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绘本阅读的意义
所谓“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它起源于西方,采用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早期阅读是指幼儿凭借色彩、图像和成人的语言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内容的过程,可以丰富幼儿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提高其理解力、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因此,绘本阅读是高雅的阅读,精致优美的图画,妙趣横生的故事,出其不意的设计;绘本阅读是高尚的阅读,蕴含道理,深入浅出,宽容大爱,悲悯胸怀;绘本阅读是高贵的阅读,去除功利心,与大师对话,尽享童年的美妙。在幼儿园绘本阅读中,幼儿获得的不仅仅是字、词、句的理解,更是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笔者曾有幸参加了“中国‘儿童图画书与儿童成长’高峰论坛”,现场聆听了多位专家的讲座。在马建宁老师的讲座上,她举了这样一个有趣的例子:往三个大小相同的罐子里加入同样多的水,再在三个罐子里分别放入生胡萝卜、生鸡蛋和茶叶,将三个罐子放在火力相同的炉子上烧。结果,胡萝卜变成了一滩“泥”,鸡蛋越煮越硬,茶叶越煮越香、越舒展。其实,这就是生活,罐子就像社会,面对生活的煎熬,你是像胡萝卜一样变得软弱无力,失去自我;还是像鸡蛋一样包裹自己的内心,越来越坚硬;抑或像茶叶一样,无论环境多恶劣,都能充分展示自我,更好地融入社会呢?
怎样才能帮助幼儿成长为故事中的“茶叶”呢?读书!《我的尾巴》教育幼儿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缺点;《彩虹的尽头》引导幼儿要理解“宝贝”的含义,珍惜当下;《爸爸,你能给我月亮吗?》带领孩子体会亲情,读懂父亲的爱;《安的种子》让幼儿学会了等待与懂得;等等。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的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阅读。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并非先天就具有阅读绘本的能力,必须要经过长期锻炼,才能获得成长。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绘本阅读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小班幼儿绘本阅读现状分析
(一)不会正确翻阅绘本
小班幼儿的方位感比较弱,且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往往分不清或不关注物体的正反。因此,在绘本阅读的时候,有的幼儿明明把书拿倒了,却还在饶有兴趣地指点着画面上的内容,一本正经地阅读;还有的幼儿看似在一页一页地翻阅绘本,却往往是只看右页图画,不顾及左页图画内容,阅读不全面。
(二)喜欢画面形象大、色彩鲜艳的绘本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识注意为主,一些画面形象大、色彩鲜艳的对象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阅读角提供类似绘本,如《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小蓝和小黄》《我的后面是谁呢?》等,往往更受孩子的欢迎。
(三)对内容熟悉的绘本“情有独钟”
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喜欢做重复的事情,同一个游戏喜欢反复玩,同一个故事听上很多遍都乐此不疲。同样的,在阅读绘本时,孩子们都喜欢反复翻阅同一本书。其实,这是由于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缺乏,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他们看到熟悉的绘本就会产生共鸣,从而调动已有经验去观察、理解画面内容,把画面中的形象与记忆中的内容相对应,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四)不善于理解相互间的逻辑关系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随意性,他们在阅读绘本时,喜欢边看边用手指点图画内容,嘴里还自言自语,经常出现前后画面颠倒、次序混乱、毫无规则等现象。同时,由于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往往不能发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以及画面前后的联系,只能说出画面中主体的名称。比如,有的孩子在看《小猫钓鱼》时,一边看一边说“小猫来了”“蝴蝶飞来了”。很快,一本书就翻完了,然后把书放回书架上,但幼儿对整个故事的逻辑关系并不理解。
如果仅仅是进行这种简单、重复的翻阅,无法开展深度阅读,那这样的阅读就是无效阅读,无法达到阅读目的。久而久之,孩子将不会被绘本所吸引,并逐渐形成不爱看书、讨厌看书的坏習惯。因此,让孩子“看懂”绘本至关重要,只有“看懂”了,幼儿才能体会到绘本所带来的快乐。
幼儿在阅读绘本时,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理解绘本中表现的故事情节,知道故事所讲述的事情;第二,观察绘本中人物的表情变化,想象角色的心理特点;第三,了解绘本中的背景转换是为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三、让孩子看懂绘本的相关策略
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对小班幼儿来说却有着一定的困难。那么,如何让孩子看懂绘本呢?
