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以培养具有竞争力,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又具有相当的情商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但是,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普遍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并不科学,需要改进,以确保学生管理工作发挥其有效性。本文就简要分析发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有效性
1引言
高职院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新背景下,更是要重视和改进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拥有一定竞争力的人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不少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管理的有效性,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2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
2.1缺乏养成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与其他高等院校学生一样,都是从小学、初中、高中阶段走来的,受到我国应试教育传统的影响,学生在进入高等高职院校之前的阶段都是重视知识的学习而缺乏养成教育。所谓养成教育,就是指受教育者将一定的社会规范、社会要求等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和教育活动转化为自身的基本素质的一种受教育活动。养成教育涉及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良好的养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判断善恶、树立德行,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成长成为一个热爱国家和民族、诚实守信、懂得感恩社会、感恩师长的,有健全人格的人。
养成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客观要求,关系到学生的道德水平,而不少高职院校过于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把知识学习和技术培养作为中心工作而忽视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导致学生道德品质问题频发,综合能力缺乏,难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不少学生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薄弱。自我中心主义严重,唯我独尊,目无尊长,我行我素,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对社会充满抱怨和不满,缺乏奉献精神,这些都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2.2学生管理制度不健全,观念陈旧
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虽然有了长时期的发展,但是却一直有沿用着传统的管理模式,要求学生遵守纪律、服从安排,要求个人要服从组织,这种方法虽然很好地维护了学校的正常秩序,但是实际上这是一种为管理而管理的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人利益和个性成长,尤其是对于崇尚自由、民主、人性的当代学生来说,这种管理观念是站在了学生立场的对立面的,惯常的道德灌输和惩罚等管理方法有时难以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学校的不少管理者的管理方法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制定出来的,而对于学生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却很少去争取,用过时的管理理念对现代学生进行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理论指导,没有先进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很多制度只是治标,而没有治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管理问题。
另外,高职院校一般具有独立性,在学生管理上的制度保障往往并不健全,不少高职院校过于依靠学生的自我管理,在制度控制上缺乏力度。
2.3学生工作中缺乏服务意识
很多高职院校管理者因习惯或经验的影响,为管理而管理,重视强制性管理和制约,把管好学生当做工作的目的,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管理工作更是一项服务工作,把自己放在了学生的对立面。这一问题不仅存在于高职院校中,在高校、初高中院校中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管理者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在学校全方位的管理之下,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对管理产生抵触心理。大学生管理应该把管理与教育和服务结合为一体,把学生放到管理的主体地位,将“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结合起来。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所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突出一个技能型和职业性,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文化氛围,重视职业技术和就业机会的服务,确保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得到自己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真正需要的一技之长。学校管理要有血有肉,过于强硬的或是忽视学生真正需求的管理方法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管理作用,反而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给学生管理工作增加困难。
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改进策略
3.1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
目前,由于很多高职院校的中层管理人员同时担任学校管理和科学教研等多项工作,使得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都无法得到保证;或者由于岗位人才遴选制度不健全、人力资源安排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大学生管理工作问题频发,所以,完善大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完善管理体制,通过管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一体化。专门人员和专家共同探讨学生管理方案和管理制度,管理部门在工作中落实管理决策,全体教职工监督制度决策的执行情况,做到合理决策、有力执行、监督到位。
高职院校要想实现有效化管理就必须依靠制度,学生自主管理虽然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普遍要求,但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决不能仅仅依靠学生自我管理。要在学生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制度保障。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等行为进行具体的规定,防止问题出现时缺少一个衡量和处理标准。
3.2以学生为本,树立服务意识
学生管理工作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管理人员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而不是把自己当做领导一切的管理者。
首先,要改变原来的封闭性管理观念,树立开放性管理理念,实现由单向的管理向双向的“服务指导”的转变,不是通过理论的说教来教育,而是用教育来指导,用服务来引导。
