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崇德指出:“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目前农村中学的德育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群中的旷课,偷窃,赌博,打架等违纪、违法现象时有发生,给日常的教学工作造成很大威胁。因此,德育工作是目前农村中学面临的一大课题。
一、新时期农村中学德育现状
1.学校德育滞后于开放的社会环境
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的当代中学生,接受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他们在社会及家庭中耳闻目睹了许多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而他们在学校所接受的是正面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这样就出现了学校德育与学生认识社会相左的现象。学校“说教式”的教学与德育工作不能有力地指导学生认识人生与社会。这导致了学校德育滞后于开放的社会环境。
2.五天的学校德育抵不上两天的社会影响
中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正面的德育教育。然而社会生活中的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一些领域道德失范,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等等。这些不良现象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严重的侵蚀和毒害着广大青少年的灵魂,阻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造成了“五天的学校德育抵不上两天的社会影响”的现象。
3.新时期农村中学学生结构的新特点
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多,有近一半的学生都属于“留守学生”;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地区的个体户逐渐增多;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地区离异的夫妻数量也有所增多。
以上现象导致了近几年农村中学学生结构出现了“三多”现象,即一是寄养子女数量增多,二是个体户的子女增多,三是单亲家庭的子女增多。“三多”现象的出现增加了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难度。
二、构建农村中学立体德育网
针对新时期农村中学德育现状,农村中学有必要构建立体德育网,以便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更好地为农村中学教育服务。
1.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加强德育理论研究
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面对农村中学德育现状,实事求是地探索新的德育途径,确立符合农村中学的德育观念,提高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应下大力气建立和完善德育机构,充实人员,确实开展和加强德育理论的研究工作,以尽快改变农村中学的德育现状。
2.加大力度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曾经是一片“净土”的农村现在也充斥着含黄赌毒、凶杀、暴力等诸多不健康因素的音像书刊、网吧、舞厅、电子游戏室。这些东西应予以清理和限制。严禁赌博;录象厅和营业性舞厅严禁学生入场。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辨别力。加强校园门卫的管理力度,阻止外来闲杂人员进入校园。
3.构建学校、学生、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立体德育网
构建以学校为关键阵地,学生为主体对象,家庭为重要阵地,社会为重要辅力量的四位一体的立体德育网,实现家长、教师、学校、学生的互动,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和谐的家校环境。
学校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关键阵地。学生主要受教育的时间是在学校,因此学校要抓住学生在学校的一切时间开展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宣传媒体的作用,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进行德育思想的传播。利用广播、板报、宣传专栏,宣传校内外的先进事迹。以典型促感召,以先进促动力,实现“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的格局。如我校经常举办各种文娱活动、讲座以及班级黑板报比赛,并建有永春三中德育网,大大丰富了德育工作的形式和内涵。
学生是德育工作的主体对象。学校在德育工作中要确立学生在德育工作的主体地位。如我校建立值周班制度,即每周由一个班级执勤,利用早读、课间操、午读检查全校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并于当天将执勤情况报送政教处,再由政教处反馈给各个班级,班级再依此整改。这种做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有助于“团结、求实、勤奋、开拓”的校风的形成。同时我校还积极开发探索校本课程,如成立南音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的情感;我校还拟于下学期试行推广白鹤拳操,弘扬家乡武术。
家庭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家长的素质涵养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好一个孩子,温暖一个家庭。”是我校的教育理念。学校要经常和家庭进行沟通,让家长获取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正确的教育子女的方法,让家长经常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也让学校了解学生在家庭及社会中的成长过程,便于因材施教。例如,为解决“三多”现象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我校建立了家校联系制度。第一,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强化社会与学校的主要纽带。成立由社会各界有成之士、有为之士组成的家委会,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积极作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家长学校的活动,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第二,编辑学生家长和教师通讯录。将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汇集成册,定期以短信或电话的方式跟学生家长尤其是“留守学生”的家长联系,使其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同时,为了使学生家长更方便地联系学校,我校还将学校领导、年段长、班主任以及学生所在班级的任课老师的联系方式发一份给学生家长。家校联系制度的建立较好地解决了“三多”现象所导致的问题。
社会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辅助力量。社会是个“大染缸”,针对农村中学出现“五天的学校德育抵不上两天的社会影响”的现象,社会各部门要本着为学校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的宗旨,大力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公安、工商和文化部门要加强对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的净化和管理,加强“扫黄打非”专项斗争,加大对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团伙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斩断专门伸向青少年犯罪的黑手,还青少年一个安全、健康的空间。
总之,构建农村中学立体德育网将大大提高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将有助于实现培养出“四有”、“五爱”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宏伟目标。学校、学生、家庭、社会四者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不断挖掘农村中学的德育资源,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学的德育工作,真正使德育为农村中学教育服务。
