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过多雄拉雪山后,但见两侧山崖飞瀑连连,云雾缭绕,犹如仙境。置身于参天的杉树密林中,完全忘记了雨水带来的不便,仿佛不下雨就不是雨林。
穿越蚂蝗区时,一位队友身上钻进了几十条蚂蟥,大家好不容易帮他揪下来,条条蚂蝗都吃饱了血,撑得就像大板栗,用矿泉水瓶装了半瓶,让人悚然。
在嘎隆拉雪山垭口,我们索性闭上眼睛飞滑下山,从4300多米到3700 米,一会儿就到了底。不过,我和队友把帽子和登山杖都“飞”丢了……
墨脱是中国最后一个不通汽车的县城。
要进入墨脱,必须翻越喜马拉雅山脉东南段的多雄拉雪山或嘎隆拉雪山,这两座雪山终年积雪,每年10月末至次年6月初,积雪更是深达数米,难以逾越。不仅如此,途中还要穿越亚热带原始雨林、蚂蟥山、老虎嘴天险,克服高原反应、恶劣天气、艰险环境等带来的重重困难。然而正是这个充满神秘的地方,吸引了无数户外爱好者,因此徒步墨脱就成了“中国十大经典徒步路线”之首。
而随着嘎隆拉隧道的打通,通往墨脱县城的公路也即将开通,不久以后,墨脱这朵“隐藏在云雾中的莲花”将绚烂盛开于世人面前,绽放出独特的魅力。因此很多人都想赶在通车前去看看这个“中国最后的秘境”,这也成了我们走向墨脱的理由。
我们这次在初夏时徒步墨脱,正值雨季,道路难行。不过,同行的队友彼此配合默契,一路上有惊却无险,大家都体验到了“身体下地狱,眼睛上天堂”的感觉。
1大雪中翻越多雄拉雪山。出发时就开始下雨,山上则下着雪,数米深的积雪把路线完全覆盖。
在赶往派镇的路上,司机告诉我们,几天前去墨脱的路上又出事了:一位黑龙江籍女孩失踪。大家的心情都沉了下来,不知道我们这次的运气如何。
次日一大早,我们从松林口出发,面前就是多雄拉山——进出墨脱的必经之路和途中最艰难、最痛苦的一段,既要克服高原反应,还要小心地绕过山顶的雪崩区。
出发时就开始下雨,山上则下着雪,数米深的积雪把路线完全覆盖。在雪坡上行走,体力消耗很大,几乎每走几步就要歇一下,深呼吸几口,而在坡度大的地方还要防止滑坠。海拔越高,积雪越厚,雪花越来越大,能见度也越来越低,垭口附近有明显雪崩过的痕迹。路上遇到几个常年往返于大山两侧的门巴族背夫,他们的脚步很快,在平时我们很难跟上他们,可能是因为雪大,这次我们居然一直能跟着他们,在上午11点前,到达了海拔4221米的多雄拉山垭口。
上山容易下山难,很多山难就发生在下山的过程中。体力消耗过大、失温、滑坠,都是很难逾越的坎。当我们路过2007年在此遇难的户外爱好者黄春燕的墓碑时,每个人都默默地献了礼,据说当年她就是因为体力透支和失温而被冻死在多雄拉山上的。
午后,我们到达了第一天的目的地——拉格,这是一个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原始森林里的歇脚点,基本与世隔绝。由于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这里雨量充足,气温很高。我们一下子从冰天雪地来到了闷热的亚热带雨林,不仅在数小时内感受到了急剧的海拔变化,还体验到了四季的气候变化。
拉格的木板房是客栈,几乎所有穿越墨脱的人都在这里短暂逗留,门巴族背夫也会在这里歇脚。木板墙上写满了各种留言,从中你能细细品味留言者的种种感受,他们都有感而发,如果你没有走过多雄拉山,便无法理解那些留言。
