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2-0-02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知觉和表象获得的,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方式获得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我们可以认为理性是一种逻辑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的辨证思维能力。所谓理性主义,就是推崇理性思维,认为只有通过理性思维严密逻辑推理得到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做为西方传统哲学的最后一个大家,胡塞尔是赞成这样对理性主义定义的,即,理性主义是指要求思想、行为遵循事情的必然规律和普遍本质,而不受感性偶然性的干扰甚至控制,在此意义上的理性即普遍必然性,也称客观必然性。
西方文化中的理性主义都承认,感性认识与人的感官相联系,而理性认识则与人的思维相联系。在对理性的认识方面,它们和马克思主义是基本相同的。理性主义既是西方文化中的传统,也是西方文化的特色。理性主义是古希腊哲学中的主流。毕达哥拉斯学派作为古希腊哲学中第一个理性主义学派,开辟了一条由抽象原则说明感性经验的理性主义道路。以德谟克利特为代表的唯物主义和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在本体论方面的观点是根本对立的,一个是唯物主义,另一个则坚持唯心主义。但是,他们在认识论上的观点则是一致的,即都认为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近代以来,迪卡尔倡导唯理论,系统阐述了理性认知方法。之后, 霍布斯和休谟采用理性分析方法,康德和黑格尔分别提出“历史理性”与“绝对理性”。这都属于哲学层面的理性。边沁使政治哲学的功利主义倾向更加明显。从此,理性主义也就开始从哲学层面向世俗层面和实用层面转变,成为一种方法论。
国际关系学科自20世纪初期兴起以来,先后出现了理想主义、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新现实主义及建构主义等各种流派。按照李少军教授的观点,整个国际关系理论可以划分为两大阵营,一个是理性主义,另外一个是反思主义。理性主义研究范式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主流范式。西方学者普遍认为,理性主义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研究范式。国际关系理论史上居于主导地位的流派,基本上都属于理性主义研究范式的范围。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理性主义的核心是崇尚人的理性思维,坚信只有通过人的理性思维才能获得“真知”。理性主义的实质就是通过合逻辑的推理推演出“应该如此”的结论。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这些理性主义学派,都把理性主义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引入自己的理论解释之中,即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理论的前提假设,进而通过合逻辑的推理一步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
理性主义贯穿自由主义理论,在自由主义核心假定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威尔逊为代表的理想主义学派认为,法律和制度应该成为国际交往中的准则,主张通过建立相应的国际制度与国际法规范整个国际社会。同时,它还主张,国际交往中,应突出以人为本,使自由民主价值观念在调整国家利益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理想主义强调,国家的理性在于调和国家间的利益关系,建立国际合作,避免可能的战争。理性使理想主义选择了一种温和、未雨绸缪的研究方法。理想主义突出人性的善,注重民主价值道德,是典型的价值理性理论。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理想主义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基欧汉和奈提出了新自由制度主义。这一学派强调的是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认为,正是经济上的这种密不可分,使国家间产生了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在理想主义思想基础上,新自由主义突出了国家间关系中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新自由主义从客观的国际政治现实出发,寻找解决国家间关系的方法和手段,完成了从理想主义的价值理性到工具理性的过渡。一直以来,自由主义突出国家间利益的调和,强调非国家行为体的重要作用。但自由制度主义发展到后期,逐渐接受了现实主义所主张的国家中心学说,在分析国际合作、国际制度建设的时候,也明确了国家的中心地位。这也应是理性在自由主义理论中发挥影响的结果。
理性主义对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假定和发展完善,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截止目前,现实主义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分别是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和新古典现实主义。三个阶段有现实主义共同的特点,也各自具有自己的特征。通观现实主义的三个派别的特征,可以综合出现实主义的一些原则:第一,认为整个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第二,国家是这个无政府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第三,权力是影响国际体系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第四,国家这个主要行为体是有理性的。现实主义的这些原则,是理性主义在这个流派中的具体应用。古典现实主义以权力和利益为核心,认为国家存在的根本目标是加强权利和安全,为了自己的利益,国家可以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古典现实主义的这些观点,形成的前提就是对人性本恶的认知。郝铁川撰文指出,理性是人们对人的本性不信任的人们所特有的一种思维方式。现实主义认为人性本恶,显然,对处于国际体系中的主要行为体——国家,在因为彼此利益发生冲突时对它们保持和平相处能力抱有怀疑态度。同理想主义相同,古典现实主义把人性、价值、道德作为阐释自己理论的前提,价值理性的色彩非常鲜明。新现实主义突出安全的重要性。新古典主义则从国际体系之外,寻找影响国际体系的因素。在具有现实主义共性的基础上,又有了各自的新特点,它们在尊重客观国际政治现实的基础上,适应了理论发展到新阶段的新变化。和新自由主义相似,它们开始从方法和手段上探寻解释自己理论的方法。这顺应了国际关系理论中理性主义从价值理性发展到工具理性的趋势。
