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标识茅台

来源 :天下美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bola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历年茅台酒瓶的变迁
  2 1956年三节瓶茅台酒
  3 1958年白瓷瓶茅台酒
  4 1980年代白色玻璃瓶茅台酒
  5 80年代初期飞天商标黄釉瓷瓶人民大会堂专供
  6 80年代初期“五星”商标黄釉瓷瓶人民大会堂专供
  7 80年代中“五星”商标黑釉瓷瓶人民大会堂专供
  8、9 70年代“葵花”商标外销茅台酒及“葵花”商标
  10、11 70年代末期至今使用的外销飞天商标
  1951年,贵州省政府通过购买,没收的方式,将“成义烧房”、“荣和烧坊”、“恒兴烧坊”三家民间烧坊合并,成立了国营茅台酒长。酒厂成立之初,酒瓶材质沿用解放前出产的三节土陶瓶,之后至上世纪60年代初,还分别使用过一节的土陶瓶和白瓷瓶,到了1968年前后,开始使用现在我们所熟悉的白色玻璃瓶至今。
  有关茅台的故事太多,它近60年的瓶体及商标变迁就构成了一系列令人咋舌的传奇,不妨在我们品味茅台酒醇香的同时,一起来回味这些历史。
  茅台镇的地理位置深居黔西北腹地,因为那里出产著名的茅台酒,在人们眼中,一直都蒙着颇具传奇性的神秘面纱。俗话说“好酒不怕巷子深”,茅台酒独特的酱香口感,醇郁的醇香风味,繁复的酿造工艺,长达五年的窖藏期以及它与新中国老一代领导人的特殊情缘,都令它跻身各种高档商务宴请及重大庆典宴会中,成为宴请主酒。
  提到茅台酒,除却那特殊的口感和香气,一般我们能想到的就是它那极具特点的瓶体造型和洁净的白色酒瓶。实际上,茅台酒在过去的岁月中并非是我们今天所常见的白色瓶体。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使用土陶原色瓶及白色瓷瓶,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除人民大会堂专供使用挂釉青瓷瓶外,其余用于出口和民间销售的都使用了白色玻璃瓶。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茅台酒厂也全部使用白色玻璃瓶灌装酒液。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人民大会堂专供用茅台分别用的是“飞天”商标黄釉瓷瓶和“五星”商标黄釉瓷瓶,以及“五星”商标黑釉瓷瓶三种。之后除特殊订制品种外,基本上还是沿用了80年代初的白色玻璃瓶。
  假如您品尝茅台酒已经有了些时日,一定会发现除了“贵州茅台酒”那几个经年不变的字,它的商标却并非完全相同。难道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才导致商标如此多变?是的,自国营茅台酒厂成立以来,商标大体上分为内销外销两种,内销商标在1951-1952年为“工农牌”,从1953年至今一直为“五星牌”。在1978年1月至10月期间,有25.8万张外销“葵花”商标被使用在内销茅台酒上,即当时著名的“三大葵花”。
  外销商标在这么多年中发生过多次变迁,1953年后经历过“车轮牌”——正面商标左上角为车轮商标,右下角为中英文对照,背标繁体竖排,此种外销商标一直持续使用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之后茅台酒厂依据敦煌飞天仙女献酒壁画原型,创作出“大飞天”商标,矮嘴、木塞、塑料盖。1967年文革时期,当时的茅台酒厂“革委会”认为该商标有“四旧”嫌疑,使用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山东分公司申请的“葵花”商标代替“大飞天”商标,在当时的历史阶段,“葵花”商标寓意着“葵花朵朵向太阳,毛主席是我们的红太阳”,正符合当时的政治需求和主流思想。
  1974年,文革已日渐式微,因“葵花”商标海外销售业绩并不理想,茅台酒厂遂恢复“飞天”,这款飞天商标较60年代“大飞天”商标较小,飞天仙女手足部分更为精巧,而这款商标也一直延续使用至今。
  同商标数次变化的命运一样,茅台酒的背面商标也屡次发生变化,1953至1967年下半年,内销茅台酒背标都使用繁体字竖向排列。1967年下半年至1982年内销茅台酒背标介绍中出现了“……解放后……开展三大革命运动……”字样,俗称“三大革命”。1983年至1986年背标换为“……荣获优质奖章……”,因其正面商标右下角为“地方国营茅台酒厂出品”又俗称“地方国营”。1990年以后,茅台酒厂因市场及防伪的原因,更换背标及封口非常频繁,但无论怎么更换,尽管位置和字体会稍有不同,“贵州茅台酒”五个字在任何时期和环境下,都坚守在正面酒标上从未改变,与它的瓶体一起成为茅台酒的典型特征。
  今天,茅台酒不仅是贵州茅台镇的骄傲,更成为了中国优质白酒的代名词,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所有人都会在举杯品尝的那一刻,被国酒的味道、国酒的经历所深深打动。
其他文献
