伙念得他当年做过报社发行员的份上给他做了优惠,优惠价格是十次两百元。相当于每次减免了十块。好大的面子啊!还是老单位的同事好。郎小飞千恩万谢。
郎小飞每天都在尋找谢小红,每天开着手机,时刻聆听着手机铃声,盼望来电就是谢小红的声音。可是,每次接到的电话都是人家责难装机迟了、等的时间久了之类的抱怨。终于等来了一个电话,是个柔弱的女声,郎小飞一听就是谢小红,急忙喊:“小红,你在哪里?”“啥小红?你是不是装太阳能的?”“对不起,是是。”“那你快点来装机,我是盐场堡的。”“好好好,对不起,听错声音了,我马上来。”
十天过去了,郎小飞还是没有接到谢小红的电话,他失望透顶了,吃过了那么多的饭馆,始终也没找到谢小红的任何踪迹。
郎小飞失望了,对兰州失望了。他把失望转移到了干活的屋顶上,转移到了不言不语的抽烟上,转移到了东瞅西望的大街上。
十天后的第三天,他再次来到报社,他找到了那位扈主任,他说他有个新闻线索要提供,扈主任见是郎小飞,是找女朋友的,立马来了劲儿,让他详细叙述事情的经过,叙述完了,他失望地说:“原来还不是女朋友。这写出去,人家要告我们报社咋办?不能做。”郎小飞更加失望,几乎流下眼泪,说:“我可以认为她是我的女朋友,她可以不认为我是她的男朋友唛——”
扈主任递给他一支烟,他俩抽起来,默默无语。那烟飘忽在办公室的天花板上,正如他的思绪,漫无目的。
自从他走出报社,便开始了无精打采的生活,耷拉着脑袋,无声无息。他不知道谢小红为啥连工作都辞了,他难道就这样令她讨厌吗?没有了那一碗面,他就没有了一切的动力,他没有了食欲,干活干累了随便在哪个饭馆吃一碗牛肉面打发了事,饭从此没了味道。
思绪跳不出那家面馆,他眼前总是浮现着谢小红那嫣嫣巧笑,那温柔的颤声,尤其临别前的那句话:“郎小飞,以后每天都来送我啊!”想到这些,在阴暗的房子里急得抓天挠地:小红啊,你我难道就这么短暂的缘分吗?不管兰州多大,他也要找到谢小红。除了家雀哥,谢小红是他在兰州唯一的温暖。
身袭寒冷,还有深秋肃杀,郎小飞像一辆满载着忧伤的架子车,疲惫地在兰州街头晃荡。
冬天来了,天气渐渐寒冷,郎小飞的日子越来越沉重。早晨骑着自行车已经感觉到手冻了,可是,谢小红的寻找之路却没有尽头。小红啊,你在哪里,在这蜂箱一样的城市里,你钻在哪个方形的壳子里呢?
郎小飞渐渐消瘦,想放弃。这就是缘分,他和谢小红没有这缘分。他嘴上这么说,谢小红的影子挥之不去,心里还是在拼命想着谢小红。她还在饭馆里打工吗,她还是那么温存吗,她也在想我吗?她难道是虚情假意,逢场作戏吗?也可能她另外找了人,弃他而去了。他甚至对谢小红有一些恨了,甚至越来越恨,而越恨越不能忘记。 当城里的年轻人兴高采烈地过新年的那天晚上,郎小飞伤心无比,虽说他不屑于过这种红柳湾所谓的洋节,但看着男孩女孩们意兴盎然地挽着胳膊、晃在大街上的时候,他内心还是受了些微的创伤,那缤纷的色彩、闪烁的霓虹灯、满街晃动的红男绿女,都是刺目的,那些颜色都充满了干辣椒的味道,他闻不惯那些色彩。
那天晚上,郎小飞从安宁干完了活,一路骑着单车回到了红山根,身心已经疲惫,正如一棵冬日的小树,繁华落尽,仅剩枯枝败叶。他随意走进红山根的一家面馆,坐在了犄角,意兴索然。
“要啥呢,一碗面吗?”一个声音点燃了他,他抬头一看:小红啊!她真的站在面前——
郎小飞一把抓住她的手、语无伦次地向她说着寻找她半年的经历,颠三倒四:“你怎么了,你好吗?小红,找死我了,真的!”他攥着她的手,看着,笑着,眼泪便慢慢流下来。郎小飞消瘦得很,消瘦的脸上长满了粉刺,年轻而又沧桑的脸颊几乎是凹进去了。他掏出了一叠的报纸,在一个个寻人启事上画上了圆圈。其实,谢小红偶尔也到“一碗面饭馆”找他,也听到同伴女孩们说起郎小飞不时来找她的情况。但是,她还是被那层阴云笼罩着,却又渴望他来找到她,也好弄清楚他究竟是谁。
谢晓红看着报纸,眼泪流下来。
郎小飞拉着谢小红的手,走上大街,他感觉整个世界为他放晴,原本阴暗了很久的天上闪烁着水晶般的星辰,他幸福极了!谢小红问他:“你找我干啥啊?”