一、新时期农村中学德育现状
1.学校德育滞后于开放的社会环境
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的当代中学生,接受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他们在社会及家庭中耳闻目睹了许多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而他们在学校所接受的是正面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这样就出现了学校德育与学生认识社会相左的现象。学校“说教式”的教学与德育工作不能有力地指导学生认识人生与社会。这导致了学校德育滞后于开放的社会环境。
2.五天的学校德育抵不上两天的社会影响
中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正面的德育教育。然而社会生活中的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一些领域道德失范,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等等。这些不良现象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严重的侵蚀和毒害着广大青少年的灵魂,阻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造成了“五天的学校德育抵不上两天的社会影响”的现象。
3.新时期农村中学学生结构的新特点
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多,有近一半的学生都属于“留守学生”;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地区的个体户逐渐增多;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地区离异的夫妻数量也有所增多。
以上现象导致了近几年农村中学学生结构出现了“三多”现象,即一是寄养子女数量增多,二是个体户的子女增多,三是单亲家庭的子女增多。“三多”现象的出现增加了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难度。
二、构建农村中学立体德育网
针对新时期农村中学德育现状,农村中学有必要构建立体德育网,以便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更好地为农村中学教育服务。
1.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加强德育理论研究
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面对农村中学德育现状,实事求是地探索新的德育途径,确立符合农村中学的德育观念,提高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应下大力气建立和完善德育机构,充实人员,确实开展和加强德育理论的研究工作,以尽快改变农村中学的德育现状。
2.加大力度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曾经是一片“净土”的农村现在也充斥着含黄赌毒、凶杀、暴力等诸多不健康因素的音像书刊、网吧、舞厅、电子游戏室。这些东西应予以清理和限制。严禁赌博;录象厅和营业性舞厅严禁学生入场。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辨别力。加强校园门卫的管理力度,阻止外来闲杂人员进入校园。
3.构建学校、学生、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立体德育网
构建以学校为关键阵地,学生为主体对象,家庭为重要阵地,社会为重要辅力量的四位一体的立体德育网,实现家长、教师、学校、学生的互动,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和谐的家校环境。
学校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关键阵地。学生主要受教育的时间是在学校,因此学校要抓住学生在学校的一切时间开展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宣传媒体的作用,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进行德育思想的传播。利用广播、板报、宣传专栏,宣传校内外的先进事迹。以典型促感召,以先进促动力,实现“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的格局。如我校经常举办各种文娱活动、讲座以及班级黑板报比赛,并建有永春三中德育网,大大丰富了德育工作的形式和内涵。
学生是德育工作的主体对象。学校在德育工作中要确立学生在德育工作的主体地位。如我校建立值周班制度,即每周由一个班级执勤,利用早读、课间操、午读检查全校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并于当天将执勤情况报送政教处,再由政教处反馈给各个班级,班级再依此整改。这种做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有助于“团结、求实、勤奋、开拓”的校风的形成。同时我校还积极开发探索校本课程,如成立南音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的情感;我校还拟于下学期试行推广白鹤拳操,弘扬家乡武术。
家庭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家长的素质涵养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好一个孩子,温暖一个家庭。”是我校的教育理念。学校要经常和家庭进行沟通,让家长获取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正确的教育子女的方法,让家长经常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也让学校了解学生在家庭及社会中的成长过程,便于因材施教。例如,为解决“三多”现象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我校建立了家校联系制度。第一,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强化社会与学校的主要纽带。成立由社会各界有成之士、有为之士组成的家委会,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积极作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家长学校的活动,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第二,编辑学生家长和教师通讯录。将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汇集成册,定期以短信或电话的方式跟学生家长尤其是“留守学生”的家长联系,使其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同时,为了使学生家长更方便地联系学校,我校还将学校领导、年段长、班主任以及学生所在班级的任课老师的联系方式发一份给学生家长。家校联系制度的建立较好地解决了“三多”现象所导致的问题。
社会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辅助力量。社会是个“大染缸”,针对农村中学出现“五天的学校德育抵不上两天的社会影响”的现象,社会各部门要本着为学校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的宗旨,大力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公安、工商和文化部门要加强对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的净化和管理,加强“扫黄打非”专项斗争,加大对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团伙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斩断专门伸向青少年犯罪的黑手,还青少年一个安全、健康的空间。
总之,构建农村中学立体德育网将大大提高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将有助于实现培养出“四有”、“五爱”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宏伟目标。学校、学生、家庭、社会四者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不断挖掘农村中学的德育资源,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学的德育工作,真正使德育为农村中学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