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基本公共服务 保障改善民计民生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78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这为今后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确立了方向。近年来,山阳县以和谐社会建设为抓手,突出改善民计民生,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本文以山阳基本公共服务的几个方面为切入点,通过走访、座谈、调研,阐述发展现状、分析存在困难及问题,最后力求对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做出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完善公共服务思考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这为今后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确立了方向。近年来,山阳县以和谐社会建设为抓手,突出改善民计民生,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的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建立和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本文以山阳基本公共服务的几个方面为切入点,通过走访、座谈、调研,力求对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做出一些思考。
   一、山阳县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
   (一)促进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积极实施《义务教育法》,完成了“两基”攻坚、“普实”和“双高普九”工作。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明显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高考上线人数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一。全县农村中小学、幼儿园“蛋奶工程”普遍实施。远程教育装备工程成效显著,投入资金2000万元,全县所有农村教育点的光盘播放设备、农村小学的卫星接收系统以及中学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全部投入教学且效果良好,各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推进,基本建成了学校局域网,农村中小学覆盖率100%。全县校舍排危任务基本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进展顺利。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中、省共批复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项目学校56所,总投资3018万元,目前所有工程按年度实施计划已全部完成。
   (二)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个人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到2010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887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以下。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年劳务输出人数达10、2万人,年创劳务收入6亿多元,建成了县级人力资源市场和22个镇(社区)人力资源市场,基本实现了就业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建立了创业调查统计制度,摸清了全县农村劳动力的总量、结构、就业以及创业等情况。就业创业培训机构发展到4个,年培训能力达到5000人。两年来,全县创业人员增加到6100多人,县内转移就业达到1.5万人。
   (三)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全面覆盖。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稳步推进。据调查统计,至2010年底,全县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0.62万人、3.46万人、1.45万人、0.54万人。积极实施工伤保险“平安计划”,促进农民工参保,全县工伤保险累计参保19268人,征缴工伤保障费68.11万元,支付工伤保险16.33万元。生育保险参保15751人次,累计兑付生育保险费113人17.68万元。2008年7月山阳正式启动实施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逐步实现全民医保目标。
   (四)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加强。“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和“城乡低保”全面落实,5.88万城乡困难群众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县、镇、村三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健全,“十一五”期间,应对灾害40余次,下拨救灾款1.78亿元;实施安居工程建设425户1410人。新建了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和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实施“明天计划”,136名唇腭裂患者和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得到免费救助。全县已建成敬老院22个,五保供养2613人,其中集中供养1191人。县政府制定了《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实施细则(试行)》,五年间共发放救助资金2057万元,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
   (五)城乡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城乡居民健康状况进一步提高,免疫规划实施情况良好,地方病、艾滋病防治水平稳步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基本建立,有效应对和处置了各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投入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十一五”全县基础设施项目、设备装备项目共计20个,投入资金2476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发展,2010年农民参加新合疗38.43万人,参合率96.01%。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形成, 22个镇中心医院和324个村居标准化医疗卫生室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农村医疗卫生面貌发生根本改变。医疗服务管理质量持续改善,医疗安全水平逐步提高。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加强,监管水平明显提高。
   (六)文化公共服务不断推进。全县文化广播影视工作以提高文化服务质量,活跃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目标,不断加大文化广播影视基础建设投入,公益文化广播影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广播电视和网络信息建设发展迅速。建成镇综合文化站10个、文化室43个、农家书屋59个,新建文化资源共享基层服务点3个。10%以上的扶贫重点村和35%以上的新农村示范村建有一定规模的体育健身场所,配有简易器材。延伸有线电视网络200多公里,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9000多户,新发展互联网用户1600户,实施50户以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848个自然村受益。
