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别出心裁,巧妙选取角度

来源 :作文周刊(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che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例分析一★
  (2016·江苏盐城卷)色彩,演绎亮丽的阳光,点缀明媚的自然;色彩,装饰美好的生活,扮靓诗意的人生;色彩凝聚温馨的记忆,辉映灿烂的历史……那一抹色彩,让你打开心扉;那一抹色彩,让你驻足流连。
  请以“有那样一抹色彩”为题,写一篇作文。(60分)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实战技法★
  考场作文要做到“意在笔先”,才能事半功倍。写一个人,就要表现出这个人的思想品质和个性特征。叙一件事就要通过这件事反映出某个思想或问题。绘一幅景,就要融入作者的主观感情。考生如何在立意正确的基础上做到立意深刻、高远,是有法可循的。
  1.留心生活,由小见大法。中考作文中,考生不防借小事情、小场景、小角度、小人物,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由小见大是指写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对所刻画的形象进行取舍、浓缩、强调,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并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
  2.善于类推,由此及彼法。即运用发散思维,由此物想到彼物。此类立意的作文也可以通过横向组合的方式展开笔墨,在横向拓宽中表达主旨。它也可用板块式行文,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支撑作文的主旨,从而使主旨更为丰厚,更为深刻。
  3.关注热点,由浅入深法。作文时,考生要聚焦生活热点,揭示生活中具有普遍性的、时代性的社会问题,由浅入深地探求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现象出发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向或结果。此类立意的作文,不仅要回答“是什么”“有什么”的问题,而且要回答“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4.展开联想,由实到虚法。由实到虚,是指从眼前实在的事物、景象或具体的事情写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其寓意。此类立意的作文不仅要描述所选对象的表象,而且要揭示其蕴含的精神实质,即对现实中的某一事物的描述联想到与之相关的虚拟内容。由实入虚法能使作文的立意深远。
  5.追根溯源,由果导因法。凡事有因,无因不成果,有后果则必有前因。因与果的联系,才构成了事物的发展变化。由果导因,是指我们由所描述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其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采用此类立意法,往往能使作文主题突出,底蕴深厚。
  ★备考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著名主持人柴静写了一本畅销书,书名曰《看见》。在书中,她记述了自己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如今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无论我们是站在舆论潮头的名人,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我们的眼睛,都无时无刻不在“看见”,那么敏锐的你是否也捕捉到了我们目之所及的感动、喜悦、哀伤与愤怒呢?让这些“看见”也随着我们的思维和笔尖,流淌出来,绽放光彩。
  请以“我看见”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擬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相关信息。(李珍拟题)
  中考佳作
  有那样一抹色彩
  一考生
  天空的蔚蓝,草原的碧绿,紫藤的艳丽,白荷的淡雅……翻开记忆的相册,你一定能找到一抹让自己心动的色彩。可是,除了这些让人赏心悦目的色彩外,我的心中,还有一抹恐惧的色彩,很难擦去。
  四月的一天,我跟着奶奶去乡下姨奶奶家做客。车子在宽阔的马路上行驶,广阔的苏北大平原如诗如画,大美风光扑面而来。两边是一望无际的农田,碧绿的麦浪随风翻滚;油菜花黄成一片,像地毯一样铺向远方,与麦田相互映衬,美不胜收。而在画卷之中,或大或小的村居点缀其中,就像海中的小岛一样,令人遐想。
  车子一转,驶上了一条乡村公路。左边是一条河,对面是一排依河而建的房子。这可不是一般的房子,而是一座座高大的别墅。这些楼房,屋顶铺琉璃瓦,外墙贴着雪白的瓷砖,窗户塑钢的,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富丽堂皇。是呀,老乡们如今都富起来了,昔日的茅草房早就不见了踪影。
  可就在我贪婪地望着这一座座造型独特的大别墅时,一抹奇怪的色彩刺入了我的眼帘:临房的河坡上,堆着一堆堆东西,夹杂着不同颜色,乱糟糟的,那是什么?我定眼细看,心中猛地打了个寒战,那可是一堆堆生活垃圾呀!五颜六色的袋子,还有塑料泡沫、旧衣服、破皮鞋……整个河坡成了一个大垃圾场。再看那河水,怎么成了一河黑水?这时,我又隐隐约约闻到一股腥臭味。我的眉头不禁深深地皱了起来。眼前的这一切,与周围的别墅,与美妙的田园风光是多么不协调呀。一个人虽然有钱了,但不知道爱惜环境,甚至用垃圾来包围自己,那是真正的富裕吗?
