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结合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操作能力,小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不断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结合实际强化操作才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也应跟随时代的发展,彻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大力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从而能够更好的解决学习中的难题,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联系实际;注重操作
一、实践性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其实,如果你足够细心就会发现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有很多与数学知识相关联的事情,数学知识实际上就源之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广泛应用。数学课堂是学生发挥自身应用能力的主要场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实际生活融入其中,并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对教学方式不断优化,让学生能够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此,教师可以联系实际,为学生创设一些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亲身体验数学,在体验中真正领悟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实践证明,以实践活动的教学形式,能够点燃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比如,在教导学生学习数学除法知识时,首先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解,然后引导学生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的点滴,通过引导让学生利用自己购物经验组织学生开展购物实践活动。此时教师可以提问:如果我们想要组织一场跳绳比赛,想要重新买一些跳绳。同学们,现在将这个任务交给你们,你们能够高效完成吗? 现在,我给你们发一张人民币,有的是10 元的,有的是50元的,有的可能是5元的,而每个跳绳大约是3元钱。现在,你们用手里的人民币,去学校超市里尽可能多的去买跳绳。很快学生就完成了任务回来。生 1:老师,我只买回了一个跳绳。师:你有多少钱呀,只能买一个吗? 不多买几个吗?生 1:我只有 5 元钱,不够买两个的,因为 5 ÷3 =1…2。师:的确,你只能买回 1 个跳绳。生 2:老师,我买回了 3 个跳绳。师:你能买 3 个? 你的钱够吗?生 2:看,我的手里有 10 元钱,售货员又找给我 1 元钱呢。师:怎么说?生 2:10÷3 =3…1 所以又找给我 1 元钱。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通过在实践活动中进行“买卖”操作体验,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探究性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今在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中要求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教导,还应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教学中实施探究操作教学则完全符合当前教育教學的要求。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操作能力。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创造力得以提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操作,使学生在操作中探究数学的奥秘,深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教导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准备一些手工橡皮泥,让学生根据教材知识自己动手制作圆柱及圆锥的形状,并在不断探究中让学生掌握两者的关系。学生由于对手工操作的热爱,很快就捏成一个圆柱体,接着又开始捏圆锥体,当两个都捏好后,学生发现这两个物体有相似的地方,它们的底都是一个圆形。于是,学生大胆地猜想,两者是不是有什么联系。当学生产生问题后,就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有了强大的学习欲望。于是,在欲望的激励下又重新捏了一个圆锥体,使其和圆柱的底、高相同,再一次对比观察。这种探究性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既动手又动脑,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应用性操作,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学科和其他课程一项,都与日常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际上,所有知识皆是来自于生活,而在生活中少不了对知识的利用。因此,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将一些生活理念渗透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而小学生的应用意识并不是很强,但是相对来说有很强的接受能力。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应用性操作的机会,加强学生对生活实际的应对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生活创设针对性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了解数学知识。如:在教学生认识时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每天起床的时间,洗漱的时间、吃饭的时间以及从家到学校的时间、每堂课多少分钟等等,让学生了解自己都是在几点的时候做了这些事情,让同学们通过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作相应的时间表。学生很快就进入到操作中,学生在动手制作时间表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小明做这些事情到底是几点。有学生算出自己洗漱时间点 6 点 25 分,6 点 40 分吃饭,7 点 10 分到达学校,8 点 10 分上课。有的学生制作出时间表后,还突发奇想在时间点的一旁绘制上相应的小钟表,从而让自己对每个阶段的时间一目了然,记住时间。教师及时点评:你们制作的都很棒,以后在家你可以帮妈妈看时间了。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对时间、钟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巩固了所学知识,还体验到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的重大价值,并提高了自身的应用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在重视学生基础知识教导的同时,加大对学生各方面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更直观、生动的了解数学知识,为学生创造实践操作的机会,强化其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海江.联系实际生活教学培养解决问题能力[J]. 学生之友,2009,(11).
