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生命通道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w2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民周刊》记者15日晚开始徒步穿越这条充满危机的“生命通道”,赶往震中与外界隔绝消息2天的汶川。
  
  这是一条风光秀美的旅游路,卧龙、九寨沟驰名中外,那山、那水吸引了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然而,5月12日下午2点28分,这里异变骤起,一阵阵剧烈的山摇地动过后,通往外面的路被塌落的巨石封住,停电、停水、房屋倒塌以及大量的人员死亡,让这里的一个个城镇、村庄瞬间由旅游的天堂变成当地百姓和被困游客的噩梦,汶川、映秀、茂县、卧龙等地被分割成一块块与世隔绝的“孤岛”。
  213国道是离震中汶川最近的一条公路,在这次地震中成为备受关注的“生命通道”。然而,从都江堰到汶川的96公里道路上,有35.67公里遭到损坏,其中由于山体崩滑造成的大型滑坡202处、中型滑坡48处、小型滑坡75处,同时还有大型泥石流5处、中型泥石流11处、小型泥石流30处。在这段路上,有的桥梁完全塌陷,有的路段路基完全垮掉。
  为了进入震中灾区一探究竟,《新民周刊》记者14日晚开始徒步穿越这条充满危机的“生命通道”,赶往震中与外界隔绝消息2天的汶川。
  
  迎着落日进发
  
  都江堰市与汶川县交界处有一个紫坪铺大坝,是成都市饮用水的源头,震后最初几天这里也是外界与汶川县映秀镇唯一的出入口。13日,当救援官兵从这里通过水路,利用冲锋舟开辟进入映秀镇的第一条通道之时,许多被困灾民已开始试探着沿213国道,冒着余震中不断下落的石块,翻过一个个危险的塌方处,从陆路徒步探出一条充满危险与生机的转移通道。
  15日下午4点多钟,记者乘车来到了紫坪铺大坝。大坝路口停满了车辆,路边堆满了饮用水和食品,志愿者高声招呼着刚刚从山里灾区走出来的灾民,向他们分发水和食物。
  几百米的大坝上充斥着一股股灾民流,有老人有孩子,更多的是年轻人,十几小时甚至数天的危险徒步行程令大多数老人孩子望而却步,无奈选择了留在灾区已经破败的家园。已经走出来的灾民拖着疲惫的身形,相互搀扶着,身上破碎的衣服、伤疤凝固了那场突如其来的灾害造成的瞬间伤害,眼中充满惊恐、悲伤、疲倦。
  大坝上的人群中,两名刚刚从灾区走出来的十五六岁的女孩第一件事就是兴奋地掏出手机向外面发出地震后的第一次信息,丝毫没有顾及破碎的衣衫和身上的尘土、泥浆,以及记者的镜头。两人头碰头相互之间察看着对方的短信,布满灰尘的脸上已经被喜悦的泪水冲花。
  “我刚刚联系上公司,我们公司领导决定为你们在成都公司的宿舍安排住处,已经出来了,你们就安心吧。”一个身材偏瘦却充满力量的青年正站在4男1女5个中学生面前说着几个孩子走出灾区后的安排。
  他叫阮刚,24岁,成都某公司的普通职员,老家在卧龙耿达乡。
  12日地震发生后,担心家中父母安全的阮刚迅速打电话联系在卧龙的父母,无数次的拨打未果让他的心悬了起来。放下电话那一刻,阮刚决定迅速返回老家。几番打探,阮刚确认,因为山体塌方和泥石流,通往家乡的路已封死,车辆无法通行。
  13日一早,阮刚背起装有几瓶矿泉水和大包食物、药品的背包,踏上回家寻亲的路程。下了从成都到都江堰的汽车,阮刚沿213国道徒步进入山区。10个小时不间断的艰难跋涉,阮刚终于赶到了映秀镇。进入镇子,阮刚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满目疮痍,到处可见破碎的房屋,整个镇子犹如刚刚经历过一场惨烈的战争炮火袭击。镇上到处可见在废墟中用工具、用双手扒被埋亲人的场景,悲痛的哭声响成一片。