(一)学会看绘本的封面,正确翻看绘本
每一本经典的绘本都有一个非常醒目的封面,而封面上的形象和标题常常会第一时间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应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封面,猜测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将会发生哪些事情,激发幼儿阅读绘本的愿望。在阅读绘本封面时,老师还可以向幼儿介绍绘本的作者、译者和出版社,带领孩子们认识书的基本结构,如封面、封底、扉页等,让他们对绘本有一个初步了解。此外,在翻看绘本前,教师可以用简单的儿歌来提醒幼儿保持正确的翻看姿势:“拇指食指碰一碰,捏住书角轻轻翻。”翻开绘本后,教师要提醒幼儿注意左右页上的画面,不遗漏任何一处内容,从而帮助孩子们逐渐养成左右翻看的习惯。
(二)选择多样化的绘本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其阅读面会受到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他们选择一些不同题材的绘本,如情绪管理、社会认知、爱护大自然、性教育启蒙、亲情、友情、挑战自我、安全教育、解决问题等,帮助他们获得多元知识与情感经验。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只要教师引导得当,他们就会在纸上留下美丽的图画。
(三)理解每一个独立画面的内容
首先,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主要角色的形象特点。在多数绘本中,画面上的主要角色一般都是大而醒目的,孩子第一眼就会认出。然后,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它是谁?它在干什么?如此,孩子们就会认真观察画面,并立刻说出答案。其次,教师要提醒幼儿观看画面的背景。对此,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利用一些描述性提问,如“它在什么地方”,促进孩子对画面的感性认知。最后,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角色的面部表情。此时,幼儿会根据自己的观察,调动已有生活经验,展开想象。但是,由于小班幼儿缺乏生活经验,不易感知不同的表情,特别是表情的细微变化,教师可适当引导,让孩子们对画面进行综合判断,理解角色的心理,感受角色的想法。 (四)根据画面的转换,了解故事情节发展
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背景转换,包括时间、地点、天气等,注意前后页的衔接,发现一些细微变化。例如,在阅读绘本《爷爷的肉丸子汤》时,教师引导孩子们发现,随着老爷爷的汤越做越多,越做越好喝,老爷爷的房间也越来越明亮。孩子们都高兴地说:“那是因为老爷爷的心情越来越好了!”
又如,在绘本故事《大老鼠和小老鼠》中,大老鼠每走进一间房子,门框上的挂饰都不一样。但是,孩子们的注意力都在房子主人身上,没有发现这一细节。此时,教师提醒幼儿:“咦?你们看小象的房门上挂了什么?”这立刻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收获了意外的惊喜,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强调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是指導小班幼儿阅读绘本的关键。如此,孩子们的注意力就不会停留在简单的翻页上了,每次看书也都会有不一样的发现,进一步了解了故事内容,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了阅读兴趣。当然,该过程是需要经过长期锻炼的,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幼儿。
(五)想象角色间的对话
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段时间后,孩子们阅读绘本时都能大概理解故事内容了,并能简单地讲述故事。但是,对于一些角色对话,孩子们却很难把握,因为这些内容并非直观地显示在书上,不易理解。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时,可以通过一些推想性提问,引导他们对画面外的内容进行有根据的猜想。例如:在故事《鸭子骑车记》中,小动物们看见鸭子骑自行车会说些什么呢?在故事《月亮的味道》中,小动物们为了吃月亮都想出了什么办法呢?孩子们的回答非常有趣,有的甚至出乎了教师的意料,让人耳目一新。在绘本阅读中,只要孩子们能大胆想象,并大声地说出来,教师都应及时给予鼓励。
在童话故事《三只小猪》中,猪老大和猪老二因为懒惰和侥幸,盖的是草房子和木房子,最终使自己落入险境,而拯救它们,帮助它们逃脱狼口的是猪老三费尽心力盖的砖头房子。孩子未来的世界就像一片森林,有鲜花,也有大灰狼,要想拥有安全幸福的生活,就必须盖一间坚实的砖头房子,而材料就是一本本经典绘本,黏合剂就是他们从小养成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这些,就能帮助孩子们打好地基,越往上盖越省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色彩鲜艳、主体突出、内容单一的绘本,深入挖掘绘本的潜在价值,让幼儿愿意看绘本,喜欢看绘本,能看懂绘本,深刻体会阅读的乐趣,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7.
[2]张雯.浅谈小班幼儿阅读的特点与教师指导策略[EB/OL].http://www.doc88.com/p-436424154406.html,2007-11-21.
[3]幼儿经典图画书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EB/OL].http://www.doc88.com/p-5344163130380.html,2014-08-27.
