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用教材教”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重要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操作策略。具体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在此,笔者拟谈谈个人的实践与思考,以求教于广大同行。
【关键词】 实践 思考 信息技术
1 用教材教,首先是尊重教材,不迷信教材
新课程使我们明白教材只是一种资源,并不需要我们照本宣科,但也不等于我们就可以完全弃之不顾。毕竟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是由多年教学经验的专家和优秀的一线教师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精心编写而成,积聚了大量的专业智慧和实践经验,且一纲多本,版别不一。以苏科版教材为例,先后经历了2007、2011年的两次大修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使用价值,但教材不可能适用所有地区的所有学生。因此,教师既不能片面夸大教材的功能,更不能否定教材的价值,只有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是正确的态度。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个人觉得可以适当采用主题活动的方式。2011年苏科版必修教材中六个主题活动的加入,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拓宽了师生的思维。主题可以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来源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可以综合展开教学。
同时,教师不要过分迷信教材,毕竟教材也是人编的。有些教材编时短,不可避免存在不足,还需不断进行修订完善。
2 用教材教,要“吃透”教材,补充更新教材
2.1 注意新旧对比,研读教材编写者修订用意。2011年苏科版信息技术教材,除编排体系有变化外,在教学内容上也有所调整,如画图部分删去了“修改图形”一课,网络部分将“浏览图片”变成了下载图片的一节内容等等,这些就要求老师在新教材使用之初,花费一定时间研读教材,注意新旧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对比,认真揣摩编者意图,才能设计出更为合理的教学设计。
2.2 积极探索用“教材”教,避免单纯教“教材”。信息技术小学阶段的分目标中提出“让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地体验与学习,初步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学生要学到的是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也是应用能力,而不是某一种软件的使用方法。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蓝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源于教材就是书中的知识点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高于教材就是在教学中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贯穿课堂始终,但不拘泥于教材中的内容,可以适当增减,也可适度提高。总之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时代性,更要求我们能与时俱进地传授学生应用能力,而不仅仅是某一软件产品的介绍教学。
2.3 避免照本宣科,适时调整补充更新教学内容。纵观省、市小学信息技术评优课和教学基本功大赛,出色的教师总有一个相同点——绝不拘泥原有教材,就教材“照本宣科”,而是围绕主题,创设新情境,涉及知识点,研发教学资源,超越了教材。如果教师不打算让自己成为“照本宣科”的教师,就不得不做一件事情:调整补充或重新开发教材。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补充或开发新的教材,但补充和开发新教材的前提是尽可能“吃透”并“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教材,甚至占有不同版本的信息技术教材。“吃透”意味着教师对教材“了如指掌”,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一方面表现为“调整”教材,即保持教材的总量不变,根据需要适当变换教材中教学单元的顺序;另一方面表现为“整合”教材,不只是调整教材的顺序,而且是将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综合起来,使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照应,融合为新的主题;再一方面表现是“补充”教材,即将相关的内容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只要这些材料是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意义的,就可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
3 用教材教,注重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适当取舍重组
新课程有一个流行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切不可误认为新课程不重视教材,可以随意调整、更换教材。个人认为,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加强整合与构建,另一方面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时适当的取舍重组,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3.1 梳理体系,加强整合与构建,让教材“由厚变薄”。信息技术可以专题为单位,借助主题项目,采用任务驱动法,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整合与构建,设计新的教学方案, 并在实践探索中实现对教材的超越,以促进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3.2 创设情境,加深理解与感悟,让教材“由薄变厚”。“用教材教”是一个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创设生动合理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入其境。如让学生欣赏学生画图作品、浏览教师电子相册、对比原始文档和精美文档,通常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3 找准切口,加强探究与体验,让教材“由深及浅”。当教材内容比较深奥枯燥时,教师应着眼于浅显、着眼于生动,把教材内容和学生活动与探究紧密结合起来,使教材易于理解、让学生乐于接受。
3.4 巧设问题,加强探索与创新,让教材“由浅及深”。当教材内容比较浅显的时候,若就事论事就会显得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探索,适当的挖掘教材,深化主题,在平淡无奇处置疑,提升学生的学习感悟深度。
在新的课改环境下,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的空间,信息技术教师要切实钻研教材,做一个有课程智慧的教材解读员、教材测试员、教材开发员,使信息技术课堂因“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而更有活力、更显张力!