2从拉格到汗密,两侧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冰川融水汇成了多雄拉河,最后汇入雅鲁藏布江,唯一的小路就在峡谷底部蜿蜒。
在拉格,一夜大雨,早上起床时还是雾蒙蒙的。早餐后,我们出发走向下一站——汗密。这是一条穿越原始森林的泥泞马道,雨水很丰富,属典型的亚热带雨林。两侧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冰川融水汇成了多雄拉河,最后汇入雅鲁藏布江,唯一的小路就在峡谷底部蜿蜒。
雨后,这条路基本上成了“水路”:路上水流成“河”,防水鞋根本就挡不住漫过小腿的水流。开始我们还踩着石头跳来跳去,落水之后索性就趟着水走,一路上鞋子发出“噗嗤、噗嗤”的声音。
随着海拔逐渐降低,温度逐渐升高,空气也开始闷热起来。初夏,雪山融水挂在两侧山崖,形成飞瀑,加上一路下雨,云雾缭绕,景色犹如仙境。置身于参天的杉树密林中,完全忘记雨水带来的不便,仿佛不下雨就不是雨林。这边的门巴族同胞世世代代就通过这条路跟多雄拉山那边的派镇相通,想想他们的生活何等艰辛!不过,即将开通的墨脱公路会改变这一切。
快到汗密时,我突然发现一条不知是从哪里窜出来的蚂蝗爬到了手上,我知道,这还仅仅是开始。此次来墨脱前,我就听说过这里的蚂蟥会飞的传说。到达汗密时,天气完全转晴,当我们看到五星红旗与经幡一起飘扬时,才感觉到还处在祖国的怀抱中。
汗密四海旅社老板曾眼镜,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独自在此开店多年,见识过无数穿越墨脱的驴友。他本身就是一个传说,有过很多奇特的经历。晚上我们听他聊了这几年的见闻,一边喝酒,一边围着木火取暖,烘烤湿透的鞋子。
3走向背崩。最惨的一位队友身上钻进了几十条蚂蟥,大家好不容易帮他揪下来,条条都吃饱了血,撑得就像大板栗,用矿泉水瓶装了半瓶。
离开汗密走向背崩时,曾眼镜一再嘱咐这段路最长,也最危险,容易发生事故,他要我们一定保持好队形前进,队员彼此都要保持在视线之内。我们知道前几天那位黑龙江女孩就是在这段路上出事的,所以我们一点都不敢马虎。
出发前,为了阻止蚂蟥上身,我们从头到脚武装了一遍,甚至用胶带把身上的所有缝隙都给封上了,后来证明这个方法并不妥:首先,容易让人思想麻痹,钻进了蚂蟥不易及时发现;其次是,钻进了蚂蟥后,还要把胶带撕开才能将其取出来。
蚂蟥这东西,别看就火柴棍那么长,却能在几秒钟之内顺着登山杖翻几个跟头就爬到你的手上,速度远比你想象的要快。而且,它的两端都有吸盘,一端吸住植物叶子上,一端悬在空中,只要从它身边经过,它就跳到你身上、脖子里,防不胜防。它柔软的身体让你无从下手,捏住一端,它又用另一端吸住,你还不敢用力撕扯,如果扯断,留在皮肤内的吸盘会引发炎症。最惨的一位队友身上钻进了几十条蚂蟥,大家好不容易帮他揪下来,条条都吃饱了血,撑得就像大板栗,用矿泉水瓶装了半瓶,让人毛骨悚然。
其实,这段路上真正的危险还不是蚂蟥,它们只是吸血,一般还不要人命,但峡谷里的悬崖、塌方、泥石流才是要命的,比如多雄拉河峡谷中的老虎嘴,两侧即是陡壁,下面是咆哮的河水,门巴人在崖壁上凿了一条小路,通过这条小路,再翻越多雄拉山跟外界沟通,外面的生活物资也从这里运进来。老虎嘴的石头很湿滑,个别地方还有塌方,我们尽量贴着内侧岩壁行走,格外谨慎,每个人都担心被湍急的河水冲到印度。
