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婆离开前,描述过一个短暂的梦。
湘江的灰色鱼卵里,隐隐发光的我们
躲在其中。她的桨声拍不醒,饱腹而
暖意倍增的夏河。只有一处,棱台上
清晰的鸟鸣,雨水触及时,透过液体
传递来她家乡的叙事。他们洗完糯米
就行走在,宽阔而土壤深厚的路面上。
远处的人,是一条点阵排列的波浪线。
不清晰的印象,墨绿的帆帽中,拧着
坚固的颅骨,她想像过触碰,把这些
茅草揉在一起的框架,捧进她的身体。
整理出一个具有躯壳的圆台。水囊是
可以盛放童真和纠结,最宽裕的口袋。
她会任鱼苗驶入其中。渡过三次的河
在打湿的一岸,有着成群接踵的失落。
在这里下客,却有人惊惶,游溯回来。
她已谙熟规则,过期信件意味着失效。
她从未询问过这些绿色的失而复得。
就如那天她清醒地躺着,进入一次
广袤的夜行,观看自己,没入百合丛。
(李玥涵,2000年6月生,復旦大学中文系2018级本科生。获第九届复旦大学“光华诗歌奖”,现为复旦诗社常务副社长。)
湘江的灰色鱼卵里,隐隐发光的我们
躲在其中。她的桨声拍不醒,饱腹而
暖意倍增的夏河。只有一处,棱台上
清晰的鸟鸣,雨水触及时,透过液体
传递来她家乡的叙事。他们洗完糯米
就行走在,宽阔而土壤深厚的路面上。
远处的人,是一条点阵排列的波浪线。
不清晰的印象,墨绿的帆帽中,拧着
坚固的颅骨,她想像过触碰,把这些
茅草揉在一起的框架,捧进她的身体。
整理出一个具有躯壳的圆台。水囊是
可以盛放童真和纠结,最宽裕的口袋。
她会任鱼苗驶入其中。渡过三次的河
在打湿的一岸,有着成群接踵的失落。
在这里下客,却有人惊惶,游溯回来。
她已谙熟规则,过期信件意味着失效。
她从未询问过这些绿色的失而复得。
就如那天她清醒地躺着,进入一次
广袤的夜行,观看自己,没入百合丛。
(李玥涵,2000年6月生,復旦大学中文系2018级本科生。获第九届复旦大学“光华诗歌奖”,现为复旦诗社常务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