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却总是无从入手;有时,我们刚把一个题分析完,学生就说:“我怎么就想不到呢?我认为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没有毅力。制订的计划只能坚持几天,做任何事稍感辛苦就半途而废,今日推明日,周而复始。
2.对数学毫无兴趣。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常做白日梦。他们不知道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并不在于是否有趣味性,趣味来自你认真的思考。
3.感情用事。讨厌某位数学老师,从而不认真学习数学。
4.课堂不认真听讲,寄托于课外。认为自己下课后可以看书或问别人,上课听不听讲没关系。
5.学习不主动。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坐等上课,上课后忙于记笔记,没听出门道。
6.学不得法。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7.应敷作业。知识学完后,不认真考虑重点难点,不会运用参考书或习题集测试自己的能力。 不复习就做作业,总是依赖同学,不问老师,不查工具书,每天只求完成书面作业。
8.不合理安排时间。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上课走神。
9.不重视基础。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一、针对以上的各种情况,我们为学生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办法与措施:
1.要提高自我调控的“适教”能力
一般来说,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在教学方式上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作为一名学生,让老师去适应自己显然不现实,从适应教的目的出发,应立足于自身的实际,优化学习方法,使自己的学法逐步适应老师的教法,从而使自己学得更好,学得更快。
2.要将“以老师教导中心”转变为“以自己自学为主体,老师引导为主导”的学习模式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引导下,靠自己主动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经常发现和提出问题,而不能依着老师的惯性运转,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和方法。
3.要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典型问题,同学们应善于合作,互相讨论,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只有不断交流,才能相互促进。也可主动与老师交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老师的点拨中,他的思想方法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要养成勤学善思的习惯,提高创新能力
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无问题状态,就说明他思考不够,学业也就提高不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善于从多侧面,全方位思考,挖掘问题的实质。
5.要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每学完一节一章后,要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也是再认识的过程,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积累资料,灵活应用知识,提高概括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6.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提高理解力
为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老师补充内容和方法很多,如果不做笔记,一旦遗忘,无从复习巩固,何况在做笔记必整理过程中,自己参与教学活动,加强了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理解力。
7.要养成解后反思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解题后,要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完题目之后,要经常自我反思:如何分析探索出解题途径的?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回顾与反思,就能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
二、怎样的课才算好课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课堂教学应该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那样,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 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是人而不是“物化 ”的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为此,有些老师尝试着将课桌的构成方式由“秧田式”变为“圆桌式”、“马蹄型”,扩大信息的多向传递和情感的相互交流;有些老师采用小组讨论 有些老师在谈话的语气上不再以权威的身份,比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有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这么美的课文,老师也很想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当这位老师声情并茂地成功范读博得学生热烈的掌声时,他马上接着说:“老师读得好的地方,你可以试着学一学 如果你觉得不够好的地方,请你改一改,再试着美美地读一读,好吗?”这是多么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啊!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怎会不主动参与呢?而在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中,学生的素质又怎能会得不到发展呢?能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发展的课又怎会不是好课呢?
三、现代教育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它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 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就如陈景润初中数学老师的一堂教学课,激励了陈景润一生对科学的执着追求 这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
从发展性教育的角度出发,好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基础目标:指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
提高目标: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主体发展。主体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主体性强的学生不仅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体验目标:好的课堂教学注重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创造或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生活的乐趣和愉悦。
2.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好的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具有如下特征:
⑴教师正确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精选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
⑵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总的来说,数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的关系是:学生的数学实际就是数学教学的起点,数学教学的归缩就是要扩展学生的数学实际,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中来,回到学生现实生活中去的循环往复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才能全面,和谐,愉快,自然地成长和发展。
1.没有毅力。制订的计划只能坚持几天,做任何事稍感辛苦就半途而废,今日推明日,周而复始。
2.对数学毫无兴趣。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常做白日梦。他们不知道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并不在于是否有趣味性,趣味来自你认真的思考。
3.感情用事。讨厌某位数学老师,从而不认真学习数学。
4.课堂不认真听讲,寄托于课外。认为自己下课后可以看书或问别人,上课听不听讲没关系。
5.学习不主动。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坐等上课,上课后忙于记笔记,没听出门道。
6.学不得法。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7.应敷作业。知识学完后,不认真考虑重点难点,不会运用参考书或习题集测试自己的能力。 不复习就做作业,总是依赖同学,不问老师,不查工具书,每天只求完成书面作业。
8.不合理安排时间。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上课走神。
9.不重视基础。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一、针对以上的各种情况,我们为学生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办法与措施:
1.要提高自我调控的“适教”能力
一般来说,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在教学方式上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作为一名学生,让老师去适应自己显然不现实,从适应教的目的出发,应立足于自身的实际,优化学习方法,使自己的学法逐步适应老师的教法,从而使自己学得更好,学得更快。
2.要将“以老师教导中心”转变为“以自己自学为主体,老师引导为主导”的学习模式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引导下,靠自己主动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经常发现和提出问题,而不能依着老师的惯性运转,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和方法。
3.要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典型问题,同学们应善于合作,互相讨论,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只有不断交流,才能相互促进。也可主动与老师交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老师的点拨中,他的思想方法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要养成勤学善思的习惯,提高创新能力
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无问题状态,就说明他思考不够,学业也就提高不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善于从多侧面,全方位思考,挖掘问题的实质。
5.要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每学完一节一章后,要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也是再认识的过程,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积累资料,灵活应用知识,提高概括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6.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提高理解力
为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老师补充内容和方法很多,如果不做笔记,一旦遗忘,无从复习巩固,何况在做笔记必整理过程中,自己参与教学活动,加强了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理解力。
7.要养成解后反思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解题后,要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完题目之后,要经常自我反思:如何分析探索出解题途径的?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回顾与反思,就能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
二、怎样的课才算好课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课堂教学应该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那样,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 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是人而不是“物化 ”的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为此,有些老师尝试着将课桌的构成方式由“秧田式”变为“圆桌式”、“马蹄型”,扩大信息的多向传递和情感的相互交流;有些老师采用小组讨论 有些老师在谈话的语气上不再以权威的身份,比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有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这么美的课文,老师也很想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当这位老师声情并茂地成功范读博得学生热烈的掌声时,他马上接着说:“老师读得好的地方,你可以试着学一学 如果你觉得不够好的地方,请你改一改,再试着美美地读一读,好吗?”这是多么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啊!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怎会不主动参与呢?而在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中,学生的素质又怎能会得不到发展呢?能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发展的课又怎会不是好课呢?
三、现代教育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它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 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就如陈景润初中数学老师的一堂教学课,激励了陈景润一生对科学的执着追求 这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
从发展性教育的角度出发,好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基础目标:指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
提高目标: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主体发展。主体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主体性强的学生不仅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体验目标:好的课堂教学注重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创造或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生活的乐趣和愉悦。
2.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好的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具有如下特征:
⑴教师正确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精选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
⑵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总的来说,数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的关系是:学生的数学实际就是数学教学的起点,数学教学的归缩就是要扩展学生的数学实际,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中来,回到学生现实生活中去的循环往复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才能全面,和谐,愉快,自然地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