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图书馆的生存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各色“图书馆消亡论”的兴起,触及到了图书馆人最敏感的神经。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批复》明确指出要”规划建设武陵山综合图书馆”,无疑让人振奋。我馆应以此为契机,确定融入数字化战略,创新学科服务,嵌入教学科研等,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置于图书馆核心业务,重构适应数字环境新型图书馆的范式转变,承担起社会赋予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武陵山综合图书馆;范式转变;使命
1 时代背景
2011年1月2日,美国Alfred大学的用户培训馆员Brian T. Sullivan发表了《2050年大学图书馆尸检报告》[1]一文。此文一出犹如一重磅炸弹,重新燃起了20世纪70年代未曾鼓噪一时的“图书馆消亡论”的战火。这把”火”不仅烧着了美国图书馆界,同时也迅速波及到国内图书馆领域,不少人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图书馆生存的忧虑。
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使知识传播与积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它改变了人们获得信息的原有方式与阅读行为,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图书馆生存的信息环境,因此在这场扑朔迷离的图书馆变革中,高校图书馆是生是死,是日渐式微直至消亡,还是凤凰涅槃获得新生?因此,高校图书馆正处于一种没有硝烟的战争之中,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是摆在整个图书馆界面前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难题。面对这样的难题,我们不能因为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引发的图书馆未日消亡论而杞人忧天,盲目听信,丧失了自己应有的判断力,消极被动地等待消亡,而是应冷静客观地审视自己,以理性的思维看待图书馆的生存问题,勇敢直面图书馆在转型变革中的挑战。
正当这场“图书馆消亡论”还在喋喋不修争吵不止时,2011年11月21日,由国务院(国函[2011]125号)发布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的批复》(以下简称《规划》)。其中《规划》在民族文化产业部分明确指出了“规划建设武陵山综合图书馆、武陵山大剧院、武陵山博物馆等文化基础设施”的目标。此《规划》的出台,无疑是让人精神振奋的好消息,这说明与在欧美遭受金融风暴和经济衰退而引发的图书馆消亡论不同的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有所放缓,但是一直保持着增长,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的图书馆的发展出现了方兴未艾的强劲势头,作为武陵山片区唯一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吉首大学将以此为契机,当仁不让的参与到这个项目的建设中来,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知识库、人才库、智力库的优势,为武陵山综合图书馆的建成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我们将重新审视自己,依托新技术提供的智能化服务,嵌入教学科研过程、创新学科服务,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置于图书馆的核心业务,构建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模式和管理机制,从而实现我校图书馆在数字环境的新型图书馆的范式转变,承担起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赋予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发展进程当中应该承担的重要使命。
2 建设背景
武陵山片区文化事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发达地区,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拥有图书馆等文化场所的村镇不足全部村镇50%[2]。2013年3月推出的中国首部《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发展报告》中研究结果显示,武陵山片区的信息化程度远远落后于相邻省市和国家平均水平,信息贫困已成为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和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武陵山综合图书馆参与承建的单位,吉首大学是武陵山片区唯一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也是办学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其前身创办于1959年,2002年湘西州卫校图书馆并入成为石家冲校区馆,2003年武陵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并入成为张家界校区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全面实现了网络环境下各项业务的集成管理,图书馆实现纸本全文数字化。建立了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门户网站,在湘西州与张家界地区构建起了以吉首大学图书馆为中心馆,两地十二个区县馆为分馆的图书馆服务网络,是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进高校的100所高校之一,有丰富的社会服务经验,现为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少数民族专业委员会委员馆,全国民族高校图书馆副秘书长单位,湖南省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湖南省高校图工委常委馆,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成员馆。我们相信在湘西州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抢抓政策机遇,依托吉首大学图书馆来启动“武陵山综合图书馆”的建设,可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而我馆也可以充分抓住这一契机,完成求生存、求发展,创新学科服务,确立数字化战略,嵌入教学科研过程,构建真正的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模式与管理机制,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置于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之中,以实现我馆新型图书馆的范式转变。
3 高校图书馆构筑新型图书馆范式转变应对策略