“找不到你,就没有活头!”郎小飞说。
谢小红被感动了,她嘴上却说:“那你怎么还活着呢?”
七
热恋中的郎小飞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谢小红提出去要他家看看。谢小红的心里一直对“我我我”结巴的口气怀疑有加,她要验证自己的判断,进而希望打消她自己的疑虑。而对郎小飞来说,回家,无异于坐监。按照家雀的说法,他是当地公安挂了号的逃犯,抓住了,必然要进班房。再说,回了家,见了哈小凤咋办,见了单爸爸咋办?碰上了任何村上的人,都等于自投罗网。这网不仅仅是让他入狱,而是将他投入了精神之牢。这是朱尕兔多少次梦到的境遇,让他心惊胆战了四年,而今,不得不再次面对的时候,似乎那噩梦就是现实,一直没有改变。
郎小飞没有拒绝谢小红的要求,又想,谈恋爱一般都是先去女方家,谢小红却提出先去他们家。郎小飞说,先去你们家吧,咋说也得先去见见我的丈母娘,再去我们家。谢小红没有明确答应,也没有拒绝。在这模模糊糊的僵持中,郎小飞想到了家雀。家雀于他,就是故乡,他不敢面对,却又不能摆脱。四年来,他在长大,长大的同时,他也在思考如何面对故乡这个问题。迟早的事,总有面对的那一天。
面对故乡,他首先要面对家雀。
郎小飞来到西北民大的时候,家雀已经大四。他一直记得家雀的那栋宿舍楼。上了楼,才知道家雀已经搬走了,好在305宿舍的人都知道家雀的宿舍,他最终在那个冬天的晚上,找到了家雀。
家雀正躺着看书,房门敲响。他躺着没动,说了一声请进。郎小飞进来了,问单家雀。家雀一骨碌翻起身来,却见一个壮实的汉子站在当地。家雀几乎认不出郎小飞,问你找我啥事?郎小飞才说:“家雀哥,是我。”家雀还是懵懵懂懂,似乎怀疑自己的眼睛,揉揉眼睛,那汉子还是那汉子,完全陌生。“我是郎小飞——”“啊——天呐!”他拔高了一截,几乎和家雀一样高,脸盘扩展、变形,原本饱满的脸蛋塌陷下去,脸皮不再憨嫩,一张历经风霜的陈皮遮盖了当年的嫩肉,只有眼神还存留着,满含忧郁,透着怯意。他红着脸,脸上几个粉刺就像探照灯一样闪烁。家雀喊了一声“尕——”又停住了,将兔字生生咽了下去。宿舍里还有其他的同学,看书的看书、聊天的聊天,他急忙说,“郎小飞——”
两人寒暄了两句,郎小飞说有事儿商量,家雀示意去外面。家雀从皮箱里摸索了一阵,快速塞进裤兜;又拎帆布包,出了宿舍门。家雀找了一家饭馆,要了两瓶啤酒,点了几串烧烤。家雀问郎小飞这几年的情况,郎小飞敷衍回答了,他变得很简洁,删去了许多过往,似乎这四年对他而言只是昨天对于今天一样,也没有多少羞涩,说,谈了个对象,非得回家去看看,咋办?