从汗密到背崩,要过3座悬索桥:阿尼桥(一号桥)、更阿桥(二号桥)、月儿冬桥(三号桥)。过阿尼桥时,我们闻到了一股很浓的尸臭味,大家认为十多天前失踪的黑龙江女孩可能就牺牲于此。看到桥上飘扬的经幡,我们知道离门巴族村落很近了。快到更阿桥时,我们忽然发现丢失了一名队员,于是赶紧掉头寻找。原来阿尼桥和更阿桥之间的岔路还能通向一座无名桥,那位队友误认为那就是更阿桥,便独自拐走了,幸亏被我们及时把他找回来。经过月儿冬桥时,一位队友踏上了一块腐朽木板,那块木板突然断裂,人顺势掉了下去,好在他反应及时,双手紧紧抓住了悬索,大家这才费力地帮他从窟窿里拉了上来。
最危险的塌方区在月儿冬桥和快到背崩的解放大桥之间。这里,山上飞流直下的瀑布仿佛来自天外。风光实在太美了,可塌方区却挡在了我们眼前,山体刚刚崩塌过,塌下的碎石早已被多雄拉河冲走,接近90度的坡度,我们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距水面20余米,稍不留神就会掉下去,要命的是还有落石不断从山上往下滚。我不记得是怎么过去的,过去后每个人都虚脱了,从背包里拿了不少食品来补充,歇了很久心还怦怦跳,腿还不停地发抖。
背崩,一直被戏称为“背包客崩溃的地方”。我们这些生活在城里的上班族,第一天翻越多雄拉山,第二天穿过原始雨林,第三天遭遇蚂蟥、塌方,穿越近百公里到达背崩时,不崩溃才怪呢。
4我们终于看到了墨脱:依山傍水、云雾缭绕,田地间有悠闲的耕作者,他们的头上不时还有飞鸟掠过,翠绿包围着的墨脱简直太美了,堪称仙境!
清晨醒来,窗外一派美景:雅鲁藏布江江面上缥缈迷离的白雾,使得层峦叠嶂的远山轮廓时隐时现,呈现出泼墨山水画般的意境,晨曦中的背崩村也如幻境一般若隐若现,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感叹背崩绝对是世外桃源。勤劳的门巴人一大早就开始在绿意盎然的稻田里忙碌,雅鲁藏布江边的小山丘被他们梳理成整齐的梯田,这是在钢筋水泥的城市生活中,永远都不可能享受到的静谧。
背崩海拔只有900米,一年四季气候湿润,植被茂盛,风光秀丽,被称为“西藏的江南”。背崩到墨脱的简易路已经修通,但我们选择了继续徒步,要用双脚来丈量这片神奇的土地。
离开背崩后,天气转晴,亚热带气候使空气迅速变得闷热,大家都换上了短袖衫。这下可好,暴露的皮肤招来了小虫,个个被叮得很惨,奇痒无比!一路上有不少飞瀑,渴了,就喝点路边瀑布的水,就这样一直奔向墨脱——那个传说中“莲花盛开的地方”。
中午在亚让村休息,遇到几个门巴族孩子,他们也是从背崩走过来的,去墨脱县城上中学,他们的家并不在背崩,从家到背崩还要徒步走一天,第二天再从背崩到墨脱,中间连饭都不吃。我从内地带来了很多书本,背到墨脱后全都送给了中学的孩子。
后面的路,一直跟孩子们同行,虽说他们汉语不很流利,却基本上可以交流。过了德兴大桥,爬上一段坡,前方一座不高的山顶平台上出现了一片房屋,云雾笼罩在四周。孩子们告诉我那就是“莲花盛开的地方”——墨脱。
“墨脱!”我们都大声呼喊起来,这个坐落在雅鲁藏布江边一侧半山腰上的县城,这个全国唯一没有通公路的地方,这个在藏传佛教中的莲花圣地,我们来了!在经历了4天的艰苦跋涉后,我们终于看到了它那美丽的面容:依山傍水、云雾缭绕,田地间有悠闲的耕作者,他们的头上不时还有飞鸟掠过,翠绿包围着的墨脱简直太美了,堪称仙境!