[2]李芳.营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4,01:102-104.
[3]李静梅.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0:129+131.
关键词:小学数学;联系实际;注重操作
一、实践性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其实,如果你足够细心就会发现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有很多与数学知识相关联的事情,数学知识实际上就源之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广泛应用。数学课堂是学生发挥自身应用能力的主要场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实际生活融入其中,并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对教学方式不断优化,让学生能够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此,教师可以联系实际,为学生创设一些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亲身体验数学,在体验中真正领悟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实践证明,以实践活动的教学形式,能够点燃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比如,在教导学生学习数学除法知识时,首先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解,然后引导学生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的点滴,通过引导让学生利用自己购物经验组织学生开展购物实践活动。此时教师可以提问:如果我们想要组织一场跳绳比赛,想要重新买一些跳绳。同学们,现在将这个任务交给你们,你们能够高效完成吗? 现在,我给你们发一张人民币,有的是10 元的,有的是50元的,有的可能是5元的,而每个跳绳大约是3元钱。现在,你们用手里的人民币,去学校超市里尽可能多的去买跳绳。很快学生就完成了任务回来。生 1:老师,我只买回了一个跳绳。师:你有多少钱呀,只能买一个吗? 不多买几个吗?生 1:我只有 5 元钱,不够买两个的,因为 5 ÷3 =1…2。师:的确,你只能买回 1 个跳绳。生 2:老师,我买回了 3 个跳绳。师:你能买 3 个? 你的钱够吗?生 2:看,我的手里有 10 元钱,售货员又找给我 1 元钱呢。师:怎么说?生 2:10÷3 =3…1 所以又找给我 1 元钱。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通过在实践活动中进行“买卖”操作体验,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探究性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今在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中要求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教导,还应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教学中实施探究操作教学则完全符合当前教育教學的要求。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操作能力。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创造力得以提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操作,使学生在操作中探究数学的奥秘,深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教导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准备一些手工橡皮泥,让学生根据教材知识自己动手制作圆柱及圆锥的形状,并在不断探究中让学生掌握两者的关系。学生由于对手工操作的热爱,很快就捏成一个圆柱体,接着又开始捏圆锥体,当两个都捏好后,学生发现这两个物体有相似的地方,它们的底都是一个圆形。于是,学生大胆地猜想,两者是不是有什么联系。当学生产生问题后,就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有了强大的学习欲望。于是,在欲望的激励下又重新捏了一个圆锥体,使其和圆柱的底、高相同,再一次对比观察。这种探究性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既动手又动脑,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应用性操作,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学科和其他课程一项,都与日常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际上,所有知识皆是来自于生活,而在生活中少不了对知识的利用。因此,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将一些生活理念渗透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而小学生的应用意识并不是很强,但是相对来说有很强的接受能力。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应用性操作的机会,加强学生对生活实际的应对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生活创设针对性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了解数学知识。如:在教学生认识时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每天起床的时间,洗漱的时间、吃饭的时间以及从家到学校的时间、每堂课多少分钟等等,让学生了解自己都是在几点的时候做了这些事情,让同学们通过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作相应的时间表。学生很快就进入到操作中,学生在动手制作时间表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小明做这些事情到底是几点。有学生算出自己洗漱时间点 6 点 25 分,6 点 40 分吃饭,7 点 10 分到达学校,8 点 10 分上课。有的学生制作出时间表后,还突发奇想在时间点的一旁绘制上相应的小钟表,从而让自己对每个阶段的时间一目了然,记住时间。教师及时点评:你们制作的都很棒,以后在家你可以帮妈妈看时间了。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对时间、钟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巩固了所学知识,还体验到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的重大价值,并提高了自身的应用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在重视学生基础知识教导的同时,加大对学生各方面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更直观、生动的了解数学知识,为学生创造实践操作的机会,强化其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海江.联系实际生活教学培养解决问题能力[J]. 学生之友,2009,(11).
[2]李芳.营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4,01:102-104.
[3]李静梅.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0: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