  我多么希望,下次再经过那里时,再也看不到那抹令人失望的色彩,取而代之的是,桃红柳绿,碧水清波……
  品析
  这道文题有意蕴但不隐晦,不太实也不太虚,大多数考生都能从题目中悟出写作指向。写“色彩”的本义或引申义皆可,但在立意上还是有高下之分的。最好的、最深刻的立意是在“色彩”的比喻义或象征义上展开。譬如,红色,一般象征着温暖、热烈、奔放、激情;绿色,一般象征着生机与活力,也可赋予它奋斗、拼搏甚至成功的内涵;黄色,一般象征着稳重、温和,但也可赋予它诚实、守信、和谐等内涵。因此,立意时,需要由具体的表面的色彩写到抽象的实质的生命旋律,做到由实化虚,以虚写实,虚实结合,写出深意,让自我的态度、认识、感悟共同演绎一种精神,绽放一种人性美。而多数考生在本义上做文章就逊色多了。
  这位考生做到了立意求深,强化“色彩”。聚焦的是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文中那抹色彩是乡村河坡上各种生活垃圾所呈现出的色彩,富裕起来的农民,竟然用垃圾包围自己,怎不令人忧虑?如此立意,别具一格。前后场景的描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令人深思。
  ★范例分析二★   (2016·山東聊城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无可奈何花落去”是诗人读懂人生的感慨,“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是歌手读懂真情的呼唤,“先忧后乐”是文人读懂时代的担当,万有引力是科学家读懂苹果落地的思考……一诗一文,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需要用慧眼去阅读,用心灵去感悟。
  请以“读懂”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可以叙述经历,书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③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
  中考佳作
  真切地存在
  一考生
  有一些声音,虽然微小,却在这个世界真真切切地存在着。
  ——题记
  虫声新透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清晨或夜晚阵阵凉风总会让人禁不住打寒战。然而,你可曾发现这春寒料峭中的淡淡暖意:那是夜深人静时的“虫声新透”,一点点微乎其微的声音,在刚刚泛出绿意的纱窗上,划出优美的曲线。从这声音里,我读懂了春天到来的喜悦,读懂了生命活力的颤动。
  感受春天,我曾把目光投到“花红柳绿、河水荡漾”的春意上,岂不知这细微声音中蕴含鲜活的生命力量,又怎能读懂这弱小生命真真切切地存在着!
  啪——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透着淡淡蓝色的明净天空中,挂着暖暖的并不刺眼的阳光。一阵凉爽的风吹过,吹来了秋之声:豆荚“啪”的一声炸开了。温暖的太阳还没缓过神来,一颗小豆粒就快乐地蹦跳出来。“啪”“啪”,这声响过于微小,又过于短暂,仿佛一道流星倏地一下从天际划过。以至于人们发现时,豆粒已经以圆滚滚的姿态骨碌骨碌,与干燥的黄土地热烈地亲吻。
  那瞬间的爆裂声和细碎的摩擦声,虽然不被大多数人关注,我却读懂了其中涌动着的生命的赞歌,读懂了其中蕴含的弱小生命真真切切的存在感。
  噼里啪啦
  每到冬天,凛冽的北风,飘飞的雪花,笼罩着冰天雪地的寒冷。大街上,即使有三三两两的行人,也是匆匆而过。而狭小的土房里灶台下,干硬的树枝燃烧着熊熊的火苗,温暖了周围的空气,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我知道这声响过后,将是细碎的灰烬。然而,树枝燃烧的声音里,我读懂了生命的欢唱,读懂了自我奉献的从容。是啊!如果到了生命的尽头,只要能体现生命的价值,赴汤蹈火又何惧!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我读懂了其中的心声:它在这个世界真真切切地存在过!
