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重大主题宣传的通俗化实践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s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主流媒体在“一带一路”的报道中,涌现出大量的融媒体产品。不仅改善了以往主流媒体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存在的不足,同时借助新的报道策略及手段,构建与传播了主流价值话语,充分展现了“一带一路”的议题价值,为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提供了可借鉴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重大主题宣传 主流媒体 一带一路 融合性报道
  一、重大主题宣传
  重大主题宣传,指党和政府领导机关主导下的重大时政题材的宣传报道①。报道的对象一般是我国的大型政治活动。社会角色分工决定主流媒体需要明确政治主张的精神,深入浅出的传递政务信息给公众。1922年,李普曼在《舆论学》中就总结过:新闻媒介建构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想象②。1972年,麦库姆斯和肖在总统竞选期间所做的研究初步证实了媒介至少是报纸,确实可以影响公众议程。新闻媒介在报道中选择重要且突出的事件,将重要的议题置于公众议程,公众认为最重要的事件则是在新闻报道中被强调的事件,因此,主流媒体在进行重大主题宣传时,其主要的任务是将这些政治事件建构为重要的媒介事件,将政治事件的议程和主要精神普及给公众。
  1942年10月,毛泽东给各中央局、中央分局的指示中提出“务使通讯社及报纸的宣传完全符合党的政策,务使我们的宣传增强党性”③。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在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④。
  重大主题的报道往往带有鲜明的政治性,主流媒体在报道时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进行会议内容报道、重要精神传达时常存在话语方式枯燥、抽象的缺点,传统的报道视角不符合公众生活实际,亲和力弱、互动性差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众传播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媒体的传播方式不断改变,新的媒体形式也不断衍变。在“一带一路”的报道中,主流媒体借助新的传播手段,涌现出大量的融媒体产品,不仅改善了以往主流媒体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存在的不足,同时借助于新的报道策略及手段,构建与传播了主流价值话语,充分展现了“一带一路”的议题价值。
  二、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的融合性报道
  在《新媒体导论》一书中,彭兰教授提出融合性新闻的发展,这种融合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报道中的多种媒体手段的深层结合。其二是各种媒体平台的报道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⑤。本文所讲的融合性报道是指该定义的第一方面,即“报道中多种媒体手段的深层结合”。
  (一)沉浸式交互报道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VR、H5等各种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组合应用,VR技术的运用给新闻可视化报道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种沉浸式交互报道给受众带来了更真实的感官体验。主流媒体在对“一带一路”的报道中,一个亮点就是运用VR技术,选取不同的报道方式和报道角度,推出了VR+H5作品、全景视频报道等可视化产品。
  新华社推出的系列化沉浸式融媒报道——《“丝路之美”全景报道》,包含“一带一路”路线图的地理元素,创新性地应用“全景+地理位置服务+新闻现场”,用户点击名称可自由切换场景。央视网推出VR任意门直通“一带一路”新闻论坛中心,在高峰論坛召开之前,用户可以先进入会场中心“观摩”一番,“丝路金桥”雕塑、北京奥运会玲珑塔、正式启用的新闻中心现场甚至上楼前往开幕会主会场,随意点击切换到你想去的地点。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人民日报》推出H5产品,《快来!XXX邀你和TA一起穿越》,当用户参与分享H5产品,XXX就是该微信用户的网名,用户参与度高,且画面设置有趣,新奇感十足。此外,人民网还出品了H5作品《绘制你心中的“一带一路”》、侠客岛公众号推出《“一带一路”小游戏,专虐地理不及格的你》,与用户玩起了互动。
  (二)全景式高清直播
  2015年,国内各种直播类产品大量喷发,2016年初,在央媒中新华社率先推出了“现场新闻”这一理念,推动直播+新闻报道成为一种重要的新闻类型。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移动直播+新闻的报道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同时给媒介转型带来了新的契机。传统媒体拥有优质内容生产能力,移动视频直播给传统媒体提供了新的渠道。在报道重大事件时,在最短的事件里将现场的新闻提供给受众对于视频报道格外重要。移动视频直播简化了报道的前期准备,使得新闻直播报道更迅速。
