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领导力危机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ph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我们听到了从中国南方城市深圳传来的一些非常令人不安的消息:台资企业富士康—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商之一—出现了多起员工自杀事件。事件发生后,有很多媒体分析、探讨或者试图解释造成这些恶劣事件的原因,其中包括工作时间过长、员工背井离乡、工作节奏快以及按期完成任务的超大压力。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也成为媒体热议的对象,而他本人也不断强调正在积极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富士康所做的努力包括聘请100名心理辅导师、在厂区和宿舍区安装安全网络、大幅提高工人工资,甚至在一些工段上增加到相当于之前两倍的工资。但在我看来,这些做法和干预并不能根除引发这些自杀事件的“病因”,只能减轻或者缓解“症状”。
  当然,富士康并不是全球企业中唯一一家出现这种悲剧的企业。然而,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有着如此高压工作环境的公司里,出现如此高的自杀人数,富士康的确让世人震惊。我们不禁反思,如果这些员工的主管能够像关心生产一样关心员工的心理健康,那么,这样的悲剧能够避免多少?在帮助缓解整个工作环境的各种压力方面,团队的主管人员是否受过良好的培训?我想,真正的问题是:目前中国公司的主管或者团队负责人被迫将精力集中于生产、产品,而非员工的需求。企业高层从外界接收到来自客户的压力时,将这种压力不断传递到下层,然而,当这种压力传递到一线工作人员那里时,便无处可去了。
  以我这些年在华工作经验来看,在很多中国企业,一线主管和中层管理人员普遍较为年轻,往往缺乏管理经验。事实上,他们中的许多人从未有过在管理方面可供学习的榜样,甚至也没有接受过关于如何管理他人的培训和指导。很多情况下,他们是因为自己扎实的技术能力而被提拔为负责人。当遇到似乎是与人有关的问题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将问题向“用滥的”人力资源部门报告。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懂得关心员工,而是他们并不知道除此之外还能做什么。这一现象绝不仅仅出现在富士康公司。事实上,在中国,每一家拥有庞大销售团队或者生产大军的快速成长的公司都面临着中层管理人员能力不足的问题。企业如果不解决中层管理人员的能力问题,恐怕类似富士康公司的惨剧就会不断涌现。
  当然,我们无法让这一问题在转瞬之间就烟消云散。中国经济正在以世界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方式快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在专业领域表现优异的年轻人被委以重任进入管理岗位,而在其他国家,这些管理岗位往往由比之年长10岁左右的人担任。我认为,解决这一困境的唯一办法是:让这些年轻的管理者和中层管理人员做好管理技巧和能力的全方位准备。
  以下,是我给出的一些建议,供企业参考。
  (1)对所有管理者包括主管及中层,进行管理技能培训。内容包括如何辅导员工、如何做出矫正反馈、如何激励员工、如何制定可行性目标、如何提高倾听能力。上述这些培训曾被认为只是领袖人物需要掌握的能力,事实上,年轻一代的基层主管和中层负责人如果缺乏这些技能,同样会导致不良的后果。例如,经理的工作如果是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并为员工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那么,员工的幸福感就会增强。令人遗憾的是,这种能力在目前中国的基层主管和中层经理中是很少见的。
  (2)尽量选择团队指导训练。对所有管理人员进行员工指导的费用较高,企业基本上担负不起。因此,企业一般会选择其中极具潜质的员工和高层管理者进行单个员工指导。然而,如果企业选择团队指导训练会有益于所有基层主管和中层经理。我曾经在上海做过一个团队指导任务:每季度会有一个6到8人组成的团队开2小时的碰头会,每次会议我们会预设一个主题,例如激励员工、保留员工。于是,这个团队指导培训就像诊所一样运行起来,每次开会时,团队负责人就会带着问题来,团队每个人都参与其中的讨论。
  (3)顾问式辅导也是有效的培训措施。上文曾提到,许多团队的领导人、基层/中层/高层管理者基本上也没有可供学习的榜样,因为他们常常是由于出色的专业技术能力而得到提拔进入管理层。对于管理者来说,顾问式的辅导导师不同于教练指导,他不会解决管理技巧、技能的提高等方面的问题,但他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可以帮助管理者解决在现实中遇到的工作问题,并缓解由此带来的压力,甚至还可以帮助其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总之,中层领导力的提升不是一个公司的问题,它是中国的普遍问题。造成中层领导力缺乏的关键因素是:世界史上从未出现过的高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高压力。员工可以排解暂时性的压力,但他们并不天然具备能够缓解长期压力的能力。
  