“不能回。”家雀更为迅疾直。“先不说公安上的事,不能让哈小凤见你。”
郎小飞半天无语,似乎还在等家雀说什么。而家雀也有话,却不说。
两人突然从热烈的喧谈中安静下来,默默端起啤酒,互相看了一眼对方,咕咚咕咚灌尽了那杯啤酒,似乎也将那些即将从嘴里冒出来的话冲了下去。
临走前,郎小飞拿出了一张报纸,说:“家雀哥,我先回了。你看看这报道,过两天我再来找你商量。”
家雀一手接过报纸,一手掏出一封信,交给了郎小飞,说:“这是四年前家里给你的信,还有你爹给你的钱。拿着。”
郎小飞接着,没有意外;阴沉的天。他没有表情,塞进了裤兜,出门走了。单薄而壮实的身后携裹着一缕寒风。
这一举动出乎家雀的意料,他想尕兔见了家里的东西,总会说点啥,至少要问一下他爹妈的情况,但他啥也没有说,转身就走了。
郎小飞知道这封信意味着什么,所有信中内容是他多少次在心里捉摸过的,四年来,他已经和这封信渐渐靠近,终于在今夜交集。他出了门,一边走,一边撕碎了那封信,丢在暗夜的风中,一任那纸屑映着暗光,在浓夜里像一个个惊飞的麻雀,在料峭的西风中飞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屋檐下的小巢。
家雀手里还提着四年前那个沉重的包,里面装着朱二给儿子带来的衣物,這些东西随他四年,一直等待着,可在今夜眼睁睁又将错过。家雀看着郎小飞如同幽灵般的背影,在黑白相间的夜色中即将消失的时候,喊了一声:“尕兔——”
那个灰暗的身影抖了一下,似乎向暗夜喘了一口气,很快闪动着身子,消失了。
家雀回到宿舍,展开那张报纸,头条是是国家关于逃犯自首减刑的新规。才知道尕兔一直在想着那件事情,心里对尕兔的这一举动惊叹不已:他总算找到自己的出路了。 关于去双方家里的事儿,谁也不敢再提,唯恐对方僵持。周末,胡小玲要郎小飞带着她去玩儿,郎小飞说去哪里,胡小玲说,你尽管捎着我,按照我说的方向走,两人一路说笑着,向民大方向走去。在家雀宿舍下面,胡小玲下了自行车,让郎小飞去停车,自己却在楼下喊:“家雀哥——家雀哥——”
家雀正躺在床上看书,听得有人喊,打开窗户,却见是胡小玲,说了一声上来,又急忙转身,飞也似的下了三楼。
见胡小玲站在楼下,远处却见朱尕兔骑着自行车走了,胡小玲在身后喊:“小飞——小飞——”
家雀愣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心里明白了一切:两个冤家!
胡小玲鼓着嘴巴,背着包走过来:“是个胆小鬼,不敢见你,算了。”
“对象啊?”家雀疑惑地说。
“啥呀?是个普通朋友。”胡小玲的脸红了,“也是打工的。”
“叫啥名字?”家雀怀疑自己的眼睛。
“郎小飞,牛郎的郎,大小的小,飞机的飞——”胡小玲说。“就是城市里的一条流浪狗——还说是狼,胆小鬼一个!”
家雀被吓懵了,说不出话来。痴呆呆看着胡小玲。
“咋啦,哥,你认识他啊?”胡小玲见家雀眼睛直勾勾看着自己。
“都没有看清,我咋认识?好事!你丫头有本事啊——”家雀找不到自己的笑意,艰难地把自己从呆痴中拉出来。
“哥,我来就是和你商量,今年我们一起回家吧!”