所谓“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它起源于西方,采用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早期阅读是指幼儿凭借色彩、图像和成人的语言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内容的过程,可以丰富幼儿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提高其理解力、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因此,绘本阅读是高雅的阅读,精致优美的图画,妙趣横生的故事,出其不意的设计;绘本阅读是高尚的阅读,蕴含道理,深入浅出,宽容大爱,悲悯胸怀;绘本阅读是高贵的阅读,去除功利心,与大师对话,尽享童年的美妙。在幼儿园绘本阅读中,幼儿获得的不仅仅是字、词、句的理解,更是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笔者曾有幸参加了“中国‘儿童图画书与儿童成长’高峰论坛”,现场聆听了多位专家的讲座。在马建宁老师的讲座上,她举了这样一个有趣的例子:往三个大小相同的罐子里加入同样多的水,再在三个罐子里分别放入生胡萝卜、生鸡蛋和茶叶,将三个罐子放在火力相同的炉子上烧。结果,胡萝卜变成了一滩“泥”,鸡蛋越煮越硬,茶叶越煮越香、越舒展。其实,这就是生活,罐子就像社会,面对生活的煎熬,你是像胡萝卜一样变得软弱无力,失去自我;还是像鸡蛋一样包裹自己的内心,越来越坚硬;抑或像茶叶一样,无论环境多恶劣,都能充分展示自我,更好地融入社会呢?
怎样才能帮助幼儿成长为故事中的“茶叶”呢?读书!《我的尾巴》教育幼儿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缺点;《彩虹的尽头》引导幼儿要理解“宝贝”的含义,珍惜当下;《爸爸,你能给我月亮吗?》带领孩子体会亲情,读懂父亲的爱;《安的种子》让幼儿学会了等待与懂得;等等。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的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阅读。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并非先天就具有阅读绘本的能力,必须要经过长期锻炼,才能获得成长。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绘本阅读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小班幼儿绘本阅读现状分析
(一)不会正确翻阅绘本
小班幼儿的方位感比较弱,且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往往分不清或不关注物体的正反。因此,在绘本阅读的时候,有的幼儿明明把书拿倒了,却还在饶有兴趣地指点着画面上的内容,一本正经地阅读;还有的幼儿看似在一页一页地翻阅绘本,却往往是只看右页图画,不顾及左页图画内容,阅读不全面。
(二)喜欢画面形象大、色彩鲜艳的绘本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识注意为主,一些画面形象大、色彩鲜艳的对象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阅读角提供类似绘本,如《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小蓝和小黄》《我的后面是谁呢?》等,往往更受孩子的欢迎。
(三)对内容熟悉的绘本“情有独钟”
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喜欢做重复的事情,同一个游戏喜欢反复玩,同一个故事听上很多遍都乐此不疲。同样的,在阅读绘本时,孩子们都喜欢反复翻阅同一本书。其实,这是由于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缺乏,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他们看到熟悉的绘本就会产生共鸣,从而调动已有经验去观察、理解画面内容,把画面中的形象与记忆中的内容相对应,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四)不善于理解相互间的逻辑关系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随意性,他们在阅读绘本时,喜欢边看边用手指点图画内容,嘴里还自言自语,经常出现前后画面颠倒、次序混乱、毫无规则等现象。同时,由于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往往不能发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以及画面前后的联系,只能说出画面中主体的名称。比如,有的孩子在看《小猫钓鱼》时,一边看一边说“小猫来了”“蝴蝶飞来了”。很快,一本书就翻完了,然后把书放回书架上,但幼儿对整个故事的逻辑关系并不理解。
如果仅仅是进行这种简单、重复的翻阅,无法开展深度阅读,那这样的阅读就是无效阅读,无法达到阅读目的。久而久之,孩子将不会被绘本所吸引,并逐渐形成不爱看书、讨厌看书的坏習惯。因此,让孩子“看懂”绘本至关重要,只有“看懂”了,幼儿才能体会到绘本所带来的快乐。
幼儿在阅读绘本时,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理解绘本中表现的故事情节,知道故事所讲述的事情;第二,观察绘本中人物的表情变化,想象角色的心理特点;第三,了解绘本中的背景转换是为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三、让孩子看懂绘本的相关策略
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对小班幼儿来说却有着一定的困难。那么,如何让孩子看懂绘本呢?
