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研究人文主题的转换

来源 :学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dy830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兆路认为,中国学首先包含国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也概括对中国现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学术等方面的研究,还包括国内对上述各领域做出的对等交流;方铭认为,中国学对于中国文化研究的最重要贡献,是为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提供一个世界的视角,把中国的过去和未来纳入到世界文明这个大家庭之中;王振复则认为,作为文化传播学的特殊门类,从"东学西渐"到"西学东渐",从"汉学"到"中国学"称名的改变,从所谓对"历史之中国"到偏重于"现实之中国"的研究,这一中国学人文主题的转换,正在不断重塑"中国形象";就"现实之中国"研究主题而言,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论其实失之偏颇,中国学研究的"和合共生"说则更具合理性。
其他文献
陈国恩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提倡的"纯文学",是在反对政治干涉文学的背景中提出的;90年代以后,纯文学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批判对象而成为作家疏远民众生活的借口。何锡章等认为
当下歌词的几个关键问题值得探讨和关注。首先,认为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创作情况看,歌词与诗歌是两个并行发展、同时存在的系统,倡导歌词向诗靠拢,或者诗向歌词靠拢,都是毫
从孔子死(公元前479年)到曾子死(公元前432年)的四五十年间,《论语》曾有过三次编纂:第一次是在孔子初死(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六十四位弟子为之守丧三年,由仲弓牵头,
托马斯·林赫斯特的生产者延伸责任模型,是对生产者延伸责任内容的最经典描述,其要旨主要在于直观地说明生产者延伸责任的内容,而不是对其进行法学阐释。从法学中的义务与责
由"亲亲相隐"与儒家伦理的争论引发的相关问题并没有趋于完结,相反,在学理层次上有进一步深化的必要。"亲亲相隐"之争的关键问题,不在于血缘亲情本身是否正当,而在于以孔子为
感悟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在中国具有原创性的诗学专利权。走向现代形态的感悟汲取了新的时代智慧,不动声色而又无处不在地醇化着和升华着新的审美创造和知识体系。在讨论现代中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要素禀赋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引起原有比较优势和增长红利的衰减,还制约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开发。新常态背景下自然资源、人口、技术以及资本等要
<正>五、子张名字见于篇名的深层原因《论语》在编纂及流布过程中,篇章编目变动最大者,莫过于结尾数篇。现在《论语》第十九篇是《子张篇》,第二十篇是《尧曰篇》。何晏《论
吴兆路认为,中国学首先包含国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也概括对中国现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学术等方面的研究,还包括国内对上述各领域做出的对等交流;方铭认为,中国学对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的发展程度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同时也象征着国家的综合实力。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