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式的教育研究思维取向探析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en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尽管教育研究近年来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和蓬勃的发展,但功利式的研究思维取向对教育研究却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正确认识功利式的研究取向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采取有效措施,形成为学术而学术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取向以引导教育研究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功利主义 教育研究 思维取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2-027-02
  
  众所周知,随着教育实践领域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教育研究近年来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这表现在科研成果的数量增加,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力度加大和进入教育科研的研究者数量越来越多等方面。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开始产生越来越多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从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来看,可以发现,由于欠缺为学术而学术的理性引导的科学精神而在教育研究实践上存在某些偏差。这些偏差的种类和表现非常复杂,但在教育研究实践中对科研人员影响深远产生不良后果的却是功利主义式的思维取向。
  
  一、内涵解读及其外在表现
  
  教育研究作为学术研究的一部分,需要追求学术的纯洁、独立和自由。研究者是需要实事求是、追求理性的科学精神的熏陶和指引的,否则很容易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学术的方向,成为地位、名声、金钱等的俘虏,从而对学术事业造成危害。在当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热潮中,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开始有些泛滥。应该说,追求功利有其合理性,毕竟研究者也是有各种需要的社会上的人,作为一种职业,研究者需要按照其学术贡献获得相应的报酬和回报,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否则就难以保持研究者进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但是,如果因为种种制度和个人的原因,过度追求名利,把获取利益当成目的,把学术研究作为手段,违背研究的科学精神,就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倾向,形成一种功利至上式的研究思维取向。这在我们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尤其需要引起注意。在当代学术界,有少数研究者已经超出了研究的本质规定,演变成了学术不端行为。学术成果应是显示学者研究水平、学术兴趣和治学风格的标志,然而,当它与学者的地位和利益挂钩时,各种功利性、短视等学术不良行为就会在部分研究者中出现。
  有学者指出这种学术研究的不良倾向表现在:“第一,缺乏学术史意识,对前人的相关研究不作必要的交待;第二,言而无据,缺乏必要的注释,只提见解,不予论证;第三,不顾客观事实,随心所欲提出命题;第四,以权术代学术。”在当代,一些研究者为了多出研究成果,在写作过程中忽视或隐瞒前人己有的研究结论或采取偷梁换柱的做法予以变通,但本质内容没有多少变化。“他们迅速而及时地把许多‘外来话语’或其他学科的概念或术语引入教育理论研究时,并不考虑它们的价值与现实意义,而只是想快速地引入,以使自己成为此理论的‘鼻祖’。”
  另外,个别研究者在研究中不注意或不给自己的研究在学术文献中定位,在研究中存在任意解释和发挥的倾向,引用资料不注明出处或对原文作一些断章取义的摘引,以便证明自己的研究与前人或他人曾做过的研究没有联系,显示其研究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学术‘市场化’、学术‘官僚化’、虚假科研、学术霸权、学术泡沫及低水平重复等出现在教育研究领域”。在极少数研究者看来,不讲研究应有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反而认为所谓科学研究仅是换取功名利禄或取得某种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且这种学术思维取向的不良风气已开始有所蔓延,不仅在一般中小学教师、研究生中有所表现,甚至出现在极少数大学教授中,近年揭露的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刘辉论文履历造假、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中国宪法研究会副会长周叶中著作抄袭的例子等等都显示了学术腐败有蔓延和加重的趋势。甚至有学者指出著名高校牵涉学术腐败问题的学者不下百人,高校已成为科研项目虚假申报的重灾区。整个学术研究队伍由于受功利主义的研究思维影响,在某些方面开始有些浮躁,尽管这只是个别现象,却表明科学精神的欠缺导致功利主义式的研究思维取向比较普遍。
  功利化的教育研究思维从教育理论成果在当代的表现也可看出。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学者伤痕累累的心灵,改变教育落后状况的理想促使各种教育学教材、研究论文、教育专著纷纷呈现。这些研究成果在各自的领域推动了教育学科的发展,丰富了教育理论。但是,在成果不断出现的同时,也不排除一些研究成果质量上的差强人意。有些成果让人产生“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换句话说,就是学术成果确实很多,但真正有理论贡献的成果并不是很多。那么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应该很多,但从一个侧面看,少数学者欠缺科学精神,受功利思维的影响而不得不追求成果的数量是一个重要原因。
  这种功利化的思维取向在基础教育改革中也有若干表现,在创新成为时代最强音的号召下,教育研究和改革的大潮有些奔腾澎湃,教育革新的课题层出不穷,以致就连一些中小学的校长、教师也跃跃欲试、轰轰烈烈地搞起课题研究,并且常常一出手就是根本性、全局性的大手笔。如“面向21世纪的XX”、“XX教育”、“学会XX”、“校本XX”等等。这些改革主旨都是好的,都是为了基础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地成长,提高全民素质,而且,对各种教育改革都不应过早评论,而应以热情宽容的态度由实践作出最后的检验。但听闻“XX实验已经成为除国家新课程实验外,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实验”,“打开中国任何一份报纸、任何一本教育刊物,几乎都能找到‘XX实验’学校的文章。”仍感觉有些言过其实,不符合科学精神的要求。这是从苏州市某副市长口里讲的话,由此感叹学术浮夸风在教育研究界的表现及倡言科学精神的必要性。为保证教育研究在科学化的轨道上健康发展,确实有必要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思考了。有学者指出在教育研究领域已形成改革与创新哲学,这种业已形成的所谓基础教育改革哲学,其“改革意识形态表现在改革即进步,改革即有理,改革即合法,把改革理想化、绝对化和权威化以致出现种种不良现象。”在他们看来,凡坚持改革就是好的,不改革就是保守落后,就没有与时俱进。可以看出,之所以改革如此兴盛,部分原因是因为改革的背后可能存在着激烈的利益争斗,这也表明功利化的研究思维对教育研究者的影响。
  在当代,由于学术评价制度上的不健全,存在只看学术成果的数量,而很少考虑或难以评价质量问题,这导致愿在书斋中苦心思考,坚信“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式的学者在研究群体日益庞大的今天很难增加,“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乐在其中的士子风范也可能会有所减少。古人云“造次必如是,颠沛必如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样的“大丈夫”在当代功利主义的研究思维取向比较突出的背景下还是有大力提倡的必要。因为“人是一个精神的存在,人不能没有精神,精神是人类灵魂的家园,是人类心灵的港湾。人的身体如果没有精神的支撑就会成为干瘪的木乃伊,成为行尸走肉。……当一个人的精神出现危机时,他就有一种被放逐的感觉,他就会发现自己生存的危机。人要想摆脱危机和解决生存中的矛盾,就必须寻找精神动力。”所以,我们需要分析原因,采取对策,转变教育研究的这种功利化研究思维取向,多提倡“为学术而研究”的科学精神。
  
