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具有思想性和工具性的学科,对培养创新型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1)课堂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筛选问题—解决问题;(2)基本模式的构建依据,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创新学习,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着手;(3)实施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主体性与主导性原则、开放性与目的性原则、情感性与实践性原则;在教学中,只有遵循情感性与实践性原则,把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思考与实践的习惯,形成思维与实践的能力,才能真正构筑起学生今后创新的平台。
关键词:创新 问题 模式 构建 原则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c)-0016-01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具有思想性和工具性的学科,对培养创新型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我校实施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作初步探索。
1课堂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筛选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即学生在课内预习或在课外预习中,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感知,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记在“提问本”上(每位学生都备有“提问本”)。
筛选问题。一是学生对所提问题,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小组讨论筛选出主要问题;二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能力点筛选出或补充主要问题。
解决问题。一是学生通过对学习材料的研究,自己解决问题;二是学生经过讨论解决问题;三是经过教师引导解决问题。
在这个基本模式下,我校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创立了如下模式:(1)自学质疑—小组释疑—梳理疑问—深入探究—归纳总结—再次质疑;(2)生疑梳疑—自解互议—深究内化—仿作创新;(3)创设情境—自问自解—设置关卡—讨论攻关—引导突破—全面过关;(4)传承引趣—思考质疑—答辩释疑—评价总结;(5)定向提问—讨论释疑—集中评价—内化反馈;(6)引题读文—提问答辩—讨论评价—反馈总结;(7)复习迁移—尝试练习—提问讨论—评价总结;(8)获取信息—发布信息—讨论评价—反馈信息。
基本模式的精髓是“问题+讨论”。“问题”是课堂教学所贯穿的主线。整个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孕育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讨论”是激活课堂、激活思维、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
子模式突出一个“活”字。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依据基本模式,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创立自己的课堂结构模式。
2基本模式的构建依据
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创新学习,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着手。
“问题”是探索的材料。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获取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求知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提出问题是关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张奠宙教授说:“学生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创新应该从问题开始。”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何等的重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包括情感、意志、认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等诸方面的培养。实施创新教学,有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学生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共同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情感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的培养,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在创新思维中,又起着促动作用。这样,有利于教育功能的发挥,实现教学的崇高目标—— 创新。
“讨论”,就是学生围绕某一问题,各自提出见解,让学生进行思想认识、思想情感方面的交流,使他们相互启发,从而提高认识能力。
讨论中,学生尝试着成功,也体验着失败。学生在体验失败中悟出道理,获得真知;在尝试成功中,享受喜悦,增强信心,激活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互补,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交融。讨论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3实施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在实施小学语文创新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原则。
主体性与主导性原则。教师要有健全的学生观。要认识到,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学的主体与教的主体的辩证统一。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要从“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转化为“组织、引路、启发”的角色。在教学中,要让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读、多问、多思、多议、多动笔,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重组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创造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路人、启发人,又是学生学习动因的启动者。教师要以自己的思维调动、诱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题,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教师应注意把学生导入情境,导入目标,要导以学法,导有精度,要导在疑难、关键处,引在核心、易混淆处。
只有遵循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原则,并把它们统一起来,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长,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开放性与目的性原则。只有让学生把所疑、所想表达出来,才能打开他们个性发展的空间,创立一种个性解放、个性张扬的教学形式。开放性课堂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和个性的发展。
创新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动态中探究未知,独立的发现问题,寻找有创意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的基础是继承,语文学科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在小学语文创新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要充分注意知识点、能力点的到位。要注意把学生引导到课文中来,引导到具体目标上来。
在教学中,中有遵循开放性与目的性原则,并把它们统一起来,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使语文学科的文化传递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情感性与实践性原则。在语文教学中,要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教师要设置不同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敞开心扉,接纳新知,或倾诉心中的喜怒忧思惊恐悲,让学生在情感的表达中发展思维。
