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不爱学生,不懂得如何施授予学生的教师没有资格做教师。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困难也称“学习障碍”、“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柯克(S.Kirk)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而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我国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研究我国学术界对学习困难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在国家教育委员会的文件中也没有对此做出界定。比较流行的有学习困难学生一般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体质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或医疗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转化学困生一直以来是教学中很难攻克的一大难题。作为教师,把爱融入教学,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困生,以诚恳的态度倾听他们的心声是解决学困生最有效的方法。作为一名高中年级班主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有着重要意义。本人仅把自己在近年教学管理与学困生转化工作上的一些浅识与大家交流。
在新的形势下,基础教育面临着若干问题,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像我们这种一般农村高中的学生,其智力、能力、经济状况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参差不齐,给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教育部相继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纲要》及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通知》,等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途径。
对我本班学生的管理反思,有必要重视“学困生”的转化。那些在学校不被看重的“学困生”,他们在学校受到冷遇,没有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思想教育,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是不合格的人才。邓小平说过,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而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认为更应该关注学困生,从学习到生活。一位大师曾说:“情感具有极大的鼓舞力量”。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尊重学困生的认知能力和过程,以宽容和耐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通过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课堂上营造幽默、风趣、活泼、平等、合作、交流的氛围,让学困生在快乐的笑声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最终融入教学课堂,培养学习自信心,让他们找回学习中的自我。教书育人,作为班主任,更多了一份职责,一份牵挂,总想着如何加强XX同学近段时间的变化,XX同学的成绩怎么上不来……这一系列的问题缠绕着你。如何解决?
引导学困生有效参与自主学习的活动
一、用爱心点燃“学困生”心灵中奋发向上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班主任首先要了解班上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情感、兴趣、经历等,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讲清道理,耐心教育,引导他们及时改正,用爱心点燃他们心中奋发向上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渡过学习难关。多引导他们对学习的观察和思考,如多做一些有趣味性的学习题目。
二、与“学困生”建立融洽、深厚的师生感情。学生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烦恼,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融洽、深厚的感情,关心和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对待“学困生”更应如此。当“学困生”向我们倾吐心中的烦恼和家中不幸时,我们就要以典型的英雄事迹、模范行为、先进事例等对他们进行鼓励和引导,从而在思想上感化他们,使他们消除与老师之间的隔阂。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学困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当他们回答错误时,要面带笑容加以启发和引导,而不横加指责。
三、尽可能地多开展各项课内外活动,及时发现“学困生”的优点。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尽量利用各种机会和活动课,挖掘“学困生”的智力和潜能,发现“学困生”的优点,激励他们上进。增强学困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自信心,让他们切实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实际操作、直观感知、抽象概括、演绎推理、迁移类推、系统整理知识等方法。
四、做好“学困生”的家访工作。班主任家访,要有目地、有计划地进行,通过家访,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对于“学困生”,这项工作尤为重要,更值得班主任特别重视。
总之,班主任应该对“学困生”充满关爱、信任与期望,不能对他们漠不关心,任其发展。点化“学困生”需要用爱心去浇灌,用耐心去教导,常抓不懈,不厌其烦地接触他们,关心他们,爱护和帮助他们。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无私地倾注爱心,努力为“学困生”创造条件,必将有“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效果,使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平.走近“学困生”[J].江苏教育,2003(7)
[2]张贵新.新时期师德修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贵州省习水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困难也称“学习障碍”、“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柯克(S.Kirk)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而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我国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研究我国学术界对学习困难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在国家教育委员会的文件中也没有对此做出界定。比较流行的有学习困难学生一般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体质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或医疗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转化学困生一直以来是教学中很难攻克的一大难题。作为教师,把爱融入教学,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困生,以诚恳的态度倾听他们的心声是解决学困生最有效的方法。作为一名高中年级班主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有着重要意义。本人仅把自己在近年教学管理与学困生转化工作上的一些浅识与大家交流。
在新的形势下,基础教育面临着若干问题,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像我们这种一般农村高中的学生,其智力、能力、经济状况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参差不齐,给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教育部相继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纲要》及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通知》,等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途径。
对我本班学生的管理反思,有必要重视“学困生”的转化。那些在学校不被看重的“学困生”,他们在学校受到冷遇,没有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思想教育,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是不合格的人才。邓小平说过,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而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认为更应该关注学困生,从学习到生活。一位大师曾说:“情感具有极大的鼓舞力量”。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尊重学困生的认知能力和过程,以宽容和耐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通过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课堂上营造幽默、风趣、活泼、平等、合作、交流的氛围,让学困生在快乐的笑声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最终融入教学课堂,培养学习自信心,让他们找回学习中的自我。教书育人,作为班主任,更多了一份职责,一份牵挂,总想着如何加强XX同学近段时间的变化,XX同学的成绩怎么上不来……这一系列的问题缠绕着你。如何解决?
引导学困生有效参与自主学习的活动
一、用爱心点燃“学困生”心灵中奋发向上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班主任首先要了解班上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情感、兴趣、经历等,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讲清道理,耐心教育,引导他们及时改正,用爱心点燃他们心中奋发向上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渡过学习难关。多引导他们对学习的观察和思考,如多做一些有趣味性的学习题目。
二、与“学困生”建立融洽、深厚的师生感情。学生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烦恼,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融洽、深厚的感情,关心和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对待“学困生”更应如此。当“学困生”向我们倾吐心中的烦恼和家中不幸时,我们就要以典型的英雄事迹、模范行为、先进事例等对他们进行鼓励和引导,从而在思想上感化他们,使他们消除与老师之间的隔阂。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学困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当他们回答错误时,要面带笑容加以启发和引导,而不横加指责。
三、尽可能地多开展各项课内外活动,及时发现“学困生”的优点。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尽量利用各种机会和活动课,挖掘“学困生”的智力和潜能,发现“学困生”的优点,激励他们上进。增强学困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自信心,让他们切实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实际操作、直观感知、抽象概括、演绎推理、迁移类推、系统整理知识等方法。
四、做好“学困生”的家访工作。班主任家访,要有目地、有计划地进行,通过家访,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对于“学困生”,这项工作尤为重要,更值得班主任特别重视。
总之,班主任应该对“学困生”充满关爱、信任与期望,不能对他们漠不关心,任其发展。点化“学困生”需要用爱心去浇灌,用耐心去教导,常抓不懈,不厌其烦地接触他们,关心他们,爱护和帮助他们。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无私地倾注爱心,努力为“学困生”创造条件,必将有“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效果,使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平.走近“学困生”[J].江苏教育,2003(7)
[2]张贵新.新时期师德修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贵州省习水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