5返程途中,涉险飞石和洪水。大雨之中,一些路段被洪水彻底淹没。水深的地方能没到腰部,我们手挽手通过,场面有些壮烈。
墨脱县城不大,只有一条像样的街道,布局甚至不如内地的一个镇。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机关单位一个都不少,衣食住行也算方便。
从墨脱到波密里程为141公里,路上几乎没有村庄,中间就以距波密多少公里来命名,如24K、52K、108K。进墨脱之前,我们听说从县城到52K能勉强通车,可以第一天包车到52K,再用一天翻越嘎隆拉雪山到24K,接着再从24K乘车到波密,后面的行程就相对轻松了。可是打探后得知的情况却让我们大失所望:脆弱的简易路因持续多日的降雨引发泥石流、塌方而中断多日了,看来我们只能咬牙坚持继续徒步走出墨脱。
一天的休整使状态明显回升。偶尔的塌方把路截断,不过只需小心就能爬过去。从马迪新村到米日村这一段路程上,在雅鲁藏布江对岸山腰有几个小村,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景色非常漂亮。但是,危险总是出现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当我们从一片不大的塌方处通过时,山体突然又塌下来一大片乱石,数吨重的巨石滚了下来,把偌大的杉树“咔嚓”拦腰砸断,继而从队友头上飞过,大家都惊呆了。途中,我们多次遭遇滚落的飞石,虽万般小心,但队里的一位老大哥还是没能幸免——他在躲过大石块后,却被一小石块砸中胳膊,好在伤势不重。
返程的第一天,我们体力充沛,一下子就从墨脱县城走到了96K。在96K的那天晚上,看到了大片的萤火虫:在一个山谷里,萤火虫在黑夜中自由而愉快地飘舞,时而从木板房前飞过,给荒野增添了一点浪漫气息。大家静静坐在木板房里,一起围着火炉,外面越来越黑。
第二天,老板本来计划从96K到52K去运货,从波密进墨脱的货物在52K中转,背夫再往里一点一点倒腾,他恰好可以和我们同行一段,但大雨浇灭了他的计划,他料定途中有3个发生泥石流的地方过不去,就放弃了。我们自己上路,正如老板所料,大雨之中,一些路段被洪水彻底淹没。水深的地方能没到腰部,我们手挽手通过,场面有些壮烈。这次还是队里的大哥出事了:他脚下一滑,身体失去重心,背包、相机包连同身体全部跌入深水中,幸好他及时抓住了横在水中的木头,才慢慢费力地爬了上来。接着另一队员也失足落入水中,人没出事,装备却被洪水冲进了嘎隆拉河,去了印度。
6走出墨脱,垭口上大雪纷飞,下面一片茫茫皆不见,也不清楚有多深,我们把东西整理好之后,就闭上眼睛从雪山上飞滑了下去。
每年冬季,面对嘎隆拉雪山,林芝地委、行署以及墨脱县政府都要出通告,严禁所有人员翻山,以防发生灾难,可每年还是会死人。几天前,刚有人翻山出墨脱,就被冻死在嘎隆拉雪山上,据说就死在距24K只有一公里处。
6月初的嘎隆拉下起了大雪,积雪深达数米,气温和能见度都很低,我们与很多背夫同行。结伴同行的人中有一对年轻夫妇,丈夫是墨脱人,带着孩子陪老婆回娘家探亲,他们一人负责背小孩,一人负责背行李,我真为他们捏了一把汗,不过。他们习惯了这样的山路,倒也显得很从容。
我们跟在背夫后面上到垭口时,却发现他们都不见了踪影!经打探和查看后才得知:原来波密这一侧很陡,背夫们都干脆从垭口直接滑雪下去了,滑出的滑道很清晰。此时垭口上大雪纷飞,下面一片茫茫皆不见,也不清楚有多深,反正背夫敢滑,我们就敢滑下去,把东西整理好之后,就闭上眼睛从雪山上飞滑了下去,从4300多米到3700 米,一会儿就到了底。不过我“飞”丢了一顶帽子,队友则“飞”丢了一根登山杖。