金龙大宴桌上,菜点由外到里分成八路,有各式荤素甜成点心,冷膳、热膳共六十三品,还有两副雕漆果盒,四座苏糕、鲍螺等果品面食,大菜之外有果钟八品……这都由皇帝—人独享,估计大部分菜名他都未必能记住,他的老婆孩子宾客群臣享受到的年夜饭“内容”就少得多了,有的是减半,有的仅四分之一,当然跟普通人家的年夜饭比起来,也相当可观。自然这隆而重之的一顿,都是由“御茶膳房”来打理。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记
期刊
这个深入海底20英尺的餐厅,位于以色列南部巴哈马伊柳塞拉岛,离Eilat湾海岸300英尺外。很多潜水爱好者在这里和各色神奇的鱼儿徜徉,亲密接触。要把年夜饭搬到这海洋的心脏,也会因为离世界中心更接近而更能倾听彼此的感情分享吧。  在哪里:Where  建成于1996年的“红海之星”曾是“以色列唯一的不夜城”。它并非世界上唯一一家海底餐厅,但由于埃拉特海拔接近于零,低于海平面6米的“红海之星”就成了世
期刊
“为何要去不丹吃年夜饭?”《纽约时报》编辑在撰文前甚至还不知道不丹这个国家的名字,之后发出了大篇幅探讨不丹之迷的文章。多数中国人在今年对这片土地及Urea Paro酒店产生极大兴趣是因为那里是刘嘉玲和粱朝伟的婚礼举办地。  在哪里:Wher  Como Uma Paro酒店坐落在一个38英亩,坡度平缓、树林覆盖的山上,俯瞰着在山谷中的帕罗镇。富饶的帕罗山谷是对位于其西部边境的不丹主要文化中心之一。
期刊
这是地球上目前最纯净的一片大陆,这里的一年只有极昼和极夜构成的“一天”,站在极点上,你的前后左右都将只剩下一个方向——北方,那是家乡的方向,而这里是南极。  南极最常被人们想到的,是它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还有憨态可掬的企鹅,分别代表了纯净世界和顽强生命。实际上,变幻无常的极地气候,特别是肆虐的暴风雪,更像永久禁锢在这片大陆的凶暴巨人,震慑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的心灵。  1991年底,我作为中国科学
期刊
1 夏朗河畔的轩尼诗古堡  2 夜晚餐厅透出温暖的光  英国女皇、法国总统萨科奇、影星阿兰德隆、摩洛哥王子、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人都曾是轩尼诗古堡(chateau deBagnolet)邀请招待的座上宾客,其媲美米其林星等之评价闻名全球,因此一直以来都是美食界饕客们最梦寐以求的传奇。  在哪里:Where  法国干邑市郊的轩尼诗古堡Chateau deBagnolet,是隐藏在森林中的秘密花园,
期刊
1 天津利顺德大饭店夜景  2 内饰充分保持当年风格  走在天津海河边的台儿庄路上,单行线将车水马龙的喧嚣隔离开来,仿佛突然回到百年之前,“利顺德大饭店”那幢建于1924年的棕色老楼也许就恰好出现在你面前,历史在这个时候开始倒转到一个世纪前那个让全世界人倾倒的天津卫。  在哪里:Where  穿过酒店新楼玻璃屋顶下的中庭维多利亚花园,你会觉得自己身处的并非一条地板走起来吱呀作响的普通走廊,而是通往
期刊
到国际空间站去吃顿年夜饭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无与伦比的事:光路费就要价值上千万美元,往返时间甚至要精确到秒,用餐的时候愿意飞着躺着倒立飘浮着和食物嬉戏着吃……而精神与肉体的巨大刺激更难以形容。  1 太空里空间站全貌  2 食物在失重环境里漂浮  3 工作人员在配餐  在哪里:Where  国际空间站,是一项由六个太空机构联合推进的国际合作计划,也指运行于距离地面360公里的地球轨道上的航天器。  
期刊
这个国家,是属于三个男人的,卡斯特罗、切。格瓦拉和海明威。但要在三个人中,选一个和古巴美食美酒紧密联系并带着生生不息文艺气质勾搭下去的,非海明威莫属。  在哪里:Where  “我的莫吉多在五分钱酒馆,我的达伊基里在小佛罗里达餐厅”。海明威在哈瓦那常说着这句话。却无法查实海明威把自己最后岁月留在哈瓦那的原因。  沿着海明威的足迹一路朝圣,咀嚼海明威留下的回忆及情愫,年夜饭一定有着特别幸福的神秘滋味
期刊
1 弄堂里的一家酒铺  2 老式牛奶箱  3 杂货铺里的蛤蜊油和百雀羚  时代的变迁,令很多过往的事物一去不返,当我们坐在现代设计的新居里或者富丽堂皇的餐厅里享用年夜饭的时候,身为上海人总是觉得少了一点过年的气息。原来,我们已经远离了热闹拥挤的居住环境,远离了浓油赤酱的家常菜肴,远离了记忆里过年的欢乐。  谁还记得和邻居们在公用厨房烧年夜饭的情景?谁还记得看见红烧肉上桌时吞咽口水的馋样?那个时候,
期刊
最刺激年夜饭:比利时:餐桌悬空50米有没有想过被吊在50米的半空中,与家人完成一次史无前例的刺激年夜饭?比利时“Dinner in the sky”(空中盛宴)是比利时新兴起的一个用餐概念,指的并非是空中飞人们在飞机上的便饭,更不是金茂、万豪等之类的“高”餐——餐馆楼层高,价位也高。而是真正地将餐桌悬置于50米的半空中。这是一个以起重机为支撑,可以在空中任意移动的餐厅:起重机会将一个可供22人同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