  眼泪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流了下来,阮刚加快脚步越过映秀镇,向家的方向赶去。
  然而,事实无情而且残酷,离映秀镇几公里的地方,道路被完全封死了,徒步也无法穿行。阮刚拖着沉重的脚步再次回到映秀镇。
  15日早上5点,休息过后的阮刚留下全部的水、实物和药品,背着空空的行囊,带着在映秀镇漩口中学读书并在地震中逃过死劫的侄子和希望逃出灾区的其他4位中学生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映秀镇。
  “父母是否安全的消息暂时无法得知,但希望还是有的。而这些已经失去了父母、兄弟姐妹、同学、老师的孩子悲痛之余应当更好地活下去,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帮助他们。”阮刚沉重的话语中透出一份坚毅。
  告别坚强的阮刚,15日下午5点20分,记者两人迎着落日从紫坪铺大坝向汶川方向行进。
  
  飞石砸向卡车
  
  天色渐晚,大坝通往213国道的路上,逆着灾民出来的人流而往山里灾区去的人很少,一个背着行李箱、三四箱方便面等食物的4人组合引起记者的注意。这是3天来前往灾区的众多人群中的一个普通寻亲小队。
  22岁的杨海荣(藏族,藏名格桑),19岁的班小兵(藏族),20岁的杨建忠(藏族),20岁的乔燕(羌族,杨海荣的女友)。3名藏族小伙子家在九寨沟,乔燕家在茂县。几年前,4人分别从家中来到都江堰的一家饭店打工。此次地震发生后,4人都与家中失去了联系,经过2天的商量,没有徒步翻山回家经历的4人确定了一条无法预知的回家路线,从紫坪铺大坝沿213国道翻过几座大山前往九寨沟,中途将乔燕护送到茂县家中。整个行程初步估算抵达茂县需1天时间,至九寨沟需6天时间。虽然这期间家中的通讯和通往家中的道路有可能已经恢复,但他们已经等不及了,用几乎与油笔芯一样细的塑料绳将行李箱、食物箱子往背后一背,步行上路了。
  经过一番交流,领队的杨海荣与3位同伴决定和我们结成一队,质朴的山区孩子决定用他们的经验来帮助我们这两个没有登山经验的外乡人。
  “这么细的绳子要勒坏肩膀的!这么远的路能受得了么?”记者关心地问。
  杨海荣憨厚地笑了笑,“没关系的,习惯了。”
  下了大坝,走过1公里左右的土路,一行6人爬上了213国道。入目的第一景象是柏油路面上十几厘米至几十厘米宽的裂缝,如蚯蚓般趴在上面,裂缝处的路面已上下错开,附近到处可见大大小小从山上滚落的石块。
  走出十几分钟后,眼前一辆大卡车已经被山上落下的一块有卡车车头大小的巨石拦腰砸到路的右侧,摇摇欲坠,车身被撞击成V字型。
  6个人纷纷上前查看。“幸好没撞到驾驶室,没有血迹,司机应该没事。”杨海荣第一个察看后说道。
  向前,向前。2个多小时的路程过去了,碎石、裂缝、被塌方基本阻塞的道路以及一部分已坍塌至悬崖下的路面不时出现,数十辆汽车被困路上,其中以旅游大巴居多,车内人员均已转移。“五一”旅游旺季刚过,但这里仍吸引了不少的游客。
  脚底板胀痛,小腿如灌铅。登山的症状开始在记者身上慢慢显现,轻快的步伐在毫无察觉中变得有些沉重和缓慢。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杨海荣试图用嘹亮的歌声打消行路的枯燥。
  “海荣,一路上你们都是一脸轻松,还唱起了歌。不担心家中的父母么?”记者疑惑。
  “担心,但只是担心也没有用,还是要往好处想。我相信他们没事的。”杨海荣有些紧蹙的眉头丝毫没有掩盖脸上淡淡的笑容。正说着,杨海荣背着的行李箱在他向上一抖的动作中将细细的塑料绳压断。看到这滑稽的一幕,大家哄地笑了起来,气氛更加轻松起来。杨海荣憨笑着将行李箱提起,轻松地扛在肩上,快步向前走去。
  “你这一箱子装的都是什么?”