“嗯,后天,腊月二十六日,我买好车票,等你。”
次日,郎小飞一个人来到了民大,找到了家雀。
“報纸我看了,你的想法我赞成。这是担当,像男人。”家雀看着朱尕兔的脸,既没有叫他尕兔,也没有叫他郎小飞。“即便投案自首,长短难说,估计还得服刑,咋办?”
“我想过了,不管长短,把这事办了,心安。”郎小飞似乎变成了朱尕兔。
“你现在对象呢,她知道了这事咋办?”家雀问。
“就是为了她!起先不知道是她,后来怀疑,现在你也知道,黄河迟早要变清,自己的脏脸自己洗!”
家雀沉默了半天。朱尕兔点了一根烟,深深吸了一口,又长长地吐出来,一口浓烟在他腹内绕了一圈,他似乎在沉重和轻松之间,左右徘徊,走来走去。“家雀哥,麻烦你过年回家去先和公安局联系一下,到时候,我自己去。”
朱尕兔说着话,将余音留在身后,提着包走了,背影却是郎小飞。
八
回家路上,家雀的思绪乱极了,就像麻雀的小巢一样,纷乱不堪,一根根,一缕缕,缠绕在一起,而最终却是一个巢。那个巢就在红柳湾的某一个屋檐下,他和胡小玲就是奔着那个巢而去的。正月初十,家雀和小玲从红柳湾那温暖的屋檐下出来,坐了班车,返城。
正月十七,郎小飞赚到了节假日三倍的工资,回到了阔别的红柳湾。回到了红柳湾,他就是朱尕兔了。
朱尕兔进了家门,他的喉咙里塞着一个东西,鼓鼓的,圆圆的,在喉头上下蠕动,欲上不能,欲下不得。他的脚步很轻,轻得像个影子。不比四年前,进门就大声喊妈。他进门撂下背包,朱二两口子还没有看清是谁,他已经趴在正堂先人的牌位前,咣咣咣磕了三个响头,喊了一声爹,又喊了一声妈,前额在地上碰得咚咚响。
“尕兔——”二姐惊叫一声,一把拽住朱尕兔的袖子,抱着头,看了一眼,哭叫起来。
“我的娃啊——”朱二婆脸上四纵三横的皱纹开始颤抖。“娃啊——”
朱二突然腿软了,坐在椅子上,指关节突出的老手颤抖着,一声不吭地卷烟。那烟末子在窄窄的纸条里面跳跃,似乎是在变魔法一般,卷不拢。
朱尕兔站起身来,说:“妈,饿了,我要吃黑面条。”
朱二婆抹着哗哗流淌的眼泪,走近尕兔,在他身上捣了几把,撕着衣服就开始哭。
哭完了,又看,从头发看到脸,从脸看到胳膊、看到脚板。朱二的目光也跟着婆姨走,末了说:“赶紧做饭去吧——”
朱二婆才松开手,出门去了。大姐已经出嫁,二妹三妹也跟着出了门。
朱尕兔在家里吃了两碗黑面条。这是一个懵懂少年走出家门四年后,梦牵魂绕的黑面条,第一口面条吃进嘴里,有一缕咸咸的液体,热乎乎的,从鼻腔里滑下来,搅拌在那黑面条当中,将那黑面条融化了。接着,他呼哧呼哧吃着,满嘴里溢满着坚硬的香味,他边吃边说:“爹,我要自首。”
朱二什么话也没说。
次日早,他提着礼当,家家走过。他去的第一家是哈小凤家。那时候,哈小凤还在打坐做早课。朱尕兔前脚进门,朱二婆后脚停在门外。
朱尕兔进去,二话不说,放下礼当,跪下,面对菩萨、还有打坐的哈小凤,磕了三个响头,站起身来,又作了揖。
“婶婶,我是朱尕兔。”
哈小凤听清楚了,她知道朱尕兔来了。家雀妈昨天给她说了。哈小凤一动未动,她嘴唇颤抖,紧张地念叨着经文。
三缕香烟在空虚中袅袅升腾,不绝如缕,像一条韧带,从香头上扯出去,经过菩萨的脸面和慈祥的眼眉,开始艰难地融合;像一根敏感的神经,扯着这屋里的人和屋外的人。空气沉重,屋里屋外,甚至整个红柳湾村也静得如同深夜,时间像一块坚硬的石头,凝滞不动。