由于在新经济时代下新技术的层出不穷,而网络化、数字化是大势所趋,图书馆的发展面临着各种不确定因素,面对这些因素,如果图书馆不能适应这些环境的变化,那么图书馆必然被抛弃、被取代,必然走向消亡。因此,图书馆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进行变革,只有变革,才能抓住机遇求生存,求发展,所以我校在建设武陵山综合图书馆的机遇面前,对已有的信息系统的管理与服务模式进行调整,重新规划部署业务机构和整个图书馆业务流程,以创新学科服务,嵌入到教学科研过程,构建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模式和管理机制,采取的措施有:
3.1 嵌入教学科研过程
图书馆能否走出图书馆而嵌入教学科研过程中,是对图书馆能力的重大考验[1],而嵌入式服务已成为国内外图书馆服务的主流模式和新的趋势。它是指图书馆员的服务不再局限于图书馆的物理空间,而是嵌入到用户的科研或者教学当中,实时、实地为用户提供服务[3]。图书馆只有实施嵌入式服务,才能充分挖掘信息资源的潜力,才能缩小信息与用户间的“最后一公里” [1],这也就是我们优于以Google为代表的搜索引擎的地方,也才能实现图书馆的价值,提升图书馆的地位。今年我馆派出三名学科馆员于历史与文化学院中实时、实地了解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得到了老师们的欢迎和认可。 3.2 创新学科服务,设立参考咨询部
图书馆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层次、参考咨询和情报服务工作的开展水平,都直接影响着高校整体的教学科研水平,[1]Brian T . Sullivan认为大学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会被不断改进的搜索引擎和社会网络工具以及相对便宜的信息技术帮助平台所取代。应该承认,随着时间与技术的发展,简单的参考咨询工作会逐渐被取代,但以学科服务为代表的高级服务则应运而生。在科研过程有很多工作是需要通过人来完成的,是技术所不能取代的。以学科馆员为主体所开展的学科服务,是适应新信息环境与科研环境对图书馆创新服务的需要。而设立参考咨询部就是要集中馆内最优秀的人才,建立起高水平、并拥有各种专业背景的学科馆员、学术团队或专业队伍,以承担起由提供文献检索、培训、咨询服务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转变,学科服务的场所正由馆内服务向融入科研一线、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方式转变、学科服务的方式由学科馆员个人能力向学科馆员专业队伍(团队)与用户的团队协同转变,成为科研伙伴和科研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3 加强技术部力量,利用新技术,提供移动服务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移动宽带等新技术,开展移动学习服务,必须紧密依托已有的Calis,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以及自购、自建的如“民族地方文献信息中心”、“沈从文文献资料珍藏中心”、“刘永济先生文库”、“武陵山区民族口述历史数据库”等,以及其他援建对口支援大学的数据库资源共享服务网,开展高效率的馆际互借及文献传递等工作。[1] 德国的Klans Ceynowa 在2011年国际图联(IFLA)大会中勾画了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框架:OPAC和网站等基础服务的移动化、特色馆藏显现的新场景,多种设备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图书馆,实现图书馆范式的转变。将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和移动设施结合在一起,将顺应用户信息行为与需求的变化,极大地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增强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因此,技术部迫切需要引进既懂信息技术又具有广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只有选好、用好、培养好人才,才能适应技术变革对图书馆的影响,也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武陵山片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
3.4 数字环境的新型图书馆的范式转变
进入21世纪,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未来图书馆从内到外都将与传统的图书馆有很大的不同。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最好选择就是接受数字化、融入数字化,并且能动的将其转化为我所用[3] ,截至2011年,Google已与全球40多家图书馆建立了合作关系。需要警示的是,图书馆花在与Google或类似数字组织合作中,竞争也同时存在,图书馆要想在竞争中不被取代和放弃,就必须实现范式转变,主动的适应用户的需求,总不能被动的挨打“穷则思变”,[3] 面对数字化的冲击,图书馆的吸引力在哪里?图书馆在供给上具有雄厚的实力,高质量的信息内容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构成了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是不能被互联网轻易取代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做好的就是前瞻性洞察发展趋势,能动地增强适变能力,有计划的储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创新学科服务,走出图书馆大门嵌入到教学一线之中去,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置于图书馆的核心业务,[1]构建真正的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模式与管理机制,重构适应数字环境的新型图书馆范式,这才是高校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
结束语
[4]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知识的集大成者,如果让它废弃,我们就会使自己的民族精髓濒临灭绝,毋宁于宣判将我们的文化扔进历史的垃圾堆里。我校图书馆作为武陵山片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术机构,应充分发挥其知识库、人才库、智力库的优势,成为服务武陵片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我们将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新型图书馆的范式转变,改进我们的服务方式,在海量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存储基础上实现图书馆各服务系统之间感知、互联互通至智能化,实现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实现武陵山综合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承担起党中央、图书馆和社会赋予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发展进程当中应该承担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初景刊,杨志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图书馆新消亡论论辨[J].图书情报工作,2012:5-11.
[2]王月娥,郑英杰.试论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J].图书馆,2013(3):92-93.