  “我女朋友的衣服。”
  “啊!这是为什么?”
  “呵呵,她想这次带回去就带喽。”
  天黑了下来,一个黑洞洞的隧道口出现在面前。
  记者掏出了事先准备的电筒。
  “跑过去。”一句很轻却不容抗拒的话从杨海荣口中说出。
  6人加速进入隧道,在晃动的手电光的照射下,一条条巨大扭曲的裂缝出现在脚下。
  “小心脚下。”杨海荣一边跑,一边提醒众人。
  还有10多米就到隧道出口,一辆被砸瘪的黑色轿车停在路中间,地面上开始出现大块的水泥脱落物。大家的脚步再次加快,阵阵气喘声在隧道中回荡。
  “终于过来了!”记者的气儿还没喘匀,就看到隧道出口左侧聚集了两三百名特警,正在打地铺准备休息,一句上海话传入耳中。
  原来是上海特警总队总队长马淮海带领的140人特警和50名消防官兵组成的救援队,他们与其他省市特警救援队在此会合,准备执行搜救和清理任务。
  晚上9点20分,一行6人遇到一连串大量塌方处,上面还能听到细微的“唰唰”声,数百名从汶川、茂县、映秀方向过来的灾民和志愿者正在这一区域迅速通过。
  一队来自成都,命名为“兄弟连”的志愿者告诉我们,今天是映秀灾民最集中向外转移的一天,映秀镇内灾民已大部分撤离,镇内驻扎了大量的抢险救援部队官兵,前面的路塌方更多,路更难走。
  10分钟后,前面出现了一队正在短暂休整的消防警察。带队的政委张增建介绍,这是一支徒步运送给养的四川省消防总队教导大队的一部分,一共136人,每个人身负五六十公斤的设备、食物、水,准备在天亮前送到在前面的800多人抢险队伍。
  已经是晚上10点,一行6人还在借月光赶路,路边一些受阻的空车传出说话声和亮光,小部分赶夜路的人似乎在等待天明。
  在距汶川75公里处,长长的寿江大桥横亘两山之间,桥头一块2米多高的大石头迎在一辆大巴车车头处,大巴车的驾驶室已被砸扁。
  已经连续行军近5小时,行程过半。没有走过山路的记者脚上已经磨出水泡,腿也因高强度行走出现微微颤抖。
  “过桥后休息一下,翻过前面那座山就到漩口镇了。”杨海荣对大家说。
  
  再遇寻亲者
  
  10多分钟休整后,大家整装出发。
  为缩短行程,大家顺着山上开辟的人行小道向上爬,坡度变得陡起来,记者快速行进10多分钟后明显感觉呼吸不够用,大口喘了起来。
  后面一个5人组成的小队赶了上来。其中4个男孩准备赶到映秀做志愿者工作,唯一一名16岁的女孩小郑准备赶到映秀寻找自己的父母和弟弟妹妹。
  小郑的父母在映秀镇打工,弟弟读映秀小学,妹妹在漩口中学就读。
  地震后,一个人在外地读书的小郑放心不下在震中区的亲人,独自一人走上这条危险不断的寻亲路,并在半途结识了4位志愿者。
  两队人很自然地组在了一起,相互熟悉起来。
  半个多小时后,一行11人终于登到山坡顶端的白云顶隧道,过了隧道就是漩口镇辖区。
  小郑在前面欢快地领路,口里不停地哼唱着歌曲,仿佛一只小燕子。
  看到大家疑惑的眼神,聪明的小郑笑着说:“我感觉家里没什么问题。”
  小郑这种似乎不懂事的欢乐让大家感觉到特大地震带来的悲情中那种隐藏在四川人心底的坚韧与乐观。
  虽然白云顶隧道内也有被砸毁的车辆和众多地面裂缝、碎裂的水泥构筑物,但是大家在说笑中没有任何压抑感地迅速通过了这1公里长的距离。
  刚出隧道口,大家就被一群三四岁到七八岁的山群孩子围住了。已经是深夜,孩子们一手拿着水壶、矿泉水瓶,一手端着水碗。
  “叔叔(阿姨)停下来喝点水吧。”
  “谢谢你们来帮助我们。”
  ……
  端过孩子们手中的水碗,一个个稚嫩的声音催动记者的眼泪扑簌簌地掉了下来,哽住的喉咙已难以咽下这一碗碗充满感情的清水。
  旁边已在休息的安徽省合肥特警支队救援队100名队员,看着这群此时本该被大人们呵护着睡觉的孩子们,眼里盈动着爱怜的光芒。