  二、方向:改革评价制度,规范研究道德
  
  面对功利化的研究思维取向在教育研究界有所蔓延的趋势,面对一些研究者过度追求名利导致的负面现象,要想转变这种局面,似乎仅靠研究者的良心和责任,靠动听的道德说教,是远远不够的,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改革学术评价制度。
  无庸讳言,当前的学术评价制度存在一些弊端,表现在重数轻质,追求数量指标,轻视质量指标。许多学校要求研究者每年要发表多少论文,写多少专著,获何种奖励,拿何种科研基金,才能评职称,拿奖金,得学位等等。尽管体现了“数量面前人人平等”的公正原则,但在种种利益诱惑下,学术界就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致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剪切复制者有之、粗制滥造者有之、弄虚作假者有之、权学交易者有之、捉刀代笔者有之、滥竽充数者有之、偷换概念者有之、谩骂挖苦者有之、白马非马者有之……甚至极端到利益攸关、你死我活。科研论文和专著比以前增加了很多,但有实质性进展的估计有限。
  因而,如何规范学术道德,彰显科学精神就需要深入思考。首先,需要建构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学术评价体系,“学术评价体系是鉴定学术成果、审核学术质量、引导学术方向的一种特殊制度……它的设置是否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对学术研究的发展演变就有着最直接的引导和定向功能,丝毫也不能马虎与忽视。”要严格学术评审,广泛采取匿名、回避和异地评审和方式,采取论文和著作代表作制度,杜绝人情关系,以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为准绳。不是看研究者的专著论文数量,而是看重其学术内容和贡献,避免仅仅以数量取胜。其次,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开展学术批评和争鸣,相信群众的眼睛,方舟子主持的新语丝网站和杨玉圣支持的学术批评网尽管遭受了种种困难,但仍然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净化学术空气的作用。
  再次,制定学术道德规范,对学术不端和造假腐败者,要给予合理的批评指正,严重者给与一定的处罚和制裁,从而产生震慑作用。同时,鼓励学者做“缓慢”的甘心坐“冷板凳”的研究者,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有限,一年弄出几十篇论文,好几本著作,笔者感觉并不都是值得称许的事情,马克思写一本专著《资本论》用了四十年,司马迁为写《史记》在身受腐刑的痛苦中煎熬了二十年,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据说花了十九年,还有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等都差不多花费了一生的尽力,这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榜样。
  
  三、辨析与反思:我们何以选择
  
  教育研究应该是功利主义取向还是为研究而研究、为学术而学术,我们需要给与更多的思考和正确地辨析。纯粹某种取向的研究是不存在的,只提倡精神的高尚而没有适当的物质激励是不符合人性需要的,研究者也是社会中的有种种需要的个体,而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天外来客,所以需要这两方面的结合,既要进行研究理念和研究精神的培育,又要根据每个人的学术贡献给予合理的物质回报。只是对教育研究中过度追求功利目标的取向,以致形成学术不端的行为才需要认真思考,分析原因,改革学术成果的评价制度,对违反学术道德的研究者给予批评纠正。
  限于篇幅和时间,以上粗浅地分析了教育研究中的功利主义取向及其对教育研究的危害,当然,还有更多的需要深入思考,例如,转变研究思维就一定能达到为学术而学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要求吗?显然不一定,但是,不转变这种功利引导式的教育研究思维,显然难以获得对具有复杂特性的教育现象作出真实、客观、合乎理性的解释和说明,从而不能体现蓬勃发展的教育实践对教育研究者的要求。另外,在具体路径方面还存在一些需探讨的方面,比如,如何培育良好的研究氛围,以利于学术新人的成长和原创性成果的出现,以及如何倡导理性、自由、责任、开放、宽容的学术共同体等问题都值得教育研究界深入探讨分析。
  