朱尕兔站在一边,默默看着哈小凤,说:“婶婶,我错了,我是来自首的,我明天就去县公安局。”
哈小凤还是一动未动,她的身子盘坐成了一团;她的嘴唇颤动,念念有词,似乎催促着香火,不断燃烧升腾。
朱尕兔再次趴下身子,跪在香案前面,说:“谁造的孽谁受。”
朱尕兔的头在哈小凤面前的地上砸得三声响。站起身来,又深深地打恭作揖。这些动作,是他多次在兰州的庙宇里练就的,沉着而有序。
出了门,门外,朱二婆站着,粗手捂着嘴,眼睛里闪着惊惧伤痛的光芒。朱尕兔似乎没有看见妈,径直去了别人家。 正月十九日一早,他去了县城,来到了公安局。
朱尕兔在红柳湾一天的举动,惹得人们评说纷纷,有人说,这娃子像个男人,敢作敢当;有人说,天生就是个大胆子,啥不敢,还敢去自首,那不是往火坑里跳嘛。
就在朱尕兔自首的当日中午,胡小玲慌慌张张到了西北民大,找到了家雀,说:“哥——,郎小飞在凉州犯了事,被公安局抓起来了,咋办?”
“你咋知道?”家雀问。
“他打电话了。”胡小玲肯定地说。
家雀知道,朱尕兔是去自首了。
家雀问:“他犯的啥事?”
“他也没有说清楚,就说打了架,被抓起来了,就挂了电话。”胡小玲哭起来了。
“活该!犯事就该坐牢,就要担当!”
胡小玲急了,说:“哥,你得想办法啊——”
“你别着急,我知道了,我明天去凉州打听打听。”家雀千万地哄骗,说自己有课,先去上课,让胡小玲回去了。
“那我明天过来,我和你一起去。”胡小玲说。
家雀点头答应,好歹打发走了小玲。
次日,胡小玲来到家雀的宿舍,家雀的室友给了胡小玲一封信,胡小玲拆开来,家雀说他先去凉州了,让胡小玲不要着急,他先去看看情况再说。
家雀并没有回凉州,他只是避开了胡小玲。他给蒋九斤打了电话,约他爹晚上来接电话。晚上,家雀打了电话过去,爹正在蒋九斤家等着,家雀说:“爹,朱尕兔自首去了。”爹还是一贯不快不慢的腔调,说:“我知道,他回来了。来我们家也说了,也不知道咋好?今天,县上来了人,在村上调查取证,先去了哈小凤家,哈小凤打坐念经,一句话也不说;又去了朱二家,朱二说,让他们判去,判多少年算多少年。县上的人还去了赵魁儿家,也来了我们家。”
“那你咋说了?”家雀急忙说。
“我说了,事情有,四五年前的事情了,这娃才十五,从轻处罚。”爹说。“我还签字画押了。”
家雀挂了电话,知道朱尕兔铁了心。突然,家雀想起了什么,又打过去,爹已经走了,家雀急忙又让蒋九斤叫爹回来,问:“爹,朱尕兔没提胡小玲的七长八短吗?”爹说没有,没有提起胡小玲的一个字。
家雀挂了电话,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胡小玲和朱尕兔最终须在一起,面对过去。可是,他们该怎么面对呢?经年的那些过往,就像一堆牛粪,而他们就是这堆牛粪里玩耍的两只单纯的金龟子。
次日,胡小玲又去找家雀。家雀说:“没事,我已经去问了凉州公安局。也就一段时间,好像是喝醉酒打了架,把人打得重了些,扣押一段时间就出来了。”
胡小玲红着脸,着急地说:“哥,你要想办法啊,他找了我两年时间哩!”
胡小玲才断断续续说了他和郎小飞的恋爱经过。
家雀心里感慨:冤家路窄啊!她應该知道郎小飞是谁呀!
