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讨论”怎能成“花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wrence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发展的需要,课改的深入,使得“小组讨论”的学习形式愈来愈多地在教学中被运用,但有不少时候却是在走形式,看似热闹,实则低效。要想“小组讨论”不只停留在表面,那就需要小组划分具有科学性,问题设置具有适当性,讨论参与全员性,答案标准多元性。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小组讨论 现状 发挥实效
  
  一、在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课堂教学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合作学习方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小组讨论又是老师们在课堂上普遍采用的合作学习方式的主要方法。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学得更主动,让课堂生动,既能张扬学生个性,又能让学生学会合作。
  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甚至成了表演教学过程的“花瓶”。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小组划分的随意性。
  有不少老师在划分小组时,往往是随意地按照学生的座次划分,前后位四人一组,然后宣布将要讨论的问题,随即就让学生讨论。
  殊不知这中间问题多多,有的小组一成员成绩好,其他不好,该成员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唱“独角戏”;有的小组成绩都不好,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都感到无从下手;有的小组成员大多内向,无人组织,造成“冷场”。分组的随意性造成的这种种现象,反倒造成了课堂学习效率的下降,课堂学习效果的参差不齐。
  (二)小组成员参与度的差异性。
  由于小组成员学习成绩的差异,以及一部分学生在个人性格上比较懒散,不愿意认真钻研,再加上小组讨论时缺乏一定的压力,这部分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关注程度不够,参与度太低。有的只是表面上做出侧耳倾听的样子,有的甚至出现开小差现象,以小组讨论为幌子,做小动作。这样的小组讨论,得出的结果必然缺乏真实性、有效性。
  (三)老师对问题设置的欠妥性。
  有一些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对教材和学生程度把握不够精确,有时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从而造成学生对讨论的问题无从下手。
  还有一种情况,在一些展示课、研讨课、示范课,甚至优质课的评比中,有一些老师为了使课堂气氛能够活跃,于是在课堂上频频开展合作性的学习讨论,甚至故意降低问题的难度,出现讨论轰轰烈烈,实际效果微乎其微的“假繁荣”现象。
  (四)老师对答案标准的专制性。
  有时候,有些学生还没进入状态,或还没对应讨论的问题进行有深度、有广度的探索置辩,老师为了在预设课时内完成教学工作,便示意学生结束讨论,让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说出他们的看法,然后评析,甚至是直接视作标准答案。
  还有一些时候,由于问题难度较大,学生讨论又未充分展开,而老师又急于完成预设工作,一看学生没有几个能回答,或答案与老师预设的不一样,情急之下匆忙将答案和盘托出。
  二、切实发挥小组讨论实效的措施
  以上种种现象说明我们要对课堂上的小组讨论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要从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主体出发,从文本出发,要讲究小组划分的科学性,讲究小组讨论参与的全体性,注意问题设置的适当性,注意摒弃答案标准的专制性。
  (一)科学合理地进行小组划分。
  小组划分有多种方法和途径,例如:按“地域”划分,按知识和能力状况划分,按性格划分,等等。但无论按什么标准划分,都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
  1.要注意小组规模、小组成员学习成绩的层次性,能力、性别、性格等方面的互补性。他们之间既要有差距,差距又不能过大。没有差距就会群龙无首,产生许多无谓争执,浪费讨论时间,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差距太大又会形成沟通障碍。
  2.要注意各小组之间实力的均衡性。如果小组之间综合实力差距过大,就会造成一些小组讨论氛围热烈,对问题探讨得较为透彻,而另外一些小组却气氛冷淡,对问题探讨不了了之,达不到讨论的效果,失去了讨论的意义。
  3.小组划分的时间最好不要放在开学初,因为老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能力等方面的了解还不是太清楚,学生互相之间性格的磨合还不是太到位。
  学习小组划分一般最好是在半个学期以后,由班主任牵头召开教师、班干、学生代表联席会议,经过认真仔细的讨论比较,综合成绩、性格、男女比例,座位安排诸方面情况,划分小组。
  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长期坚持按这些原则进行小组的划分,效果较好。一般一个学习小组由四名或四名以上学生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一个较差的,两个中等的,要兼顾小组成员的性格,兼有内向型和外向型,男女生比例最好按照班级中比例协调开。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全员参与,认真讨论。
  小组的讨论有两类学生是最需要老师注意的,一类就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这类学生如果是一个外向型的学生,那他就可能连续不断地表现自己,大有“舍我其谁”之态势,使得其他学生根本无法插言;如果是一个内向型的学生,那他又极有可能明明胸中有想法,却不善于表现,不想表现,从而造成这一个学习小组气氛冷淡,甚至造成讨论的“夭折”。