  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网络视频直播在朝着跨屏、多屏发展,VR技术的成熟应用也将会打开新的想象空间。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央视《聚焦“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率先采用多屏的方式进行直播,吸引众多网友参与互动。央视从2017年5月14日起推出“48小时不间断直播”的新媒体报道,在线直播观看数量达273万人。在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前一天,央视首创双屏呈现新闻直播现场,将新媒体端的‘小屏’并入到新闻频道信号的‘大屏’,灵活运用VR技术,增加可视化效果,全景式高清直播节目吸引众多网友围观并参与之中。央视推出的“一带一路”系列报道,提前3个多月进行了报道策划,关于“一带一路”的融媒体产品系统性强、报道主线清晰、表现形式新颖且细节内容精彩。新华社推出《“一带一路”24小时全球直播》,在“一带一路”沿线上选取了11个有代表性的国家,从起点省份陕西、福建,最终回到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会场。24小时全天候直播,这也是新华社推出“现场新闻”概念以来,内容最丰富、点击量最高的现场直播态报道。
  (三)特效视频融媒报道
  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使我们跨入了短视频时代。短视频有着特殊的传播优势,如传播社交化、内容形象生动、更适合移动阅读的环境等,并且短视频的制作相比于传统的视频新闻更方便采集、编辑与传播,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上,短视频与新闻报道的结合形成了一个新的领域,在新的媒介环境背景下,短视频新闻是重要的新闻报道方式之一,相比于某些视频平台发布的短视频,主流媒体的短视频新闻报道更具专业性,为受众提供了更高水准的视听盛宴。   2017年5月12日,新华社融媒体中心拍摄了“一带一路”微视频《大道之行》,6分钟11秒左右的视频中,习近平总书记为“一带一路”代言,原声讲述“一带一路”的精神与故事。《大道之行》综合运用了3D动漫、视频等元素,用中国儒家思想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与“一带一路”之中倡导的“团结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契合。《中国日报》系列报道《带你解锁“一带一路”》,包含了三集独立的纪录片,每一集在三至四分钟之间,这系列报道运用了大数据图表、航拍手段、可视化数据等元素,着眼于“一带一路”的历史起源、丝绸之路上各国的交通和能源,报道语言中不乏大量的网络用语,深受网友喜爱。
  主流媒体针对“一带一路”的报道中,涌现出了一批音乐MV,被网友称为“神曲”。《人民日报》的《“一带一路”之歌》,采用RAP的说唱方式,唱出了“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短片采用扁平化设计,给人视觉上的冲击。新华社的《Let’s go Belt and Road》,采用了京剧加念白、京剧与说唱相融合的形式,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曲风迎合现代流行趋势,用通俗化的语言为受众讲解“一带一路”的含义。中新社的《“一带一路”之歌》,采用的是“双副歌”的形式,通过中国人熟悉的“找朋友”的旋律,用朋友的概念诠释“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
  三、重大主题宣传可借鉴传播策略
  (一)借助新媒体平台,提升宣传引导的可续性
  在新的互联网环境下,新兴媒体平台之间呈现出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随着微博、微信、移动直播等的快速发展,主流媒体在进行重大主题宣传时,要借助新媒体平台,拓展传播渠道,不断丰富传播形态和样式。舆论在公众之间的生成过程已经不是单一的中心发散式传播,而是在不同的新媒体平台之间或者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交融互动,单向、被动接受信息的传统传播方式已经不再适用⑥。新媒体平台在建构很多重大的突发事件和政治议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在“一带一路”的报道中,主流媒体利用其旗下的新媒体平台,调动网友积极性,以好玩又好懂的方式来诠释“一带一路”。新华社直播态报道《“一带一路”24小时全球直播》,在新华网、客户端等平台的总浏览量超过一千万;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起的“一带一路”话题,引起五十余万网友的讨论;央视微博推出的《独家48小时不间断直播》,800多万网友在线观看等,这是传统的传播方式无法达到的效果。同时,新媒体平台带着微传播的效果,适应用户碎片化时间、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主流媒体要利用旗下的客户端、微信、微博等平台,培养出有影响力的政务新媒体,在宣传重大主题时,抓住先机,即时采集、发稿,优化报道机制。
  (二)大胆尝试融媒体产品,创新运用多种传播样态