“那郎小飞如果犯了罪,坐了牢咋办?”家雀问胡小玲。
“我等他,三年五载,都等他。他还没有见我妈呢!”小玲坚定地说。
“小玲,你真的喜欢他?”
“哥,哪还咋啦?”胡小玲拧着脖子,红着脸,偏着头说。
“小玲,你听好,郎小飞如果像朱尕兔的话……”
胡小玲瞪圆了眼睛,脸色陡然煞白:“他……不是吧?”
“不是……他就是打架。”家雀急了,见胡小玲突然变了个人,“不是,我是说,他如果……像那样的事,你还……”
“我要见他!”胡小玲的话坚硬得像一块锈铁。
“像我妹妹。”家雀说。
胡小玲毕竟还小,自豪而散漫地说:“那当然。”
胡小玲说完这话,趴在家雀宿舍的桌子上,抽搐着身子,哭得山摇地动。家雀无奈地看着。她哭够了,站起身来,家雀递给她毛巾,她擦拭完毕,昏昏沉沉地走了。
九
半月后,法院的小车来到红柳湾,人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法院的车先是来到了朱二家,半天出来,又拐弯来到了哈小凤家,时间不长,那小车偶哇偶哇叫着,离开了红柳湾。
大事终究发生了。红柳湾的人们站在小巷子的各自的门前,悄声议论着,伴着树上那麻雀的叽叽喳喳声。
老单先是来到了朱二家,朱二递了一根烟之后,低头纳闷,啥话也不说。朱二婆在一边左一把右一把地抹鼻子擦眼泪。
老单说:“二兄弟,法院咋说了?”
朱二半天说:“这畜生,他造的孽,他自己担!”
朱二婆搐吸搐吸地说:“法院说,这阵子正是投案自首的好机会,自首了,可以减刑。说娃子表现好,叫我们放心。又问情况,就那个事情,我的娃才十五岁嘛——”
“对,就要坚持,十六岁就是成年人了。”老单说。
老单卷了烟,正要点着的时候,赵魁儿进来了。
赵魁儿的脸红僵僵的,他知道这事情最终还是因他而起,要是他不教唆朱尕兔,也许就没有这事情。但是,这情况也只有他和朱尕兔知道,别人谁也不知道,他也一直压在心里,准备烂在肚子里。
“这事,娃做得对。”老单说。“最终得有个交代。这次,既然到了法庭上,我看,我们要去给法院说一说,一个是娃娃小,才十五的个娃娃,村上村民的意思是减刑,我们可以证明,娃娃不到十六岁,不懂事,不能判刑;再说,自首就是服法了,服法还不行?不是说,自首就减刑吗?”
“法院认不认这一套?认的话,我们写个东西、开会,让人们签字画押,要求轻判。”赵魁儿觉得老单说的有道理。
“行不行也得这么做,娃娃小,才活人哩,坐过班房子,以后咋办?”老单坚持得很硬。
“朱二哥,你说呢?”赵魁儿征询朱二的意见。朱二一句话不说,他只好掉头问老单:“老单哥,那就开会。”
“后天就要开庭。开会的话,下午就开,选几个代表,明天进城,男人参加。这事情,男人们签字算数。”老单说。 下午,一群男人坐在了赵魁儿家的屋檐下,他们像一群被惊散了复又聚拢的麻雀一样。
天,安靜得很,没有风,只有透明稳妥的阳光。
他们嘻嘻哈哈,抽烟的抽烟、聊天的聊天,似乎是小事一桩,赵魁儿正准备讲话,朱二来了。
朱二穿过安静的阳光,站在屋檐下。
赵魁儿的媳妇在屋里听得外面突然没有了声音,从窗户的玻璃看出去,朱二已经站在屋檐下。别人蹲着坐着。
朱二说:“娃子的事,我朱二对不住大家了!”