理性主义对建构主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实践理性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结合。它强调主、客体的统一,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关系的调和。以温特为代表的建构主义承认整个世界处于无政府状态,也认为国家是整个国家社会的主要行为体,主权国家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彼此之间可能会发生战争和冲突。对于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中的某些核心假定,建构主义是给予充分肯定的。这是工具理性在建构主义中的体现。建构主义的主要分析单位是个人,尤其是精英集团。在研究的手段上,主要专注于思想和对话。“规范”、“认同”和“文化”是建构主义阐释其理论的核心概念。温特虽也承认整个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但他认为整个国际社会不会倒退,对未来的国际社会充满希望,相信世界政府建立的可能,表达了对整个世界走向一体化的信心。他的这种思想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价值倾向。温特为代表的主流建构主义兼具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特征,是理性主义在国际关系理论发展中的新形态——实践理性的具体体现。
刘力在《试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演进的理性主义基础》中说,“国际关系理论演进的历史就是人类理性把握客观对象和人类自身的演进史,从一个侧面证明人类理性自身的丰富性。”理性主义是西方文化的传统和特色,它是西方主体文化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理性主义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意义是非同寻常的。胡宗山高度评价理性主义对国际关系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他指出,理性主义有助于国际关系学科早日从国际法、世界史等学科门类中摆脱出来,划清了国际关系与其他学科的研究界限;有助于奠定国际关系学科学术研究的共通性基础或前提。理性主义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可或缺的影响,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占据着主流的地位。尽管在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理性主义分别表现为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形态,但这丝毫不影响它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生存发展的不可替代性。反而,正如有人所说,从价值理性到工具理性,再到实践理性,不但使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逐渐深化,也体现出了人类理性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少军著《国际政治学概论》,世纪出版集团,2002年3月第1版。
[2] 倪世雄等主编《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3]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理性主义论析”,胡宗山,《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10期.
[4]“20世纪威尔逊主义的幻想与破灭”,张立平,《国际问题论坛》,2004年秋季号(总第36期).
[5]“试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演进的理性主义基础”,刘力,《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7期.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知觉和表象获得的,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方式获得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我们可以认为理性是一种逻辑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的辨证思维能力。所谓理性主义,就是推崇理性思维,认为只有通过理性思维严密逻辑推理得到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做为西方传统哲学的最后一个大家,胡塞尔是赞成这样对理性主义定义的,即,理性主义是指要求思想、行为遵循事情的必然规律和普遍本质,而不受感性偶然性的干扰甚至控制,在此意义上的理性即普遍必然性,也称客观必然性。
西方文化中的理性主义都承认,感性认识与人的感官相联系,而理性认识则与人的思维相联系。在对理性的认识方面,它们和马克思主义是基本相同的。理性主义既是西方文化中的传统,也是西方文化的特色。理性主义是古希腊哲学中的主流。毕达哥拉斯学派作为古希腊哲学中第一个理性主义学派,开辟了一条由抽象原则说明感性经验的理性主义道路。以德谟克利特为代表的唯物主义和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在本体论方面的观点是根本对立的,一个是唯物主义,另一个则坚持唯心主义。但是,他们在认识论上的观点则是一致的,即都认为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近代以来,迪卡尔倡导唯理论,系统阐述了理性认知方法。之后, 霍布斯和休谟采用理性分析方法,康德和黑格尔分别提出“历史理性”与“绝对理性”。这都属于哲学层面的理性。边沁使政治哲学的功利主义倾向更加明显。从此,理性主义也就开始从哲学层面向世俗层面和实用层面转变,成为一种方法论。
国际关系学科自20世纪初期兴起以来,先后出现了理想主义、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新现实主义及建构主义等各种流派。按照李少军教授的观点,整个国际关系理论可以划分为两大阵营,一个是理性主义,另外一个是反思主义。理性主义研究范式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主流范式。西方学者普遍认为,理性主义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研究范式。国际关系理论史上居于主导地位的流派,基本上都属于理性主义研究范式的范围。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理性主义的核心是崇尚人的理性思维,坚信只有通过人的理性思维才能获得“真知”。理性主义的实质就是通过合逻辑的推理推演出“应该如此”的结论。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这些理性主义学派,都把理性主义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引入自己的理论解释之中,即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理论的前提假设,进而通过合逻辑的推理一步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