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实践中形成的。只有使学生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说写,才能培养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变通地思考问题,流畅地表达问题,独立地解决问题,周密地检验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只有遵循情感性与实践性原则,把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思考与实践的习惯,形成思维与实践的能力,才能真正构筑起学生今后创新的平台。
无论是基本结构还是基本模式的构建依据和学生学习遵循的一些原则都是相互紧密的,彼此依赖的。
关键词:创新 问题 模式 构建 原则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c)-0016-01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具有思想性和工具性的学科,对培养创新型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我校实施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作初步探索。
1课堂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筛选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即学生在课内预习或在课外预习中,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感知,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记在“提问本”上(每位学生都备有“提问本”)。
筛选问题。一是学生对所提问题,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小组讨论筛选出主要问题;二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能力点筛选出或补充主要问题。
解决问题。一是学生通过对学习材料的研究,自己解决问题;二是学生经过讨论解决问题;三是经过教师引导解决问题。
在这个基本模式下,我校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创立了如下模式:(1)自学质疑—小组释疑—梳理疑问—深入探究—归纳总结—再次质疑;(2)生疑梳疑—自解互议—深究内化—仿作创新;(3)创设情境—自问自解—设置关卡—讨论攻关—引导突破—全面过关;(4)传承引趣—思考质疑—答辩释疑—评价总结;(5)定向提问—讨论释疑—集中评价—内化反馈;(6)引题读文—提问答辩—讨论评价—反馈总结;(7)复习迁移—尝试练习—提问讨论—评价总结;(8)获取信息—发布信息—讨论评价—反馈信息。
基本模式的精髓是“问题+讨论”。“问题”是课堂教学所贯穿的主线。整个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孕育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讨论”是激活课堂、激活思维、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
子模式突出一个“活”字。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依据基本模式,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创立自己的课堂结构模式。
2基本模式的构建依据
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创新学习,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着手。
“问题”是探索的材料。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获取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求知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提出问题是关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张奠宙教授说:“学生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创新应该从问题开始。”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何等的重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包括情感、意志、认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等诸方面的培养。实施创新教学,有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学生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共同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情感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的培养,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在创新思维中,又起着促动作用。这样,有利于教育功能的发挥,实现教学的崇高目标—— 创新。
“讨论”,就是学生围绕某一问题,各自提出见解,让学生进行思想认识、思想情感方面的交流,使他们相互启发,从而提高认识能力。
讨论中,学生尝试着成功,也体验着失败。学生在体验失败中悟出道理,获得真知;在尝试成功中,享受喜悦,增强信心,激活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互补,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交融。讨论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3实施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在实施小学语文创新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原则。
主体性与主导性原则。教师要有健全的学生观。要认识到,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学的主体与教的主体的辩证统一。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要从“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转化为“组织、引路、启发”的角色。在教学中,要让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读、多问、多思、多议、多动笔,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重组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创造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路人、启发人,又是学生学习动因的启动者。教师要以自己的思维调动、诱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题,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教师应注意把学生导入情境,导入目标,要导以学法,导有精度,要导在疑难、关键处,引在核心、易混淆处。
只有遵循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原则,并把它们统一起来,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长,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开放性与目的性原则。只有让学生把所疑、所想表达出来,才能打开他们个性发展的空间,创立一种个性解放、个性张扬的教学形式。开放性课堂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和个性的发展。
创新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动态中探究未知,独立的发现问题,寻找有创意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的基础是继承,语文学科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在小学语文创新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要充分注意知识点、能力点的到位。要注意把学生引导到课文中来,引导到具体目标上来。
在教学中,中有遵循开放性与目的性原则,并把它们统一起来,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使语文学科的文化传递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情感性与实践性原则。在语文教学中,要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教师要设置不同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敞开心扉,接纳新知,或倾诉心中的喜怒忧思惊恐悲,让学生在情感的表达中发展思维。
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实践中形成的。只有使学生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说写,才能培养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变通地思考问题,流畅地表达问题,独立地解决问题,周密地检验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只有遵循情感性与实践性原则,把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思考与实践的习惯,形成思维与实践的能力,才能真正构筑起学生今后创新的平台。
无论是基本结构还是基本模式的构建依据和学生学习遵循的一些原则都是相互紧密的,彼此依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