  还有一类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类学生如果是一个外向型的学生,那他就有可能在那里东一头西一脚地胡说,有时能说到点子上,有时却引来哄笑一场,影响讨论;如果是一个内向型的学生,那他就有可能不太关注讨论的问题,甚至只是坐听,不想问题,也不想问题答案,到时候人云亦云,敷衍了事。
  要想协调好这两类学生的讨论,一是要注意讨论时陈述意见的先后次序。我认为在一个小组内,要先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发言,再让其他同学随后修正。二是要注意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
  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多提问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提问成绩较好的学生。小组讨论更须如此,要指导成绩较好的学生增强自控能力,在小组内做好指导与协调,让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先表述看法,然后自己修正、总结、提炼、升华。这样基本上就可以照顾到全体学生,后进生能够发言,尖子生能较好发言,做到全员参与。
  (三)老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兼顾全面,突出中等。
  老师设置讨论的问题如果一点难度都没有,那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使得讨论成为“走过场”,学生只是应付一下,草草了事,特别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更是不屑一顾。
  老师设置讨论的问题如果太难,只有一些尖子生能说出所以然来,或是干脆都不太了解,那就会挫伤大多数甚至是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好比摘桃子,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他就想跳去摘,如果跳三跳都摘不到桃,那他可能就不会再跳了。
  因此,老师设置问题时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紧扣教学目标,兼顾全面,突出中等。这样在既可以让尖子生不反感讨论的问题,甚至会有一种“为人师”的愿望,又能使差一点的学生在别人的启迪下自己得到答案,走近乃至走进讨论,更能让大部分的中间力量得到一个施展自己、亮出自己的舞台。
  (四)倡导民主协商,多元思维,摒弃专制标准答案。
  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已经发生改变,不仅需要大量的知识性人才,而且需要具有新思维、新理念的创新型人才。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现代教师的定位就需要作出改变,要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而不是一个专制的家长,更不是一个僵化的学术体系的权威。
  教师要立足于民主,注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交流协商,进行多元思维,开拓学习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求异求变的创新精神。
  例如,我在教学《伤仲永》一文时,组织学生对仲永由“贤于材人远矣”而最终“泯然众人矣”的原因及责任进行探究,讨论到底谁该承担主要责任。同学们各抒己见,气氛热烈,但意见却不一致。有的同学认为这一切都是由仲永的父亲造成的,应该负主要责任;但有的同学拿现在学生的学习作比较,认为不能把责任都推在父母身上,学不学主要还是在自身,归根结底还是仲永缺乏学习的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只是空有天赋而已;也有一些同学认为是由当时的社会风气害了仲永,是人们的炒作使得仲永的父亲为财而夺走了仲永的学习时间。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按传统的认识,老师是要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说出谁对谁错的。但是如果要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无疑就推翻了许多学生的论断,阻遏了他们思维的多元化,这显然是不符合科学精神的。再者,如果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社会环境、作为监护人的父亲和仲永自身(即使尚未成年)三者谁该负主要责任也确实值得商榷。
  在这种情况下,我摒除专制答案,给学生一个双赢答案:三方都是有责任的,到底谁该负主要责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究:仲永年龄小,父亲作为监护人负主要责任是可以的;如果从事情发展的内外因素来讲,仲永也逃脱不了干系;如果从受教育环境来讲,众人的炒作又可以说是罪魁祸首。
  因此,摒除小组讨论问题的专制标准答案是新课程理念下必须做的。对于老师来讲,也许只是放下架子,但对于学生来讲却不啻于移走思维上的一座大山,他们探究的本能、多元的思维方式都可以得到促进和发展。
  除了以上几点,小组讨论中还有一些其它的因素。例如: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讨论时机时间的把握,学生灵感的突现,等等。但无论怎么讲,我们都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秉承着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理念,将小组讨论的效果落到实处,万万不能让它成为只是外表好看而实质内容匮乏的“花瓶”。
  要想让小组讨论不流于形式,还需要我们不断深入,在实践中探索发现,整理总结,形成系统的理论,再用以指导实践,才能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增强学生的合作技能、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4,10).