  参考文献:
  [1]方建锋,何金辉,周彬.教育理论的世纪回顾与展望──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3):11-16.
  [2]陈荟.“迷失”的教育话语[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5):19-21
  [3]杨华丽.学术腐败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4,(1):49-50
  [4]中国青年报[N].2006年3月31日.教育文摘周报[N].2006-3-22(2),现在各种学术造假行为已屡见不鲜,可见改革学术评价制度,规范学术道德的紧迫性。可参见方舟子主持的新语丝网站和杨玉圣主持的学术批评网。
  [5]王毅.“新教育”,向理想迈进——朱永新访谈录[J].教育发展研究,2006,(2B):7-11.黄甫全通过学术批评网对其予以了辛辣的驳斥,直指其吹牛和浮夸。
  [6]王本陆.基础教育改革哲学刍议[J].中国教师.2004,(5):12-16
  [7]刘济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229-230。
  [8]蔡毅.建立一套良好的学术评价体系[J].学术界.2003,(6):58-72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简述了全美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简称NBPTS)制订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五项核心标准,并从指标体系的性质、目的性、内容三方面分析了NBPTS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根据三方面的特点,阐述了给予我们的三点启示。  关键词:全美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 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教师的专业
期刊
摘 要:本文站在课标的角度说明了公式(x+a)(x+b)=x2+(a+b)x+ab不宜删去的缘由:1、浅显易学,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2、地位重要,统领整式乘法的公式;3、作用巨大,应用广泛;4、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课标 公式 地位 作用 不宜删去  中图分类号:G63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1-119-02     新课标下的新教
期刊
摘要: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和网络学习共同体是当前网络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从介绍网络学习共同体和PBL的概念入手,设计出基于PBL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模型,并对其要素进行研究,结合PBL的理论,论述其学习过程,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网络学习共同体 PBL 学习者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学习理论、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的完善,网络教育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当前教育的发
期刊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湖南长沙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国际学生教育中心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法。  关键词:分组教学法 国际学生实施步骤 实施意义    一、背景分析    1、中心简介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员来到中国投资、工作,并长期生活在中国,他们的到来给中国的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给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外籍人员子女提供满足他们要求的教育?一方面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在一个汉
期刊
摘要:和谐社会之道德教育以生命个体的发展为目标,是一种理解和丰富生命意义、满足生命成长需要的生命德性生成活动。和谐社会中道德教育的展开路径有三:一是生命叙事,以对话和独白为表现形式;二是生命省思,以反思、阅读(聆听)、审美为表现形式;三是生命践行,以合道德践行(融通性道德体验)和非道德践行(有限性道德体验)为表现形式。  关键词:和谐社会 道德教育 生命叙事 生命省思 生命践行    和谐社会的道
期刊
摘要:中职教育的发展与普及,给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必须通过实践、实训来提高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问题处理能力以及实际应变能力。十一·五规划国家拨入巨款用于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如何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也是中职教育中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的根本体现。而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提高专业技能和初中级水平,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应用
期刊
摘要:在近现代史上,民族主义作为面临外压时的民族或被压迫民族的一种意识形态,对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整合学术界有关民族主义基本理论,并在宏观民族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对中国的民族主义,尤其是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进程和制约因素进行论述,以期民族主义在中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得以积极、快速发展。  关键词:民族主义 中国     一、民族主义的定义    民族主义的定义,国内外的学者尚未达成
期刊
摘要:设计素描教学有别于传统的美术素描教学,偏重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求同,艺术求异中找到平衡。“视觉”的回归是对“造型”的传承和延伸,是直指内心的教师与学生的艺术对话。  关键词:造型 视觉 艺术感受    高等院校的美术是侧重于艺术理念的教育与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与职业院校相比,技术的学习应属于从属地位。设计素描课程是为艺术设计学科设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绘画
期刊
摘要: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各地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探讨。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新生代教学比武等各种名目的公开课也应运而生,一方面给新课程的实践者们创造了学习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一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知不觉已走入了新课程的误区:是不是教学活动越多越好?是不是教学手段越丰富越好?是不是学生配合越完美越好?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地去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误区 思
期刊
摘要:个性化作业遵循以学生为本的设计原则,主要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拘于课本的局限,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思考,促进其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和社会交际活动,细心体验,仔细观察,缜密思考,流畅表达。  关键词:个性化 作业设计 主体性 开放性    语文作业怎样才能破茧而出,轻装上阵?什么样的语文作业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从而让学生由讨厌作业到喜欢作业?这就需要精心设计,需要个性化设计。笔者在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