  这是一个三岔路口,杨海荣一行4人将继续往前走,我们余下的7人将向下走,穿过漩口镇、映秀镇赶往汶川县城。
  短短6个多小时的同行,从陌生到相识,特殊的时期组成的特殊群体,大家心中都留下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握手、男士间的拥抱、合影留念、互相祝福、互道珍重……挥一挥手,告别短暂的伙伴,告别那群纯真的孩子,我们各自继续前行。
  6个多小时的赶路,终于进入途中第一个震中受灾村镇。朦胧的月光洒在路两旁一处处瓦砾上,一块块碎片似乎在向过路者诉说那场来自大自然的震撼。偶尔有农用车做短途运输,从山下将要转移出灾区的人运上来。
  深夜11点50分,新组成的一行7人抵达漩口镇外一个岔路口。
  “你们要到哪里?”路口一个帐篷前,两个小伙子从板凳上起身向我们问道。
  “汶川。”
  “汶川的路已经被塌方封死了,步行也过不去。只能走到映秀,而且晚上走不安全,要爬塌方的,很危险。实在要往前赶,一定要在阿坝铝厂停下来,等到明早再走。”其中一个年龄约20多岁的小伙子说道。
  小伙子叫王清凯,在外地开车,地震发生后回家寻亲。到家刚刚半天就自己找了个向导的活,在岔路口主动为来往的人指路。
  谢过王清凯的好心。一行人继续向映秀方向前行。12点20分,来到漩口镇油碾村。
  一群正在烤火的村民热情地将我们拦了下来。
  “不要再往前走了,很危险。坐下来喝点热水,烤烤火,天亮再走吧。”一个叫杨露雨的小女孩努力地劝道。
  我们坐在了火堆旁,杨露雨麻利地从路旁的帐篷里拿出一个锅,放在火上,加入清水。“我们的水没有污染,经过处理的,放心喝吧。”
  坐定后,记者才发现,路右侧百余米长距离都是一片瓦砾,仅能从一些裸露的地基看出来,地震前这里是一片农民的住宅。与此相对的一路之隔则是长达百米左右的帐篷,一阵阵细微的鼾声不时从帐篷中传出。
  杨露雨告诉记者,她是漩口中学初三五班的学生,与同镇古溪村的郭英一班。地震发生时两人都在三楼上课,在老师的组织下才逃了出来。
  漆黑的夜晚在几位村民的讲述中过去,中间村里的治安员还在不断地在村里巡逻。
  早晨5点,村里63岁的老支书王成述从帐篷里出来,杨露雨乖巧地给王爷爷在火堆旁找了一个好位置。老支书打开随身带着的收音机,边听边向村里的灾民们讲述有关地震的消息。
  
  最后3公里
  
  早上5点半,村路上逐渐热闹了起来,灾民们逐渐从帐篷里出来,洗脸、刷牙、聊天、做早饭。一切都还是那么祥和,如果不是两侧的废墟和帐篷,谁都难以想象这是灾民在地震后废墟上的生活。
  6点,天亮了起来,我们也告别这了这些坚强的村民,向4公里外的映秀走去。
  从村里的岔路上了国道,走了没多远,我们就看到了路右侧的一片大型厂房区。路牌标明,这是新建成的阿坝铝厂。
  据厂长介绍,阿坝铝厂总投资8亿人民币,原定13日开工,结果12日就发生了地震。厂房全部毁坏。
  告别了伤心的厂长,6点50分,一行人来到一个拐弯处,2名执勤人员告诉我们,前面的桥梁坍塌,只能通过下面的老道通行。
  从路基下到下面的河滩,远远望去,开阔的河滩上临近河边排了长长的几支队伍,有数百人正在等待冲锋舟和快船,这里是从紫坪铺大坝到映秀水上交通线最靠近映秀的临时渡口,沿老道向映秀方向,长达两三公里的灾民转移队伍绵延不绝,灾民正在不断爬过一个又一个危险的塌方处向这里赶来。
  道路已看不出是道路,黏着的泥浆铺满路面,上面的山崖上不断有流水注入,混入泥浆。黑色的泥浆,黄色的坍塌石堆,黑黄相间的泥石流,这条3公里长的老道此时就像一条长满疮疤的黑色蟒蛇,随时有崩溃的危险并威胁人们的生命。
  抢险部队分成多个部分,用重型机械,用锹镐,用双手,清除坍塌和泥石流,填补道路。