朱二说着,弓身下跪。老单急忙站起身,拉住了已经单膝着地的朱二。赵魁儿也慌了神,拦腰将朱二抱住,捞在板凳上坐下。
朱二被几个人按住,坐下。他掏出一包纸烟,递给了赵魁儿。赵魁儿给所有的人装了一圈烟。烟是十块钱的兰州烟,平时很少抽到的好烟。
朱二走了,从阳光下消失了。
一缕一缕的青烟从每个男人的嘴里、鼻腔里缓缓吐出来,荡上天空,像诺大的香炉里面点燃了香火一般,清静而庄严。
“朱尕兔的事情后天在县城开庭,我们商量一下,这事情已经过去四五年了,这娃在外面也漂了四五年了。他自首,说明是懂事了;再说,事情发生后,朱二哥也为老胡一家尽了力,光钱就花了好几万,行了,杀人不过头点地!再说,哈小凤都想通了。先顾人,顾人是大事。”赵魁儿说得很顺畅,大家都点头。“咋顾人?就是签字。朱尕兔的户口薄上是八零年生的,现在我们大家签字,证明是八一年生的,只要法院承认我们的证明,就说明朱尕兔当年是十五岁,还是少年,就是少年犯,判决就轻。签字请求法庭,少判几年,能少几年是几年,娃娃还小,还要活人。愿意签字的,就在这纸上签字画押,明天,我们派几个代表,上县城,呈给法官,算是我们红柳湾村的心愿。”
雷五首先把那张纸要了过去,几个人围在一起,看了半天,结结巴巴念叨了一遍,阳光又安静下来。
二十几个人都签了字。
“这事情,要把哈小凤的意思问清楚,人家到底是啥想法?”有人提醒。
“我和老单问了,哈小凤说,她没意见,她不管这事情了。”赵魁儿说。
“人家已经信了佛,丫头也打工去了,还管这事?再说,现在就是把朱尕兔判上十年八年,对她也没有好处,她不管就对。”蒋九斤在一边说。
开庭前,村上代表老单、赵魁儿、雷五,三人都来了。外加朱二和朱二婆。
三个法官穿着法官的黑袍,严肃进了门,各就各位。
审判庭里一下安静极了。
正此时,老单看着家雀来了,还带了个女孩子,像个城里的女娃娃,旁边的赵魁儿和雷五也看见了,互相倒腾了一下。那女孩戴着墨镜,穿着时尚,坐在了旁听席上。
“家雀——”赵魁儿低声喊了一声。
“肃静!带案犯朱尕兔——”法官高声喊了一声。
朱尕兔被两个法警押上来,站在被告席上。
坐在家雀旁边的戴墨镜女孩惊惧得抽搐了一下。家雀攥住了她的手,捏了捏。
“全体起立——”三个法官先站起来,老单他们五个也先后互相揪着衣服,战战兢兢、歪歪斜斜地站起来。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阵势。
“朱尕兔强奸胡小玲一案开审——”法官高声宣布。“请坐——”
胡小玲似乎没有听清楚,看着家雀哥的脸,家雀哥没有看她,手却将胡小玲的手攥得更紧。胡小玲仔细回味,那声音里面包含着“朱尕兔”,还有“胡小玲”,再仔细听,法官宣读起诉书:
被告朱尕兔,于1996年8月16日下午,在红柳湾村大渠下面,诱奸了本村女孩胡小玲,被告朱尕兔逃离本村至今自首……
胡小玲脸色煞白,突然站起身来,想要喊一声“小飞”,却被自己的一口气噎住,她控制不住自己的身心,摇摆着身子,捂着嘴,怕喊出别的什么来,“嘘——”呕了一声,向门口飘去,身子像被石子儿击中的一只麻雀,轻飘飘地落在门外。
家雀随后跟上去,胡小玲已在门外,扶住墙,缓缓软下来,墨镜被衣服挂了一下,掉在地上。家雀急忙扑上去,搀着胡小玲的胳膊,一面喊:“小玲——小玲——”
“啊?小红——”朱尕兔在被告席上要扑过来,眼睛里冒着血丝,却被两个法警强硬地拉扯住了。“小红——”
红柳湾的人窃窃私语:小飞是谁?
又有人怯怯地说:小红是谁?
责任编辑 阎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