  主流媒体在进行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时,常常存在话语方式枯燥、抽象的缺点,报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差、亲和力弱。主流媒体应当克服缺点,以多样化方式展示新闻产品,综合运用动漫、音视频、数据、图表、VR、H5等多种形式,使公众易于接受,满足不同终端中用户多种体验的需要。传统新闻报道方式以大量的文字为主,数据新闻强调运用数据、图表。相比于复杂、枯燥的文字,形象化、可视化的数据图表更符合移动互联网中受众的阅读习惯。人民日报微信在报道高峰论坛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内容的时候,创新性地用从1到7,7个数字总结概括主旨演讲的内容;2017年5月15日深夜,新华社发布《“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以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用数据总结本次论坛形成了76大项、270多项有代表性成果等。主流媒体用数据来报道复杂性、枯燥性内容,受众阅读时清晰明了、一目了然,更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规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在进行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时,要大胆的尝试融媒体产品,以新颖的表现形式吸引公众,将政治议程植入融媒体产品中,激发公众的兴趣。
  (三)关注社情民意,生产优质内容
  在短视频中植入VR技术,给受众带来更真实的感官体验;利用H5作品,增强与受众的互动;在直播中加入地理位置服务,实时共享信息等等,这些利用技术带给受众的新鲜感终会减弱,互联网发展飞速,新的技术产品会不断出现取代原来的产品,对于主流媒体而言,在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融媒体产品提高传播效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把握生产优质内容这一核心竞争力,塑造自身的独特性,讲好故事,打造权威的新闻产品。主流媒体在生产优质内容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信息渠道全面权威、采编力量实力雄厚、采编流程完整规范,在进行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时,应当依托这些优势做出真正贴近公众的报道,站在公众利益关切的角度,解释政治议题的内容与含义。央视在进行“一带一路”报道时,提前3个多月的策划,产品系统性强。央视全媒体联动刊发论坛之中的重要议程、相关动态,同时发布新媒体产品《“一带一路”大百科》《丝路青年说》等,为公众解读关于“一带一路”知识;光明网从建筑的角度着手搭建直播平台,邀请网友穿越“一带一路”、 领略“一带一路”上的建筑之美;人民网推出《一张图告诉你,到底什么是“一带一路”》,用数据图表向受众传达“一带一路”的议程。主流媒体应当着力于将政策传播与公众生活相结合,建构重大政治议题的仪式感,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传播政治议题的内容与含义,突出政治议题的核心精神,生产出优质的线上和线下内容。
  注释:
  ①周立芳.把握重大主题宣传的“时效度”——以中央媒体集中报道“十个全覆盖”为例[J].新闻论坛,2016年第1期.
  ②林珊译.舆论学[M].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③毛泽东著.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④把握好舆论引导“时度效”,让网络清朗.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n/2014/0228/c40606-24488209.html,2014年2月28日.
  ⑤彭兰著.新媒体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⑥单学刚、朱燕、卢永春.2016年中国移动舆论场研究报告.人民网—舆情频道,http://yuqing.people.com.cn/n1/2017/0713/c209043-29402618.html,2017年7月13日.
  参考文献:
  [1] 郭镇之、徐培喜译.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 李良荣.重大主题报道的整合传播[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第7期.
  [3]程朝阳.创新重大主题宣传 履行主流媒体职责[J].电视研究,2012年第12期.
  [4]郭静、王聪、胡翼青.莫忘初心:重大主题报道策划的再思考[J].传媒观察,2017年第2期.
  [5]董娉.试论网络环境下如何增强主流舆論影响力 [J].新闻爱好者,2017年第2期.
  [6] 张倩.“一带一路”融媒报道盘点:看精品力作如何出新出彩[J].中国记者,2017年第7期.
  [7]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都用了哪些“传播神器”.人民网舆情检测室,2017年5月16日.
  [8] 各媒体推出的“一带一路”之歌成为新“神曲”.中国记协网,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7-05/24/c_136310105.htm,2017年5月24日.
