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代入,把自己变成蜗牛

来源 :星星·诗歌原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wor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整整一年的疫情里,我闷在屋子里潜心创作,写诗和画画。今年创作的诗歌很多都与我的童年有关。现在回想起来,我的所有写作的出发地是我的童年。我的女友曾对我说记忆是不可靠的,但我恰恰相信记忆是最可靠的。我相信我所有的记忆,就像我相信南方这片潮湿阴暗的大地一样,正是因为它潮湿阴暗,所以南方的阳光才格外灿烂明亮,台风才会突然登陆和袭击。童年像一把大葵扇子,在我的书写活动中,它一开始就“呼呼呼”地扇动起来,而且越扇越快,越扇越旺。可以说我写作永恒的动力是来源于童年这个巨大的永不熄的火炉。
  但是很多人写童年是写回忆,就像一只蜗牛爬行在路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痕迹。而我写童年不是想留下一条长长的痕迹,而是要重新代入,把自己变成蜗牛,再次体验并呈现童年本身。
  这组诗的第二首《冥想者》里的孩子,其实是我自己的化身,我其实是在幻构自己,幻构我在远方降落人间,幻构我的前世是一粒米,纯洁朴素得一尘不染。这是一种想象性的书写。在想象性的书写中,当语言向前推进或跳跃的时候,叙述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譬如:“一万年以后,他坐在自己的/光阴里读书,享受着逝去的古风……”。
  这里我的笔触转得很迅速,“我”变成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变呢?根据什么非要这样变不可呢?是根据我的直觉。诗歌的直觉要求我的意象——在此刻,必须出现一股力量:“他偶尔用手指在空中划一道弧线/周围的空气便立刻干燥不已”。
  多么神奇,神奇得让我自己都感到惊讶。在这样的氛围下,诗歌被神奇的力量驱使着前行,结尾之处顺其自然就变得更加神奇了:“他看见了古代墙上的兽皮/正因恐惧而生出新的皱纹。”
  要知道,恐惧也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对立的力量,我始终坚信真理的对立面仍然站着一个真理,它使古老的兽皮也“生出新的皱纹”。我在诗里最想表达的是,童年是一个人生长的最可靠的基石,它有着强大的力量,这力量能使一个诗人到老了也如同赤子,更神奇的是,这力量能使一首出色的诗逆行,能“把世间的声音打捞起来又重新布局”。这就是直觉的想象力量。这种神奇的自我感知力在第三首《观望时辰》的诗里,继续散发着迷人的光芒。而在第四首《鸟翅与肋骨》里,我的开头同样是在想象中下笔。
  我在我的诗歌中经常会把自己代入到童年居住过的小城,让自己重新做一回小城里的人,就像回到了南方,因為南方是我永恒的童年。
  在诗歌中,诗人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变成想象中的人,要代入自己到意境里去。在这首诗里,代入自己的同时,我把自己变成小城的人,在烈日下默不作声地施行着法术,就像进行着一场行为艺术,他们:“继续摸索着空气中的传说/不停地清理房间的信件和残骸/河流照着它的镜子,所有的脸庞……”
  也许这是一种象征吧,当我看见童年的时候,当我在诗歌写作的时候,我是自言自语地说话,自由地说,安静地说,因为心灵的丰富是靠安静来守住的,这样,仿佛是对神说话了。诗歌是无边的自由的,这是由于想象的力量在驱使着驾驭着这样的自由。
  诗人可以在诗歌的汪洋大海里自由自在地游泳,就像一个人在大海里游泳一样。人对大海不提出任何标准,但大海对人却提出了标准,那就是你得懂得水性,得会游泳,否则你会被大海淹没。诗人在诗歌的汪洋大海里游泳,就得懂得诗性,否则你写的不是诗,可能是别的什么,这里也许更多是指技巧,其实思想也一样,大诗人与小诗人的不同就在于,大诗人喜欢在大海里游泳,小诗人只喜欢在河湾或水塘或浅滩上戏水。大诗人是有德行和品质的,而小诗人没有这些条条框框。大诗人是忧患深重的,而小诗人多是享乐、逐利与苟且的。在诗歌的书写活动中,我尊重他人的选择,我从不用内心的尺度去衡量他人,我只衡量自己。
其他文献
叶燕兰,1987年生于福建德化,现居晋江。进入一片无人的空地  五病区与四病区。两扇闭紧的大门之间  隔着一块不大不小的空地  白炽灯昼夜亮着,像怀有强烈的医者仁心  给进入或走出,胸外科和神经内科的人  保留了一片心跳提速、减速以前的,绿化带  打电话的人走到这里,音调稍微提高了  向触摸不到表情的另一端  抑制着琐碎的,陪护的悲欣交集  叫外卖的人走到这里,蹲伏在角落  不一会儿,就把心绪像快