理性主义贯穿自由主义理论,在自由主义核心假定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威尔逊为代表的理想主义学派认为,法律和制度应该成为国际交往中的准则,主张通过建立相应的国际制度与国际法规范整个国际社会。同时,它还主张,国际交往中,应突出以人为本,使自由民主价值观念在调整国家利益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理想主义强调,国家的理性在于调和国家间的利益关系,建立国际合作,避免可能的战争。理性使理想主义选择了一种温和、未雨绸缪的研究方法。理想主义突出人性的善,注重民主价值道德,是典型的价值理性理论。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理想主义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基欧汉和奈提出了新自由制度主义。这一学派强调的是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认为,正是经济上的这种密不可分,使国家间产生了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在理想主义思想基础上,新自由主义突出了国家间关系中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新自由主义从客观的国际政治现实出发,寻找解决国家间关系的方法和手段,完成了从理想主义的价值理性到工具理性的过渡。一直以来,自由主义突出国家间利益的调和,强调非国家行为体的重要作用。但自由制度主义发展到后期,逐渐接受了现实主义所主张的国家中心学说,在分析国际合作、国际制度建设的时候,也明确了国家的中心地位。这也应是理性在自由主义理论中发挥影响的结果。
理性主义对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假定和发展完善,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截止目前,现实主义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分别是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和新古典现实主义。三个阶段有现实主义共同的特点,也各自具有自己的特征。通观现实主义的三个派别的特征,可以综合出现实主义的一些原则:第一,认为整个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第二,国家是这个无政府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第三,权力是影响国际体系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第四,国家这个主要行为体是有理性的。现实主义的这些原则,是理性主义在这个流派中的具体应用。古典现实主义以权力和利益为核心,认为国家存在的根本目标是加强权利和安全,为了自己的利益,国家可以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古典现实主义的这些观点,形成的前提就是对人性本恶的认知。郝铁川撰文指出,理性是人们对人的本性不信任的人们所特有的一种思维方式。现实主义认为人性本恶,显然,对处于国际体系中的主要行为体——国家,在因为彼此利益发生冲突时对它们保持和平相处能力抱有怀疑态度。同理想主义相同,古典现实主义把人性、价值、道德作为阐释自己理论的前提,价值理性的色彩非常鲜明。新现实主义突出安全的重要性。新古典主义则从国际体系之外,寻找影响国际体系的因素。在具有现实主义共性的基础上,又有了各自的新特点,它们在尊重客观国际政治现实的基础上,适应了理论发展到新阶段的新变化。和新自由主义相似,它们开始从方法和手段上探寻解释自己理论的方法。这顺应了国际关系理论中理性主义从价值理性发展到工具理性的趋势。
理性主义对建构主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实践理性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结合。它强调主、客体的统一,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关系的调和。以温特为代表的建构主义承认整个世界处于无政府状态,也认为国家是整个国家社会的主要行为体,主权国家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彼此之间可能会发生战争和冲突。对于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中的某些核心假定,建构主义是给予充分肯定的。这是工具理性在建构主义中的体现。建构主义的主要分析单位是个人,尤其是精英集团。在研究的手段上,主要专注于思想和对话。“规范”、“认同”和“文化”是建构主义阐释其理论的核心概念。温特虽也承认整个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但他认为整个国际社会不会倒退,对未来的国际社会充满希望,相信世界政府建立的可能,表达了对整个世界走向一体化的信心。他的这种思想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价值倾向。温特为代表的主流建构主义兼具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特征,是理性主义在国际关系理论发展中的新形态——实践理性的具体体现。
刘力在《试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演进的理性主义基础》中说,“国际关系理论演进的历史就是人类理性把握客观对象和人类自身的演进史,从一个侧面证明人类理性自身的丰富性。”理性主义是西方文化的传统和特色,它是西方主体文化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理性主义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意义是非同寻常的。胡宗山高度评价理性主义对国际关系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他指出,理性主义有助于国际关系学科早日从国际法、世界史等学科门类中摆脱出来,划清了国际关系与其他学科的研究界限;有助于奠定国际关系学科学术研究的共通性基础或前提。理性主义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可或缺的影响,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占据着主流的地位。尽管在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理性主义分别表现为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形态,但这丝毫不影响它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生存发展的不可替代性。反而,正如有人所说,从价值理性到工具理性,再到实践理性,不但使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逐渐深化,也体现出了人类理性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少军著《国际政治学概论》,世纪出版集团,2002年3月第1版。
[2] 倪世雄等主编《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3]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理性主义论析”,胡宗山,《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10期.
[4]“20世纪威尔逊主义的幻想与破灭”,张立平,《国际问题论坛》,2004年秋季号(总第36期).
[5]“试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演进的理性主义基础”,刘力,《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