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教学大纲(试用)》中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从小就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还要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较好完成此向重任呢?对此,结合本人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通过数学的实用性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对于小学生只靠枯燥的语言说教,难以培养他们明确的学习目的。我在数学教学中,常常通过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使他们把今天的学习同未来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做二十一世纪的主人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更加努力的学好数学。
例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习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时,组织学生实地测量和计算学校教室、操场的周长和面积。学习重量单位时,可以组织学生到药店或粮店参观实践,实地感受小到“克”的单位,大到“千克”、“吨”的单位,让学生亲眼看到实物进行比较,理解单位的大小,亲手操作,亲手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使学生更加明确了学习目的,从而更有兴趣的学好数学知识。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改变不良习惯最容易的时期。良好习惯的形成,则要通过不断重复的训练。实践证明:良好的习惯可以转化为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严格的、经常的数学训练,可以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创新等良好的习惯。
(一)批改数学作业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检查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好是差,可以通过数学作业看出来。
(二)加强师德修养,注意身教原则。育人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结合数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上,而且还应注意教师的为人师表,要加强师德的修养。数学课堂上,教师的示范作用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例如:上课时,教师衣着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三)通过讲述真实事例培养学生做事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在数学教学中,我总是向学生反复强调扎实、认真,理解问题不放过一个疑点。告诉孩子:数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来不得办點马虎”的道理 。例如:在教“小数”时,我就向他们讲述“一个小数点的悲剧” :前苏联宇航局,因地面站检查错了一位小数点,造成了机毁人亡的悲惨事故。在教比例分配计算混凝土比例时,就插入某新建楼房因包工头偷工减料不按规定配比,结果楼房坍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通过上述讲解,使他们懂得:没有严谨的学风,本来可以成功的事,会变为失败:缺乏科学的态度,则是注定要失败的,并配和平时的严格训练,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形成一种美德,能有所裨益。
(四)结合教学内容,多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和能力。众所周知,每一位从事发明创造的人,都是爱动手动脑的。我在课堂教学时,就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和能力。
(五)注重培养学生做事要讲究效率的习惯。当今社会,讲究工作效率、学习效率。快节奏、高效率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快节奏、高效率,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在平时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时间要求都很紧,不容许有丝毫的拖沓,对于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学生,一定要帮助查找原因,帮助其克服毛病,还通过“比一比”、“评一评”等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做事无紧迫感和动作慢、磨蹭等坏习惯。
三、沟通联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一)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数学是以其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反映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学生初步理解约数和倍数是相反的而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倍数就有约数,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使学生全面了解两个概念的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二)向学生渗透实践是知识的源泉的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人类的认识是客观世界的反应,而这种反映只能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向学生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例如:在教学分数意义时,在讲授新课前,老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把一个桃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得的桃不能用整数表示时,怎么办呢?这时每个学生都渴求得到答案,老师抓住这个机会向学生说明:均分往往得不到自然数,从而产生了分数。要解决该问题,我们就要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
(三)向学生渗透一般与特殊,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共性与个性,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让学生凭借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认识数学中的一般与特殊。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时,为了说明“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我引导学生认识它们既有共同的特点:对边平行,又有不同的特点: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在一般中有特殊的这一辩证因素,从而使学生树立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的方法,学会灵活处理实际问题。
四、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数学是一门典型而近乎完美的科学,通过它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的教育;又如我国数学研究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过辉煌的成就,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教育的好教材。
一、通过数学的实用性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对于小学生只靠枯燥的语言说教,难以培养他们明确的学习目的。我在数学教学中,常常通过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使他们把今天的学习同未来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做二十一世纪的主人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更加努力的学好数学。
例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习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时,组织学生实地测量和计算学校教室、操场的周长和面积。学习重量单位时,可以组织学生到药店或粮店参观实践,实地感受小到“克”的单位,大到“千克”、“吨”的单位,让学生亲眼看到实物进行比较,理解单位的大小,亲手操作,亲手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使学生更加明确了学习目的,从而更有兴趣的学好数学知识。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改变不良习惯最容易的时期。良好习惯的形成,则要通过不断重复的训练。实践证明:良好的习惯可以转化为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严格的、经常的数学训练,可以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创新等良好的习惯。
(一)批改数学作业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检查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好是差,可以通过数学作业看出来。
(二)加强师德修养,注意身教原则。育人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结合数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上,而且还应注意教师的为人师表,要加强师德的修养。数学课堂上,教师的示范作用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例如:上课时,教师衣着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三)通过讲述真实事例培养学生做事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在数学教学中,我总是向学生反复强调扎实、认真,理解问题不放过一个疑点。告诉孩子:数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来不得办點马虎”的道理 。例如:在教“小数”时,我就向他们讲述“一个小数点的悲剧” :前苏联宇航局,因地面站检查错了一位小数点,造成了机毁人亡的悲惨事故。在教比例分配计算混凝土比例时,就插入某新建楼房因包工头偷工减料不按规定配比,结果楼房坍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通过上述讲解,使他们懂得:没有严谨的学风,本来可以成功的事,会变为失败:缺乏科学的态度,则是注定要失败的,并配和平时的严格训练,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形成一种美德,能有所裨益。
(四)结合教学内容,多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和能力。众所周知,每一位从事发明创造的人,都是爱动手动脑的。我在课堂教学时,就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和能力。
(五)注重培养学生做事要讲究效率的习惯。当今社会,讲究工作效率、学习效率。快节奏、高效率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快节奏、高效率,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在平时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时间要求都很紧,不容许有丝毫的拖沓,对于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学生,一定要帮助查找原因,帮助其克服毛病,还通过“比一比”、“评一评”等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做事无紧迫感和动作慢、磨蹭等坏习惯。
三、沟通联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一)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数学是以其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反映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学生初步理解约数和倍数是相反的而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倍数就有约数,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使学生全面了解两个概念的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二)向学生渗透实践是知识的源泉的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人类的认识是客观世界的反应,而这种反映只能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向学生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例如:在教学分数意义时,在讲授新课前,老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把一个桃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得的桃不能用整数表示时,怎么办呢?这时每个学生都渴求得到答案,老师抓住这个机会向学生说明:均分往往得不到自然数,从而产生了分数。要解决该问题,我们就要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
(三)向学生渗透一般与特殊,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共性与个性,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让学生凭借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认识数学中的一般与特殊。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时,为了说明“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我引导学生认识它们既有共同的特点:对边平行,又有不同的特点: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在一般中有特殊的这一辩证因素,从而使学生树立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的方法,学会灵活处理实际问题。
四、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数学是一门典型而近乎完美的科学,通过它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的教育;又如我国数学研究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过辉煌的成就,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教育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