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通过对《古代中国农业》作深刻的教学反思,认为“脱口秀”式的课堂教学,应该有幽默的语言、深厚的文史功底、适当的才艺表演、准确的身体语言。
关键词: “脱口秀” 《古代中国农业》教学 反思
一
“脱口秀”,是从英语词组Talk Show(口才展示)中音意同译的精彩典范,是形容人的口才很好,说出的话非常有吸引力,而且谈吐不俗,博得众人的喝彩。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讲得好,而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堂中留给教师讲的时间越来越少,更需要教师的精彩讲演,加强师生交流,以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兴趣,带动学生的激情,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我对《古代中国农业》教学进行了深刻反思:如何将“脱口秀”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增强课堂效果,并形成教学特色,在以后的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古代中国农业》一课知识结构很清晰,从耕作方式、土地制度、经营方式、耕作技术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古代农业的特点,我的“脱口秀”即以这四个方面展示出来。
二
课堂实录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师:铁制农具的出现是生产工具的重大进步,代替了原始的石头、木头、骨头……(等工具)
个别学生:馒头!
(生笑)
师:看来不是所有带“头”的都是对的!
(师面带微笑,手指向说“馒头”的学生)(生大笑)
教有所思:
适时的幽默,对课堂能起到润滑油的作用。此处的“带头”,一语双关,既指出原始农业工具的特点,又对出风头的学生予以提醒,使被打断的课堂顺利进行,且峰回路转,更深入。关键就在于我抓住了有利的时机,对课堂的瞬息万变作出了及时的反应。这对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要求很高。
恰当的幽默对课堂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否则就是炸药的导火索。在课堂的情境中,一些幽默的语言应点到即止或适可而止,让师生之间会心即可,不可小题大做,使幽默的语言变成恶搞,否则课堂就不再是高效课堂而是搞笑课堂了。
三
课堂实录二:封建土地所有制
师:井田制下土地归谁所有?
生:奴隶主。
师:(摇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生:周王!(大声回答)
教有所思:
课堂教学要收到“脱口秀”的效果,除了要求教师语言幽默外,还要有一定的水平,体现深厚的文史功底。如果教师在讲课时引经据典,名文佳句信手拈来,且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便能从中深刻领悟,课堂的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学中,在我引用了《诗经》的这段内容后,学生很快想出了答案,而且对历史不再感觉生硬。文史不分家,学生能体会到历史也是有血有肉的,不自觉地就会把历史知识与文学知识相通起来。
对教师来讲,平时应多做文史资料的广泛积累,在备课时相关的材料准备充分,理解透彻,如此在课堂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如:在讲“男耕女织”时,我直接说妇女在家“唧唧复唧唧”,课堂立刻生机盎然。
四
课堂实录三:小农经济
师:(清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带发间。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生有节奏地拍掌,小声附和)
师: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
生:男耕女织。
师: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
生: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富裕祥和。
师:看来只能是精神上的富裕了。
(生笑)
教有所思:
一曲《天仙配》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师的提问,学生更是踊跃回答,从而对小农经济的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若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艺,便能收到“脱口秀”的效果。与历史有关的歌曲、故事、笑话等非常丰富,教师应充分利用,大方地进行才艺表演,这对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历史氛围大有好处,课堂气氛也会生动活泼。
五
课堂实录四:精耕细作
师:什么是精耕细作?
生:不知道!
师:我们学校的教师很喜欢开地种菜,在自己开挖的一块土地上(用手沿讲台的四周划出一块模拟的土地),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翻土(做挖土动作)、施肥(做撒肥动作)、拔草(做拔草动作)、浇水(做浇水动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双手向上展开),这就是精耕细作(双手一拍展开)。
(生笑……又笑……还笑……大笑……点头)
教有所思:
课堂绝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活动应占大部分时间;有限时间内教师的讲绝不能淡然无味,学生应能轻易接受并受益匪浅;“脱口秀”式的教学绝不仅仅体现在教师的口头语言,教师准确的身体语言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古代中国农业》教学中,身体语言是与讲课内容同步进行的,学生看在眼里,乐在嘴里,听在耳里,记在心里。
课堂中,教师的身体语言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过程的进行而不断变动,准确地体现出教师的意图。即便只是手一抬、头一扭、眼一瞥,只要声形并茂,学生就会有深刻体会。
六
通过《古代中国农业》教学,我深深体会到,“脱口秀”式的课堂教学对改进传统的平淡教学是一次有益的探索,若常用常思常改,则高中历史课堂定会生动、活泼、高效,但若使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脱口秀”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绝不能只重形式,忽略了内涵。若为了“脱口秀”而“脱口秀”,教师用无聊的语言、不断的干笑,诱使学生动起来,学生有可能炸开了锅,但这完全违背了“脱口秀”的初衷,并不是通过幽默的语言、深刻的道理来打动学生,使之产生共鸣。
第二,绝不能偏离了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脱口秀”的内容依教学内容的存在而存在,以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需要为基础。“脱口秀”关注的内容可以贴近历史、贴近文学、贴近生活、贴近时尚……但最终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以有利于学生的掌握。
第三,绝不能夸大其作用,贻误教学。“脱口秀”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效果。适时、适当、适量,否则,一言堂变成了满堂秀,学生该记住的没记住,该练习的没练成,课堂落实不到位,就谈不上高效。
矫枉不可过正,用“脱口秀”改进课堂而不是代替课堂,教师应理解“脱口秀”的内涵,把握好度,真正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总而言之,在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中融入“脱口秀”,教师满怀激情,学生充满活力,教学内容顺利高效地展开,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有利于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有利于加强师生的交流。
关键词: “脱口秀” 《古代中国农业》教学 反思
一
“脱口秀”,是从英语词组Talk Show(口才展示)中音意同译的精彩典范,是形容人的口才很好,说出的话非常有吸引力,而且谈吐不俗,博得众人的喝彩。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讲得好,而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堂中留给教师讲的时间越来越少,更需要教师的精彩讲演,加强师生交流,以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兴趣,带动学生的激情,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我对《古代中国农业》教学进行了深刻反思:如何将“脱口秀”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增强课堂效果,并形成教学特色,在以后的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古代中国农业》一课知识结构很清晰,从耕作方式、土地制度、经营方式、耕作技术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古代农业的特点,我的“脱口秀”即以这四个方面展示出来。
二
课堂实录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师:铁制农具的出现是生产工具的重大进步,代替了原始的石头、木头、骨头……(等工具)
个别学生:馒头!