(一)学会看绘本的封面,正确翻看绘本
每一本经典的绘本都有一个非常醒目的封面,而封面上的形象和标题常常会第一时间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应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封面,猜测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将会发生哪些事情,激发幼儿阅读绘本的愿望。在阅读绘本封面时,老师还可以向幼儿介绍绘本的作者、译者和出版社,带领孩子们认识书的基本结构,如封面、封底、扉页等,让他们对绘本有一个初步了解。此外,在翻看绘本前,教师可以用简单的儿歌来提醒幼儿保持正确的翻看姿势:“拇指食指碰一碰,捏住书角轻轻翻。”翻开绘本后,教师要提醒幼儿注意左右页上的画面,不遗漏任何一处内容,从而帮助孩子们逐渐养成左右翻看的习惯。
(二)选择多样化的绘本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其阅读面会受到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他们选择一些不同题材的绘本,如情绪管理、社会认知、爱护大自然、性教育启蒙、亲情、友情、挑战自我、安全教育、解决问题等,帮助他们获得多元知识与情感经验。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只要教师引导得当,他们就会在纸上留下美丽的图画。
(三)理解每一个独立画面的内容
首先,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主要角色的形象特点。在多数绘本中,画面上的主要角色一般都是大而醒目的,孩子第一眼就会认出。然后,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它是谁?它在干什么?如此,孩子们就会认真观察画面,并立刻说出答案。其次,教师要提醒幼儿观看画面的背景。对此,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利用一些描述性提问,如“它在什么地方”,促进孩子对画面的感性认知。最后,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角色的面部表情。此时,幼儿会根据自己的观察,调动已有生活经验,展开想象。但是,由于小班幼儿缺乏生活经验,不易感知不同的表情,特别是表情的细微变化,教师可适当引导,让孩子们对画面进行综合判断,理解角色的心理,感受角色的想法。 (四)根据画面的转换,了解故事情节发展
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背景转换,包括时间、地点、天气等,注意前后页的衔接,发现一些细微变化。例如,在阅读绘本《爷爷的肉丸子汤》时,教师引导孩子们发现,随着老爷爷的汤越做越多,越做越好喝,老爷爷的房间也越来越明亮。孩子们都高兴地说:“那是因为老爷爷的心情越来越好了!”
又如,在绘本故事《大老鼠和小老鼠》中,大老鼠每走进一间房子,门框上的挂饰都不一样。但是,孩子们的注意力都在房子主人身上,没有发现这一细节。此时,教师提醒幼儿:“咦?你们看小象的房门上挂了什么?”这立刻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收获了意外的惊喜,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强调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是指導小班幼儿阅读绘本的关键。如此,孩子们的注意力就不会停留在简单的翻页上了,每次看书也都会有不一样的发现,进一步了解了故事内容,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了阅读兴趣。当然,该过程是需要经过长期锻炼的,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幼儿。
(五)想象角色间的对话
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段时间后,孩子们阅读绘本时都能大概理解故事内容了,并能简单地讲述故事。但是,对于一些角色对话,孩子们却很难把握,因为这些内容并非直观地显示在书上,不易理解。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时,可以通过一些推想性提问,引导他们对画面外的内容进行有根据的猜想。例如:在故事《鸭子骑车记》中,小动物们看见鸭子骑自行车会说些什么呢?在故事《月亮的味道》中,小动物们为了吃月亮都想出了什么办法呢?孩子们的回答非常有趣,有的甚至出乎了教师的意料,让人耳目一新。在绘本阅读中,只要孩子们能大胆想象,并大声地说出来,教师都应及时给予鼓励。
在童话故事《三只小猪》中,猪老大和猪老二因为懒惰和侥幸,盖的是草房子和木房子,最终使自己落入险境,而拯救它们,帮助它们逃脱狼口的是猪老三费尽心力盖的砖头房子。孩子未来的世界就像一片森林,有鲜花,也有大灰狼,要想拥有安全幸福的生活,就必须盖一间坚实的砖头房子,而材料就是一本本经典绘本,黏合剂就是他们从小养成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这些,就能帮助孩子们打好地基,越往上盖越省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色彩鲜艳、主体突出、内容单一的绘本,深入挖掘绘本的潜在价值,让幼儿愿意看绘本,喜欢看绘本,能看懂绘本,深刻体会阅读的乐趣,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7.
[2]张雯.浅谈小班幼儿阅读的特点与教师指导策略[EB/OL].http://www.doc88.com/p-436424154406.html,2007-11-21.
[3]幼儿经典图画书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EB/OL].http://www.doc88.com/p-5344163130380.html,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