[3]李秀娟.尼奥式突围:转型中的图书馆——基于哈佛图书馆重组的思考[J].图书馆,2013(6):13-15.
[4]初景刊编译.因特网不能替代图书馆的十个理由[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武陵山综合图书馆;范式转变;使命
1 时代背景
2011年1月2日,美国Alfred大学的用户培训馆员Brian T. Sullivan发表了《2050年大学图书馆尸检报告》[1]一文。此文一出犹如一重磅炸弹,重新燃起了20世纪70年代未曾鼓噪一时的“图书馆消亡论”的战火。这把”火”不仅烧着了美国图书馆界,同时也迅速波及到国内图书馆领域,不少人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图书馆生存的忧虑。
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使知识传播与积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它改变了人们获得信息的原有方式与阅读行为,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图书馆生存的信息环境,因此在这场扑朔迷离的图书馆变革中,高校图书馆是生是死,是日渐式微直至消亡,还是凤凰涅槃获得新生?因此,高校图书馆正处于一种没有硝烟的战争之中,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是摆在整个图书馆界面前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难题。面对这样的难题,我们不能因为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引发的图书馆未日消亡论而杞人忧天,盲目听信,丧失了自己应有的判断力,消极被动地等待消亡,而是应冷静客观地审视自己,以理性的思维看待图书馆的生存问题,勇敢直面图书馆在转型变革中的挑战。
正当这场“图书馆消亡论”还在喋喋不修争吵不止时,2011年11月21日,由国务院(国函[2011]125号)发布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的批复》(以下简称《规划》)。其中《规划》在民族文化产业部分明确指出了“规划建设武陵山综合图书馆、武陵山大剧院、武陵山博物馆等文化基础设施”的目标。此《规划》的出台,无疑是让人精神振奋的好消息,这说明与在欧美遭受金融风暴和经济衰退而引发的图书馆消亡论不同的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有所放缓,但是一直保持着增长,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的图书馆的发展出现了方兴未艾的强劲势头,作为武陵山片区唯一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吉首大学将以此为契机,当仁不让的参与到这个项目的建设中来,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知识库、人才库、智力库的优势,为武陵山综合图书馆的建成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我们将重新审视自己,依托新技术提供的智能化服务,嵌入教学科研过程、创新学科服务,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置于图书馆的核心业务,构建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模式和管理机制,从而实现我校图书馆在数字环境的新型图书馆的范式转变,承担起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赋予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发展进程当中应该承担的重要使命。
2 建设背景
武陵山片区文化事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发达地区,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拥有图书馆等文化场所的村镇不足全部村镇50%[2]。2013年3月推出的中国首部《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发展报告》中研究结果显示,武陵山片区的信息化程度远远落后于相邻省市和国家平均水平,信息贫困已成为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和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武陵山综合图书馆参与承建的单位,吉首大学是武陵山片区唯一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也是办学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其前身创办于1959年,2002年湘西州卫校图书馆并入成为石家冲校区馆,2003年武陵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并入成为张家界校区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全面实现了网络环境下各项业务的集成管理,图书馆实现纸本全文数字化。建立了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门户网站,在湘西州与张家界地区构建起了以吉首大学图书馆为中心馆,两地十二个区县馆为分馆的图书馆服务网络,是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进高校的100所高校之一,有丰富的社会服务经验,现为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少数民族专业委员会委员馆,全国民族高校图书馆副秘书长单位,湖南省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湖南省高校图工委常委馆,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成员馆。我们相信在湘西州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抢抓政策机遇,依托吉首大学图书馆来启动“武陵山综合图书馆”的建设,可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而我馆也可以充分抓住这一契机,完成求生存、求发展,创新学科服务,确立数字化战略,嵌入教学科研过程,构建真正的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模式与管理机制,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置于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之中,以实现我馆新型图书馆的范式转变。
3 高校图书馆构筑新型图书馆范式转变应对策略
由于在新经济时代下新技术的层出不穷,而网络化、数字化是大势所趋,图书馆的发展面临着各种不确定因素,面对这些因素,如果图书馆不能适应这些环境的变化,那么图书馆必然被抛弃、被取代,必然走向消亡。因此,图书馆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进行变革,只有变革,才能抓住机遇求生存,求发展,所以我校在建设武陵山综合图书馆的机遇面前,对已有的信息系统的管理与服务模式进行调整,重新规划部署业务机构和整个图书馆业务流程,以创新学科服务,嵌入到教学科研过程,构建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模式和管理机制,采取的措施有:
3.1 嵌入教学科研过程
