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创新思维的起点

来源 :科学大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er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首要构件,是获得创新的第一步,质疑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
  关键词:质疑; 创新思维; 首要构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4-069-001
  
  疑方能创新,创新必先有疑。有小疑必有小进,有大疑必有大进。所谓质疑,就是学习者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敢于独立思考,设疑问难,敢于大胆发言,热烈讨论,敢于追根究底,探索未知。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敢于提问质疑是创新意识的标志,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是创新过程的萌芽。因此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就数学教学中进行质疑训练的方法探索如下。
  一、营造气氛,让学生敢“疑”
  长期以来,有的教师怕学生节外生枝,怕学生提问打扰教学计划,习惯于一讲到底、满堂灌。而学生、特别是中(差)生有自卑心理,怕说错了被老师、同学取笑,有疑问也不敢问。因此要培养质疑能力,教师自身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质疑的重要性和学生的巨大潜质,消除“学生提不出有质量的问题”、“学生不会提问题”等不正确的认识,主动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提问,使学生对质疑有“安全感”。因此,平时要多与学生接触,与学生交朋友,沟通情感,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教學时语言要和蔼亲切、生动而丰富。对学生的提问不要求全责备,尽量发现闪光点,保护其积极性,哪怕是“离谱”了,也要认真对待,给予真诚的谅解和帮助,让他有下一次质疑的勇气,让他体会到求知的喜悦。
  二、循序渐进,让学生能“疑”
  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它需要一个培养和提高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因噎废食。开始练习提问,学生大多提的是有关理解方面的内容,提问的质量可能差异很大,甚至是为提问而提问。教师要有耐心,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比较,使其懂得只有深入思考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只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就一定能使学生养成熟读勤思的良好习惯,提问的质量也逐步提高。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善“疑”
  学生有胆量提问并能提一些问题后,并不等于就能问在关键处、点子上。学生敢问能问,这是前提,学生善问,才是关键。从“敢问”到“善问”需要教师教给方法。教学中可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教材,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从看似无疑处激疑。学生的认知能力处于发展阶段,新知识在他们眼里容易一晃而过。难以有所疑问或是说不清。这时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学生容易忽视而又重要的地方有意识地“提醒”。如学习反证法时可引入例子:放寒假时,把教室的门窗都贴上了封条,开学时,同学们看到封条完好无损,那么是否能判断“假期里没有人进过这个教室”呢?
  我们用的是怎样的方法来证明的?它与以前的证法有何不同呢?又如,同分子的分式相等,是否分母一定相等呢?还有什么情况?再如,我们知道,但,而无需写成,又是为什么?等等,我们不求对其答案的对错,只要学生在想、能问,我们激活学生思维、培养质疑能力的目的达到了。
  2.在前后矛盾处寻疑。发现矛盾,解决矛盾,这是训练学生质疑问难的最佳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找出矛盾,并从中发现问题。例如有学生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角的和”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而事实上推理是由定理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说这是循环论证呢?又如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中,出现了矛盾,而推理又没有错迪说明什么问题?再如在解方程或解不等式时常用去分母,而在数或式的运算中又不能去分母,这是为什么?从有“疑”到无“疑”,不仅发现了问题,还解决了问题,这就是质疑撞击出思维的火花。
  3.在探究活动中质疑。要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要求学校旗杆的高度,请你设计出方案,并求出旗杆的高度。教师可以介绍交流学生设计的不同方案,又如①一个长为5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垂直距离为4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猜想梯子的底端是否也得滑动1米?②如果梯子长10米,梯子顶端距地面8米,如果梯子顶端下滑1米,猜想梯子的底端是否也得下滑1米?③如果梯子在同一水平面内任意滑动,则梯子的中点M的轨迹是什么?等等,要求学生先在实验活动中探究,然后再用学过的知识、方法去解答自己的猜想,使学生在掌握质疑方法、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培养,智力也得到了发展。这些问题的产生与解答,是对课本的超越,它最大程度地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质。
  引导学生质疑的方法还很多,从题目条件上质疑,从解题方法、思路上质疑,从一题多解方面质疑,从知识点的相关方面质疑,包括从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中质疑等等,关键的一点是使学生多思、善思、深思,做到学中问,问中学。学生学会了思考,也就学会以质疑;学会了质疑,数学教学中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到了实处。
  有质疑,才会有创新思维,才会有创新灵感,才能专注于辛苦的创新劳动,并最终取得创新成果。在高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教师有责任按新课标的要求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使学生得到足够的创新思维训练,全力拓展学生内在深处的潜力,将他们培养成为真正具有高素质、富有竞争力的优秀有用人才。
其他文献
根据润滑油和制冷剂对紫外光的不同吸收特性 ,利用GaN基紫外光敏感器件 ,对制冷系统中润滑油质量分数进行实时测量 ,分析了压缩机转速对润滑油质量分数测试结果的影响。通过与标准方法比较 ,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可靠性
柑橘果实含有丰富的柠檬酸,用柑橘果汁发酵的果醋,它呈现的酸味是乙酸和柠檬酸的复合味,故酸感比粮食醋丰满柔和,同时它含有粮食醋所没有的黄酮类及柠檬苦素类物质,所以对预
成员创新始终贯穿科研团队管理的全过程,是推进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内聚外联型科研创新团队成员优势选拔方面还较少引起关注。基于优势理论视角,
“小李书记,现在家里困难不大,这两年种地收入也增加了……”成都市锦江区到村任职的选调生李俊杰正在开展入户调研,了解村情。作为简阳市平泉街道协议村村委会主任助理的李
介绍了电容式称重传感器的结构,具体分析了其测量电路,提供了相应的实验数据。实验数据表明该电容式传感器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重复性和无滞后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给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以模拟电路来实现的信号隔离电路。同时给出了理论分析和计算。该电路在仪表的实际使用中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这种新型的隔离电路具有精度高、调试简单、
作者通过《花瓣飘香》一文的教学,让学生明白,生活中,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做个懂事有孝心的孩子,为长辈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让我们的孝心飘香,让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近年来,荣县始终把高质量培养管理选调生作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一项战略任务,制定《荣县选调生全链条培养管理六项制度》,从“引”“育”“管”全链条发力,着力锻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