   二、山阳县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近年来山阳基本公共服务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通过调研也发现,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公共服务事业投入资金缺口较大。山阳地方财政收入年仅1.3亿元,全县村办小学以下学校还有一定的校建欠债,实施“两创”需要投入近8000萬元,山阳中学南校区扩建、职教中心西校区建设共需投入5200余万元,目前资金缺口较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1600元的41054户,特困户11819户,农村享受低保农户数12716户,仅略高于特困户数,人均纯收入低于1600元的农户绝大多数未能享受低保,按目前消费实际水准,这些农户应纳入低保范围;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除省投以外,地方配套资金因财力所限不能到位,“十一五”时期缺口资金达1500万元,“十二五”规划配套缺口资金4500万元,资金投入严重短缺。
   (二)优质教育资源缺乏。校舍分布不均和资源闲置现象共存,全县有10%的村没有学校,个别山区校舍闲置,师资不足,存在上学难问题,而城区学校却普遍有大班额现象,有的班高达80余人。合格师资补充渠道不畅,教师老龄化较严重,学科不配套也成制约农村教育的重要因素。
   (三)社会保险面临困难较多,体制机制需要完善。1、山阳是经济欠发达大县,目前已参保的多数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缴费能力连年下降,欠费年年攀升,直接妨碍社会保险工作正常开展,严重影响参保职工的切身利益;县财政比较困难,事业单位失业保险不能按照省市要求纳入财政预算,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业务尚未开展,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养老保险发展滞后,社会救助覆盖面较窄。 2、工伤保险、居民医保报销程序复杂,周期过长。城镇居民市外定点医疗机构太少,不能满足就医需求。加之社会保险法尚未实施,社保经办机构人员无执法权,对社保基金查处力度不够,不能经常性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活动。
   (四)救灾应急机制不全。防灾减灾综合协调机制、灾害监测体系不健全。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和联动机制、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不完善,物资储备体系不配套,公众防灾救灾意识薄弱,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有待提高。
   (五)人员力量薄弱,制约发展因素凸显。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对社会保障功能需求水平更高,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大病医疗救助、农村新型合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工作内容日益增多,人口覆盖面广、入户核查量大、社会关注程度高,但承担具体工作的县乡民政、社保、卫生等机构人员依然沿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编制数,与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职责极不相称,现状亟需改观。
   (六)文化广播影视体育基础水平偏低。由于建设投入不足,文化广播影视体育设施水平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县至今没有县级文化中心、影剧院、体育场、电子图书阅览室,现有文化、广播设施陈旧老化,县镇村三级文化广播影视服务网络不够健全,文化、文物、图书、电影、体育等事业经费一直不能按有关规定列入财政预算,广播电视与信息网络覆盖率需进一步提高。
   三、完善山阳县基本公共服务的几点思考
   (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长效机制。一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山阳每年有10万余人外出务工,坚持发挥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的双重作用,推进劳务大县向劳务强县转变。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人人技能工程”,开展大规模的农民工和城乡新增劳动力技能培训,有效提升其综合素质,着力提高其依靠科技抓产业、搞劳务、促增收的能力。依托市场需求和农民工实际,推广“订单培训”、“项目培训”,不断提高山阳劳务人员在省内外的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逐步实现劳务输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二是健全服务体系,扩大劳务输出。开展劳务输出示范县创建活动,建立完善以县人才劳动力市场为龙头、以镇为主体、以村组为补充、以驻外工作站为桥梁的四位一体劳务输出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巩固扩大西安、河南、珠三角等现有输出基地,积极开拓华北、新疆等新的劳务基地,进一步拓宽输出渠道,扩大有组织输出,增强劳务人员的稳定性。三是依托当地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扩大就业。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就业。积极开发果、药、畜、菌、菜等特色产业,增强农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加快发展工业经济,培育大产业,发展大企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务工现金收入。大力推进全民创业,鼓励和引导城乡各类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积极实施“精英回流”工程,完善扶持政策,引导更多的在外农民工带资回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四是认真落实国家就业政策,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伍转业军人、农民工和弱势群体就业援助工作。五是加强县乡村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功能完善、服务规范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以服务促进就业。