图书馆能否走出图书馆而嵌入教学科研过程中,是对图书馆能力的重大考验[1],而嵌入式服务已成为国内外图书馆服务的主流模式和新的趋势。它是指图书馆员的服务不再局限于图书馆的物理空间,而是嵌入到用户的科研或者教学当中,实时、实地为用户提供服务[3]。图书馆只有实施嵌入式服务,才能充分挖掘信息资源的潜力,才能缩小信息与用户间的“最后一公里” [1],这也就是我们优于以Google为代表的搜索引擎的地方,也才能实现图书馆的价值,提升图书馆的地位。今年我馆派出三名学科馆员于历史与文化学院中实时、实地了解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得到了老师们的欢迎和认可。 3.2 创新学科服务,设立参考咨询部
图书馆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层次、参考咨询和情报服务工作的开展水平,都直接影响着高校整体的教学科研水平,[1]Brian T . Sullivan认为大学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会被不断改进的搜索引擎和社会网络工具以及相对便宜的信息技术帮助平台所取代。应该承认,随着时间与技术的发展,简单的参考咨询工作会逐渐被取代,但以学科服务为代表的高级服务则应运而生。在科研过程有很多工作是需要通过人来完成的,是技术所不能取代的。以学科馆员为主体所开展的学科服务,是适应新信息环境与科研环境对图书馆创新服务的需要。而设立参考咨询部就是要集中馆内最优秀的人才,建立起高水平、并拥有各种专业背景的学科馆员、学术团队或专业队伍,以承担起由提供文献检索、培训、咨询服务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转变,学科服务的场所正由馆内服务向融入科研一线、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方式转变、学科服务的方式由学科馆员个人能力向学科馆员专业队伍(团队)与用户的团队协同转变,成为科研伙伴和科研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3 加强技术部力量,利用新技术,提供移动服务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移动宽带等新技术,开展移动学习服务,必须紧密依托已有的Calis,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以及自购、自建的如“民族地方文献信息中心”、“沈从文文献资料珍藏中心”、“刘永济先生文库”、“武陵山区民族口述历史数据库”等,以及其他援建对口支援大学的数据库资源共享服务网,开展高效率的馆际互借及文献传递等工作。[1] 德国的Klans Ceynowa 在2011年国际图联(IFLA)大会中勾画了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框架:OPAC和网站等基础服务的移动化、特色馆藏显现的新场景,多种设备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图书馆,实现图书馆范式的转变。将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和移动设施结合在一起,将顺应用户信息行为与需求的变化,极大地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增强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因此,技术部迫切需要引进既懂信息技术又具有广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只有选好、用好、培养好人才,才能适应技术变革对图书馆的影响,也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武陵山片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
3.4 数字环境的新型图书馆的范式转变
进入21世纪,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未来图书馆从内到外都将与传统的图书馆有很大的不同。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最好选择就是接受数字化、融入数字化,并且能动的将其转化为我所用[3] ,截至2011年,Google已与全球40多家图书馆建立了合作关系。需要警示的是,图书馆花在与Google或类似数字组织合作中,竞争也同时存在,图书馆要想在竞争中不被取代和放弃,就必须实现范式转变,主动的适应用户的需求,总不能被动的挨打“穷则思变”,[3] 面对数字化的冲击,图书馆的吸引力在哪里?图书馆在供给上具有雄厚的实力,高质量的信息内容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构成了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是不能被互联网轻易取代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做好的就是前瞻性洞察发展趋势,能动地增强适变能力,有计划的储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创新学科服务,走出图书馆大门嵌入到教学一线之中去,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置于图书馆的核心业务,[1]构建真正的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模式与管理机制,重构适应数字环境的新型图书馆范式,这才是高校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
结束语
[4]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知识的集大成者,如果让它废弃,我们就会使自己的民族精髓濒临灭绝,毋宁于宣判将我们的文化扔进历史的垃圾堆里。我校图书馆作为武陵山片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术机构,应充分发挥其知识库、人才库、智力库的优势,成为服务武陵片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我们将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新型图书馆的范式转变,改进我们的服务方式,在海量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存储基础上实现图书馆各服务系统之间感知、互联互通至智能化,实现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实现武陵山综合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承担起党中央、图书馆和社会赋予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发展进程当中应该承担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初景刊,杨志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图书馆新消亡论论辨[J].图书情报工作,2012:5-11.
[2]王月娥,郑英杰.试论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J].图书馆,2013(3):92-93.
[3]李秀娟.尼奥式突围:转型中的图书馆——基于哈佛图书馆重组的思考[J].图书馆,2013(6):13-15.
[4]初景刊编译.因特网不能替代图书馆的十个理由[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