(生笑)
师:看来不是所有带“头”的都是对的!
(师面带微笑,手指向说“馒头”的学生)(生大笑)
教有所思:
适时的幽默,对课堂能起到润滑油的作用。此处的“带头”,一语双关,既指出原始农业工具的特点,又对出风头的学生予以提醒,使被打断的课堂顺利进行,且峰回路转,更深入。关键就在于我抓住了有利的时机,对课堂的瞬息万变作出了及时的反应。这对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要求很高。
恰当的幽默对课堂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否则就是炸药的导火索。在课堂的情境中,一些幽默的语言应点到即止或适可而止,让师生之间会心即可,不可小题大做,使幽默的语言变成恶搞,否则课堂就不再是高效课堂而是搞笑课堂了。
三
课堂实录二:封建土地所有制
师:井田制下土地归谁所有?
生:奴隶主。
师:(摇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生:周王!(大声回答)
教有所思:
课堂教学要收到“脱口秀”的效果,除了要求教师语言幽默外,还要有一定的水平,体现深厚的文史功底。如果教师在讲课时引经据典,名文佳句信手拈来,且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便能从中深刻领悟,课堂的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学中,在我引用了《诗经》的这段内容后,学生很快想出了答案,而且对历史不再感觉生硬。文史不分家,学生能体会到历史也是有血有肉的,不自觉地就会把历史知识与文学知识相通起来。
对教师来讲,平时应多做文史资料的广泛积累,在备课时相关的材料准备充分,理解透彻,如此在课堂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如:在讲“男耕女织”时,我直接说妇女在家“唧唧复唧唧”,课堂立刻生机盎然。
四
课堂实录三:小农经济
师:(清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带发间。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生有节奏地拍掌,小声附和)
师: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
生:男耕女织。
师: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
生: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富裕祥和。
师:看来只能是精神上的富裕了。
(生笑)
教有所思:
一曲《天仙配》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师的提问,学生更是踊跃回答,从而对小农经济的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若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艺,便能收到“脱口秀”的效果。与历史有关的歌曲、故事、笑话等非常丰富,教师应充分利用,大方地进行才艺表演,这对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历史氛围大有好处,课堂气氛也会生动活泼。
五
课堂实录四:精耕细作
师:什么是精耕细作?
生:不知道!
师:我们学校的教师很喜欢开地种菜,在自己开挖的一块土地上(用手沿讲台的四周划出一块模拟的土地),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翻土(做挖土动作)、施肥(做撒肥动作)、拔草(做拔草动作)、浇水(做浇水动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双手向上展开),这就是精耕细作(双手一拍展开)。
(生笑……又笑……还笑……大笑……点头)
教有所思:
课堂绝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活动应占大部分时间;有限时间内教师的讲绝不能淡然无味,学生应能轻易接受并受益匪浅;“脱口秀”式的教学绝不仅仅体现在教师的口头语言,教师准确的身体语言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古代中国农业》教学中,身体语言是与讲课内容同步进行的,学生看在眼里,乐在嘴里,听在耳里,记在心里。
课堂中,教师的身体语言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过程的进行而不断变动,准确地体现出教师的意图。即便只是手一抬、头一扭、眼一瞥,只要声形并茂,学生就会有深刻体会。
六
通过《古代中国农业》教学,我深深体会到,“脱口秀”式的课堂教学对改进传统的平淡教学是一次有益的探索,若常用常思常改,则高中历史课堂定会生动、活泼、高效,但若使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脱口秀”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绝不能只重形式,忽略了内涵。若为了“脱口秀”而“脱口秀”,教师用无聊的语言、不断的干笑,诱使学生动起来,学生有可能炸开了锅,但这完全违背了“脱口秀”的初衷,并不是通过幽默的语言、深刻的道理来打动学生,使之产生共鸣。
第二,绝不能偏离了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脱口秀”的内容依教学内容的存在而存在,以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需要为基础。“脱口秀”关注的内容可以贴近历史、贴近文学、贴近生活、贴近时尚……但最终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以有利于学生的掌握。
第三,绝不能夸大其作用,贻误教学。“脱口秀”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效果。适时、适当、适量,否则,一言堂变成了满堂秀,学生该记住的没记住,该练习的没练成,课堂落实不到位,就谈不上高效。
矫枉不可过正,用“脱口秀”改进课堂而不是代替课堂,教师应理解“脱口秀”的内涵,把握好度,真正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总而言之,在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中融入“脱口秀”,教师满怀激情,学生充满活力,教学内容顺利高效地展开,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有利于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有利于加强师生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