嘎隆拉山上还下着雪,而波密一侧山下却是大晴天,这就是喜玛拉雅山两侧气候的鲜明对比。出来了,天也晴了,到了24K时,心里总算是踏实了。回望嘎隆拉雪山和已经贯通的隧道,决定和墨脱来一个约定——通车后,我还会来看看你。
穿越蚂蝗区时,一位队友身上钻进了几十条蚂蟥,大家好不容易帮他揪下来,条条蚂蝗都吃饱了血,撑得就像大板栗,用矿泉水瓶装了半瓶,让人悚然。
在嘎隆拉雪山垭口,我们索性闭上眼睛飞滑下山,从4300多米到3700 米,一会儿就到了底。不过,我和队友把帽子和登山杖都“飞”丢了……
墨脱是中国最后一个不通汽车的县城。
要进入墨脱,必须翻越喜马拉雅山脉东南段的多雄拉雪山或嘎隆拉雪山,这两座雪山终年积雪,每年10月末至次年6月初,积雪更是深达数米,难以逾越。不仅如此,途中还要穿越亚热带原始雨林、蚂蟥山、老虎嘴天险,克服高原反应、恶劣天气、艰险环境等带来的重重困难。然而正是这个充满神秘的地方,吸引了无数户外爱好者,因此徒步墨脱就成了“中国十大经典徒步路线”之首。
而随着嘎隆拉隧道的打通,通往墨脱县城的公路也即将开通,不久以后,墨脱这朵“隐藏在云雾中的莲花”将绚烂盛开于世人面前,绽放出独特的魅力。因此很多人都想赶在通车前去看看这个“中国最后的秘境”,这也成了我们走向墨脱的理由。
我们这次在初夏时徒步墨脱,正值雨季,道路难行。不过,同行的队友彼此配合默契,一路上有惊却无险,大家都体验到了“身体下地狱,眼睛上天堂”的感觉。
1大雪中翻越多雄拉雪山。出发时就开始下雨,山上则下着雪,数米深的积雪把路线完全覆盖。
在赶往派镇的路上,司机告诉我们,几天前去墨脱的路上又出事了:一位黑龙江籍女孩失踪。大家的心情都沉了下来,不知道我们这次的运气如何。
次日一大早,我们从松林口出发,面前就是多雄拉山——进出墨脱的必经之路和途中最艰难、最痛苦的一段,既要克服高原反应,还要小心地绕过山顶的雪崩区。
出发时就开始下雨,山上则下着雪,数米深的积雪把路线完全覆盖。在雪坡上行走,体力消耗很大,几乎每走几步就要歇一下,深呼吸几口,而在坡度大的地方还要防止滑坠。海拔越高,积雪越厚,雪花越来越大,能见度也越来越低,垭口附近有明显雪崩过的痕迹。路上遇到几个常年往返于大山两侧的门巴族背夫,他们的脚步很快,在平时我们很难跟上他们,可能是因为雪大,这次我们居然一直能跟着他们,在上午11点前,到达了海拔4221米的多雄拉山垭口。
上山容易下山难,很多山难就发生在下山的过程中。体力消耗过大、失温、滑坠,都是很难逾越的坎。当我们路过2007年在此遇难的户外爱好者黄春燕的墓碑时,每个人都默默地献了礼,据说当年她就是因为体力透支和失温而被冻死在多雄拉山上的。
午后,我们到达了第一天的目的地——拉格,这是一个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原始森林里的歇脚点,基本与世隔绝。由于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这里雨量充足,气温很高。我们一下子从冰天雪地来到了闷热的亚热带雨林,不仅在数小时内感受到了急剧的海拔变化,还体验到了四季的气候变化。
拉格的木板房是客栈,几乎所有穿越墨脱的人都在这里短暂逗留,门巴族背夫也会在这里歇脚。木板墙上写满了各种留言,从中你能细细品味留言者的种种感受,他们都有感而发,如果你没有走过多雄拉山,便无法理解那些留言。