   (二)大力实施教育强县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一是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学前教育和儿童早期教育,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全县所有镇建立起中心幼儿园,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二是在全面实现高质量、高水平“普九”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不断优化学校布局,逐步推行小班化教学。抓紧建设城区第三小学,着力解决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三是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巩固山阳中学省级标准化高中创建成果,创建省级示范化高中。漫川、中村、色河中学创建为市级标准化高中。加快建立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制度,通过结对帮扶加大普通高中在校贫困生资助力度。四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快扩大办学规模,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继续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优惠政策,力争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对考取普通高等院校的城乡低保家庭和享受困难补助的重度残疾人家庭的子女,在享受生源地国家贷款政策的基础上,全部纳入城市低保予以救助,确保学有所教。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输出培训,每年培养农村实用技术骨干2000人。县职教中心创建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建成汽车驾驶等骨干专业。五是积极创建教育强县,同时建成一支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到“十二五”末,全县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全部达标。
   (三)继续完善社会保障,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全面发展。强力推进新农保国家试点县工作,建立多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同时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力度,完善社会保障的服务与管理。一是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目标。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为抓手,依法强制各类企业特别是城镇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对员工多、经济效益低的企业实行“低门槛进入,低标准享受”,扩大社会保险资金筹集渠道,尽快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加强社会保险接续工作,确保主动续保。二是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缴清欠工作。在按时提供准确的社会保险费征缴计划的同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做到应收尽收。对欠费单位,与有关部门实行综合制约。对有缴费能力的欠费单位,按规定依法处罚、强制征缴。进一步规范企业改制行为,确保把欠缴的社会保险费作为第一顺序一次性予以清偿,切实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三是强化稽核和基金的全程监管工作。采取日常稽核、重点稽核、举报稽核相结合的方式,严肃查处社会保险费瞒报漏报现象,防止保险费在源头流失。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专款专用,严格审批支付各项保险待遇,确保基金按时发放。四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保制度建设,健全资金筹措投入机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部门办事流程,保证基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
   (四)完善社会救助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救助体系建设。一要完善城乡社会救助机制建设。加快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临时救济为补充,各项救助制度相配套,覆盖城乡居民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救助标准调整机制,适时调整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确保应保尽保、按标施保。全面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健全临时救助制度,有效缓解特殊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突发性特殊困难。二要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加快完善以救灾制度为基础,社会动员机制为补充,应急措施相配套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加强救灾指挥体系建设,配备必需的预测、预警、交通、通信等装备。修订完善县、镇、村三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扩大救灾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提高物资保障水平。建立健全涉灾部门会商机制,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提高防灾救灾水平。推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科学安排危险区域生产和生活设施的合理避让,不断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三要大力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加快完善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内容,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养老服务为重点,多元化投资、多层次发展、专业化服务、面向社会公众的社会福利体系。积极扶持养老服务事业,多种形式动员社会力量筹集资金。推行养老机构“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管理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兴办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建立健全贫困家庭兒童救助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孤残儿童社会福利政策。
   (五)不断提高公共医疗水平,实现卫生事业突破性发展。一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医疗水平差距。加快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努力提升服务质量、能力和效率。二要完善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镇医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积极支持民营医院发展,实现群众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病有所医。三要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和卫生执法体系建设,初步形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控和卫生监督体系。有效控制重点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精神疾病,提高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得力。四要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长效筹资机制,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进一步提高统筹标准和报销比例。五要积极引进和培养各类卫生技术人才,全县镇以上卫技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达到95%以上,持证上岗100%。