  作者简介:张钰函,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学
  编辑:长 青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信息传播渠道之多、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网络舆情事件的影响力越发凸显。“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首都经济圈”“京津冀一体化”……这些都给张家口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充满挑战。张家口地区网络舆情发展及应对处在大众聚光灯下,应对舆情事件一旦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张家口的地区安定和经济发展及城市形象,甚至会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研究张
期刊
不久前出版的《新华文摘》2017年第13期《读书与传媒》专栏全文转载了《新闻论坛》2017年第1期《名家说事》栏目中的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撰写的《人工智能会取代记者吗?》的文章。这是继2015年之后,《新闻论坛》所刊发的文章第二次被《新华文摘》转载。  2015年第7期《新华文摘》杂志《论点摘编》专栏摘要转载了《新闻论坛》刊发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保卫撰写的《当前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发
期刊
【内容提要】在地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过程中,需要在学术研究、地域文化和旅游之间达到良性的互动与协作,为地域文化的进一步传播打下深厚基础。本文以甘肃省丝路文化推广为例,结合甘肃文化传播中的文旅结合模式现状,深入探讨学术研究、地域文化、旅游间的复杂三维关系。  【关键词】地域文化 文旅结合模式 优化  甘肃的丝路文化自建设至今,传播的重心和推广的方式不断进行修正,在当下,建立鲜明的地域文化形象尤为重要,
期刊
【内容提要】文章主要针对“微语境”下传统新闻编辑的转型以及思考进行分析,结合当下传统新闻编辑的转型现状为根据,从传统新闻编辑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相关改善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传统新闻编辑的转型与发展。  【关键词】“微语境” 传统新闻编辑 转型思考  互联网的发展对媒体行业以及新闻编辑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新闻编辑的工作方式以及运行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新型的新闻发展形
期刊
【内容提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自媒体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在众多自媒体中,“罗辑思维”以其独特的营销方式,做出了自媒体营销成功的示范。作为自媒体运营成功的典型案例,“罗辑思維”自创立之日起就在不断尝试和创新,其创立独特的社会化营销、社群经济、众筹模式和会员制度模式等,正是其创意营销手段的体现。本文就“罗辑思维”独特的营销策略,浅析自媒体营销策略以及自媒体未来的发展问题。  【关键词】罗辑思
期刊
当下,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为传统纸媒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甚至有些悲观的观点认为,传统媒体已走到穷途末路,更甚者提出,最后一张报纸扔到垃圾桶的日子已经不远。实事求是地讲,靠日报读取新闻的读者日益减少了,但这并不能表明,报纸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或者没有生存空间了。笔者认为,移动端和PC端已成为广大受众了解世界第一选择的今天,报纸失去的只不过是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反之,在真真假假难以辨清的舆论环境中,纸媒尤其是
期刊
【内容提要】蒙古语媒体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对蒙古族进行母语传播的阵地,一方面有進行本民族经济、文化等信息传播的任务,另一方面有为本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以及与国外搭起传播桥梁的作用。这体现在“一带一路”建设当中蒙古语媒体扮演与国内外特别是与我国北疆相邻国家“草原丝绸之路”信息的传播者角色上。与地理位置枢纽相比,内蒙古在信息传播上也具有枢纽地位。蒙古语媒体对于诠释“草原丝绸之路”并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有着
期刊
【内容提要】社交网络是过世用户生前自我呈现的场所,也逐渐成为其身后给亲友缅怀的空间。本文描述了用户在社交网络上向逝者留言的网络缅怀现象。基于对已逝用户微博账号下留言的内容分析发现,处理逝者过世信息、纪念逝者和与逝者保持联结是用户哀思表达的三大主题。随着逝者离去时间的推移,留言主题和数量呈现出不同变化,这一趋势反映了人们面对生命离去的哀痛过程。当前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十分有限,本文填补了国内在网络
期刊
7月25日,由内蒙古日报社和腾讯公司联合主办的以“融通、聚变、创新”为主题的全国省级党报社长总编辑媒体融合高峰论坛暨融媒体走进内蒙古看70年发展大型采访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启动。来自全国21家省级党报的社长总编辑们共同探讨了新媒體环境下,党媒传播方式的变革和发展新趋势。《人民日报》《北京日报》《解放日报》《内蒙古日报》,以及浙江大学、腾讯新闻等嘉宾围绕准确把握党报网站角色定位、党报深度融合
期刊
【内容提要】当意见领袖的情绪倾向于激烈时,网民评论的情绪值更高,意见领袖与网民情绪的极性具有相关性,意见领袖的作用并不是完全主导型的。本文以“教师聚餐事件”为例,探究意见领袖与受众情绪的相关性。  【关键词】意见领袖 受众情绪 微博  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以传者为中心的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使命主要是行使新闻事实“告知”受众的职能,新媒体在承接传统媒体传播的基础功能之外,更加发挥自身的“互动”优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