期刊
胡了了,生于1997年,湖南茶陵人,现居浙江金华。写诗、写小说,作品曾发表于《江南诗》《青春》《诗林》等刊。  以前在玉泉西路,从二中出去吃晚饭的路上  会看见从骆家塘方向  往北苑方向的三轮载货摩托  车厢里坐着几个民工  摩托发动时他们挪动身体  为跑来的,先前在树坑小便的工友腾出空间  等他爬车,仅此而已:伸出手,是电影里的事  他不熟练电影,熟练爬车如墙面粉刷  如和摩托上的朋友们嘻嘻笑着
期刊
七月的颂词  在我梦的宫殿里  它结成庞大的网  笼罩于我的思想天空  它调研成黏稠的汁液  浸泡我的骨头和神经  我几乎找不到再好的词语表达  我妄为诗人呵  面对它,我已词竭语穷  说它的绿,绿遍天下所有的枯萎  说它的风,吹进埋藏在胸腔里的人心  说它的力,攒动了千年朝野的宫墙  它放光,穿透茫茫暗夜  它指路,站在危崖呼唤黎明  它引领,奔走呼号拨开压眉的乌云  它给我们撑伞,自己栉风沐雨
期刊
1  一些具有生命意志的诗能够在瞬间将我们的内心紧紧攫住,我们为之震撼并迎受到了同样的欣喜、阵痛、割裂或虚无、枯败之感。无疑,这就是一个诗人和生活在感应、回响中建立起来的语言事实和精神化现实。它们最终汇聚成的正是超越时空的伟大精神共时体。真正的诗是生命时间以及求真意志的相遇,它们激活和碰撞出来的场景以及词语本身更具有生命效力和活力。这是人与时间的重逢,是词语和时间的交锋。这涉及到可见之物和不可见之
期刊
苏仁聪,生于1993年,云南镇雄人。作品见《诗刊》《扬子江》《星星》《滇池》等刊。曾获野草文学奖、樱花诗歌奖、闻捷诗歌奖等。出租屋的顶楼  六个水箱均匀放在楼顶,所有工人的生活用水  都在这里啦。几块烂砖头支着烧烤架  似已很久没人来过,静止的风  晚霞烧成炭火,岭南起伏的小山  工业区,村庄,高速公路,轻轨  大片棕榈,断裂的砖头堆旁站着父亲  天际线那么平,那么远  火电厂的烟囱升入傍晚的天空
期刊
乌蒙山顶  现在  秋天结束了  乌蒙山顶  時间的冷和词语的冷刚好相遇  时断时续的雪  却带来一条确切的消息  一位友人  刚刚亡故  那时中原的庄稼被砍落一地头颅  雪阵回旋的下午  灰蒙蒙地呼吸  如果偶尔想起一个人  可以在这样的大雪弥漫的时刻  可以在一些缓慢的事物降落之后  可以在那些越来越快的消失和溶解之前黑暗传  一个个橡实掉下来  这些声响正被风声遮掩  整个秋天  花栗鼠  
期刊
翎风,本名孟琳峰,男,生于1998年10月。祖籍湖南,生在四川,长在深圳。现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曾在《作家》《散文诗》《青春》《红豆》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作品若干。香格里拉的角落  香格里拉,你是每个疲惫的角落  我与你跳锅庄,跳到骨架松垮  跳到暗夜北飞。十指我已卸下  它们会在黑岩的隐蔽处,静谧百年  我还要逐一,拆下一部分的身体  完整的身体,到最后,剩一栋茅屋
期刊
晴时帖  李素云到现在都不敢看推土机  因为这就是她的井绳  三岁时被碾压的双腿  已经跟这个世界沉寂了几十年  众多的奢侈随之而来  踢毽子、捉迷藏、跳格子、丢沙包  手还在,她能做的游戏就是翻花绳  只是很少有人跟她玩,这些她都没哭过  只有不能上学让她撕心裂肺  娘说,这是命,认吧  后来她试图把话说给丈夫听  难为的是丈夫听不到,也不能出声  比之自己,丈夫被这个世界伤得更重  雨太大,所
期刊
许多事物正在休眠  太阳结冰了  湖面上空无一人  窗帘掀起一角,微风潜入  剃须刀从皮肤上轻轻滑过  天气冷起来了,已经听不到  夏天离去的脚步,花朵们  比孩子们跑得更远,全躲进云里  叶子一片片落下,堆积如骨  除了能看见的、能听到的  还有许多事物正在休眠  不要沿着来路的方向行驶  那样也会迷失。在这世上  善的光阴怎么可以那么可爱  可是现在却怎么可以如此邪恶冥想者  孩子在远方降落人
期刊
尤其是夜晚  尤其是夜晚 穹窿变暗  路灯隐去了林间小径  目送那些背影  我会猜想 在将往之地  他们说出的会是多么庸常  而又动人的话语  我会猜想  那个将满肚子憋屈化为  一声问候的人 他的笨拙  该有多么可笑而又可爱  同因忠厚 神形格外合一  真心分享问候的人  跟他有着怎样的纠葛  又是什么 使得他们长久相连  命运犒劳了一个笨人  他扎根在自己的  东南西北 扎根在眼下的  每一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