其次,要给学生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职业氛围。高职院校虽然不以学习为唯一目的,但是学习却是大学的首要目的,浓厚的学习氛围的营造可以给学生提供适合的发展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提高提供便利。学校管理者要对各个学院的学术工作进行监督和帮助,鼓励各个学院的教师邀请知名学者来学校讲演报告,确保学生对最新的、最先进的学术成果有所了解。同时,要注意校园的规划,通过校园桌椅等学习场所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对于职业氛围的营造是高职院校的特点所决定的。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为目的,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者一定要抓住这一特点,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职业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和职业礼仪,就职业规范、职业技能、职业使命感等组织讲座或培训,为学生的职业道路提供真正的实实在在的帮助。
第三,要创建学生成才的激励、保障机制,通过完善的奖学金制度、科技竞赛、研究成果评定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动力,增强其竞争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3.3丰富管理内涵,改进管理方法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重视学习、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但是对于学生的人格、道德、情商的培养却很欠缺,导致很多学生虽然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但是却有道德品质差、情商低、人格魅力缺失等缺陷,这样的学生到社会上常常会怀才不遇,能力被认可但是人格却被怀疑,这会导致不少本身有才干的人才产生心理问题而自暴自弃,甚至走上歪路。所以,要丰富学生管理的内涵,除了学习、技能培训管理之外,更加重视养成教育。通过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校园文化建设、感恩教育、审美化人格教育、理念教育和实践教育等,来对学生的人格施加影响,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人格、提升自身人格魅力。重视道德教育,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通过道德教育课程、道德先锋标兵评选等,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
同时,还要进一步改进学生管理方法,动用多方力量、丰富管理形式,提高管理效果。要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实现“三位一体”的管理,以党政干部为核心,辅导员为重心,学生干部为轴心,加强这三支管理队伍的建设,各方面做好配合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另外,还要积极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功能,大力发展优秀的学生党员和学生骨干,发挥他们在学生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在管理形式上,要丰富的课外活动,通过文体活动、学科竞赛等方式,寓教于乐,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有效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4结语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高职院校要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培养具有较高职业技能、良好道德素质、较好学习能力的综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寻求完善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扬. 高等职业教育的跨越、转型、提升[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罗洪铁.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张耀灿,陈万柏.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有效性
1引言
高职院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新背景下,更是要重视和改进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拥有一定竞争力的人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不少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管理的有效性,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2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
2.1缺乏养成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与其他高等院校学生一样,都是从小学、初中、高中阶段走来的,受到我国应试教育传统的影响,学生在进入高等高职院校之前的阶段都是重视知识的学习而缺乏养成教育。所谓养成教育,就是指受教育者将一定的社会规范、社会要求等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和教育活动转化为自身的基本素质的一种受教育活动。养成教育涉及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良好的养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判断善恶、树立德行,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成长成为一个热爱国家和民族、诚实守信、懂得感恩社会、感恩师长的,有健全人格的人。
养成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客观要求,关系到学生的道德水平,而不少高职院校过于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把知识学习和技术培养作为中心工作而忽视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导致学生道德品质问题频发,综合能力缺乏,难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不少学生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薄弱。自我中心主义严重,唯我独尊,目无尊长,我行我素,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对社会充满抱怨和不满,缺乏奉献精神,这些都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2.2学生管理制度不健全,观念陈旧
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虽然有了长时期的发展,但是却一直有沿用着传统的管理模式,要求学生遵守纪律、服从安排,要求个人要服从组织,这种方法虽然很好地维护了学校的正常秩序,但是实际上这是一种为管理而管理的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人利益和个性成长,尤其是对于崇尚自由、民主、人性的当代学生来说,这种管理观念是站在了学生立场的对立面的,惯常的道德灌输和惩罚等管理方法有时难以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学校的不少管理者的管理方法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制定出来的,而对于学生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却很少去争取,用过时的管理理念对现代学生进行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理论指导,没有先进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很多制度只是治标,而没有治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管理问题。