  据了解,震后第二天,四川省路桥集团就接到一项艰巨的任务:与川高公司、武警某部、解放军某部配合,打通阿坝铝厂到映秀镇的通道。这是都江堰至映秀道路最后一段,里程虽只有3公里,却是打通这条“生命线”的最后一道“瓶颈”。
  灾民队伍的长龙中,有夫妻相互搀扶着,有儿子背着年迈的父母,有父亲背着年幼的子女,有亲戚、同乡用担架抬着的伤者……脚下或踩着随时有松动可能的垮塌岩石堆,或踩着深入膝盖的泥浆,或踩着紧挨悬崖只有十几厘米、二十几厘米宽的泥泞“便道”。
  这简直就是一条天险之道,头悬随时可能掉落的巨石,脚下蜿蜒的岷江有如一群受惊的野马,席卷着乱石奔腾而下,路旁不断有人因道路危险而放弃棉被、家什、婴儿背篓。
  7点34分,在距离映秀镇约1公里的地方,一队由200多名孩子和老师组成的长长队伍走了过来。队伍中的张老师告诉记者,这些是漩口中学的师生和教师家属,准备在四川省登山协会救援队的帮助下赶往渡口
  。身体不好的乘船赶往紫坪铺大坝,身体好的徒步过去,然后从那里乘车赶往成都。
  离开这支学校队伍,前行不到50米,是213国道映秀拐弯处一座坍塌的高架桥,绕行过程中,突然前方发生山体滑坡,大量石块夹杂着泥土滚了下来,尘土飞扬,惊叫四起。幸好登山协会的队员尚未撤离,及时在塌方前制止了两侧前行的队伍,避免了人员伤亡。
  8点30分,经过近2个小时的艰难跋涉,我们终于跨过这3公里的险恶地带,抵达映秀镇。
其他文献
据联合国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40个主要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降反升,2005年甚至达到182亿吨,接近1990年187亿吨的历史最高纪录。同时,它们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也是雷声大、雨点小。    气候变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科学研究及其依据都不同程度地证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不断增加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在过去50年里,中国的气候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而且气候变化还将不
可持续发展的基因已经深植于伊利的组织结构,它注定不会单纯追求事件营销的热闹和轰动。    5月25日,上海世博局正式宣布,伊利集团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唯一一家符合世博标准、为上海世博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这意味着,伊利集团所生产的全系列产品,包括液态奶、乳饮料、酸奶、冰激凌、奶粉等,都将成为世博专供产品。  在成功服务北京奥运会的基础上,伊利集团又获得上海世博会的肯定,成为第一家同时服务于奥运会
5月30日,苏珊大婶进入“英国达人”决赛。挑选这个日子,让名曰创意街舞的“万象”(Diversity)组合,一群欢蹦乱跳的男孩,与这位47岁的无业女士拼比歌喉,那已是天时不对。让一群袖珍小伙子,低垂脑袋,唉声叹气地踏进隔一天的国际儿童节,似是天底下任何人,都不忍心的事情。孩子父母们也许会对苏珊说,你一大把年纪,自娱自乐一阵就可以了,别这么不懂事,不知道要让着点小孩子?  苏珊·波依儿兴许真是输在唱