【关键词】 实践 思考 信息技术
1 用教材教,首先是尊重教材,不迷信教材
新课程使我们明白教材只是一种资源,并不需要我们照本宣科,但也不等于我们就可以完全弃之不顾。毕竟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是由多年教学经验的专家和优秀的一线教师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精心编写而成,积聚了大量的专业智慧和实践经验,且一纲多本,版别不一。以苏科版教材为例,先后经历了2007、2011年的两次大修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使用价值,但教材不可能适用所有地区的所有学生。因此,教师既不能片面夸大教材的功能,更不能否定教材的价值,只有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是正确的态度。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个人觉得可以适当采用主题活动的方式。2011年苏科版必修教材中六个主题活动的加入,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拓宽了师生的思维。主题可以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来源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可以综合展开教学。
同时,教师不要过分迷信教材,毕竟教材也是人编的。有些教材编时短,不可避免存在不足,还需不断进行修订完善。
2 用教材教,要“吃透”教材,补充更新教材
2.1 注意新旧对比,研读教材编写者修订用意。2011年苏科版信息技术教材,除编排体系有变化外,在教学内容上也有所调整,如画图部分删去了“修改图形”一课,网络部分将“浏览图片”变成了下载图片的一节内容等等,这些就要求老师在新教材使用之初,花费一定时间研读教材,注意新旧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对比,认真揣摩编者意图,才能设计出更为合理的教学设计。
2.2 积极探索用“教材”教,避免单纯教“教材”。信息技术小学阶段的分目标中提出“让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地体验与学习,初步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学生要学到的是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也是应用能力,而不是某一种软件的使用方法。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蓝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源于教材就是书中的知识点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高于教材就是在教学中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贯穿课堂始终,但不拘泥于教材中的内容,可以适当增减,也可适度提高。总之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时代性,更要求我们能与时俱进地传授学生应用能力,而不仅仅是某一软件产品的介绍教学。
2.3 避免照本宣科,适时调整补充更新教学内容。纵观省、市小学信息技术评优课和教学基本功大赛,出色的教师总有一个相同点——绝不拘泥原有教材,就教材“照本宣科”,而是围绕主题,创设新情境,涉及知识点,研发教学资源,超越了教材。如果教师不打算让自己成为“照本宣科”的教师,就不得不做一件事情:调整补充或重新开发教材。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补充或开发新的教材,但补充和开发新教材的前提是尽可能“吃透”并“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教材,甚至占有不同版本的信息技术教材。“吃透”意味着教师对教材“了如指掌”,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一方面表现为“调整”教材,即保持教材的总量不变,根据需要适当变换教材中教学单元的顺序;另一方面表现为“整合”教材,不只是调整教材的顺序,而且是将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综合起来,使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照应,融合为新的主题;再一方面表现是“补充”教材,即将相关的内容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只要这些材料是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意义的,就可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
3 用教材教,注重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适当取舍重组
新课程有一个流行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切不可误认为新课程不重视教材,可以随意调整、更换教材。个人认为,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加强整合与构建,另一方面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时适当的取舍重组,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3.1 梳理体系,加强整合与构建,让教材“由厚变薄”。信息技术可以专题为单位,借助主题项目,采用任务驱动法,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整合与构建,设计新的教学方案, 并在实践探索中实现对教材的超越,以促进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3.2 创设情境,加深理解与感悟,让教材“由薄变厚”。“用教材教”是一个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创设生动合理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入其境。如让学生欣赏学生画图作品、浏览教师电子相册、对比原始文档和精美文档,通常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3 找准切口,加强探究与体验,让教材“由深及浅”。当教材内容比较深奥枯燥时,教师应着眼于浅显、着眼于生动,把教材内容和学生活动与探究紧密结合起来,使教材易于理解、让学生乐于接受。
3.4 巧设问题,加强探索与创新,让教材“由浅及深”。当教材内容比较浅显的时候,若就事论事就会显得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探索,适当的挖掘教材,深化主题,在平淡无奇处置疑,提升学生的学习感悟深度。
在新的课改环境下,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的空间,信息技术教师要切实钻研教材,做一个有课程智慧的教材解读员、教材测试员、教材开发员,使信息技术课堂因“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而更有活力、更显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