  责编:江涛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街面上的书店中不乏励志类读物,各种培训机构不乏有“情境训练”和“拓展训练”。在这些读物中,戴尔 · 卡内基(Dale Carnegie,1888-1955)的书往往有多种,在这些训练中,卡内基训练(Dale Carnegie Training)往往占有一席之地。这位大谈人性的演说家卡内基,名声不在成功学的创立者拿破仑 · 希尔之下。    坎坷的成长经历  1888年11月24日,戴尔 · 卡内基
期刊
我们生活在一个营销时代:产品、服务拥有品牌,组织机构拥有品牌,甚至公司内部每一个项目也有其品牌。就像营销团队为了赢得市场份额而孜孜不倦地向消费者推销他们的品牌一样,项目领导者也需要向关键受众推销项目品牌,目的在于为项目的成功争取到足够的资源和支持。   显然,项目品牌受到一些“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战略意义、项目领导者、项目可行性以及客户地位等。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项目品牌的强弱是注定的,信奉品牌智慧
期刊
以往的研究表明,CEO在一个公司待的时间越长,其对董事会的构成就会影响越大,对董事会做出的决策也影响越大。这些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战略方向和业绩表现,由此带来了一些担忧:任职较长的CEO与董事会成员的关系密切,因而会较少受到来自董事会的监督。  不过,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Aiyesha Dey和达拉斯德州大学的刘小慧联合发表了一篇名为《CEO任期、董事会的组成与创新》的工作论文。该文指出,尽管董事
期刊
从1991年到2011年,中国MBA教育走过了二十年的发展历程。  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9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几点意见》。1991年,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等9所高校开始试办MBA教育。2010年,中国拥有MBA招生和培养资格的院校已达233所,和1991年相比,扩张了26倍
期刊
有关“苹果”和乔布斯的文字已经充满媒体,我又如何再下笔言之?于是想起孔子学琴,走入周公内心的方法,反复阅读有关乔布斯的演讲以及言论,感格乔布斯,与乔布斯居、与乔布斯谋。于是便产生了“以乔解乔”的思路和乔氏风格的本文标题—“啃析苹果文化”,以及后续对苹果文化概括时的概念特点,以期“与众不同”(think different)。  乔布斯不可复制、“苹果”不可复制,但通过系统阐释则可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
期刊
“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 说的就是:预防问题或管理问题,都远胜过解决问题本身。  “赢在中国”某参赛者请教张瑞敏说:“张总裁,您日理万机,最优先处理的事是什么?”张回答说:“重复发生错误的事。”  的确,重复发生错误的事,表示我们的问题管理有警讯了!不然何以会一错再错?他也说道:“管理者必须进行问题管理,而不是危机管理”,强调把企业出现的任何危机问题消灭在萌
期刊
在实践中,当领导在组织中提出一种主张或倡导一项思想时,人们通常首要考虑的是合理的奖惩制度和组织安排—只要有明确而充足的奖惩措施,自然会引导人们的工作行为去认同或接受这一倡议,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但是,这一思路严重缺乏对“设计”之外的领导过程重要性的关注。按照社会学习理论的观念,领导的所作所为也会提供更现实的行为线索,并影响下属员工对组织安排如何执行的理解。例如,年初企业分解到各部门的战略
期刊
“退避三舍”是相当常见的成语。然而,这一字面上不会产生误解的简单表述,在行为上却有可能产生多种理解。  “退避三舍”产生于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过程中的一段对话。《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重耳到了楚国,楚王盛情招待并问重耳:“公子若返回晋国,如何回报我?”重耳先客套了一番,说:“楚国这么强大,这么富有,晋国能拿出什么来回报呢?”楚王继续追问:“虽然我什么都有,你还是说说用什么回报吧?”重耳就说:“
期刊
在成功学的诸多著作和名人中,影响较大的有二,一位是拿破仑 · 希尔,一位是戴尔 · 卡内基。尽管拿破仑 · 希尔的著述并不严谨,戴尔 · 卡内基的著述也更偏重于人际关系,但其中还是有不少可供参考的地方。同国内那些“成功学大师”的大量著述相比,希尔和卡内基的著述还是质量较高的。如果有读者一心想看励志图书,还是看希尔和卡内基的比较靠谱。不过,先要学会鉴别真假,不管是大街上的地摊还是机场候机室的书屋,那
期刊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乃至大部分组织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自明,离开了他们,任何战略都无从谈起。很多企业对中层领导力缺失这一问题并非置若罔闻,也都投入了很大的关注,这从目前培训市场领导力和管理课程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层领导力缺失所引起的战略传导障碍、信息传导障碍、绩效分解障碍等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领导力缺失的中层  可以说,中层领导力问题在学术界和实践界都是老生常谈,在百度搜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