  其实,类似的声音又何止这些。栀子花开的声音,樱桃成熟掉落的声音,还有枯黄叶片飘飞的声音……从这微弱的声音里我读懂了:即使生命卑微,也可以在这个世界上精彩地走过。
  所以,世间任何微小的生命,皆有声音。只要我们屏气凝神,细心聆听,就会读懂更多更多的生命之歌,在精彩的世界里余音袅袅,摇曳生姿……
  品析
  “读懂”话题宽泛,考验的是考生审题立意的能力。如果没有提示语对“读懂”内涵的拓展,大多数考生容易就“读懂”的表层含义——读懂了一篇文章中的道理,读懂了一首歌曲吟唱的情感而写作。但是经过提示语的拓展,不在立意上细细审视或者挖掘,就有可能离题偏题,或者主题不深刻,影响作文质量。但是,考生在表达的选择上,只要明确了话题“读懂”中的“读”是叙述,“懂”是抒情、议论,则不难成文。如:读懂那个人,由此抒发情感;读懂生活,悟出某个真谛;读懂自己,表达成长感悟;读懂自然,展现独特情怀……
  这位考生写出了自己真实的、新鲜的、与众不同的感受——以声音为主线,从三种微小的声音里品悟出了动听的生命之歌,不仅启迪人们聆听和发现,更表现出了重大的思想意义。描写细腻,立意深刻。
其他文献
★范例分析一★  (2016·江苏淮安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60分)  在一次班会课上,老师让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从教室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  第一个是捧着书走过去的,第二个是唱着歌走过去的,第三个是笑着走过去的,然后越来越五花八门;跳着走的、倒着走的、斜着走的、跌跤了爬起来走的……  最后,每位同学都愉快地从老师那里得到了奖赏。  其实,走过去就是一种经历。人生正是由无数次经历组成的,每一
期刊
★范例分析一★  (2016·湖北鄂州卷)请以“那一幕,让我 ”为题作文。(50分)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难以忘怀”“懊悔不已”“难过”“感动”等词语。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中考佳作  那一幕,让我永世不忘  一考生  等到青梅枯萎了,竹马也龟裂开了,我们自然回不到那溢满真诚的年代,但是我们会始终记得你
期刊
中学生经常用“三点一线”形容校园生活的单调枯燥,并以它作为作文“无米为炊”的理由。其实,只要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就会发现,校园生活是“真实”与“美丽”的富矿,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蕴藏着众多“稀有金属矿”。怎样开掘这一“富矿”,写出佳作呢?《艾香飘进教室》为我们提供的方法是“五有”:  1.有真实的校园气息。高考前学子的生活状态怎样?作者没有刻意回避,而是用“加班加点”“辛苦疲劳”“
期刊
★范例分析一★  (2016·广东深圳卷)请以“我的表情包里没有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50分)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③凡涉及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用A、B、C等大写字母代替。  中考佳作  我的表情包里没有孤寂  一考生  一片土地,荡开一缕朝阳;一生光阴,带来一寸希望。有一种馨香,叫有你相伴,一路放飞,涉万水、过千山,一路有你相伴,我的表情
期刊
★范例分析一★  (2016·辽宁沈阳卷)下面是丰子恺先生的一幅漫画,请仔细品读,按要求写一篇作文。(50分)  提示:漫画中的文字是“衔泥带得落花归”。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⑤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  中考佳作  繁华飘落,燕衔幸福归  一考生  残阳的一抹微红与和煦的清风相伴而来,灵动的小燕也迎
期刊
★范例分析一★  (2016·山东临沂卷)写作。(50分)  题目:他(她、它)让我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①需先确定合适的人称,并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曲除外);③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中考佳作  她,让我感受到约束  一考生  月光透过薄薄的云彩,淡淡地洒在大地上。地上的
期刊
2009年,我带一个高三文科班。五月末正是高考最后冲刺的特殊日子,全体师生都加班加点地鏖战着,空气里充满大战在即的紧张。同学们除了辛苦疲劳之外,还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往日活泼的笑容不见了,变得神色凝重。  这时候校门口陆续出现卖粽子的小摊,都是附近的居民自家做的,平时不是买卖人的他们,常常会做这种时节生意。这些冒着热气的小摊,和街上花花绿绿的绒线、荷包一起,带着端午节临近的讯息,点亮了孩子们的眼
期刊
★范例分析一★  (2016·湖南湘潭卷)按要求作文。(50分)  题目:____________的记忆  提示: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然后作文;②不少于600字;③要求书写工整,标点、格式规范;④避免在文中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或地名。  (2016·江苏南通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世间万物,彼此分享,将生命千丝万缕地关联。高山流水,春华秋实,我们分享自然的馈赠;
期刊
明概念·元素揭秘  不少专家学者对大多数考生每逢作文必写司马迁的行为作出了批评。有教师戏称看作文像在读历史,满目“白骨森森”,不能扣住时代的脉搏,不能反应时代的心声,不能揭示时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时俱进,彰显时代性”这一高分作文必备元素主要指选材要“新”。“新”指写进作文中的材料要有时代气息,尽量关注社会热点,让自己的作文与社会脉搏同时跳动。  要做到“与时俱进”,第一应注意扩大视野,多读书报
期刊
教室外天寒地冻,教室里的我们盼望春暖花开。(交代时空,设置悬念,点题。)  课堂上,老师宣布的考试排名令我如坐针毡,一道道难解的数学题叫我如坠云雾。(倾诉真实心境,引起下文。)  下课铃声终于响起,教室窗户上裹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恰似一根根银棒给透明的玻璃敷上了一张张面膜。我抖落45分钟大脑紧张运转带来的极度疲乏,伸出一根“胡萝卜”似的手指,在“蓄谋已久”的地盘上开始作画。(故事推进,语言生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