2从拉格到汗密,两侧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冰川融水汇成了多雄拉河,最后汇入雅鲁藏布江,唯一的小路就在峡谷底部蜿蜒。
在拉格,一夜大雨,早上起床时还是雾蒙蒙的。早餐后,我们出发走向下一站——汗密。这是一条穿越原始森林的泥泞马道,雨水很丰富,属典型的亚热带雨林。两侧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冰川融水汇成了多雄拉河,最后汇入雅鲁藏布江,唯一的小路就在峡谷底部蜿蜒。
雨后,这条路基本上成了“水路”:路上水流成“河”,防水鞋根本就挡不住漫过小腿的水流。开始我们还踩着石头跳来跳去,落水之后索性就趟着水走,一路上鞋子发出“噗嗤、噗嗤”的声音。
随着海拔逐渐降低,温度逐渐升高,空气也开始闷热起来。初夏,雪山融水挂在两侧山崖,形成飞瀑,加上一路下雨,云雾缭绕,景色犹如仙境。置身于参天的杉树密林中,完全忘记雨水带来的不便,仿佛不下雨就不是雨林。这边的门巴族同胞世世代代就通过这条路跟多雄拉山那边的派镇相通,想想他们的生活何等艰辛!不过,即将开通的墨脱公路会改变这一切。
快到汗密时,我突然发现一条不知是从哪里窜出来的蚂蝗爬到了手上,我知道,这还仅仅是开始。此次来墨脱前,我就听说过这里的蚂蟥会飞的传说。到达汗密时,天气完全转晴,当我们看到五星红旗与经幡一起飘扬时,才感觉到还处在祖国的怀抱中。
汗密四海旅社老板曾眼镜,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独自在此开店多年,见识过无数穿越墨脱的驴友。他本身就是一个传说,有过很多奇特的经历。晚上我们听他聊了这几年的见闻,一边喝酒,一边围着木火取暖,烘烤湿透的鞋子。
3走向背崩。最惨的一位队友身上钻进了几十条蚂蟥,大家好不容易帮他揪下来,条条都吃饱了血,撑得就像大板栗,用矿泉水瓶装了半瓶。
离开汗密走向背崩时,曾眼镜一再嘱咐这段路最长,也最危险,容易发生事故,他要我们一定保持好队形前进,队员彼此都要保持在视线之内。我们知道前几天那位黑龙江女孩就是在这段路上出事的,所以我们一点都不敢马虎。
出发前,为了阻止蚂蟥上身,我们从头到脚武装了一遍,甚至用胶带把身上的所有缝隙都给封上了,后来证明这个方法并不妥:首先,容易让人思想麻痹,钻进了蚂蟥不易及时发现;其次是,钻进了蚂蟥后,还要把胶带撕开才能将其取出来。
蚂蟥这东西,别看就火柴棍那么长,却能在几秒钟之内顺着登山杖翻几个跟头就爬到你的手上,速度远比你想象的要快。而且,它的两端都有吸盘,一端吸住植物叶子上,一端悬在空中,只要从它身边经过,它就跳到你身上、脖子里,防不胜防。它柔软的身体让你无从下手,捏住一端,它又用另一端吸住,你还不敢用力撕扯,如果扯断,留在皮肤内的吸盘会引发炎症。最惨的一位队友身上钻进了几十条蚂蟥,大家好不容易帮他揪下来,条条都吃饱了血,撑得就像大板栗,用矿泉水瓶装了半瓶,让人毛骨悚然。
其实,这段路上真正的危险还不是蚂蟥,它们只是吸血,一般还不要人命,但峡谷里的悬崖、塌方、泥石流才是要命的,比如多雄拉河峡谷中的老虎嘴,两侧即是陡壁,下面是咆哮的河水,门巴人在崖壁上凿了一条小路,通过这条小路,再翻越多雄拉山跟外界沟通,外面的生活物资也从这里运进来。老虎嘴的石头很湿滑,个别地方还有塌方,我们尽量贴着内侧岩壁行走,格外谨慎,每个人都担心被湍急的河水冲到印度。