尽管价格是市场经济一切问题的核心,但是有时候如果过于看重价格因素,却有可能让问题的本质被忽视。在房地产市场上,这一现象就显得尤为突出。  近期,曾一度沉寂的物业税再次成为焦点话题。  正是基于对房地产市场观察的一般惯例,业界在物业税再度被提及之时,首先想到的是房价将会受到什么影响。对此,普遍的观点认为,开征物业税有助于打击投机性买家。从作用机理上讲,物业税是对房产保有阶段征收的税种,纳税金额随着房
端午节,爸爸对Q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知道为什么吃粽子吗?因为要纪念屈原。屈原呀,大好人,大诗人,被坏人欺负,跳河了。然后爸爸突然补充,不过呢,屈原也不好,自杀就不对。Q宝同意,对呀,活着多好,他咬一口粽子,死了就再也不能玩了。  晚上Q宝又把粽子的故事讲给他的小朋友们听,他特别提醒,屈原傻啊,扑通,死掉了。小朋友听了一个个兴高采烈地模拟屈原投河的样子,稀里哗啦最后定论,屈原脑子有问题。  我看看Q
最近看了嘎亮的演出,两个多小时,所有的人,从头笑到结束。前排都是比较矜持的社会人士,个个笑得前仰后合,后排比较本色,更是笑得痴头怪脑,特别是一大批中年妇女,分贝之高,把全场掌声也盖过了。  我们的生活需要笑。因此笑,就是硬道理。散场后,有人说,嘎亮比周立波俗。一位滑稽界的老前辈听了正色说:侬有种勿要笑!我看侬刚刚笑得最“接滚”,以俗笑俗,更俗!应该允许不同风格的俗并存。现在的人见多识广,要他们笑,
拉美裔大法官候选人  奥巴马希望,最高法院大法官被提名者是个平易近人的人。拉美裔联邦上诉法官索尼亚·索托马约尔(Sonia Sotomayor)具备这个特质,并且有着不同寻常的成长故事。她父亲是个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水平的电焊工,她本人却一路升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历史并获最高荣誉,再进入耶鲁大学法学院,用功程度令同学吃惊。从耶鲁毕业后,她在曼哈顿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5年,接手各类案件,正是这些案件累积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此刻的空前团结,你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你的悲伤就是我的悲伤。    时间停止了。  车流凝固,行人驻足,汽笛哀鸣,悲泣四起。  这是2008年5月19日下午2点28分,举国之殇,万民呜咽。为了4万余名汶川大地震的逝者,为了那些至今仍深埋废墟的同胞。  这是共和国给予亡者的最高祭奠。国旗降下,生命的尊严升到顶点。  那个被诅咒的午后,大地痉挛,震波如阴险的涟漪,不断从震中向外扩散
用“夷为平地”来形容北川受到的重创并不为过,整个县城新旧城区几乎没有一栋完整的建筑。    5月14日,记者前往北川县,从绵阳经安县到北川的行程中,常见从北川撤出的灾民,或乘卡车,或步行,他们的目的地是绵阳市九洲体育馆,灾后,那里已经成为绵阳最大的灾民临时安置点。  北川方向不断有救护车呼啸而来,每一辆救护车的出现都意味着前方至少有一位幸存者刚被救援队从废墟中挖出。  过绵阳,刚入安县境内就已经可
5月12日14点28分之前,太阳照在映秀镇上,正午慵懒而宁静,清澈的江水流过岷江和渔子溪,没有风,映秀小学的旗帜悄悄耷拉在旗杆边。    这天上午    2008年5月12日6点50分,在映秀镇最东头的漩口中学里,初三(2)班的班主任陈和琼醒了。这一天她醒得比平常晚。往常这个时间,她也应该在岷江的岸边跑步。5月的岷江水非常清澈,在山的阴影下急速地流着,发出无休止的喧响。风从河谷吹过,陈和琼常常在晨