  [2]徐州教育科研,2004,(4),2005,(5).
  [3]中学语文教学,2003,(12).
  [4][英]德瑞克·朗特里学会怎样学习.
其他文献
摘 要: 公示语的翻译是一个城市对外宣传的窗口,文章通过列举泸州市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出现的一些主要错误,探讨了公示语翻译的原则,分析了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城市对外宣传 公示语 翻译策略    一、引言  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简称外宣翻译)水平是一个城市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重要体现。质量好的外宣资料译文有助于有效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发展旅游产业,扩大对外交流和合
【教学背景】:  二年级(上册)教学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学生已经能够在生活空间里辨认这些方向,初步知道了这四个方向在平面图上的习惯表示。本单元继续教学确定位置,有两个内容:一是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作为已有方向知识的延伸补充,便于学生在生活中更具体、细致地了解物体所在的位置。二是会看简单平面图中的路线,作为方向知识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方向感。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初步总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故事《杰米扬的汤》,说的是热情好客的主人杰米扬用鲜美可口的鱼汤款待客人。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他一盆接一盆地请客人喝汤,没有休止。最后客人忍无可忍,纷纷拂袖而去,再也不敢登门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鲜美的鱼汤无疑是待客的佳肴,但过了量,就会适得其反。  化学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本应是深受高中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但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
摘 要: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还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诱导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困生的失败心态。  关键词: 鼓励性评价 美术教学 实施途径    从通俗意义上讲,鼓励性评价就是说好话。对于教育者来讲,鼓励性评价就是教育者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并以此为切入点,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的愿望,从而最
摘 要: 作者通过对《古代中国农业》作深刻的教学反思,认为“脱口秀”式的课堂教学,应该有幽默的语言、深厚的文史功底、适当的才艺表演、准确的身体语言。  关键词: “脱口秀” 《古代中国农业》教学 反思    一  “脱口秀”,是从英语词组Talk Show(口才展示)中音意同译的精彩典范,是形容人的口才很好,说出的话非常有吸引力,而且谈吐不俗,博得众人的喝彩。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讲得好,而随着新课改的
摘 要: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和运用创造性因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这种创造性品质,并以此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在快乐中学习,才算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本文试图从中学语文教学出发,阐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方法    语文教
摘 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规律,积极探索、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主动去探究知识,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激趣 方法    语文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认知需要,不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心理、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摘 要: 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已是大势所趋,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主要分为分段模式、主辅培养模式和厚基础、宽口径混合培养模式。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也不太成熟,为解决其两难性问题,应兼顾“自主”与“嫁接”。  关键词: 综合性大学 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自主” “嫁接” 二者兼顾    传统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高学历教师的需求,加上国外教师教育改革趋势的
摘 要: 备课是英语教学工作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基础,也是新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方面。集体备课在提升备课质量,丰富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上有着独特的作用。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加以阐述。  关键词: 英语“4P”教学法 集体备课 要点 操作机制    实施新课程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而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新课程改革的切入点。新课程教学方
摘 要: 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采取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英语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模式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本文作者就学案的概念、“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概念、“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学案的设计诸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 高中新课程标准 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模式  1.学案的概念  学案,简言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