从汗密到背崩,要过3座悬索桥:阿尼桥(一号桥)、更阿桥(二号桥)、月儿冬桥(三号桥)。过阿尼桥时,我们闻到了一股很浓的尸臭味,大家认为十多天前失踪的黑龙江女孩可能就牺牲于此。看到桥上飘扬的经幡,我们知道离门巴族村落很近了。快到更阿桥时,我们忽然发现丢失了一名队员,于是赶紧掉头寻找。原来阿尼桥和更阿桥之间的岔路还能通向一座无名桥,那位队友误认为那就是更阿桥,便独自拐走了,幸亏被我们及时把他找回来。经过月儿冬桥时,一位队友踏上了一块腐朽木板,那块木板突然断裂,人顺势掉了下去,好在他反应及时,双手紧紧抓住了悬索,大家这才费力地帮他从窟窿里拉了上来。
最危险的塌方区在月儿冬桥和快到背崩的解放大桥之间。这里,山上飞流直下的瀑布仿佛来自天外。风光实在太美了,可塌方区却挡在了我们眼前,山体刚刚崩塌过,塌下的碎石早已被多雄拉河冲走,接近90度的坡度,我们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距水面20余米,稍不留神就会掉下去,要命的是还有落石不断从山上往下滚。我不记得是怎么过去的,过去后每个人都虚脱了,从背包里拿了不少食品来补充,歇了很久心还怦怦跳,腿还不停地发抖。
背崩,一直被戏称为“背包客崩溃的地方”。我们这些生活在城里的上班族,第一天翻越多雄拉山,第二天穿过原始雨林,第三天遭遇蚂蟥、塌方,穿越近百公里到达背崩时,不崩溃才怪呢。
4我们终于看到了墨脱:依山傍水、云雾缭绕,田地间有悠闲的耕作者,他们的头上不时还有飞鸟掠过,翠绿包围着的墨脱简直太美了,堪称仙境!
清晨醒来,窗外一派美景:雅鲁藏布江江面上缥缈迷离的白雾,使得层峦叠嶂的远山轮廓时隐时现,呈现出泼墨山水画般的意境,晨曦中的背崩村也如幻境一般若隐若现,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感叹背崩绝对是世外桃源。勤劳的门巴人一大早就开始在绿意盎然的稻田里忙碌,雅鲁藏布江边的小山丘被他们梳理成整齐的梯田,这是在钢筋水泥的城市生活中,永远都不可能享受到的静谧。
背崩海拔只有900米,一年四季气候湿润,植被茂盛,风光秀丽,被称为“西藏的江南”。背崩到墨脱的简易路已经修通,但我们选择了继续徒步,要用双脚来丈量这片神奇的土地。
离开背崩后,天气转晴,亚热带气候使空气迅速变得闷热,大家都换上了短袖衫。这下可好,暴露的皮肤招来了小虫,个个被叮得很惨,奇痒无比!一路上有不少飞瀑,渴了,就喝点路边瀑布的水,就这样一直奔向墨脱——那个传说中“莲花盛开的地方”。
中午在亚让村休息,遇到几个门巴族孩子,他们也是从背崩走过来的,去墨脱县城上中学,他们的家并不在背崩,从家到背崩还要徒步走一天,第二天再从背崩到墨脱,中间连饭都不吃。我从内地带来了很多书本,背到墨脱后全都送给了中学的孩子。
后面的路,一直跟孩子们同行,虽说他们汉语不很流利,却基本上可以交流。过了德兴大桥,爬上一段坡,前方一座不高的山顶平台上出现了一片房屋,云雾笼罩在四周。孩子们告诉我那就是“莲花盛开的地方”——墨脱。
“墨脱!”我们都大声呼喊起来,这个坐落在雅鲁藏布江边一侧半山腰上的县城,这个全国唯一没有通公路的地方,这个在藏传佛教中的莲花圣地,我们来了!在经历了4天的艰苦跋涉后,我们终于看到了它那美丽的面容:依山傍水、云雾缭绕,田地间有悠闲的耕作者,他们的头上不时还有飞鸟掠过,翠绿包围着的墨脱简直太美了,堪称仙境!
