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科是高中的一门必修课目,就文科班学生而言,历史高考分值100分,历史成绩发挥的好坏,将严重影响学生的高考总成绩。要使学生学好历史、考好历史,教师必须注意平时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我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考试成绩的一些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
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是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有效途径,学生感到历史与现实是有联系的,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开始。
1、从现实的热点问题关注历史。“热点”问题,由于贴近学生、贴进生活,贴近时代而为学生所关注,利用“热点”问题来激活学生历史思维,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
2、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活跃思维。历史是过去性的,让学生沿着时光隧道去探索历史的足迹,感受历史的存在,学习历史的兴趣、探究的思维就会油然而生。因此,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身临其境,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产生情感的体验。这种强烈的情感刺激,巨大的心灵震憾,能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也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如,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课时,在讲到西方大国参加巴黎和会的真实态度时,我通过模仿意大利代表,首先阐述了意大利的意图,“我在一战中为协约国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战争取得了胜利,我不说其它,就要上次协约国在《伦敦密约》中归定给我的那块土地,这个要求不算过分吧!”在学生的一片笑声中,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他们分别站在英、法、美、日四国立场上,运用学过的知识分头讨论,做“自家的打算”。学生们顿时活跃起来,几乎人人都在思考,纷纷为“自家”出谋划策,然后老师让各组的代表登台发言,将“自家”的打算公布于众,并且让学生体会到参加国之间矛盾重重。
二、培养学生勤于思维的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经常设疑,拓展学生的思维天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搜索信息、解决那些“为什么”、“怎么办”,长期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可培养学生勤于思维的习惯,并把这种习惯带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去,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勤于思维的习惯呢?
巴尔扎克说过:“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老师的经常设疑,学生的大胆反问,都能养成学生勤于思维的习惯,“勤思出智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引起学生注意,留心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与老师同步思维。
设问可以说是教师自问自答,提问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然设疑,问而不答,让学生去开动脑筋,去搜集信息,组织答案。当问题提出时,学生即开始发散思维,去探索符合条件的答案。教师通过提问学生会发现有的学生答案接近,有的抓不住主要矛盾,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各种信息,给学生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进行集中思维,把各种信息加以重新组织,找出一个最佳的答案。
再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之间讨论得出答案,或询问老师,让老师帮助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预习某一节的内容或某一历史事件,让学生把疑问提出来,或者在结束新课后让学生把未曾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在学生提出问题时,这其实就培养了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当然,老师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时,要避免包办代替,把答案直接说出来,而是要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得出结论。
三、加强创造性思维方式的训练
1、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创新素质中最基本的态度就是质疑,所以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根据高中学生具有思想活跃、好奇、敏锐,容易接受新事物,敢想和敢于创新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大力鼓励学生多思勤想,大胆质疑,提倡敢于探索、不断创新。
创造性思维的实质是求异,求异就是换一个角度、换一个层次、换一种观点、换一种方法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求异思维能力,就是通过思考,敢于打破常规、打破旧框框,从各个侧面去观察问题,发表不同意见的能力。如讲洋务运动时,往往得出的结论是“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但教师可启发学生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有没有巨大的进步作用?等等,指导学生对现有的结论进行逆向思维,发表不同的意见,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避免思维僵化,敢于创新。当然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求异思维,还要提醒学生追求真理,避免死钻牛角尖。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探索、追求多样性的开放式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高中历史教材引入了一些史学界的争议,这有助于学生了解史学研究动态,拓宽思路,开展独立思考,形成自己一定的看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分析这些不同观点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方位地评价历史事件,多法解答历史现象,多重思考历史规律,多层次认识历史结论。比如教材中关于拿破伦的评价,列举了史学界的三种不同观点,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介绍这三种观点的文字,分析站在不同角度对同一事件或同一人物的不同评价,提倡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多换一换角度多一些发散思维,力图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看法。
总之,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根本。我们历史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一、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
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是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有效途径,学生感到历史与现实是有联系的,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开始。
1、从现实的热点问题关注历史。“热点”问题,由于贴近学生、贴进生活,贴近时代而为学生所关注,利用“热点”问题来激活学生历史思维,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
2、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活跃思维。历史是过去性的,让学生沿着时光隧道去探索历史的足迹,感受历史的存在,学习历史的兴趣、探究的思维就会油然而生。因此,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身临其境,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产生情感的体验。这种强烈的情感刺激,巨大的心灵震憾,能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也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如,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课时,在讲到西方大国参加巴黎和会的真实态度时,我通过模仿意大利代表,首先阐述了意大利的意图,“我在一战中为协约国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战争取得了胜利,我不说其它,就要上次协约国在《伦敦密约》中归定给我的那块土地,这个要求不算过分吧!”在学生的一片笑声中,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他们分别站在英、法、美、日四国立场上,运用学过的知识分头讨论,做“自家的打算”。学生们顿时活跃起来,几乎人人都在思考,纷纷为“自家”出谋划策,然后老师让各组的代表登台发言,将“自家”的打算公布于众,并且让学生体会到参加国之间矛盾重重。
二、培养学生勤于思维的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经常设疑,拓展学生的思维天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搜索信息、解决那些“为什么”、“怎么办”,长期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可培养学生勤于思维的习惯,并把这种习惯带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去,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勤于思维的习惯呢?
巴尔扎克说过:“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老师的经常设疑,学生的大胆反问,都能养成学生勤于思维的习惯,“勤思出智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引起学生注意,留心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与老师同步思维。
设问可以说是教师自问自答,提问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然设疑,问而不答,让学生去开动脑筋,去搜集信息,组织答案。当问题提出时,学生即开始发散思维,去探索符合条件的答案。教师通过提问学生会发现有的学生答案接近,有的抓不住主要矛盾,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各种信息,给学生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进行集中思维,把各种信息加以重新组织,找出一个最佳的答案。
再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之间讨论得出答案,或询问老师,让老师帮助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预习某一节的内容或某一历史事件,让学生把疑问提出来,或者在结束新课后让学生把未曾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在学生提出问题时,这其实就培养了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当然,老师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时,要避免包办代替,把答案直接说出来,而是要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得出结论。
三、加强创造性思维方式的训练
1、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创新素质中最基本的态度就是质疑,所以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根据高中学生具有思想活跃、好奇、敏锐,容易接受新事物,敢想和敢于创新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大力鼓励学生多思勤想,大胆质疑,提倡敢于探索、不断创新。
创造性思维的实质是求异,求异就是换一个角度、换一个层次、换一种观点、换一种方法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求异思维能力,就是通过思考,敢于打破常规、打破旧框框,从各个侧面去观察问题,发表不同意见的能力。如讲洋务运动时,往往得出的结论是“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但教师可启发学生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有没有巨大的进步作用?等等,指导学生对现有的结论进行逆向思维,发表不同的意见,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避免思维僵化,敢于创新。当然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求异思维,还要提醒学生追求真理,避免死钻牛角尖。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探索、追求多样性的开放式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高中历史教材引入了一些史学界的争议,这有助于学生了解史学研究动态,拓宽思路,开展独立思考,形成自己一定的看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分析这些不同观点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方位地评价历史事件,多法解答历史现象,多重思考历史规律,多层次认识历史结论。比如教材中关于拿破伦的评价,列举了史学界的三种不同观点,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介绍这三种观点的文字,分析站在不同角度对同一事件或同一人物的不同评价,提倡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多换一换角度多一些发散思维,力图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看法。
总之,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根本。我们历史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