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莉莉所在的美容院里,店长为了拉近美容师之间的关系,给每个人都起了一个外号,平时就用这种“昵称”互相称呼。莉莉因为特别乐于助人,被人称为“马大姐”,时间长了,连到店里来的顾客都知道了莉莉的别称,有事都来向她求助。开始,莉莉还能享受这种帮助别人的快乐,渐渐的,她开始承受不了这种大事小事一手抓的感觉。有很多同事为了偷懒,都将自己份内的工作推到她身上,还有一些她根本无力处理的事情也都大包大揽地指定她来完成,如果莉莉拒绝帮忙,反而会遭到别人的谩骂和责备。无奈之下,她只好从这家美容院辞职了。
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喜欢数落自己的孩子,而且数落起来就随便给孩子下结论。比如,“我看你就是笨,连这样的题都做不出来”,“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将来能做什么大事”。其实,考试成绩不好和笨不见得有必然的联系,因一点小事做不好而被认定将来成不了大事也有点离谱了。家长为了一时嘴上痛快,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十分消极的后果。
同理,如果作为管理者不加注意的话,有时也会同样犯下类似的错误,给自己的员工下个结论或者贴个“标签”。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很严重。
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要求一群参加实验者对慈善事业做出捐献,然后根据他们是否有捐献,分别说成是“慈善的人”和“不慈善的人”。相对应地,还有一些参加实验者没有被定下这样的结论。过了一段时间后,当再次要求这些人做捐献时,发现那些第一次捐钱被说成“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被下过结论的人捐钱要多,而那些被说成“不慈善的人”,是三类人中捐献最少的。
管理启示
一个人被别人定下某种结论,就像商品被贴上标签。上面这个实验说明,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自己就会做出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引起的,所以称之为“标签效应”。
由此推知,当一个孩子老被家长说成笨孩子,他肯定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当一位员工被老板认定为某个方面能力不行,他也肯定会对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即使他有这方面的能力也不会再表现出来了,员工会认为“老板已经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行,自己还表现什么啊”。
员工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所以管理者不会像父母那样表现出太多的言语不满。但事实上,对一个人的态度并不一定完全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当你对一个人的态度消极的时候,即使你不说一句话,对这个人的态度也在你的行为中表露无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体现出那种不认可,而这些非言语的信号就足以给员工贴上标签了。
妙用“激将法”
有些管理者会说:“员工又不是孩子,又不傻,骂他笨他真的就以为自己笨,我骂他没前途他就真的觉得没前途?我这样骂他,只是激将法,是想让他变得好一点而已。”这样的观点似乎也有一定道理,因为就有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在“标签效应”中,如果贴的标签不是正面的、积极的,那么被贴标签的人也可能由于觉得不公平而产生与所贴标签内容相反的行动,这就是说这种“激将法”有时是可行的。
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如果想贴负面的、消极的标签而产生正面的效应,需要两个条件。第一,被贴标签者能够理解所贴标签是不是客观、公正的。第二,被贴标签者的独立性要比较强。
致领导语
如果你是为领导,是否能够反思一下自己对下属的态度呢?那些下属被贴上坏的标签,他们的行为在你眼中真的就像你预计的那样?为了更好的避免这种错误行动或观念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建议在工作中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员工完成目标任务的程度上,而不是把目光停留在员工的缺点上,因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这是一个不可能或很难改变的事实。只要在工作中让他们做到扬长避短,那么你这位领导也就OK了。
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喜欢数落自己的孩子,而且数落起来就随便给孩子下结论。比如,“我看你就是笨,连这样的题都做不出来”,“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将来能做什么大事”。其实,考试成绩不好和笨不见得有必然的联系,因一点小事做不好而被认定将来成不了大事也有点离谱了。家长为了一时嘴上痛快,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十分消极的后果。
同理,如果作为管理者不加注意的话,有时也会同样犯下类似的错误,给自己的员工下个结论或者贴个“标签”。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很严重。
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要求一群参加实验者对慈善事业做出捐献,然后根据他们是否有捐献,分别说成是“慈善的人”和“不慈善的人”。相对应地,还有一些参加实验者没有被定下这样的结论。过了一段时间后,当再次要求这些人做捐献时,发现那些第一次捐钱被说成“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被下过结论的人捐钱要多,而那些被说成“不慈善的人”,是三类人中捐献最少的。
管理启示
一个人被别人定下某种结论,就像商品被贴上标签。上面这个实验说明,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自己就会做出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引起的,所以称之为“标签效应”。
由此推知,当一个孩子老被家长说成笨孩子,他肯定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当一位员工被老板认定为某个方面能力不行,他也肯定会对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即使他有这方面的能力也不会再表现出来了,员工会认为“老板已经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行,自己还表现什么啊”。
员工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所以管理者不会像父母那样表现出太多的言语不满。但事实上,对一个人的态度并不一定完全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当你对一个人的态度消极的时候,即使你不说一句话,对这个人的态度也在你的行为中表露无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体现出那种不认可,而这些非言语的信号就足以给员工贴上标签了。
妙用“激将法”
有些管理者会说:“员工又不是孩子,又不傻,骂他笨他真的就以为自己笨,我骂他没前途他就真的觉得没前途?我这样骂他,只是激将法,是想让他变得好一点而已。”这样的观点似乎也有一定道理,因为就有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在“标签效应”中,如果贴的标签不是正面的、积极的,那么被贴标签的人也可能由于觉得不公平而产生与所贴标签内容相反的行动,这就是说这种“激将法”有时是可行的。
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如果想贴负面的、消极的标签而产生正面的效应,需要两个条件。第一,被贴标签者能够理解所贴标签是不是客观、公正的。第二,被贴标签者的独立性要比较强。
致领导语
如果你是为领导,是否能够反思一下自己对下属的态度呢?那些下属被贴上坏的标签,他们的行为在你眼中真的就像你预计的那样?为了更好的避免这种错误行动或观念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建议在工作中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员工完成目标任务的程度上,而不是把目光停留在员工的缺点上,因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这是一个不可能或很难改变的事实。只要在工作中让他们做到扬长避短,那么你这位领导也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