5返程途中,涉险飞石和洪水。大雨之中,一些路段被洪水彻底淹没。水深的地方能没到腰部,我们手挽手通过,场面有些壮烈。
墨脱县城不大,只有一条像样的街道,布局甚至不如内地的一个镇。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机关单位一个都不少,衣食住行也算方便。
从墨脱到波密里程为141公里,路上几乎没有村庄,中间就以距波密多少公里来命名,如24K、52K、108K。进墨脱之前,我们听说从县城到52K能勉强通车,可以第一天包车到52K,再用一天翻越嘎隆拉雪山到24K,接着再从24K乘车到波密,后面的行程就相对轻松了。可是打探后得知的情况却让我们大失所望:脆弱的简易路因持续多日的降雨引发泥石流、塌方而中断多日了,看来我们只能咬牙坚持继续徒步走出墨脱。
一天的休整使状态明显回升。偶尔的塌方把路截断,不过只需小心就能爬过去。从马迪新村到米日村这一段路程上,在雅鲁藏布江对岸山腰有几个小村,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景色非常漂亮。但是,危险总是出现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当我们从一片不大的塌方处通过时,山体突然又塌下来一大片乱石,数吨重的巨石滚了下来,把偌大的杉树“咔嚓”拦腰砸断,继而从队友头上飞过,大家都惊呆了。途中,我们多次遭遇滚落的飞石,虽万般小心,但队里的一位老大哥还是没能幸免——他在躲过大石块后,却被一小石块砸中胳膊,好在伤势不重。
返程的第一天,我们体力充沛,一下子就从墨脱县城走到了96K。在96K的那天晚上,看到了大片的萤火虫:在一个山谷里,萤火虫在黑夜中自由而愉快地飘舞,时而从木板房前飞过,给荒野增添了一点浪漫气息。大家静静坐在木板房里,一起围着火炉,外面越来越黑。
第二天,老板本来计划从96K到52K去运货,从波密进墨脱的货物在52K中转,背夫再往里一点一点倒腾,他恰好可以和我们同行一段,但大雨浇灭了他的计划,他料定途中有3个发生泥石流的地方过不去,就放弃了。我们自己上路,正如老板所料,大雨之中,一些路段被洪水彻底淹没。水深的地方能没到腰部,我们手挽手通过,场面有些壮烈。这次还是队里的大哥出事了:他脚下一滑,身体失去重心,背包、相机包连同身体全部跌入深水中,幸好他及时抓住了横在水中的木头,才慢慢费力地爬了上来。接着另一队员也失足落入水中,人没出事,装备却被洪水冲进了嘎隆拉河,去了印度。
6走出墨脱,垭口上大雪纷飞,下面一片茫茫皆不见,也不清楚有多深,我们把东西整理好之后,就闭上眼睛从雪山上飞滑了下去。
每年冬季,面对嘎隆拉雪山,林芝地委、行署以及墨脱县政府都要出通告,严禁所有人员翻山,以防发生灾难,可每年还是会死人。几天前,刚有人翻山出墨脱,就被冻死在嘎隆拉雪山上,据说就死在距24K只有一公里处。
6月初的嘎隆拉下起了大雪,积雪深达数米,气温和能见度都很低,我们与很多背夫同行。结伴同行的人中有一对年轻夫妇,丈夫是墨脱人,带着孩子陪老婆回娘家探亲,他们一人负责背小孩,一人负责背行李,我真为他们捏了一把汗,不过。他们习惯了这样的山路,倒也显得很从容。
我们跟在背夫后面上到垭口时,却发现他们都不见了踪影!经打探和查看后才得知:原来波密这一侧很陡,背夫们都干脆从垭口直接滑雪下去了,滑出的滑道很清晰。此时垭口上大雪纷飞,下面一片茫茫皆不见,也不清楚有多深,反正背夫敢滑,我们就敢滑下去,把东西整理好之后,就闭上眼睛从雪山上飞滑了下去,从4300多米到3700 米,一会儿就到了底。不过我“飞”丢了一顶帽子,队友则“飞”丢了一根登山杖。
嘎隆拉山上还下着雪,而波密一侧山下却是大晴天,这就是喜玛拉雅山两侧气候的鲜明对比。出来了,天也晴了,到了24K时,心里总算是踏实了。回望嘎隆拉雪山和已经贯通的隧道,决定和墨脱来一个约定——通车后,我还会来看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