   (六)立足县域实际,繁荣文化广电体育事业。一要增强文化保护意识,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同时,加强文化产品开发,大力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加快漫川古镇开发,加大骡帮会馆古建筑群、乔村古文化遗址等历史人文景观的保护和修复力度,挖掘秦楚文化、古商贸文化、古建筑文化。健全全县田野文物点保护网络,不断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富县级保护名录,积极申报省、市级名录。二要以文化旅游业、演艺娱乐业、现代传媒业为重点,努力培育文化广播影视产业,逐年推出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目。积极开发民俗文化产品和民间手工艺品等系列旅游商品,注重与全县旅游产业化相结合,发展一批与旅游相关联配套的文化产业。三要增加政府对公共文化产品的投入,进一步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好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城乡各类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全县村级文化活动室全部建起,完成305个行政村广播电视室建设,推动有线数字电视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有线电视全面数字化目标。安装广播电视“村村通”1万套,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8%以上。四要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加强镇、村、社区、城市居民小区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建立健基层健身网点,发展各类体育协会。
其他文献
摘要:在现代的城市中,相对于几十年前,人们的经济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工作之余闲暇之时在家看书、看电视或者去公园游玩等等,人们有了新的娱乐活动——逛街。人们将这种“物质性消费”当成“体验型、娱乐型消费”的时候,生活方式就悄悄的发生了改变。换言之,较之以往的比较传统的休闲、购物方式已经逐渐被以娱乐、休闲的为辅的综合性质的购物模式所替代。因此,现代的城市中,容量大、功能多、具有一定城市
期刊
[摘要]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 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  [关键词] 绿色建筑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
期刊
摘要:针对通信监理在通信建设过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本论文对通信设备技术改造中实施监理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首先简单分析了当前通信设备技改管理模式及其监理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通信设备技改中的监理运作模式,从监理职责、进度监理和质量绩效监理三个方面详细研究了通信设备技改监理的运作模式,对于进一步提高通信监理运作水平和管理应用水平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通信设备;技术改造;通信监理;监理模式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近间距管线等复杂情况下, 利用管线探测仪进行城市地下管线探测得到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管线探测探测技术  1 引 言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空间的利用已经从以前单纯的地面上利用转移到地上和地下空间的共同利用, 地下管线已经成为整个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部分, 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生活息息相关。  2 地下管线探测的原理和原则  2.1
期刊
摘要:在高层建筑业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撑,最近几年我国高层建筑施工中,涌现出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新技术,例如高强度高性能的混凝土技术、新型模板技术、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以及卷扬机高空平移法安装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使用一方面提高了施工效率,加速了高层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会推动一些在安全性及实用性上更优良的新技术的产生。  关键词:高层建筑 施工 技术 混凝土  1.引言  这几年随着我国
期刊
1概述  铁路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交通运输工具,在交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迫切需要铁路承担更为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各国铁路轨距存在着不同的差异,致使国与国之间的交通联系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将从目前世界各国铁路轨距现状出发,来论述轨距与铁路规划之间的关系。  2不同轨距轨道的类型及分布  2.1轨距类型  轨距是指铁路两条钢轨之间的距离,两条钢轨之
期刊
1项目概况  盐城至海安铁路是既有新长铁路的组成部分,也是沿海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既有线标准低,能力小,已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出行的需要,亟待扩能改造。通过中铁五院的深入研究,预可研阶段推荐的技术标准为时速200km/h的新建双线电气化铁路,既有线盐城至海安段维持现状,待新长铁路全线电化时改扩建。  由于本地区经济据点较多、人口密集、交通发达、水网密布,在选线过程中制约因素较多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模糊集合理论,利用基于模糊数学的模糊集合论和概率理论,对拱坝的安全性的影响因素中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综合评判,也即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坝肩岩体稳定进行综合的定性评价,其计算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本文根据实际工程经验及相关规范,提出了13种影响坝肩岩体稳定的影响因素,利用模糊数学和模糊逻辑,处理各种模糊问题。同时通过模糊数学这种相当新的数学方法和思想方法构造出各因素的隶属函数,还根据
期刊
摘 要    城市地铁深基坑施工,由于受环境条件限制,施工安全问题尤为突出,采用单一监测方法已不能满足要求,多种方法监测变形数据分析能客观准确反映安全状态与质量程度,数据的客观准确性对施工具有指导意义,掌握工程各主体部分的关键性安全和质量指标,确保地铁工程按照预定的要求顺利完成,对各种潜在的安全和质量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关键词:桩顶沉降、桩顶水平位移、桩体水平位移、轴力监测。    引 言 
期刊
摘要:无拉杆施工工艺的施工难度较大,工艺标准也较高,但是在桥  涵结构中应用无拉杆技术,对提高桥涵的外观质量有很好的效  果,所以在桥涵工程中,无拉杆施工工艺正逐渐的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具体讨论无拉杆施工工艺在桥涵施工中的广泛应用。  关健词:桥涵结构、无拉杆工艺、  1引言: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工程中的桥涵施工水平也在逐步的提高。现代工程中对施工的工艺和技术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一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