另外,高职院校一般具有独立性,在学生管理上的制度保障往往并不健全,不少高职院校过于依靠学生的自我管理,在制度控制上缺乏力度。
2.3学生工作中缺乏服务意识
很多高职院校管理者因习惯或经验的影响,为管理而管理,重视强制性管理和制约,把管好学生当做工作的目的,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管理工作更是一项服务工作,把自己放在了学生的对立面。这一问题不仅存在于高职院校中,在高校、初高中院校中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管理者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在学校全方位的管理之下,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对管理产生抵触心理。大学生管理应该把管理与教育和服务结合为一体,把学生放到管理的主体地位,将“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结合起来。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所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突出一个技能型和职业性,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文化氛围,重视职业技术和就业机会的服务,确保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得到自己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真正需要的一技之长。学校管理要有血有肉,过于强硬的或是忽视学生真正需求的管理方法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管理作用,反而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给学生管理工作增加困难。
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改进策略
3.1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
目前,由于很多高职院校的中层管理人员同时担任学校管理和科学教研等多项工作,使得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都无法得到保证;或者由于岗位人才遴选制度不健全、人力资源安排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大学生管理工作问题频发,所以,完善大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完善管理体制,通过管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一体化。专门人员和专家共同探讨学生管理方案和管理制度,管理部门在工作中落实管理决策,全体教职工监督制度决策的执行情况,做到合理决策、有力执行、监督到位。
高职院校要想实现有效化管理就必须依靠制度,学生自主管理虽然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普遍要求,但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决不能仅仅依靠学生自我管理。要在学生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制度保障。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等行为进行具体的规定,防止问题出现时缺少一个衡量和处理标准。
3.2以学生为本,树立服务意识
学生管理工作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管理人员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而不是把自己当做领导一切的管理者。
首先,要改变原来的封闭性管理观念,树立开放性管理理念,实现由单向的管理向双向的“服务指导”的转变,不是通过理论的说教来教育,而是用教育来指导,用服务来引导。
其次,要给学生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职业氛围。高职院校虽然不以学习为唯一目的,但是学习却是大学的首要目的,浓厚的学习氛围的营造可以给学生提供适合的发展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提高提供便利。学校管理者要对各个学院的学术工作进行监督和帮助,鼓励各个学院的教师邀请知名学者来学校讲演报告,确保学生对最新的、最先进的学术成果有所了解。同时,要注意校园的规划,通过校园桌椅等学习场所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对于职业氛围的营造是高职院校的特点所决定的。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为目的,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者一定要抓住这一特点,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职业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和职业礼仪,就职业规范、职业技能、职业使命感等组织讲座或培训,为学生的职业道路提供真正的实实在在的帮助。
第三,要创建学生成才的激励、保障机制,通过完善的奖学金制度、科技竞赛、研究成果评定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动力,增强其竞争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3.3丰富管理内涵,改进管理方法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重视学习、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但是对于学生的人格、道德、情商的培养却很欠缺,导致很多学生虽然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但是却有道德品质差、情商低、人格魅力缺失等缺陷,这样的学生到社会上常常会怀才不遇,能力被认可但是人格却被怀疑,这会导致不少本身有才干的人才产生心理问题而自暴自弃,甚至走上歪路。所以,要丰富学生管理的内涵,除了学习、技能培训管理之外,更加重视养成教育。通过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校园文化建设、感恩教育、审美化人格教育、理念教育和实践教育等,来对学生的人格施加影响,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人格、提升自身人格魅力。重视道德教育,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通过道德教育课程、道德先锋标兵评选等,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
同时,还要进一步改进学生管理方法,动用多方力量、丰富管理形式,提高管理效果。要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实现“三位一体”的管理,以党政干部为核心,辅导员为重心,学生干部为轴心,加强这三支管理队伍的建设,各方面做好配合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另外,还要积极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功能,大力发展优秀的学生党员和学生骨干,发挥他们在学生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在管理形式上,要丰富的课外活动,通过文体活动、学科竞赛等方式,寓教于乐,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有效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4结语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高职院校要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培养具有较高职业技能、良好道德素质、较好学习能力的综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寻求完善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扬. 高等职业教育的跨越、转型、提升[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罗洪铁.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张耀灿,陈万柏.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